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的教案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充分利用每一分钟,让课堂更加有秩序,下面是职场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整数的混合运算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整数的混合运算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59页练习十四第5~~9题以及练习十四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知道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练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练习,我们要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二、组织练习
1、口算。
出示练习十四第5题。
指名学生口算,选择2-3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2.做练习十四第6题。
小黑板出示第6题,说明练习要求。
让学生自己练习,把得数填在方框里。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结果。
让学生讨论计算过程,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指名学生口答综合算式,老师板书,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
3.做练习十四第7题。
做第7题的前三道题,指名三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说说第三小题为什么在小括号里要先算除法。
提问:你能说一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4.做练习十四第8题。
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按照运算顺序给每道算式添上括号,做在课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集体校对。
三、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提问:原计划每人发15枝,有4人没来,这样就可以多下多少枝?
学生分组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出的方法,寻找解答的方法。
指出:我们可以先求出4人没有来一共多出了多少枝,再想一想实际分给学生多少枝,就可以求出来了多少人。这样就能求出原定参加长跑的有多少人。
四、课堂
这节课练习的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7题后三题,第8、9题。
整数的混合运算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例1~例3和做一做,练习十第1~4题。)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明确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2.能力目标:能在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高度概括、总结。
3.情感目标:学会使用中括号,灵活运用运算方法。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中括号的使用。
教学难点:
在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后再计算。在取近似值的这一步要写约等号。
教具准备:
投影片、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32.8+19 1.82-0.63 0.42×0.5 8.2÷0.01
5.2÷1.3 0.67+1.24 0.51÷17 1.6×0.4
2.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这些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板贴)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和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尝试。
1.出示例1:下面的.算是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7-2.5+4.6 3.6×6÷0.9
⑴读题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
①第一个算式含有加、减两种运算,要先算减法,后算加法。
②第二个算式含有乘、除两种运算,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③这两个算式中,除了整数就是小数。
导入: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⑵师: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⑶你能把“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换一种说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⑷生试算,指名板演。
3.7-2.5+4.6 3.6×6÷0.9
=1.2+4.6 =21.6÷0.9
=5.8 =24
⑸反馈练习:口述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7-0.5+0.83 3.6÷0.4×5
2.出示例2: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5.6-5×1.73 6.75+2.52÷1.2
⑴读题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
①这两个算式里都含有两级运算,所以第一题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第二题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②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一个算式里,如果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后算第一级运算。
⑵试算并说说解题思路。
35.6-5×1.73 6.75+2.52÷1.2
=35.6-8.65 =6.75+21
=26.95 =27.75
⑶反馈练习: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7-0.5×14+0.83 2.6+8×0.5×3
3.6÷0.4-1.2×5 0.75÷0.3÷0.5-3.2
3.例1和例2都是没有括号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接着请看例3。
三、示范。
1.出示例3:计算3.6÷1.2+0.5×5。
⑴生独立计算,集体订证时,说说这道题含有几级运算?
⑵在3.6÷1.2+0.5×5里,如果要先算1.2+0.5怎么办?运算顺序怎样?
⑶在3.6÷1.2+0.5×5里,如果要先算(1.2+0.5)×5,又该怎么办?
⑷讨论
⑸汇报讨论结果,板书
3.6÷(1.2+0.5)×5 3.6÷[(1.2+0.5)×5]
⑹提示:有时需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就要用到括号;如果使用小括号后还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就必须用到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⑺自学p.40页内容
⑻你看懂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⑼注意:如果遇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只除到第三位,然后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再接着往下计算。在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这一步,要注意写约等号“≈”,到下一步如果没有再取近似值,仍要写等号。
2.反馈练习
0.4×(3.2-0.8)÷1.2 5×[(3.2+4.06)÷6.05]
四、应用。
1.填空(投影出示)
⑴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 )。
⑵加法和减法叫做第( )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 )运算。
⑶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要从( );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 )运算,后做( )运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再算( )里面的。
2.练习十第1、4题。
3.判断并说明理由。
13.6×3-40.8÷2 3.8+5.6÷7×4
=40.8-40.8÷2 =7.4÷7×4
=0÷2 =1.2×4
=0 =4.8
五、体验。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六、作业。
练习十第2、3题。
整数的混合运算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上的应用价值,能利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体会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本课件、练习题卡。
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准备题,诱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迁移、类推,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融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来解决新课。教学中,突出“五让”的特色:书本让学生自学;问题让学生提出;规律让学生发现;疑难让学生研讨;评价让学生参与。以上的.“五让”,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大约10分钟)
1、谈话引入。
2、出示情景图。
让学生明确题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20元买3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还剩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说出解题的思路。
3、回顾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4、揭示课题。
在实际生活中,文具的单价不仅仅是整数,还有很多小数的情况。小明今天运气就非常的好,赶上了文具店庆周年降价促销的活动,价格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大约16分钟)
1、自主探索,尝试练习
使学生明白:虽然,文具的单价发生了变化,但是解题思路没有变,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如果用分步计算的要鼓励学生根据解题思路再列出它的综合算式。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题思路的一致性,括号在综合算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一次性用综合算式解答的同学要加以及时的表扬。
2、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四个算式,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得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设计意图:在这两个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解决整数作条件的问题,再解决小数作条件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所列出的整数算式和小数算式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大约10分钟)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我设计了四道闯关练习题。
第一关、我会算。
368+32×5-88 15×(107-35+18)
30× [480÷(24-8)] 530+12×25 ÷60
通过练习,巩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第二关、我会解决。
让学生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交流评价。(大约4分钟)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整数的混合运算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电脑课件、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运算顺序:
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天天都要和数做朋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数,看看有哪些数?
