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草教案7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学校组织的教案评比活动,能够鼓励教师们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与探索,设计教案时,教师应考虑到课堂管理策略,以维护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下是职场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课文草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课文草教案7篇

小学课文草教案篇1

这组课文有四篇:

一、《天火之谜》

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三、《诺贝尔》

四、《滴水穿石启示》

应当说这个主题单元,主题清楚,那就是“百折不挠——讴歌了一组不屈不挠、持之以恒、不断进取的伟大人群像”。

这节课我觉得比较成熟,尤其是教法、学法、形式多样,具体来说:

一、运用对比,读懂信念。

1、《国榷》一书数字的对比。(时间上;年龄上……)让学生读懂谈过治学的刻苦,治学的严谨、治学的困难等;老师紧扣文本,让学生去触摸文本,研读文本,并体会数字背后的含义,读懂谈迁的不屈不挠,坚定不移的信念;

2、两次撰写《国榷》的对比。

3、谈迁在《国榷》一书完成后与失窃后心情的对比。

二、扣词导读,感悟形象。

紧扣“厄运打不垮”“信念”这课题关键词,前后联系,以本为本,在多样的阅读中(如浏览,用心去读、朗读、引读等)中感悟了谈过这一人物形象。如致命的打击(第2节)引读,在对话中在深入地解读的基础上,螺旋式地引导学生读文本,人物形象凸现出来。第四节,引读是匠心预设的结果。

三、适度拓展,链接生活。

交流搜集的资料,像谈迁这样不被厄运打垮的人。

四、批注阅读,符合教材特点。

(苏教版教材:写字、写话、批注)

说话练习

个人由此联想到:

既然这组课文讴歌了一组伟大人群像,怎样讴歌?反复研读教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一位成功人士,肯定有许多“相关数据”。这一组课文有直接写,也有间接写的'许多数据。我想这是我们研读教材应该关注的事,需要重点关注的事。我们为什么要关注数据?因为这是人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因为看似简单的数据,其实背后的世界是相当丰富的。这也许就是这一类课文给予学生的写作智慧。我想苏教版教材编写者在这此类型教材的编写上,肯定启动了这一重要思维。

这节,有两个数据只要我们关注了,了解了,这一课的教学自然也变得简单了,那就是“500万、500多万”。看似重复,其实一点也不重复的数据,因为两个数据的内涵不一样的。

这一点上,孙老师似乎强调了。

另外,这篇文章还能够引领学生进行一种特殊的习作训练。历史人物非常多,怎样用一篇文章的方法去写一个历史人物?一是占有资料,二是从资料中找到最能引发我们思考的数据,三是从数据中找到灵感。有了这三步,写起文章来不也就简单了吗?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使用了这种方式。我个人认为: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种思维。如何引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不就自然而然地贴在一起了吗?

小学课文草教案篇2

教学目的要求:

1、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章大意。

2、分析文章内容。

3、赏析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大自然千姿百态,令人神往。前面我们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领略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没和凄婉美;领略了陶弘景笔下人间天堂的美景;领略了苏轼笔下平常地方月夜的美。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周密给我们带来的钱塘江大潮。(出示课题《观潮》)

首先我们来欣赏几幅钱塘大潮的图片,然后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

[学生观看,发言]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周密是如何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检查预习,掌握几个生字:

雷霆 震撼 吞天沃日 艨艟 倏尔 一舸无迹 鲸波万仞 珠翠罗绮 僦赁

2、齐读课文。读完后纠正字音及朗读停顿。

3、继续检查预习,请同学说说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多媒体出示有关内容)

4、请同学提出预习中有关翻译的疑难。

5、用“开火车”的形式请学生翻译全文。

三、再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概括,教师明确:

1、翻江倒海图

2、水军操练图

3、吴儿弄潮图

4、观潮盛况图

四、赏读课文,思考:文章用了哪些手法表现出事物的特点?每组赏读一段,全班交流。

小结:文章用了准确生动的词语,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动静结合的手段,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水上表演的精彩和观潮的盛况。

五、布置作业

小学课文草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惊弓之鸟”等词语。

2、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3、读懂了课文内容,懂得了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这篇课文以对话为主,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感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时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能手、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意思。

2、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1、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和读懂自然段的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准备识字小黑板

学生准备:

1、搜集成语故事,并会讲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故事。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预习探究

1、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爱读书,尤其是喜欢读故事书。那你们课下都读过那些成语故事?

