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们应该认真思考,为什么要提前准备好教案,我们都明白,教案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以下是职场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运松果教案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运松果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在向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
4、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林认养活动。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5)
1、同学们,今天我想请你们猜个谜语:尾巴象把伞,机灵又可爱。松树是他家,森林它最爱。(出示松鼠图片)
2、出示松树,(松树)结在上面的就是它的果实,叫“松果”,小松鼠特别爱吃。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松鼠和松果》
(二)学习生字
1、检查预习情况,自学生字。
同学们回去做了预习,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再去读读生字,待会我们来比比哪个同学能把生字读准确。
2、抽读生字。(用比赛的形式抽同学上来读会读的生字)
3、多种形式读。(重点用动作的形式,理解眨)
4、组词读。
(三)学习课文。(过渡:同学们学得真棒!那读课文,你们行不行?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读完后数数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汇报6个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
2、学生练读,抽学生读。
3、学生自悟,相机指导感情朗读。那从这段里,你知道了什么。(突出高高兴兴,重点读好“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是呀,小松鼠当然是特别高兴了,因为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下面你自己练读一下这个句子)
4、练习说话。(那么……那么)
师:举例;苹果那么红,那么大。
4、再读句子。
(2)学第二自然段。(过渡:是呀,小松鼠正吃得津津有味呢!忽然,松鼠眨眨眼睛,究竟它想到什么了?
1、抽生读、学生练读、表演读。
(3)学第三自然段。
1、师范读,边出示课件。
2、看到了这些,听到了这些,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3、带着你的体会,自读课文。抽生读。
4、是呀,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你能帮它想想办法吗?学生说。
5、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汇报、比较,得出植树是最好的办法。
6、对,松鼠也想到了好主意,究竟是什么呢?请小朋友读4—6段。学生读。
7、汇报松鼠的好主意。
(4)学习第四自然段(过渡:小松鼠真的这么做了吗?)
1、学生回答,说理由。
(5)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范读。
2、学生练读,抽读,齐读。
课外实践:以后森林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把它画出来吧!
运松果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4、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优美的动画,请你认真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播放多媒体动画,最后定格为教材主题图画面。)
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你看,小松鼠跳跃、爬树、翻跟斗,学得多认真啊!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欢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小松鼠边说边向树上爬去。最后,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该生高兴地笑了。)
师:这么好听的故事,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小松鼠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生2:我知道了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生3: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生4:有2只松鼠。生5:有两块数字牌和很多很多的大树。
(二)讨论探究
1.提出问题
师: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1: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说什么呢?
师:谁愿意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2:妈妈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生3:小松鼠说:“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
师:你对他们的回答满意吗?
(生1微笑点头。学生齐说:“满意。”)
生4:我的问题是: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5:请问大家,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生6: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7:我还有一个问题: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师将生4,生5,生6,生7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
生:25+4=?(学生大部分已经能够说出结果。)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暂时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数器等,也可以请求同组的同学来帮忙。(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引导。)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我是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
生2:我摆小棒。我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生3:我是口算出来的。5+4=9,再加上20就是29。
生4:我也是口算出来的。看着25然后把4直接加到个位的5上,就是29了。
生5:我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是我妈妈教我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竖式。)生6:我是口算出来的。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于29。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想出这么多的算法。那么你觉得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生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
生2:要个位加个位,不要加到十位上。
生3:大家要认真计算,不要粗心。
师:刚才大家想到的这些算法:拨计数器、口算、摆小棒、列竖式,都是很好的计算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
生1:我认为口算最简单。
生2:我也是认为口算简单,因为列竖式我还不是很会。
3.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注意其他小组的活动。)
师:请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听。
组1:我们解决的问题是“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我们的算式是25-4=21。直接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
师:谁听懂他们组的意思了?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1:他们的意思是用5减4就足够减了,还剩下1,20根本用不着。所以25-4=21。
组2: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算式也是25-4=21,也是用口算得出来的。
组3:我们解决的是“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多少个”这一问题,算式和口算方法与他们小组是一样的。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说法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却是一样的呢?