出示一组小数和整数:
2.650.90.5
3.71.30.2812
0.361.568.127.5
1、复习四则运算
(1)(学生口答,老师相机板书:整数小数)
(2)请你从这几个数中选择两个数组成一道算式并且口算出结果。(学生口答结果)
(3)问:在我们刚刚口算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这就是我们学习过的四则运算,在这四则运算里加法和减法是一级运算(板书),乘法和除法是二级运算(板书)。
2、复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1)请同学们从这几个数中选择三个或四个数组成一道综合算式。(可以运用小括号和中括号)
把综合算式写在课前准备的纸条上。
(2)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六道算式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们把这六道综合算式分分类。(四人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从左往右先算二级运算先算小括号里的
(4)每个同学从第一行的三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道做在练习纸上。(三名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纸上。)`
(5)集体订正。
3、小结揭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那你觉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强调运算顺序)
4、复习简便计算:
(1)出示(8.11.3+8.13.7)5(也是黑板上的最后一道算式)
(2)先让同学自己完成,比一比谁做的最快。
(3)集体汇报:请做的快的同学来介绍方法。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认真审题,灵活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
5、练习:
7.8+4.3-6.4+1.71.22.70.54.8
(2.5-2.50.6)418-3(2-0.8)
一组一题做在练习纸上,投影仪集体订正。
二、巩固练习: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有点累了吧?下面我们来做一做身体健康操。
第一节:小嘴巴说一说
请你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3.6[(1.2+0.5)5]
0.750.30.5-3.2
7-0.5+14+0.83
3.60.4-1.25
第二节:小眼睛找一找
下面的计算对吗?
0.2540.254
=11
=1
7.40.65+10.5
=0.481+10.5
=10.981
第三节:小手做一做
1、从21.3与8.75的和里减去0.75,结果是多少?
2、16除以2的商加上3.5。和是多少?
第四节:小脑袋估一估
一块梯形的土地(如图),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说说大约是几十平方米,再计算,得数保留整数)
三、走进生活,拓展练习。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生活看一看。
五一长假就要到了,我们作为家里的小主人该去超市选购一些食物用来招待客人了。
今天妈妈给了你们每人50元钱,你们来到了超市,你们准备选购哪些食物呢?把你的购物清单写在练习纸上。(出示食物的图片和单价)
我们比比谁是最棒的小当家!
整数的混合运算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并能正确计算式题、
2、通过对的运算顺序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含有除不尽情况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一)口算
1、小数加、减法
3.2-0.8 4.7-2.5 1.3+5
4.7+2.5 1.1+4.6 5-3.3
2、小数乘除法
80.5 3.60.4 0.750.3
0.514 1.25 40.62
(二)教师提问
1、我们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什么运算?
2、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 下面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7-2.5+4.6 3.660.9
1、学生试算,集体订正
3.7-2.5+4.6 3.660.9
=1.2+4.6 =21.60.9
=5.8 =24
2、小结运算顺序
(1)教师: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2)组织学生讨论:一个算式里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二)教学例2
例2 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5.6-51.73 6.75+2.5212
1、小组讨论例2所提问题
2、学生试算,集体订正
3、小结
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4、练习:不计算,只说出下面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7-0.514+0.83 2.6+80.53
3.60.4-1.25 0.750.30.5-3.2
(三)教学例3
例3 计算 3.61.2+0.55 (演示课件混合运算1)
1、教师提问
(1)上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如果要先算1.2+0.5该怎么办?(加小括号)
(3)如果要先算(1.2+0.5)5,该怎么办呢?(加中括号)
(4)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什么?(改变运算顺序)
2、学生试做
3.6(1.2+0.5)5 3.6 [(1.2+0.5)5 ]
=3.61.75 =3.6[ 1.75 ]
=3.68.5
3、学生在计算中,遇到3.61.7和3.68.5除不尽的情况时,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解决,最后独立完成计算、
(强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只需除到第三位小数)
4、小结
教师提问:
(1)什么情况用约等于号?
(2)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怎么办?