2、这些成语不但内容精彩,而且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成语故事。(板书课题)

3、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1、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成语故事。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按照要求大声朗读课文。

二合作交流

1、(1)课文中的词语,你们都认识了吗?出示词语:魏国打猎弓弦射箭大雁悲惨愈合作痛裂开更羸

(2)强调“更羸”中“更”的读音以及“羸、赢”的区别

2、同学们的生字学的很好,那课文读的怎么样了?找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如果你听到了错误之处要做好记录,然后给指出来。

3、通过朗读课文,本课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那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能手”?教师以本班学生为例,选举写作能手、写字能手、唱歌能手……

5、那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手,你不想夸夸他吗?

1、(1)学生同桌间互相检查读,开火车朗读,齐读。

(2)学生根据“更”读音的不同组词。学生说出“羸、赢”的区别。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交流评价朗读课文。

3、学生回答并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学生理解什么事“能手”

5、学生夸奖更羸,说出心中的感受。

小学课文草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主正音,积累叠词。使学生充分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

2.落实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从课题想开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写好感悟,为第二课时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 读通、读顺课文,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借助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阅读朱自清的资料。

教学过程:

1.课前背诵

2.交流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一、导入揭题

1.90多年前,有一位年轻的作家也和你们有着一样的感怀,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匆匆”。

2.教师板书课题,强调“匆”与“勿”的字形区别。

3.齐读课题

4.冬去春来,季节是匆匆的;踏上行程,脚步是匆匆的;斗转星移,岁月是匆匆的。那这篇《匆匆》是哪位作家所写呢?

5.出示朱自清的资料,用一分钟记忆。

6.检查汇报。

二、初读课文

1.导入:朱自清匆匆的一生只走过短暂的50年,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这篇《匆匆》。

2.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反复读一读,全文只读一遍。

3.出示词语:自由读——指名读

4.哪些句子需要找出来大家读?

a.2段中的句子,理解“头涔涔、泪潸潸”,什么叫“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理解后朗读句子。

b.3段中的句子,理解“挪移”,谁在挪移?书写“挪”字。

c.4段中的句子,理解“蒸融”,什么被蒸融呢?书写“蒸”,强调注意的笔画。

5.开火车整体读文,每人一个自然段。

三、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匆匆?(时间的流逝匆匆)

2.有谁知道本文的体裁是什么?介绍散文的突出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3.写于90年前的这篇散文,六年级的你们谁有好方法能读懂它?学生推荐学习方法。

4.教师小结:品味情感,领悟道理,并且板书“品情、悟理”。

四、自读自悟

1.教师推荐“品读助手”

①找出描写时间匆匆流逝的词、句,仔细读一读。

②从这些词句中你品味出了什么?在书上批注。

③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分享,用朗读展示。

2.指名读,教师补充:品味的内容可以是作者的情感,悟出的道理,也可以是你发现的文章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修辞手法,可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书上,也可以凝练成词语、短语写在黑板上。

3.学生自学标画。

4.看板书小结。

五、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把你优美的朗读让家人或同学欣赏。

2.背会一句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作为你的座右铭。

六、板书设计:

2、匆匆

品情 悟理

课后反思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文章语言质朴、优美,富有诗意,对学生珍惜时间也很有教益。