生1:因为都是在算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差的个数。
生2:因为妈妈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妈妈少的。
师:今天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生:也可以是一位数加两位数。
生:只要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就会计算今天学习的算式。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第1题(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读图,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生:19-9=10(颗)。
2.第2题(出示情境图)。
师: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
生:25-2=23(米)。
3.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4.第4题:想一想,填一填。
师:仔细观察每组中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每组两个算式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
师:你能试着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积极举例:
(1)34+5=39,5+34=39;
(2)21+7=28,7+21=28;
(3)83+4=87,4+83=87;
(4)52+7=59,7+52=59;……
师:如果不用你计算得数,你还能快速地举出类似这样的算式吗?
生1:47+68=,68+47=。
生2:395+126=,126+395=。
生3:1000+800=,800+1000=。……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那么你认为这节课自己表现如何?
生1:这节课我发言特别积极。
生2:在小组内我算得最快。
生3:我觉得自己发言不是很积极,我会努力的。
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一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进行评价。)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能够做到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有效合作。希望下一节课继续努力。
运松果教案篇3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你们看,它们是谁?(对了,就是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下面呀,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松鼠采松果》的故事:小松鼠和小动物们商量好星期天去郊游,懂事的小松鼠没有让妈妈给自己买许多好吃的,而是和妈妈一起采一些松果。于是它和妈妈来到大森林里,采了一会儿,你们想知道它们各采了多少个松果吗?谁愿意来猜一猜,松鼠妈妈采了多少个?这样猜看来比较困难,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吧,松鼠妈妈采的松果比20多一些,谁再来猜一猜,哎,看来比20多一些的数有很多很多,那老师再给你们一点提示吧!松鼠妈妈采的松果还比30少一些,谁来猜一猜?(25个)恩,我们一起来看看 松鼠妈妈果真采了25个松果 课件演示松鼠妈妈采的个数(25个)。
那小松鼠采的松果可比妈妈少的多 它采的松果个数可是在5的前面。谁知道小松鼠采了多少个?谁来猜一猜!恩,真不错一下子就知道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
课件演示小松鼠采的个数(4个)。
那现在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松鼠妈妈和小松鼠的劳动成果,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多少个?
生3: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多少个?
同学们一下子提了这么多问题,我们首先一起来解决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一共有多少个松果也就是把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的松果个数合起来一共有多少?那现在谁能列出算式?举手回答25+4=?(大部分都能回答的出来)哎,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25表示什么:表示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 4表示什么:表示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那25+4表示什么:就是表示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那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多少个?
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多少个? 如何列式呢? 25-4=?
那25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5-4表示什么(松鼠妈妈与小松鼠之间相差几个)
师:那现在呀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看看,你们能否求出这个算式的和吗?(25+4=29)
(25+4=29)这个29你们是怎么样想的呢?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是29呢?
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如何求出29的方法:
2、探索算法,掌握规律。
摆一摆
师:同学们想要进行摆一摆求出25+4的和,那现在请你们利用手中的小棒代替松果,进行摆一摆,并且边摆边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先摆25也就是先2捆小棒在旁边添上五根小棒,再添上4根小棒
那现在同学们数数有多少根?就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几。
我们在进行摆一摆的时候要使他们的数位对齐,整捆对整捆,一根对一根
课件演示
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方法求出25+4的和呢?
对了,还可以进行拨一拨
那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计数器来拨一拨25+4 待会请同学们上台来讲讲你是如何进行拨一拨的。现在分别请男生、女生代表到前面的计数器上分别拔出25+4 ,并讲讲你们是怎样拨的。
课件演示
数一数
连续往后数四个数,连续往前数四个数。
课件演示
还可以用算一算
25+4=?我们可以把25分成20和5
先算5加4等于9
再算20加9等于29
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有这么多种方法了可以摆一摆,拨一拨,数一数,算一算,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互相合作,用你们最喜欢的方法求出25-4等于几?待会请同学来说说
通过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已经初步懂得求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和与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目吧!
活动三:巩固练习,掌握方法.
1.出示图片“练一练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的意思.
师:有22只小熊,小猴比小熊多6只,我们可以提出那个数学问题?
怎么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集体订正,并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2爬杆比赛.
32+5=
47-5=
88-5=
44-4=
4+65=
83+6=
72+5=
26+3=
67-2=
66-3=
5+74=
78-6=
同桌的两人进行比赛,看谁爬得快.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及时纠错
活动四:发现规律,提高速度.
填一填,看你能发现什么.
