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画教案7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系统化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课程内容,确保知识的连贯性,能体现立德树人理念的教学计划,会让教案的意义更加深远,​,下面是职场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水滴画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水滴画教案7篇

水滴画教案篇1

活动背景:

本活动选自大班教材《我身边的科学》这一。生活中的许多自然现象,如本活动中水的三态变化,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幼儿又非常感兴趣,平时遇到雨天,有孩子就会问雨是从哪来的,冰是由什么变的等问题。幼儿对此类科学现象非常好奇,并且也有一定的求知欲,所以根据幼儿的需求,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幼儿通过故事、实验等方式来更直观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积累生活经验。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三态(气态、液态、固态)变化。

2.能安静倾听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冰块、干、湿毛巾、水杯、水、电水壶、小水滴变化过程幻灯片等。

知识准备:小朋友对于水的三态有一点点了解。

活动过程:

一.经验交流1.教师出示一杯水(透明的杯子装的),并提问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是一杯水。

师:恩。那水会变成什么呢?

幼:水会变成冰。

2.教师出示冰块师:那水是怎么变成冰的呢?

(幼儿自由举手回答)3.前些天,天上一直下雨,你们知道雨是从哪儿来的吗?

(幼儿自由举手回答)4.教师出示干、湿毛巾师:王老师这有两条毛巾,请你来摸一摸它们有什么区别?

幼:一条是湿的',一条是干的。

师:你们说,湿毛巾怎么让它变干呢?

幼:放在太阳底下晒晒。

幼:放在火上烤。

师:湿毛巾变干了,原来湿毛巾上的水上哪去了?

5.小结刚才我们小朋友说了一些有关水的变化,水一会变成冰,一会变成水蒸气,它到底是怎么变化的呢,为什么会变化,现在请小朋友来听听这个《小水滴旅行记》的故事,听完以后你也许会明白了。

(第一环节让幼儿了解水是会变化的,并根据经验讲述水的变化形式。)二. 欣赏故事,理解内容,初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安静倾听师:故事听完了,告诉我小水滴是怎样旅行的?

2.教师提问,帮助理解故事师:一开始,小水滴们想做什么?它们是怎么对大海妈妈说的?

师:太阳公公是怎样帮助小水滴的?小水滴变成了什么?

师:小水滴飞啊飞啊,感觉冷了,它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抱在一起,变成了什么?

师:小水滴的身体变沉了,它又变成了什么?为什么会变成雪花?

师:小水滴在旅行过程中一共经历了几次变化?

3.看小水滴变化幻灯片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水滴在旅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吧4.总结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小朋友知道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变化,也就是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可是对于水到底在什么条件下变什么,具体应该还很模糊,老师来做几个实验,让你们更清楚的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第二环节让幼儿通过故事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三.做实验,让幼儿直观了解水的三态变化1.教师做实验, 幼儿仔细观察师:现在,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的方式来看看水到底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把一块冰块投进一杯开水中,幼儿发现冰块很快就没了,杯子里的水上升了。然后再把那杯水再放进电水壶烧,水烧开时有热气冒出来,热气遇到冷玻璃,又变成了小水滴。再把水放进冷冻室,水又会变成冰。

2.师:小朋友,你们刚才看清楚水的变化过程了吗?

3.教师小结:

水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它原来的样子,水在很冷的时候会结成冰,冰遇热又变成了水,水再加热,就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又会变成水。

(第三环节让幼儿通过看实验,更加清楚的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活动反思:

刚开始时,我把这个活动主要定位在语言领域,而且想以自主阅读的形式来让幼儿学习这个故事,后来听了一位老师的这节课,她也把这活动定位在了语言、科学,听完后,我总觉得小朋友应该对故事内容理解的不透彻,而且对于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也是稀里糊涂,根本不能通过这个故事来理解水的三态变化。也有老师也说别的班级就这节课也用的自主阅读的形式来上,但是效果不理想,而且要把它定位在科学领域来上是相当困难,要对幼儿做大量的知识铺垫。他们建议我主要定位在语言领域。我左思右想,想挖掘一下故事,语言也不优美,也算不上经典,也难上。后来经师傅提点,说还是定位在科学、语言,因为这个活动本身就属于"我身边的科学"这一大,还是上成科学为主比较顺当,于是我才决心以科学为主,师傅给了我一些建议后,自己设计教案,把每一句要说的话,小朋友可能产生的反应都想了一下,有的都写下来了。尤其是那些引导语和过渡语,我想了很多,总觉得不太好,写了改,改了又改,就想使自己的课堂语言简练又能让幼儿听明白。

