优秀的教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评价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教案能够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职场好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我喜欢》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我喜欢》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学会看到自己的长处。
2、通过与同伴交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喜欢自己,并学习用"我喜欢我自己……"的句式讲述。
3、参与击鼓传花活动,努力展示自己的长处,树立自我意识和信心。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青蛙玩具或图片。
2、红花一朵。
重难点:
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学会看到自己的长处。
通过与同伴交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喜欢自己,并学习用"我喜欢我自己……"的句式讲述。
活动过程:
1、出示青蛙玩具(或图片),欣赏故事《我喜欢我自己》。
教师:你喜欢青蛙吗?喜欢它什么地方?
教师:有一只青蛙本来以为自己最能干、最漂亮,可是有一天,它突然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教师讲述故事(从开始……它忍不住哭了出来)。
教师:青蛙为什么会难受?
教师:别人会的本领它不会,所以它难过,那么它有没有别人不会的本领呢?
教师讲述故事的结尾。
教师:朋友们对青蛙说什么?后来,青蛙还难过吗?
2、围绕重点讨论,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青蛙有什么本领?野鸭、小松鼠、山羊有什么本领?
教师:故事中的青蛙为什么哭?后来又为什么高兴呢?
教师;最后,青蛙对自己说什么呢?你喜欢青蛙吗?
3、引导幼儿找找自己的长处。
教师:小青蛙明白自己也有本领,朋友们也很喜欢自己后,它也喜欢自己了。小朋友,你有什么本领呢?你有什么地方很特别?在家里、在幼儿园,你会为别人做什么?你会为自己做什么?
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值得自豪的地方。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长处。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小朋友不仅会做许多自己的事情,还能为别人做许多事情,所以我们每个孩子都是很棒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知道自己的不足,我们可以努力改进,这样我们的优点就会越来越多。
4、击鼓传花:"我喜欢我自己,……"教师:你喜欢你自己吗?你能用"我喜欢我自己,……"讲述喜欢自己的理由吗?
介绍游戏规则:大家击鼓传花,当鼓声停时,红花在谁的手上,谁就在集体面前用"我喜欢我自己,……"的句型夸奖自己的长处,然后,继续听鼓声传花。
反思:
活动中我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优点、同伴的优点,尊重儿童的社会性认识、情感和行为的发生发展,是通过和同伴及成人交往而来的,通过外界对自己的信息,如让孩子给同伴找优点和给自己找优点,帮助幼儿体验到赞美和被赞美的快乐,学会用欣赏看别人,看自己。这样慢慢一层层深入,再回到主观的意识中来,有助于幼儿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发育,而这种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又将反过来激励他们形成自我喜欢的态度,鼓励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和充满信心地与外界交往。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其应渗透在多种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让我思考的是,像这样《我喜欢我自己》的社会活动,应与孩子真实的生活相联系,从孩子的生活切入,有一系列为这个活动做准备的主题活动,而不是单一把它当成一堂课去教授孩子,社会学习也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作为教师因很好的将生活与教育相结合,去理解孩子去相信孩子,真正的将社会情感渗透在孩子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让孩子真正从内心喜欢他人,喜欢自己。
《我喜欢》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进入意境,感受诗歌所表现的内容。
2、学习诗歌,能迁移已有生活经验表达喜欢。
3、愿意用动作、语言等进行大胆表现,体会表现乐趣。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句一个背景挂图,翻跟头的卡片,荡秋千的卡片,蚂蚁搬家的卡片,朵朵小水花的卡片,小点心的卡片,牵爸爸的大手的卡片,配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过程:(3分钟)
导入活动,引出“喜欢”
师:“今天,我带来了桃心,你觉得它代表什么意思呢?”(爱、喜欢)“是的,喜欢;你喜欢做什么?(鼓励幼儿用“我喜欢”说一句完整的话。 预设:幼:我喜欢玩;师:在哪里玩?;家里;师补充:请完整的说,我喜欢在家里,快乐的玩耍。)你能用什么动作表现喜欢呢?”(比心,头顶比心)
二、欣赏诗歌《我喜欢》,感受诗歌内容(示范,语速慢)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张老师喜欢什么呢?