(1)42+3=□ (2) 62+5=□ (3) 7+40=□
3+42=□ 5+62=□ 40+7=□
让学生一组一组完成,再观察,或先观察再计算,说一说发现什么,怎样能很快地填出得数. 试着给同桌出一组这样的算式.
运松果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考考你。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妈妈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
练习:32+5= 5+74= 74+3=
2.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1(个)
生经历动动手、动动脑,试着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练习:38-6= 77-3=
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1.生独立完成课本52页第4题,集体纠错、订正。
机动作业:课本第1题、第3题。
五、课堂小结
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25-4=21(个)
运松果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练习拍球、滚球以及跑、跳等动作,提高动作的敏捷性、协调性。
2.学习与同伴合作用身体运球,尝试挑战不同的玩球方法。
3.体会遵守规则合作游戏的快乐。
4.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边玩边记录的学习技能,并能够用自己简短、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记录的意思。
【活动准备】
皮球幼儿每人手1个。呼啦圈6个(摆成“石头路”),拱门4个(摆成“山洞”),小椅子4把(摆成障碍物),球筐4个
【活动建议】
1.热身活动:通过游戏“我是快乐的小瓜童”带领幼儿进行热身,重点指导幼儿做好抱球快速跑、跨跳、横跨步等动作。
(1)指导幼儿双手抱西瓜(皮球)围圈跑,模拟过小河(跨跳)、过独木桥(横跨步)等
(2)请幼儿听语言提示,根据指令快速做出反应,进行上肢、下肢等动作练习。
2.游戏活动:创设“运西瓜回家”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探索单人运球、双人运球的多种方法。
(1)介绍游戏的路线、玩法、规则。
教师:“天气炎热,吃西瓜最解暑,我们一起去摘西瓜”吧!大家要钻过山、跨过小河、越过障碍才能到达“西瓜地”,返回的途中千万不能把“西瓜”掉到地上,一定要把西瓜,完整地运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
交代规则:弯腰钻过“山洞”,跨跳探着石头过“河”,横跨步快跑过“障碍”。
(2)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单人运“西瓜”的方法。
根据人数将幼儿平均分成4组进行运西瓜比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西瓜”运回“家”,提示幼儿遵守规则。最先完成的组获胜。
提问:刚才你是用什么方法运“西瓜”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安全、快速地将“西瓜”运回“家
(3)再次分组比赛运“西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安全、快速的单人运“西瓜”的方法,培养幼儿勇于挑战的精神。
3.引导幼儿合作游戏,体会与同伴共同探索、合作游戏的快乐。
(1)提出合作运“西瓜”的要求,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玩法。
要求:幼儿两人一组,合作将“西瓜”运到“家”中的筐内,可以用除手之外的任意身体部位。如果运输过程中出现用手扶“西瓜”和中途掉“西瓜”的现象,需要回到起点重新开始。速度最快的组获胜。
提问:谁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又快又安全地合作运“西瓜”?
(3)再次组织游戏,引导幼儿尝试不同的双人运“西瓜”的方法,提示幼儿寻求最好、最快的方法。在固定时间内运“西瓜”最多的组获胜。
4.设置“切西瓜”游戏情境,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
请幼儿用手做刀,以同伴的身体为西瓜,做切一切、揉一、一等动作相互放松身体的肌肉。
活动反思:
运球给幼儿带来了快乐,锻炼了幼儿的身体机能,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去,在配合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养成了守规则好习惯,更进一步感受了集体的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运松果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3、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重点:
1、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30+6030+5040+5090+1060-3090-1080-20xx-70
3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79是由()个一和()个十组成的。
(二)新课学习:
5、投影出示挂图,观察图画,提出问题
大森林里松鼠妈妈采集25个松子,小松鼠采了4个松子,一共采了多少个?
25+4=29
205
6、请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7、小组活动,讨论算法
8、用小棒摆一摆,分别说一说摆的过程
9、根据图中已知条件,再提问题
妈妈比小松鼠多采集几个?小松鼠比妈妈少采几个?
25-4=21
205
(2)分组讨论,如何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
(3)集体归纳
(三)巩固练习
1、看图计算:
填上适当的数
2、直接写答案
32+542+784-475-3
75+264+372-238-3
3、下面每个()里可以填什么数?
10+30〉()20+()〈2525+()=25-()
板书设计:
被减数
46
96
28
36
减数
4
5
7
5
差
运松果教案参考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