在一开始,我先出示一杯水,让小朋友想水会变成什么,然后顺着他们说到的展开我早已准备好的问题,在第一环节时,幼儿发言不积极,可能和我引导语、设计的问题有关。接着引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让幼儿安静倾听。然后通过回答我提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故事内容。因为我的问题有些不好回答,幼儿没反应,所以我当时把准备好的一个问题分解成了几个,于是就给人很啰嗦的感觉,语言就不精炼了。在第二环节的最后,我就是预测到幼儿可能还不理解小水滴在故事中的几次变化过程,所以根据故事我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幻灯片。幼儿在欣赏幻灯片时很开心,可是不知他们是否真的通过看幻灯片理解小水滴旅行过程中的变化了。所以我设计了第三个环节,让幼儿再次理解水的三态变化,通过看老师做实验的方式,让他们更直观、更清楚理解。在做实验时,幼儿很兴奋,很好奇,好像一下子把他们的求知欲全释放出来了,四十多双明亮的眼睛都盯着我。

水滴画教案篇2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水蒸发”以及“水蒸气液化”等一些科学现象。

过程与方法

发现自然界的小规律,尝试用实验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分析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体验生活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水变成水蒸气,再从水蒸气变为水的原理。

教学难点:

掌握蒸发和液化。

教学准备:

1.课件

2.电热水壶

3.镜子若干

4.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讨论话题,引出活动内容

1.师:小朋友,你们看,裴老师手里抓着的是什么呀?(冰),你们再观察一下,冰有怎样的变化了呢?(水滴)

2.师:哦,冰变成了小水滴了呀,你们在哪儿见过小水滴了呢?(幼儿讲述)

师:那你们知道小水滴有什么用呢?(幼儿讲述)

3.教师小结:小水滴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我们离不开水。裴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小水滴还会变哦。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杯子、镜子,你们用镜子的这一面盖在杯子上面,玩一玩,看一看镜子上面有什么呢?

(提前在杯子里倒上热水,把镜子盖在杯子上面)

?设计意图】将幼儿难以理解的科学实验转化成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实验游戏,观察现象

1.小朋友玩游戏。教师走到小朋友中间指导,引导幼儿观察镜子上面有什么变化。

2.师:小朋友,你看到你的镜子上面有什么呢?

3.教师小结:小水滴蒸发变成了水蒸气,那个白色的烟呀,就是水蒸气。水蒸气越积越多,遇到冷的镜子就变成小水滴。

三、视频欣赏,探索知识

1.师:小水滴很高兴认识大家,它有句悄悄话想和小朋友们说。

(播放录音,小水滴“小朋友,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旅行吗?)

师: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播放《小水滴旅行记》的视频,以帮助幼儿更好的认识小水滴变化的.过程。)

?设计意图】根据视频内容,让幼儿进一步探索水变化的秘密。

2.师:小水滴都带着小朋友们去过什么地方了?

3.带着小朋友们分析,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片(小水滴→水蒸气→云→雨)。

4.教师小结:画箭头,小水滴蒸发成了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雨落下来,又变成了小水滴,就这么循环着,就是这么旅行的。

四、念儿歌,巩固知识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一首关于小水滴的儿歌吗?让大家一起站起来念一念,可以加上可爱的小动作哦。

小水滴旅行记(自编)

小水滴,滴滴响,我们快乐去旅行。

遇见太阳,点点头,飘到蓝蓝的云朵里,

遇见风儿,弯弯腰,飞向清澈的小溪里。

小水滴,真神奇,

会蒸发,会结冰,还会变成小雨滴,

我们保护小水滴,做个环保的小朋友。

?设计意图】把整节课的内容融化在儿歌里,让科学知识也插上美妙的声音。

2.小朋友,我们排好队,一起到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找一找小水滴吧。

水滴画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内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了解小水滴的旅行经过,感受旅行的快乐,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水滴的旅行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旅行吗?假期都去过什么地方旅行?谁来分享一下?(板书:____旅行)