(放音乐,朗诵,2分钟)
师问:①师:“听完《我喜欢》这首诗歌,张老师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
(请小朋友说一说;4分钟)【提示幼儿句式完整,在翻图片的时候,再和小朋友一起来完整说一下这句话】
预设1:小朋友说到翻跟头(我就出示卡片翻跟头),并提问:“我喜欢在哪里快乐的翻跟头?”(幼:草地上,师: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的翻跟头;我揭开这张背景图,并将整句补充完整:看(指画),和我一起朗诵出来,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翻跟头。)
预设2:小朋友说到“在花园里”(我就出示这张背景图),提问:“我喜欢在美丽的花园里做什么?”(幼:荡秋千;我出示荡秋千的卡片。并将整句补充完整:我喜欢在美丽的公园里,慢慢地荡秋千)
预设3:小朋友没有把全部的所有的诗歌内容回忆出来,把回忆出来的图片揭开,没有回忆起来的诗歌就用白纸继续蒙上。
预设4:小朋友都没有说出任何一句诗歌,师:“看来小朋友都没有听清楚,那我们再来仔细听一次《我喜欢》,诗歌里说了我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
②“(没有全部揭开的情况下)有的小朋友可能听得不够清楚,咱们再仔细听一次《我喜欢》,诗歌里还说了我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
三、第二次欣赏诗歌(2分钟),并通过手势帮助幼儿记忆诗歌。(放音乐,加手势朗诵诗歌。注:更喜欢的手势动作在头顶上比心)
师:“孩子们,诗歌里还说了我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请小朋友来说一说,没有说完整的老师帮忙补充,老师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并揭开没有被说出来的诗句的背景图;4分钟)
四、第三次欣赏诗歌,完整跟ppt学习诗歌(2分钟)
师:“听,孩子们,让我们随着这柔美的旋律一起来感受一下诗歌《我喜欢》,请你们用响亮又好听的声音来试一试” 【老师逐图指出每一句诗句,不做动作,跟图朗诵一遍】
五、理解诗歌内容(4分钟),手势表演诗歌(2分钟)。
师:“你最喜欢诗歌《我喜欢》里的哪一句呢?请加上你的动作、表情”(出示图文挂图,幼儿回忆说一说)
预设1:幼:我喜欢在草地上,翻跟头(幼儿加了动作),师补充:“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的翻跟头(边说边补充图片);他做了动作,很棒,我们再加上表情,一起来试着说一说(指一下相应的图夹文,老师加上动作,要求幼儿一起来做做)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的翻跟头。”
预设2:(没有人主动举手),“张老师最喜欢第一句(指一下),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翻跟头(边说边补充图片)我想请一个能干的小朋友做好来说第二句的准备。注意看我的动作、表情和语气。来,跟着我一起来试着做一做,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翻跟头(带动作、表情、语气朗诵第一句)”
预设3:如果小朋友没有加动作也没表情的朗诵完了一句诗(老师补充完整这一句的图片),师:“这位小朋友朗诵得很完整,要是能加上动作、表情效果会更好!来,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表情说一说这一句(手指一下这句的图夹文)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的翻跟头”
预设4:如果这位小朋友加了面部表情,没有动作,能完整朗诵这一句老师补充完整这一句的图片),师“他笑得很灿烂,我相信他是真心的喜欢这一句,要是能再加一点肢体动作来表现诗歌就更好了,来,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手指一下这句的图夹文)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的翻跟头”
预设5:如果有小朋友和我做的手势不一样,并更有创造性,那么及时进行鼓励,老师提出来,并引用她的动作重复这句诗(老师补充完整这一句的图片)。师:“你这个动作用得特别好,我们一起来跟她学一学,来,准备,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的翻跟头”(念诗,做动作)
师:“我看看谁的小眼睛看着我,谁的小手做好了准备(提醒幼儿站好,不乱动),让我们用最甜美的声音跟随柔美的旋律,用我们的动作、表情,从上往下的顺序来表达《我喜欢》这首诗歌,准备,诗歌《我喜欢》……”(小朋友记得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指一下图夹文提示)
表演完后:我喜欢在宽敞的教室里,看小朋友认真表演的样子。
六、迁移生活经验,根据诗歌句式说一说我喜欢。(2分钟)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句式不完整的,老师进行补充或提示,和小朋友再一起完整的说一遍。请一两个幼儿说一说)
七、结束活动(1分钟)
师:孩子们,回去以后请你们仔细的想一想,你们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下次把你的喜欢分享给你的好朋友,好吗?”
