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将方案写好,需要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通过制定一个明确的方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明确任务的目标和要求,以下是职场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科学活动方案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
科学活动方案篇1
活动准备:
卡通板、废旧纸盘、色卡纸、双面胶、彩泥、泡沫板、剪刀、录音机、小鱼的录音、海洋垃圾的布景等。
有益学习经验:
1、亲近大自然,爱护动物,有同情心,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知道大海中常见的几种鱼类的名称及其生活习性。
3、参与变废为宝的活动,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过程:
一、海底观光:观看录象片----海底世界的美丽风光
提问:你在海底世界中看到了什么呀?
小结:海底世界可真神奇,许许多多的生物都生活在大海中。
二、观看资料片:大海中的鱼(片中向幼儿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海鱼及其相关知识)。
提问:生活在海底世界中最庞大的一个家族是什么家族?
你们认识哪些生活在海底的鱼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开开眼界吧!(看)
观后提问:生活在海里的鱼可真多呀,你记住了哪些,说说看吧?
小结:除了这些鱼儿外,还有许许多多生物生活在大海里,看来海底世界真是个好大的家呀,可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近年来由于我们人类不注意保护这个家,致使海水遭受了严重的污染,给生活在海里的小生物带来了灾难呢!你们听,这是谁在说话?
三、听录音:一条可怜的小鱼在叙述亲人、朋友和自己的不幸遭遇,由于家园受到严重污染,他们已经无家可归了,它在向小朋友请求帮助。
四、向幼儿展示“垃圾密布”的海洋(用万通板和废旧物品、果壳、易拉罐等布置而成的展板)。
小鱼的家变成如今这个样子,这是谁造成的呢?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海洋呢?
现在,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小鱼呢?
五、清理海洋垃圾,请小朋友用双手清理垃圾,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
六、美工活动----变废为宝。幼儿运用多种美工材料动手制作,共同装饰展板,布置美丽的海底世界。
科学活动方案篇2
活动目标:
1、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物体下落的现象。
2、动手制作降落伞,观察降落伞慢慢降落的现象。
活动准备:
彩色卡纸、塑料袋、沙包、夹子、羽毛、记录纸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沙包和羽毛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样东西你们看(出示沙包和羽毛),请小朋友想一想沙包和羽毛在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它们落下来的样子一样吗?
2、教师示范,幼儿观察谁是慢慢落地的。
3、请小朋友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下落过程。学一学羽毛和沙包落下来的样子。
二、出示同样的沙包,给其中一个绑上降落伞。
1、小朋友请看,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沙包,老师在其中的一个上绑了降落伞,请小朋友猜一猜,在同样的高度下同时下落谁会先落地呢?
2、教师示范,幼儿观察谁先落地。
3、出示记录纸(上面画有两个沙包,其中一个有降落伞)让幼儿记录,哪个慢慢落?把最后落下来的沙包涂上漂亮的颜色。
4、教师小结:降落伞能利用空气阻力,降低下降速度,所以能够使物体更加平稳地下降。
三、小朋友,你还知道有哪些东西是慢慢落下来的?幼儿回答(跳伞、滑翔机、柳絮、蒲公英的种子、雪花等)
四、小制作
1、小朋友你们想自己制作一个降落伞吗?