2.有个小伙伴也和小朋友们一样热爱旅行(水滴)。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水滴的旅行》。板书(在“旅行”的前面板书“水滴的”,再加上题号13.)齐读课题。提醒学生:“旅”的声母是l、韵母是ü、区别ü与u。

3.引导质疑:水滴去哪里旅行?它是怎么旅行的?今天,我们就跟小水滴一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范读,让学生纠正错误。

(3)出示词语,指名认读,正音。

(4)去掉拼音读。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文中小水滴称自己是什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旅行家?为什么水滴称自己为旅行家?

2.讨论交流:因为水滴到过地球上许多地方。

引导学生抓住“地球上、许多”等词语体会水滴所到之处范围很广,是个名副其实的“旅行家”。

3.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水滴去过哪些地方旅行?有些什么经历(变化和感受)?(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交流:

相机板书:山峰雪花美丽

大海浪花嬉戏

草原雨点奔跑

(3)指导朗读长句,注意停顿。

(4)分组比赛读三句话。读了这段话,你发现了什么?(找出每句话开头相同的`字词)

引导学生将三句话联系,从内容和表达方式两个角度讨论交流。

发现:

(a)内容:在不同的地方,水滴有着不同的变化和感受。

(b)表达方式:句式相似,每一句都用“我去过”开头,第三句以前两句多了一个“还”字。

(5)练习用“我去过、、、、、、、、我去过、、、、、、、我还去过、、、、、、、”的句式说话,明白如果句式相同,最后一个要用上“还”字来表达。

我去过_______________我去过________________我还去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结:这一段写了活泼好动的水滴。(板书:动)

有感情的齐读第二自然段。

五、识记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世、界、把、广;理解字义。

2.指导书写,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生字词,反馈评价。

六、布置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水滴画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水循环变化的过程,丰富词汇暖烘烘、三五成群、缩成一团、难以忍受。

2、能根据水的循环过程,用简单的符号记录和表现水的不同形态。

3、懂得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乐于发现生活中有关水的变化的有趣现象。

活动准备:

1、《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11,《幼儿素质发展课程语言》cd。

2、电磁炉l个,水1瓶,记录纸(用反复对折的方法将纸平分成6格),水彩笔。

活动建议:

1、出示小水滴的手偶,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第1遍故事,结合课件了解水的变化过程。

提问:小水滴到哪里去了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简单了解水的变化。

(2)欣赏第2遍故事,引导幼儿用简单的符号、标志记录水→水蒸气→云→雨→雪花→水的循环过程。

提问:小水滴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词语,出示汉字卡片,用新学词语和幼儿一起总结水循环变化的过程:暖烘烘→水蒸气三五成群→云冷得缩成一团→雨冷得难以忍受→雪、光和热→小水滴。

(4)结合生活经验,了解水的作用。

提问:水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除了人需要水,还有什么也需要水

3、教师操作实验,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水遇热后的变化。

(1)点燃电磁炉,把水加热,引导幼儿发现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发现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

(2)将冷锅盖放臵于水蒸气上方,引导幼儿观察水蒸气变成小水珠的现象。提问:锅盖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引导幼儿了解水蒸气变成小水珠。(3)回忆生活中关于水的变化的有趣现象。

提问: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这种现象如:水烧开时,水壶上方会有水蒸气,把湿衣服拿到太阳底下晒,水蒸气蒸发后衣服就会变干等等

(4)组织幼儿讨论,迁移生活经验。

提问:什么时候水会变成冰如:冬天地上的.水会变成冰,冬天窗户上会有冰花等等。

附故事:小水滴旅行记

我的家在大海,那里有珊瑚、水草、鱼虾和各种奇妙的动物。一天,我在海面向四周张望,一群大雁飞来向我和我的小伙伴招手:小水滴,快上来跟我们旅行去!我说:我没有翅膀,飞不上去呀。大雁说:太阳公公会给你帮忙的。说完就匆匆飞远了。