诗歌:《我喜欢》
我喜欢(出示桃心)在青青的草地上,
快乐地翻跟头(出示娃娃翻跟头)。
我喜欢(出示桃心)在美丽的公园里,
慢慢地荡秋千(出示荡秋千)。
我喜欢(出示桃心)在高高的大树下,
看成群的蚂蚁搬家(蚂蚁搬家)。
我喜欢(出示桃心)在细细的小雨中,
踩出朵朵小水花(出示小水花)。
我喜欢(出示桃心)在休息的日子里。
吃妈妈做的小点心(出示小点心)。
我更喜欢(出示大一点的桃心)在郊游后,
牵爸爸的大手一起回家(出示牵爸爸的手回家)。
《我喜欢》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什么是昆虫。
2、巩固生字:蝴蝶、蟋蟀、蝉、蚂蚁、蜈蚣、螳螂、蜘蛛并认识生字蚊子、蜗牛、瓢虫。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字卡(后有图),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引出要复习的生字
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昆虫王国里去,我们先来听听王国里都有什么动物?”听课文朗读一遍(课件)。
2、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字卡认读一遍。
3、提问:“它们都是昆虫吗?什么是昆虫?”(课件演示)
二、复习生字
1、游戏:变戏法。“下面昆虫宝宝要和大家玩一个变戏法的游戏,只要我们说对它的名称,它就会出来和我们出来做朋友。”(课件)每个词读三遍。
2、游戏:捉谜藏。“小动物们还想和小朋友玩游戏,瞧,它们都躲到了字宝宝的后面,请小朋友们一个个的把它们找出来。”两遍a:按说的名称找b:按序数找从左到右,从右到左a1:什么不见了,把字卡藏起来幼儿找
3、送礼物。幼儿把字卡一一对应送给飞来的`小动物。“小动物们看到小朋友们都这么聪明,给每个小朋友都送来了礼物――进入森林王国的入场券。请幼儿按上面的名称分别送给到场的小动物。送对了它们就会带你们去参加森林联欢会。”(课件)问题:幼儿此时有点乱
4、认识生字:蚊子、蜗牛、瓢虫。“森林里还来了几位神秘的嘉宾它们也是我们今天的小考官,看看是谁”
a:瓢虫认读。用虽然```但是```说话。“瓢虫说虽然大会没有请我,但是我还是来了”
b:蚊子认读。学蚊子叫
c:蜗牛认读。“蜗牛是昆虫吗?”复习学的生字并模仿它们。
5、游戏:找朋友。
a:“螳螂大哥问小朋友都认识森林里的嘉宾了吗?演出正式开始。第一个节目请幼儿有表情的朗读课文什么是昆虫”
b:“第二个节目找朋友,请小朋友将字卡宝宝正确的找到朋友交到昆虫的手上。”
6、结束。
活动反思:
千姿百态的昆虫形象能极大地引起孩子的兴趣。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感受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常见昆虫,知道昆虫的本领,了解昆虫的生长环境与特征,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激发学习兴趣。
《我喜欢》教案篇4
大班音乐:月亮婆婆喜欢我
活动背景:
我第一次参加市一课多上活动,就非常荣幸地获得了一等奖。随之市教研室组织的市区互动的教研观摩活动,我也就有幸参加了。其中一位市学科带头人上的一节音乐歌唱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她那优美动听的歌喉、丰富又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和简洁、巧妙的组织语言已深刻的印在我的记忆里,也常常在我的脑海里闪现。从这次活动中,我体会到好课是因人而精彩的。现将当时听课过程的记录评析如下:
活动实录:
(一)感受音乐旋律:
1、教师亲切的自我介绍 :小朋友们好!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某老师, 你们欢迎我吗?(幼:欢迎!)怎么欢迎?(幼儿自然开心的拍起了掌声)好!今天我来做你们的妈妈,你们做我的宝宝,睡在我用臂弯做的摇篮里,我哼唱《摇篮曲》,你们就跟着我的摇篮,摇呀摇呀睡着了,好吗?
评析:这种导入方式自然、亲切,直入主题,加上老师轻声细雨而有柔美的声调,给人甜甜的美感。人的注意力和兴趣自然被激发调动起来了。
2、三次感受音乐旋律:
第一次:教师边跟琴声哼唱边晃动手臂故作陶醉状,带领幼儿的身体随音乐左右晃动;
第二次:“妈妈摇着摇着 ,宝宝就睡着了,现在妈妈摸谁的头,谁就轻轻趴下睡着了;”
第三次:“妈妈真累呀,心疼妈妈的宝宝们快哼唱这首曲子,让妈妈没也睡觉吧!”