2、出示操作材料教师指导幼儿制作。
塑料袋降落伞制作方法:首先用小贴画装饰空塑料袋,再用夹子夹住塑料袋口就做成了降落伞。
科学活动方案篇3
一、基本情况
我园创建于20xx年,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园舍建筑面积为2600平方米,活动场地面积2200平方米。园舍建筑坚固、安全、美观。幼儿园布局合理,有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通道。园内有多功能室、美工室、图书室等。户外有大型玩具和大量的幼儿操作性玩具。我园以“把最美好的献给孩子”为宗旨,不断进取,蓬勃发展,以优化的管理、优质的保教、优秀的师资和优异的办园条件相继被评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江苏省巾帼文明岗”、“南通市文明单位”、“开发区教育先进集体”等多个称号。我园现有教职工 47 人,专任教师30人,专任教师大专学历达87%,其余4人大专在读,本科学历有8人,8人本科在读。近年来我园教师撰写的与游戏相关的论文、案例有数十篇,在省、市、区优秀论文、案例评比中获奖或发表,逐步形成了一支团结进取、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二、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及《省教育厅 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通知》精神,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升保教质量。
三、建设目标
1、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推进幼儿园课程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2、形成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团队,普遍提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水平。通过项目建设,丰富课程游戏化的途径与方式,提升游戏化活动的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诊断改善能力等。
四、建设内容
1、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要以项目为突破,总结、提炼、明晰教育理念,增强课程意识通过理念提升,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办园品位。
2、改造课程游戏化方案。通过观察、记录、反思、研训等方式,从环境设置、游戏区域、活动组织以及生活起居等各种途径,开展课程方案的游戏化、生活化、适宜性改造,形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全面涵盖幼儿发展领域的幼儿园教育课程体系。
3、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环境是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因素,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适时、动态地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调整,从室内环境到室外环境,从显性环境到隐性环境,营造课程游戏化的物化情境。
4、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以尊重幼儿兴趣爱好、激发幼儿自主活动为宗旨,根据课程实施进展情况,创建数量充足、种类多样、材料丰富、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游戏区域。
5、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开发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幼儿为主体、适合本园特点、有效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课程。统筹游戏活动中的各类实物资源、社会专家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等,形成内容科学、管理有序、应用有效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库。
五、具体措施
(一)组织教师培训学习
1、 活动前期,邀请幼教专家来园对教师进行课程游戏化的培训,领会课程游戏化精神,搭建课程游戏化的框架,为项目建设打好基础。
2、组织教师再次学习《指南》和《纲要》的内容,感悟其要领---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3、组织全体教师分次学习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六个支架,明确课程游戏化的概念、目标及正确的游戏观。
4、通过学习“六个支架”,要求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各项游戏活动,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儿童,写出观察记录及学习心得。
(一) 创设游戏环境
1、重新规划室外场地。扩大幼儿活动区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操场上提供多种游戏器材;在楼层过道摆放一些桌椅,一些图书创设成亲子阅读区,让家长和幼儿在离园时共同阅读等。
2、合理安排室内区域。对活动室的空间以游戏为目的进行规划并加以改造,针对人数多、场地小的现状,巧妙安排游戏区域,缩小集体教学区。使用实物提示(如纸盒、矮柜、木板等)清晰的划分各个区域,将能够互补的区域相邻布置(如建构区和角色扮演区),在各区域之间留下明确的通道和充分的进出空间。对班级原有的矮柜进行一定的布置和利用。
3、科学设置公共区角。针对我园现状,在走廊设置公共区角,进行同年龄段混合游戏,一楼以自主表现为主的适合小班幼儿游戏的“娃娃家”, “童话屋”,二楼以感受生活为主的适合中班幼儿的”农家乐”、“小吃店”,三楼以职业体验为主的“银行”、“超市”等适合大班幼儿为主的游戏区。公共区域的创设,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
(二) 投放游戏材料
考虑到幼儿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的差异性,在区域中提供多样化的材料,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宜他的材料进行操作。多提供原材料或半成品等低结构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活动。材料的开放性越大,孩子的'创造性越大。在户外活动中,为孩子提供轮胎、安吉梯、平衡木,踩高跷,纸盒等,让孩子自主游戏。开设幼儿园种植园地,供孩子们种植、观察、记录等。
(三) 开展游戏活动
1、晨间活动要游戏化
