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音乐教案8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在撰写的时候,老师需要注意讲授内容要点,想要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有逻辑,我们就很有必要提前准备好教案,职场好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初一音乐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一音乐教案8篇

初一音乐教案篇1

设计思路: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围绕这一目标,这节课我通过采取“创设情境—欣赏体验—演唱感受”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了自豪和赞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红旗颂》体验出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方式,掌握音乐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

2、在学习〈在灿烂的阳光下〉中体会音乐能反映人的情感,音乐作品是时代的产物。

3、能准确而有情感的演唱〈在灿烂的阳光下〉,感知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歌曲的风格、音乐效果及音乐的情感。

2、准确而富有感情的演唱,理解把握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的情绪及表现内涵,激发学生对祖的感激和赞颂。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看图片。

提问:看了图片有何感想?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这些图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庆大典的庆典图片,看到这些让我感到祖国的日趋繁荣富强,我为祖国而骄傲自豪。)

2、听音乐〈红旗颂〉情感感受一下

二、欣赏体验

1、导言: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祖国的日趋富强的场面,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一首由印青作曲的歌曲。

2、出示课题:音乐欣赏〈在灿烂的阳光下〉,播放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1)学生欣赏,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学生哼唱,体会在演唱歌曲时的情绪变化。

三、演唱感受

1、再次播放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2、听完这首歌想到了什么?(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

3、教师范唱,学生随哼唱主旋律。

4、教师指挥,随音乐演唱〈在灿烂的阳光下〉一遍,学生自己寻找不足之处。

四、分析歌曲的演唱风格、音乐结构图式和表现主题。

全曲分为三段,以a-b-a1的形式呈现。歌曲的a段为3|4拍,旋律具有抒情风格,以中速演唱,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运用十分朴实的语言抒发了对中国共产党创建新中国的感激之情,仿佛是一位年轻人含着深情地在娓娓诉说着长辈给予自己的思想上的启迪。b段的节拍变为4|4,音乐转向进行曲的风格,演唱速度稍快。歌中充满了为祖国的自豪和赞美。a1部分重复a部,激情的把音乐推向高潮。

五、复听乐曲的a部分,请学生跟着唱主题,感受新时期表达爱国主义情怀的特点。有感情地齐唱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六、小结:

让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为我们是中国人而骄傲,让我们再一次唱响这首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初一音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二、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是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

教学重点:1、学习歌曲 2、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

教学难点:1、对歌曲情绪的处理 2、个别节奏的掌握及演唱

教学过程:

一、前置补偿:

1、复习歌曲《游击军》2、做休止符节奏练习

二、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配合国庆典礼的录象,让学生感受我国繁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学生爱国之情。

三、出示目标:

四、新授教学:

1、咱们班有会唱这首歌曲的吗?(找几位同学分别演唱)

2、完整欣赏歌曲,找出几位同学所存在的问题。

3、学习歌曲

a:师示范演唱歌曲

b:生跟琴视唱歌曲

c:完整演唱歌曲

d:及时纠正

(1)这首歌曲中带附点的节奏型(板书),学生容易唱成不带附点的节奏型,这样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很有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节奏型在这首歌曲中艺术表现力的优劣,指导学生将附点音符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向下一拍靠拢是很必要的。

(2)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学生常唱的软弱无力、缺乏感染力。如:“祖国”“家乡”“人民”

(3)歌曲中学生的节奏掌握如:“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三段都存在演唱第一个字时的八分休止符,每个字对准那一个音符一定要看清、听清、唱清。

(4)要正确掌握歌曲的速度

(复习演唱,并练习歌曲中存在的容易出错的附点节奏和休止符节奏,为学习歌曲做铺垫。进入情境这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但同学们根据原来的欣赏自己学习后避免不了存在很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虚心欣赏跟随老师认真学习。认真纠正和练习容易唱错的地方附点节奏的掌握休止符节奏的掌握速度的掌握)(这是学生活动)

e:听音乐完整练习演唱歌曲

f:处理歌曲的感情第一乐段同时也是第三乐段:雄壮有力,而且平稳流畅,主题思想:歌唱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热情奔放、乐观自豪第二乐段: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因而形成一种浩浩荡荡、昂首挺胸、阔步前进的气势。

五、巩固训练

1、分组比赛,看那一组唱的既有感情又准确,看哪一组能较多地、正确的指出其他组的优缺点

2、给学生做合唱录音,找出缺点以后在练习过程中多注意

六、音乐知识

1、二段体a+b例:《游击军》

2、三段体a+b+a或a+b+c 例:《歌唱祖国》a+b+a

七、布置练习作业,总结下课!