(3)谁能总结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5、练习,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0.4(3.2-0.8)1.2 5〔(3.2+4.06)6.05〕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哪些新的知识?什么是第一级运算?什么是第二级运算?括号起什么作用?运算顺序各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
(一)不计算,只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
4.5+1.431.3-1.23 3.5+5.674
13.63-40.62 9.181.7+3.751.5
(二)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计算、
20.9+10.5(5.2-3.5)
9.4〔1.28-(1.54-0.31)〕
[(6.1-4.6)0.8-1]0.4
3.72[(54.7-17.5)(0.45-0.9)]
(三)选择
1、4.8与2.7的和乘4.02,积是多少?
a、4.8+2.74.02
b、(4.8+2.7)4.02
c、4.02(4.8+2.7)
2、35.7除以0.7的商,加上12.5与4.8的积,和是多少、
a、35.70.7+12.54.8
b、(35.70.7)+(12.54.8)
c、(35.70.7+12.5)4.8
d、35.7〔(0.7+12.5)4.8〕
3、10.2减去2.5的差,除以0.3与2的积,商是多少?
a、10.2-2.50.32
b、(10.2-2.5)0.32
c、10.2〔2.5(0.32)〕
d、(10.2-2.5)(0.32)
4、按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然后列出综合算式、(演示课件混合运算2)
五、课后作业
(一)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4.5+1.431.3-1.23 3.8+5.674
13.63-40.62 9.181.7+37.51.5
(二)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20.9+10.5(5.2-3.5)
2、9.4[1.28-(1.54-0.31)]
3、[(6.1-4.6)0.8]0.4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节课教学过程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在教法上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并发挥了计算机直观形象等多种功能,使学生绕有兴趣的投入学习。
整数的混合运算教案篇6
教学内容:
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例5、例6,做一做和练习十一第1~5题)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会根据文字题中的关键词语“和、差、积、商、除、除以”等,正确使用小括号、中括号。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题意确定计算顺序分解计算步骤,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
教学难点:
理解算式中什么情况使用中括号,为什么使用中括号。
教具准备:
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练习十一第1题)
32.8+19 0.42×0.5 0.67+1.24
3.06×0.2 0.51÷17 5.2÷1.3
8.2÷0.01 1.82-0.63 1.6×0.4
2.提问
(1)什么是和、差、积、商?和、差、积、商各等于什么?
(2)举例说明除、除以的不同含义。
3.读题口头列算式
(1)637加上86与19的积,再减去1375,差是多少?
(2)从72与64的积里,减去4012除以59的商,差是多少?
(3)532减379的差,加上192除以4的商,和是多少?
4.根据给出的条件列出算式(投影逐个出示)
(1)计算2.4与0.48的`差, 列式为:2.4+0.48
(2)用2.4与0.48的差乘以5, 列式为:(2.4—0.48)÷5
(3)用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
列式为:12÷(2.4—0.48)×5,对吗? (设疑导入)
二、尝试。
1.出示例5: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
2.读题讨论这题求的是什么?该怎样去想?
引导学生回答:这题求的是商,必须知道被除数和除数,被除数是12,除数是2.4与0.48的差乘以5的积。
3.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到黑板讲解答思路)
12÷[(2.4—0.48)×5]
=12÷[1.92×5]
=12÷9.6
=1.25
强调:为什么使用中括号?
4.及时反馈:列式不计算,例5改为
(1)2.4与0.48的和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
(2)2.4与0.48的和乘以5,所得的积除以12,商是多少?
5.完成p.42页做一做
6.用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关键是什么?应注意什么?
7.出示例6:一个工程队铺一段公路,每天上午工作4.5小时,下午工作3.5小时,如果按每小时铺路48.5米计算,这个工程队一天共铺路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1)读题,理解题意。
(2)生独立解答。
一种:48.5×4.5=218.5(米) 二种:3.5+4.5=8(小时)
48.5×3.5=169.5(米) 48.5×8=388(米)
218.5+169.5=388(米)
综合算式
48.5×4.5+48.5×3.5 48.5×(4.5+3.5)
(3)比较两种综合算式有什么联系?
8.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应用。
1.练习十一第2题。
2.选择正确的算式并说明理由。
(1)8.4加上8.4与1.66的差,所得的和除以4,商是多少? a. 8.4+(8.4—1.66)÷4
b.[8.4(8.4—1.66)]÷4
(2)10减去5.6与1.3的和,所得的差去除24.8,商是多少?
a.[10—(5.6+1.3)]÷24.8
b.24.8÷[10—(5.6+1.3)]
3.列综合算式计算下面各题。
(1)2.8与4的积,减去6.5除以的商,差是多少?
(2)47减去3.2与1.5的积,再加上6.9,得多少?
(3)5.6与0.7的和,乘以1与0.4的差,积是多少?
4.练习十一第4题。
四、体验。
刚才学的例5、例6,就是今天所学的内容: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应用题,解答时要根据题意,正确使用小括号、中括号。(板书课题)
五、作业。
练习十一第3、5题。
整数的混合运算教案6篇相关文章:
★ 如梦令的教案6篇
★ 捏大象的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