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在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语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然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脚下跨过。”有的说:“看电视时,日子从眼前晃过;写作时,日子从笔尖滑过。”有的说:“跑步的时候,日子从跑道上飞过;喝水时,日子从水杯里流过。”有的说:“睡觉的时候,日子从梦中溜过;抽烟时,日子从轻烟中飘过。”……诗一般的语言从孩子们的嘴里流淌出来。再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内容放进课文中读一读,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在这一读说写的实践中,我感觉到学生的练笔兴趣激发起来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更重要的是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时间来去匆匆,我们要珍惜时间,获得了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创设实践的机会,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语文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小学课文草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掌握“早上、叫声、扒开、路边、迟到、身上、教室”等词语。认识“道、丛、钻、追”4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顺序观察图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懂图意,激发学生想像力。运用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可以有自己的爱好,但一定要遵守纪律。处理好兴趣爱好与遵守纪律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几个重点句“明明一听,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他们刚走进教室,上课铃就响了。”“明明看了看小文,笑了。”的理解,明白要处理好兴趣爱好与遵守纪律的关系。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具准备:

1.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投影片两幅。

2.写有本课生字新词的幻灯片。

3.录有蟋蟀叫声、生活习性的录像带或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小故事,题目是《明明上学》。板书课题:明明上学。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二、自由读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看出明明是一个怎样的学生?(课文讲的是明明听从同学们的提醒,放弃了捉自己喜爱的蛐蛐,按时到校上课的事。看出明明是个遵守纪律的学生。)

2.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讲哪幅图的?

三、检查自读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打出幻灯片)

2.指读课文。

四、图文对照,理解内容。

第一自然段。

1.自己学文。提示:

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明明喜欢蛐蛐?第三句:明明知道这是一只好蛐蛐。从“—……就……”可以看出,明明喜欢蛐蛐,玩蛐蛐也很有经验。他从蛐蛐的叫声就能分辨出是不是好蛐蛐。这是他停下来捉蛐蛐的原因。

2.指导朗读。

早上,明明去上学。他走着走着,忽然听见蛐蛐的叫声。明明一听,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忽然”要读出迅速而出乎意料的语气,后半句要读出肯定而喜悦的语气。“一听,就知道”要读得稍快稍重,用肯定语气。两个“一”是读四声“yì”,“走着走着”“着”读轻音“zhe”。

第二自然段

1.看图。提示:

从图上看出明明在干什么?明明的动作神态怎样?(明明在捉蛐蛐,他很紧张很仔细。)

2.学文。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1)作者用哪些词语来讲明明捉蛐蛐的动作?(板书:扒、捂、追、找)

(2)这些词语说明明明对这支蛐蛐是什么态度?(非常喜欢。)

(3)理解“仔细”的含义。课文里哪些词语是讲明明仔细找蛐蛐的?(细心、扒来扒去。)

3.看图。按板书词语复述这一自然内容。

4.小结:这段讲明明怎样捉蛐蛐。

5.指导朗读

“明明轻轻地走过去,扒开草一看,好大的一只蛐蛐。他用手一捂,蛐蛐一跳,又钻进旁边的草丛里。明明追上去,扒开草仔细找,扒来扒去,怎么也找不着。” 第一句要读出明明的心情,第二句要读出他紧张而又仔细地捉蛐蛐的动作和神态。第三句要读出惋惜的心情。“一看”“一跳”的“一”读yí;“一只”“一捂” 的“一”读yì;“走、钻、草、丛、仔、怎”读闰舌音,“追、找”读翘舌音。“找不着”的“着”是多音字,在此处应读zháo。

第二课时

一、复述课文。

看图复述课文第一、二段内容。

二、朗读课文前两段。

三、图文对照,理解内容。

图2,第三、四自然段。

1.看图,图上画的是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哪一个是小明?

2.学课文。

(l)课文是怎样讲小文帮助明明的?(朗读小文喊明明的句子,应读出急切、提醒的语气。)(板书:喊)

(2)明明听到小文喊他上学时,他是怎样做的?明明是怎样的孩子?