(学生讨论歌曲,并分析其情绪并结合到歌曲当中歌曲情绪的处理演唱巩固练习学习音乐知识总结)(学生活动)

初一音乐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轻柔的声音与含蓄而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飞来的花瓣》。

2、感受弱起拍子的节拍特点和音乐旋律的强弱起伏。

3、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及对老师深深的依恋之情。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音乐中步入教室)

师:这首歌都会唱吗?一起唱一唱。

在这首歌曲中你回忆起了曾经教过你的哪一位老师?以及这位老师感人的真实故事?并请你说一说。

今天就让我们满怀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来学唱另一首赞美老师的歌曲《飞来的花瓣》

2、播放录音:《飞来的花瓣》(合唱),认真聆听,整体感受作品的意境。思考:

你从这首歌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讨论并回答。

3、再次听录音,可轻声哼唱,熟悉旋律,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演唱形式美、风格美。

4、学唱歌曲:

(1)引导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师生分角色朗读。

(2)听录音轻声跟唱歌词,注意引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去演唱。

(3)视唱歌谱,提醒学生边唱边打拍子,注意强调弱起节奏。

(4)请学生自己找出难点,并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5)渐强渐弱的处理并体会对作品情感的作用。

5、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注意引导学生用歌唱的情绪、感觉去演唱。

6、学生小组合作,对歌曲进一步艺术处理。

7、小组进行展示演唱,师生评价。

三、课堂拓展:

用自己的形式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知心的话想要对老师说吗?当教师节来临的时刻,除了这首歌曲,你还会演唱其他歌颂老师的歌曲吗?或者你还能用其他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吗?

1、学生讨论准备。

2、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上台展示。

3、生生互价,教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感受或收获

初一音乐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2、牧歌》的欣赏,拓展学生对原民歌的理解范围,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3、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学生自由说。)

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歌曲《天堂》

3、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

4、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视屏)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5、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6、乐曲《牧歌》。要求会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7、古族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

8、们听过这首歌吗?想说点什么吗?(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9、起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小声学唱)

10、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

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四、舞蹈片段欣赏《牧歌》

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来体会歌曲的意境美。

师: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

师: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五、课后小结: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表达情感。

初一音乐教案篇5

?教案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反复的对比欣赏以及讨论分析中理解歌曲内涵。

3、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案重难点】

1、重点:理解歌曲的情绪,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2、难点:实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教案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蓓蕾长成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老师就像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倾听一首唱给老师的歌!

二、教案过程

(一)欣赏《蓓蕾之歌》

1、初听歌曲《蓓蕾之歌》

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讨论)

师: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岚清副总理在1999年秋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而创作,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之情。

2、复听歌曲《蓓蕾之歌》

师:是什么原因让歌曲拥有这种情绪呢?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从速度、节拍、节奏这些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一下。

生:速度:中速;节拍:4/4拍(强弱次强弱);节奏:稳健,略有动感。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略有动感的节奏特点呢?

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__x和__.

(二)欣赏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

1、课件播放《跨世纪的新一代》

2、分析歌曲:音乐结构:(ab)

演唱情绪:(充满活力的)

演唱形式:(齐唱)

3、复习学过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

1、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

教师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的什么?把歌曲中的力度记号找出来?

2、复听歌曲,体会力度记号对歌曲情感表达所起到的作用。

3、老师指挥学生唱一下歌出的片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三、拓展探究

师:你还知道哪里赞美老师的歌曲呢?

生:《飞来的花瓣》、《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我爱m兰》、《教师圆舞曲》。

师:根据时间安排,让学生有选择性的欣赏。

四、课堂总结(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2、师: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你一定深深感受到教师对你们的辛勤栽培,你的一句“老师,您辛苦了!”会让每一位老师感到幸福。为你们的梦想插上翅膀吧!为你们的梦想扬帆起航吧!每一位老师会真心的为你们保驾护航,让你们在摇篮中茁壮成长!

初一音乐教案篇6

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高山族的民俗风情。

2、欣赏《杵歌》,感受乐曲的情绪,并随音乐律动。

3、进一步了解认识土家族、及高山族。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认识土家族、及高山族。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高山族的民俗风情。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了解高山族

1、请同学们简介高山族的知识。

2、老师补充总结: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大陆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高山族过去是依山傍水,巢居穴处,或辟竹编茅,架木为屋。现在住宅类型有木屋、竹屋、茅屋、板岩石屋、草顶地下房屋等,但十分讲究造型和实用相结合。

3、通过播放幻灯片,欣赏高山族地域、饮食、服饰等文化,使学生更直观、深刻地认识、了解高山族。

二、欣赏《杵歌》

1、初步欣赏《杵歌》感受歌曲的情绪。

2、这是一首高山族妇女舂米劳动时所唱的一种民歌。

提问:听了这首歌曲,你能联想到什么?(提示:劳动场景)

3、介绍杵歌

杵歌是高山族妇女在舂米劳动是所唱的一种民歌。其音乐节奏鲜明,旋律流畅、起伏较大,既有劳动节奏,又优美动人。杵歌中,大多数是辅音(即哎、呀、鲁、耶等等此类字符)

4、复听歌曲:请学生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5、再次听歌曲,小声学唱歌曲。

6、学习歌曲旋律。

7、根据学会的旋律加歌词。

8、播放歌曲伴奏,加歌词。

三、课后小结

初一音乐教案篇7

1、引入:

⑴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大家先猜一下老师会唱一首什么歌?