第二天,太阳刚刚露头,我们就求他帮忙带我们去旅行!太阳公公点头答应了,不一会儿就放射出万道金光,照得我们暖烘烘的,睁不开眼睛。忽然,我们的身体变轻,慢慢地离开了大海!我们本来以为自己长了翅膀,后来发现原来是变成水蒸气,飞到了空中。我们继续向上飞去,很快就离开了大海,下面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地。

飞着飞着,我们越来越冷,只好三五成群地抱在一起。这样又变回小水滴。风爷爷带着我们在空中来回飘舞,人们给我们取名叫云,不再叫小水滴。我们更冷了,也累得飞不动了,很想到大地上玩一玩,休息休息。风爷爷像猜透了我们的心思,呜呜地吹了起来,我的小伙伴有的冷得缩成一团,来不及告别就落了下去。地上的人这时慌忙地奔躲,大喊着:

下雨了!下雨了!

冷风越刮越紧,我们冷得难以忍受。忽然,一个小伙伴高呼:我们变成‘小雪花’了果然,大伙儿都穿上了六角裙,随风往大地上飘去,飘到山顶、大地……大家旅行久了,有点累,于是停了下来,都安静地睡在那里。

我们想家了,要求太阳公公送我们回家。太阳公公说:好!天气暖和了,我这就带你们回家去。说着,太阳公公就放出了光和热,又把我们变成小水滴!我们都挤着从山上往下跑。奇怪!在我们离开的地方,山变得青翠,小草更加茁壮。

大伙儿从山顶、大地跑进江、河,然后闯进水库。虽然水库没有大海那样宽阔,但是回到水库倒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那里的水都在热烈地欢迎我们。有一天,水库的闸门被打开,我们又告别了水库里的伙伴们,沿着江河回到了美丽的大海。我们完成了一次欢乐的旅行。

水滴画教案篇5

目标:

1、理解故事中小水滴旅行的原因及过程。

2、对小水滴的变化过程感兴趣。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准备:

1、小水滴的形象。

2、纸、笔。

3、活动室中间画一个圆圈。

过程:

1、小水滴去旅行。

(1)小朋友,你们喜欢旅行吗?

(2)出示小水滴形象。小水滴能旅行吗?怎么旅行?(小水滴可以流到各个地方去旅行)(3)如果小水滴想到天上去旅行,怎么去呢?

(4)倾听故事。

(5)太阳照着小水滴,小水滴觉得怎么样?(暖烘烘——受热)它们的身子变得怎么样?(变轻了——变成了水蒸气)

(6)飞到很高的地方,小水滴觉得很冷,它们怎么样了?(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抱在一起,变成了细细的`小水滴——由水蒸气又凝结成细小水滴)

(7)很多小水滴在天上飘来飘去,变成了什么?(白云)

(8)几个小水滴抱成一团,变成了什么?(小雨滴)

2、小水滴旅行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地面上的大圆圈,告诉幼儿这是水滴的家——池塘。

(2)听教师讲述故事,幼儿边念“我是一滴小水滴,邀请太阳来帮忙,照得浑身暖洋洋,快快带我上天空”,边将自己想象成小水滴,根据故事的发展顺序表演水滴旅行的过程,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水滴发生变化时的状态。

(3)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表演,用简单的图示画出小水滴的旅行路线。

活动反思:

刚开始时,我准备通过绘本《小水滴去旅行》为载体,以自主阅读的形式来让幼儿学习这个故事,后来听了一位老师的这节课,她也把这活动定位在了语言、科学领域,听完后,我总觉得小朋友应该对故事内容理解的不透彻,而且对于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也是稀里糊涂,根本不能通过这个故事来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我左思右想还是定位到科学领域,通过小实验,让幼儿直观感知水的三态变化。我先演示实验,让幼儿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个直观了解,再通过播放课件《小水滴旅行记》,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及循环过程。通过看老师做实验的方式,让他们更直观、更清楚理解。在做实验时,幼儿很兴奋,很好奇,好像一下子把他们的求知欲全释放出来了,四十多双明亮的眼睛都盯着我。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幼儿直观、清楚的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通过故事《小水滴旅行记》让幼儿对雨的形成及循环过程有了初步了解,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这节课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水滴画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装饰鞋底花纹的活动,能用点、线、面设计鞋底花纹,体验创作的喜悦。

2、感知鞋底花纹的多样性和对称美。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准备带一双干净的鞋子;幼儿创作材料:铅笔若干,画好鞋样的纸、彩色复印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观察鞋底

师:你的鞋子有个秘密,你知道吗?你们的鞋底是什么样的?