3..小结:小文提醒明明赶快上学,他们一同向学校跑去。

第五自然段。

(l)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2)明明迟到了吗?课文是怎样讲的?(板书:刚、就)

(3)为什么明明看了看小文笑了?(板书:笑)这时明明的心里是怎样想的?(他好像在说:①小文,今天我没有迟到,多亏你提醒我,应该感谢你的帮助。②如果不是你喊我,那我就迟到了。太感谢你了。)

3.小结:明明按时到校上课,没有迟到,心里很愉快。

(四)指导朗读。

他们刚走进教室,上课铃就响了。明明看了看小文/笑了。

前一句要读得稍快,读出紧张的气氛。后一句稍慢,表明事情的结果。明明在小文的帮助下,按时到校,心情很愉快。

五、总结提问。

l.小明上学路上捉蛐蛐对吗?为什么?(讨论后交流。)

2.你们喜欢小文和明明吗?为什么?(小文提醒同学要按时到校上课,明明放弃自己喜爱的蛐蛐,及时赶到学校上课。)

第三课时

一、朗读全文。

二、复述课文。

三、练习写字。

分析记忆生字字形,指导写字。

l.脱词脱音节认该生字卡片。

扒、找、迟、啦、刚、教、室、课

2.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室:上半部是宝盖地,要盖住下面的“至”(“到”字的左半部分),上下要紧凑,不要写得太长。“啦、教”要写紧凑些,“找”右边的笔顺是:

四、课内练习。

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布置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2.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扌___________ 宀_____________

讠___________ 辶_____________

3.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4.根据不同的读音组词。

5.照样子用带点的词写句子。

例:明明刚走进教室,上课铃就响了。

(1)我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爸爸就。

(2)刚,就。

小学课文草教案篇6

?学习目的】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学前准备】

师生一起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图片以及音像资料课件。

?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累词句。

难点: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课时布置】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出示课件(荷兰风车),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今天俺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

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教师范读,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2、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身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3、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沛地体会。生自由读。

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

(如先说到二自然段师重点引导同学感受牛多,牛的悠闲自在。)

这一段说了什么?大家也自身读一读。

出示多媒体“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牛多)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师板书。(牛多)

让同学体会“专注”这个词语,感受荷兰牧场上的恬静安宁。

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

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身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待会儿咱们竞赛竞赛。

指名竞赛,师生评价。

提出选择句子积累背诵的要求,练习背诵。

师小结: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

4、大家注意到了吗?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

师引导总结学法:初读──交流体会感受──想象、美读──赛读──选择性积累背诵

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6、师:

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同桌交流。

7、师:

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吗?试一试,和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三、课件展示异国风光片,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介绍介绍,可以用课文中学过的词句

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摘录好词好句。

小学课文草教案篇7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螳螂和蝉和两种不同的昆虫,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查自读情况。

1. 指名分段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 检查有关词语的理解。

投影出示: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1)指名读句子,联系句子联系词义。

(2)指名说,集体讨论。

3. 针对前面的几个问题,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看看写个故事的起因是哪些自然段,写起因、经过、结果。

2. 组成小组想到交流讨论。

3. 集体交流,讨论。

4. 分段读课文,争取能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五、指名书写生字。

1. 出示生字。

2. 指名读。

3. 师生评价。

4. 学生描红,临写。

六、作业。

1. 完成习字册描红。

2. 熟读课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范文为大家整理的2篇《小学课文螳螂捕蝉教案设计》,能够帮助到您,是一秘范文最开心的事情。

小学课文草教案7篇相关文章:

科学树与草教案6篇

科学神奇的草教案8篇

科学有趣的草教案优质8篇

科学树与草教案优秀8篇

科学树与草教案推荐6篇

科学树与草教案优质6篇

三年级下册科学树与草教案8篇

树和草演讲稿5篇

小学语文讲评课教案7篇

云参观小学教案7篇

小学课文草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