晨间活动是一日活动的基础。一天的开端好,则预示一日活动之兆祥。 为此我在活动室设计了各种活动区,如“建构区”、“图书区”、“创造区”、“数学区”、等,幼儿一入园就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参加所喜爱的各种活动。
2、教育活动“游戏化”
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活动。比如在数学活动中要学习按规律排序,老师设计为妈妈串项链的游戏,两种或三种颜色的吸管有规律的串在一起,让孩子在游戏活动学习数学中的排序知识。
3、区角活动的游戏化
区角游戏的区域包括角色游戏区、积木区、玩沙玩水区、语言图书阅读区、音乐表演游戏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自然角、益智区、操作区等。通过不同角色身份学习扮演适当的行为方式,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帮助幼儿学习友好交往的技能。
4、户外活动游戏化
在开展游戏活动时,首先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游戏时间,恰当地安排室 内或室外,集中或分散的游戏活动,并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想象,有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比如:我们为孩子提供轮胎、易拉罐、安吉梯等,引导孩子自主游戏。
六、组织保障
本次活动我园以园长为领导小组组长,以各年级组长为副组长,以各班老师为组员,投入幼儿园种植园地、户外游戏、区域游戏材料等开展活动,将游戏精神、游戏理念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之中,精心设计游戏课程内容、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确保幼儿每日游戏时间不低于3小时,不断改善幼儿园游戏环境,提升游戏化水平。让游戏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科学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感知,将生活经验迁移为知识。
1、成立课程游戏化建设领导小组。
总策划: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老师
2、落实课程游戏化建设经费。
幼儿园在种植园地的开发和利用、户外器械、教师奖励经费等投入资金2万左右。
3、建立游戏化建设考核机制。
制定《小星星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考核机制》,针对教师对班级课程游戏化活动空间、游戏场所的创设改造、学习心得、教玩具的制作、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的评比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
科学活动方案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有的东西在水里沉,有的东西在水里浮,引起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2、让幼儿知道,人们利用沉与浮的原理创造发明了船,造福人类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水、玻璃杯、肥皂盒、能沉能浮的各种物体如:玻璃球、珠子、石子、铁钉、纸片、塑料娃娃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树叶、小碗、磁铁、笔、)若干等
教师准备:水、透明的玻璃缸、玻璃瓶、橡皮泥、同一大小,同样颜色的铁球和皮球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幼儿听音乐进实验室,看到各种试验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孩子们,想不想从小学好本领,将来成为一名了不起的科学家呢?今天请小朋友来当小科学家,一起做实验,学习新的知识。
二、实验
幼儿尝试(1):谁沉谁浮
请小朋友看盒子里有什么东西,请你把它们轻轻地放到水里,仔细观察,谁沉谁浮?
幼儿尝试.
得出结论: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
教师总结:象乒乓球、积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浮,象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沉。
幼儿尝试(2)重沉轻浮
同一个玻璃瓶放在水里,封口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了水时,沉到水底下,这是为什么?(让幼儿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
教师总结:不装水时,玻璃瓶子里有空气,空气很轻,所以就浮。装满水时,瓶子里没有空气,所以就沉下去。
幼儿尝试(3)形状与沉浮
同一个橡皮泥,把它团成球状时沉到底下,把它做成船的形状时浮在水面上,这是为什么?(让幼儿做实验)回答。
教师总结:橡皮泥捏成船形,里面有空气,所以就浮在水面上,团成球,没有空气,所以就沉到底。
幼儿尝试(4)区别两个球
区别同一大小,同一颜色的铁球和皮球,(让幼儿想办法区别)
教师总结:掂一掂、捏一捏、拍一拍、放到水里看一看,就知道,哪个是铁球,哪个是皮球。
教师提出尝试题: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幼儿尝试回答:救生圈的应用、淘米做饭时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上的应用等。
教师总结:我们刚才做了很多的实验,知道了有的东西在水里沉,有的东西在水里浮,同一件东西,在不同的情况下,有时沉,有时浮。人们很聪明,利用沉浮的原理,创造发明了很多的东西,希望小朋友从小学好本领,长大当科学家,发明新的东西,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三、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
科学活动方案篇5
活动目标:
1、 初步知道瓶和瓶盖的作用,能根据瓶口的特征(大小、有无罗纹等)选择合适的盖子。
2、 能积极尝试拧紧瓶盖,获取拧、按的技能,发展手部动作。
活动准备:
设置小鹿的家,布偶小鹿妈妈,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式带盖子的瓶子和罐子。
活动过程:
1、用情境小鹿妈妈请小朋友帮忙引出话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
(1)提问:“小朋友看看,谁到我们班来做客了?小鹿妈妈正准备带鹿宝宝们出去旅游。她准备了许多有用的东西放进瓶子里,可是不小心瓶盖子全乱了,这下该怎么办呢?鹿妈妈真着急呀!没有了盖子,瓶子好用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瓶盖的作用:没有了盖子,瓶子里面的东西会掉出来,会被弄脏,用时不方便,吃的东西就会变的不卫生。
(3)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谁来帮助小鹿妈妈呢?