评析:学歌前,教师用了哼唱的方式,让幼儿三次整体感知歌曲旋律,为后面的歌唱教学做了有效的铺垫。这是教师对教材分析后,在设计上的巧妙;另一巧妙之处在于三次哼唱前,教师生动的过渡语言,让每个人不由自主地就沉浸在教师设计的“陷阱”里了。
(二)、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清唱歌词。师提问:我们睡觉的时候,谁会透过窗户来看我们呢?(允许幼儿想像表达);那我们假装睡着,看看谁来了;
评析:在这种甜美的意境中,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幼儿的兴趣和思维再次被激活,七嘴八舌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和回答:“小偷”“大灰狼”“太阳”“星星”。教师却依然投入地倾听,不予回答,任凭幼儿的好奇心悬在那,为他们认真倾听歌曲的范唱又埋下了伏笔。
2、教师清唱后,师幼互动问答,教师依次出示相关字卡,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问:谁来了?(月亮婆婆)(出示)
问:为什么来呀? (喜欢我)
问:做了什么动作?(洒下月光把我摸)、(表现洒的动作,提示幼儿摸摸鼻子、耳朵等);
问:玩了什么游戏,(走走停停)、(我走他也走,我停他也停)
问:玩了几次?(三次)依次出示走、停的字卡
评析:五次层层递进的提问,把歌词的句子和关键词进行了有效的提炼,而且“洒”“摸”两个字还配上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加深印象,让我再次佩服设计的巧妙。而且,排列的方式也为后面的伴唱部分留有空白。
3、学习用不同的声音学唱歌曲:
(1)看图完整唱第一遍:(用我们的歌声来表示喜欢月亮婆婆吧;)
(2)边做动作边演唱:(再来一次,做上动作吧;)
(3)用很美轻轻的声音唱:(晚上用什么声音唱?)
(4)用响亮好听的声音唱(白天唱这首歌用什么样的声音?那我们试试)
评析:集体教唱部分共四次练习,但每次的要求也不同。既避免了学唱歌曲的枯燥,还保护了幼儿的声带不致疲劳。这样的过渡语言设计体现了教师的智慧。
(三)学习并掌握歌曲中的伴唱部分
1、听录音,感知伴唱的音乐部分。
师:天空中的星星被我们吵醒了,朝着我们眨眼睛呢!我们来听听,他们在歌曲的什么地方眨眼睛了(放音乐,教师在相应眨眼睛的地方做手势,帮助幼儿感知)
评析:伴唱中的“啦啦”是每个执教老师认为很难处理的部分,但这位老师用星星眨眼睛的办法处理,首尾呼应,与整个教学设计融会贯通,真的是独具匠心。
2、请幼儿找星星,贴在相应的地方:
评析:由于幼儿第一次听,有两处错误的地方,教师不急于纠正,而是又唱一次,让幼儿对应感知后,再纠正,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
3、集体练习一次:我来做月亮婆婆,你们做星星,在眨眼的地方唱“啦!啦!
4、分角色练习几次(教师和孩子商量怎么才能做到声音的均衡确定角色练习的方式)
评析:这样教师和孩子商量怎么分角色,不仅体现了教学过程教师对孩子的尊重,更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束活动。
师:夜深了,小朋友在什么?对,小朋友睡着了,做了个甜美的梦。谁睡得香,谁睡得甜,月亮婆婆就来亲亲他的小脸蛋。(循环放音乐,教师随音乐轻轻抚摩每位幼儿,让喧闹活跃的课堂逐渐安静,呈现了一幅教师轻抚每位幼儿的怡人感人画面。)
《我喜欢》教案篇5
目标:
1、 欣赏故事,进一步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并通过谈话大胆的评价自我。
2、 努力展示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心。
准备:
挂图第一号,玩具青蛙。
过程:
一、 听听青蛙的'故事。
1、 教师出示玩具青蛙。你喜欢青蛙吗?喜欢他的什么地方?
2、 这只青蛙本来以为自己是最能干、最漂亮的,可是一有一天,他突然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3、 倾听故事至“他忍不住哭了起来”。
4、 青蛙为什么会难受?(因为他不会爬树、不会飞、不认字)
5、 别人会的本领他不会,所以他很难受。他有没有别人不会的本领呢?(会跳、会唱歌)
6、 原来他也有值得骄傲的别人不会的本领!听听朋友们对他是怎么说的。
7、 听故事后半段。现在青蛙为什么又高兴起来了呢?
二、 看图听故事。
1、 教师边出示挂图边完整讲述故事。
2、 青蛙有什么本领?野鸭呢?小松鼠呢?还有山羊呢?
3、 青蛙为什么不高兴?山羊对他说什么?青蛙又变得怎么样了?为什么?
4、 最后青蛙是怎么对自己说的?
三、 我,喜欢我自己。
1、 你有没有值得骄傲的地方。
2、 这个故事有一个很好的名字,就叫“我,喜欢我自己”。你喜欢你自己吗,为什么?
3、 引导幼儿一起用响亮、自信的声音学说“我,喜欢我自己”。
《我喜欢》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