2、感知鞋底的多样性和对称美。

(1)幼儿观察各自的鞋底花纹,并且相互比一比,说说各自的鞋底花纹有什么不一样。

(2)请几位幼儿说说自己的鞋底花纹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图案。

(3)让幼儿仔细看看自己两个鞋底的花纹,讲讲有什么发现。引导幼儿感知鞋底花纹的对称美。

3、设计鞋底花纹。

(1)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画能使两只鞋底的花纹对称。

(2)提示:将画有鞋底的纸对折,中间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彩色复印纸,用铅笔进行创作,就会出现花纹对称的美丽的鞋底了。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创作。

4、展示、欣赏作品。

(1)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提问:你喜欢哪一种鞋底花纹?

(2)请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鞋底花纹,老师对每一幅作品都给予肯定。

5、布置活动室。

将鞋底花纹涂上好看的颜色,并沿边剪下,布置在活动室里。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后找爸爸妈妈鞋底的秘密。

2、在区域活动中开展“为爸爸妈妈设计鞋底花纹”的活动。

水滴画教案篇7

活动建议:

1.作业纸下面垫上厚一点的物品(如:泡沫垫、木板等),方便整体移动作品时不破坏水滴画的画面。

2.水滴画要选择光滑度、吸水性适宜的纸张。如果纸张太光滑不吸水,只能画出饱满的水珠,但画不出线条;如果吸水性太强,则不能表现出晶莹剔透的效果,且水会很快渗透到纸内,破坏画面。

3.欣赏玻璃器皿时可用灯光照射在玻璃器皿上,显示出晶莹剔透的效果。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并学习用滴管创作水滴画的方法。

2.能细心地挤出水滴和线条,大胆地设计各种花纹、图案进行装饰。

3.体验创作水滴画的乐趣,感受水滴画作品的美。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彩纸(下面垫一块泡沫垫)若干;滴管摆放在盛放着水的瓶子里,人手一支。

2.视频展示台、液晶投影仪、电脑、数码照相机、背景音乐、灯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欣赏玻璃器皿,激发幼儿兴趣

这里有很多玻璃器皿,漂亮吗?什么地方漂亮?上面的花纹是什么样的?花纹是什么颜色的?

二、教师演示水滴画

1.教师伴随着背景音乐在视频展示台上示范表演水滴画,随后进行提问:老师是用什么作画的?

2.介绍滴管作画的方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将滴管吸满水,再轻轻地边挤水边作画。

三、幼儿探索用滴管作画的方法

请小朋友们用滴管试一试,在纸上画出透明的、亮晶晶的花纹,并用数码照相机拍摄幼儿的作品。

四、幼儿和教师共同小结探索结果

将数码照相机拍摄的幼儿作品输入电脑,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师生共同小结水滴画的创作方法:

画水滴:挤出一点水后抬起滴管。

画线条:边挤水边移动滴管。

画小水滴:轻轻挤出一点水。

画大水滴:多挤出一些水。

画粗线条:边挤水边慢慢移动滴管。

画细线条:边挤水边快一些移动滴管。

五、欣赏幻灯片上玻璃器皿的花纹

这里还有很多玻璃器皿,它们都有漂亮的花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重点观察点(圆点、水滴状、椭圆等)、线条(直线、弧线、波浪线等)的形状、大小、粗细不同,以及花纹排列形式的不同(有规律、无规律)。

六、交待要求,幼儿创作

七、欣赏评价

师生共同欣赏水滴画作品,重点围绕装饰的花纹、图案及晶莹剔透的效果进行评价

水滴画教案7篇相关文章:

画班级教案5篇

画秋天美术教案5篇

小班水印画教案5篇

画秋天美术教案8篇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参考8篇

幼儿园画蜗牛教案5篇

海洋画教案5篇

幼儿园画风筝教案8篇

幼儿画汽车教案5篇

幼儿美术画房子教案6篇

水滴画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