2、 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根据某种特性为瓶子选择合适的盖子。
(1)提问:“小朋友都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那我们今天就来试试。看谁能为小鹿妈妈找到最合适的盖子并盖紧。”教师观察幼儿是如何尝试给瓶子选择盖子的。
(2)幼儿将先盖好盖子的瓶子送给鹿妈妈(老师)检查,是否正确配对并盖好了。
(3)启发幼儿谈谈是怎样为瓶子找到合适的盖子的。
提问:你是怎样为瓶子找到好朋友瓶盖的?
为什么这个瓶盖正好能盖上呢?
找一位没配好的幼儿提问:你的瓶子找到好朋友了吗?为什么没找到?再找找看,(教师拿起一个不配的)问:这个行吗?为什么不行?
教师小结:瓶盖和瓶口正好一样大才能盖上。
(4)幼儿再次尝试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
小朋友,现在我们再换一个瓶子来找瓶盖朋友,找到后,想个办法把它盖紧。
幼儿操作。
提问:1请一位小朋友拿着盖好瓶盖的瓶子出示给大家看,提问:你的瓶盖盖紧了吗?你是怎样用你的小手把盖子盖上的?(旋上、转上)。你是用拧的方法,为什么这个瓶盖要拧?你们发现瓶盖和瓶口有个小秘密吗?里面有一圈一圈的叫罗纹。有罗纹的就要拧。是不是你们每个小朋友都用拧的方法呀?
2请一位按瓶盖的幼儿出示瓶子。提问:你的瓶盖是拧上去的吗?你是怎样盖瓶盖的?这个瓶盖有没有罗纹?(没有)我们就用按的方法,要用点劲!
3、 用情境方式结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将盖好盖子的瓶子送给小鹿妈妈。
教师以小鹿妈妈感谢小朋友的口吻进行小结:“谢谢小朋友帮了我的大忙,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为每一个瓶子找到合适的盖子,而且会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子,这下我可以带宝宝出去玩了,小朋友再见!
科学活动方案篇6
目标:
1.让幼儿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它们都是昆虫。
2.使幼儿了解这些昆虫和人们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益虫,消灭害虫.准备:
1.各种昆虫的挂图一张。
2.操作卡片"各种昆虫"。
过程:
1.组织幼儿去野外观察并捕捉树上、花上、地上的昆虫。
你捉到了什么?怎样捉到的?
2.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主要特征及习性.(1)(出示挂图)图上有什么?它们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蜜蜂、蜻蜒、七星瓢虫等,它们生活在不同的场所:花上、地上、树上,吃花蜜、蔬菜等)(2)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称叫什么?(有头、胸、腹二部分,二对翅膀、三对足等。都叫昆虫。)(3)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为什么是昆虫?(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3.帮助幼儿分辨益虫、害虫。
(1)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2)昆虫里哪些是害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3)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教师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蝴蝶,蝴蝶在幼虫时嫩菜叶等有害处,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可观赏等益处。)(4)幼儿操作:每人一张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红笔一支,请儿用"o"划出益虫,"x"划出害虫来。
(5)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昆虫?(保护益虫,不随便捕捉、弄死。看到蚊子、苍蝇把它们打死,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等等。)
科学活动方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思维、想象、操作等能力。
2.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3.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大胆表现,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分享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思维、想象、操作等能力。
活动准备
1.各异的树叶,有真的树叶,也有用色纸剪的树叶。
2.各种颜料让孩子们印树叶。
3.营造宽松、自由、有序的活动区域。
活动过程
我带领孩子们到公园里观察树木,捡拾各种树叶,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
1、豆豆跑过来说,老师:我也捡到了一片树叶,看,它变成什么了?
2、我拿起这片叶子让孩子们观看。
3、孩子们说:老师,你们想不想也使你们捡到的树叶变一变呢?你准备把你的树叶变成什么呢?
幼儿根据树叶添画造型:
1、把自己捡到的树叶用双面胶贴在纸上。
2、用记号笔、蜡笔大胆构造、想象。
3、可选择一片或多片树叶自由组合创造。
4.给树叶画上手,脚,让它变成一片会跳舞的叶子
师生交流分享:
1、让幼儿展示,介绍作品,对幼儿的创造意识给予肯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与成功感,体验和分享自己的和别人的快乐。
2、鼓励幼儿大胆地响亮地介绍,语言能完整、流畅。
3、老师对幼儿的今天活动情况作适当评价。
4、共同收拾各类教玩具。
科学活动方案通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