⑵播放《为了谁》的伴奏,老师深情地演唱。

⑶那么大家知道这首歌是在什么背景下为谁而作的吗?(学生回答)

⑷对,这首歌就是在1998年抗击洪水中,为歌颂广大武警官兵为了人民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抗洪的动人事迹而作的,而这些抗洪将士就是我们所说的天底下最可爱却又最普通的“兵”。同学们,他们这种崇高的思想、振奋的精神值不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值)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师提示:积极进取?消极颓废?)

2、同学们,你们了解军人吗?你们能谈谈对军人的认识吗?

保卫国家的人、铁打的汉子、最可爱的人、穿绿军装的人……是啊,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不说战争时期,就说当今的和平年代,海难大搜救、反恐辑捕、核泄露应急救援、抗洪抢险,哪次没有军人一马当先的开路队伍?每次总是耳闻目睹着绿色的身影赴汤蹈火、勇往直前、抛头颅洒热血换取百姓生命的悲壮场面;在死神威逼着人民性命的危难时刻,只要绿军装的身影一出现,生命就有了希望,曙光就会驱散了阴霾。

3、说句心里话,我们总是对军人有着特殊的感觉,那么大家考虑一下,他们“特殊”在什么地方?特殊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吧!欣赏《当兵的人》(放录音)。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兵,来了解一个兵,好吗?

⑴发声练习:1= c-f 2/4

1 3 | 5 3 | 1 3 |

mi mi mi mi ma ma

5 3 | 1 0 ||

ma ma ma

顿音如跑操时喊1234,头正、身直、口腔如半打哈欠状。

⑵学唱歌曲。

①歌曲重复播放,学生分组自学。

②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③以比赛的形式分组展示。

(设计意图:歌曲学生较熟悉,用分组自学方式,可发挥学习能手的作用,增强合作性。)

⑶教师点评,合上钢琴伴奏,学习打4/4拍子,跟钢琴演唱歌曲。

⑷分析音乐。

①跟钢琴演唱旋律。

②分析: a 16小节、复乐段结构、高音区、饱满有力、威武高大的军人形象。

b 16小节、四句体结构、中音区、连贯抒情、发自内心的倾诉。

歌曲的最后补充结束句,不但是主题的再现,同时将情绪推向高潮。

5、音乐主题:这豪迈的心声就是当代中国当兵的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的表达。

6、问题:这首歌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去唱?应突出哪个字?

咱当兵的人 弹性而有力度地唱。

a 有气势、饱满有力 b 连贯抒情、亲切 结尾 更深沉有力

7、欣赏由刘斌演唱的歌曲,刘斌介绍,并可以随着刘斌深情有力的演唱而跟唱。放音乐,学生齐唱,请上8位男生上台合着音乐表演唱。

8、教学拓展:面对亲人解放军,你准备选用哪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a写一段赞美的话 b唱一首颂歌 c做一件有趣的作品 d 画一幅美丽的画 e跳一段欢快的舞 f写一封慰问信。

初一音乐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聆听音乐。

2、能够辨别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

3、能够对欧洲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 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主题思想。

教 法: 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室墙上挂着俄罗斯风景画、地图、国旗和列宾所作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播放由古筝演奏的乐曲,让学生愉快地走进教室。

课件播放歌曲片段: (1)王宏伟演唱的《西部放歌》

(2)佟铁鑫演唱的《我爱祖国的蓝天》

(3)《伏尔加船夫曲》

师:请同学们辨别它们分别属于那种音色?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生:(1)属于男高音、高亢纯正甜美。 (2)男中音、浑厚 。

(3)男低音、浑厚。

师:同学们注意区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它们主要是由音的高低和音色的本身特点来

划分的,而不是单纯听音的高低,男低音音色浑厚、沉重。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感悟音乐,以音响的美吸引学生,辨别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它们音色的特点。)

二、新课教学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以男低音演唱的《伏尔加船夫曲》。

课件出示课题:音乐欣赏《伏尔加船夫曲》。

1、 聆听音乐(第1遍)。

师:请同学们听音乐《伏尔加船夫曲》,并思考: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些什么?歌曲属于哪个国

家?体裁是怎样的?歌曲的力度是怎样的?

生: (1)我听到了沉重的号子声。 (2)俄罗斯歌曲。

(3)力度有弱有强。 (4)体裁不清楚(说明:歌曲用俄语演唱,学生不易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响的乐趣,从音响中能有所闻。)

师:请大家看墙上列宾所作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并结合小学所学过的课文,刚才聆听的 音乐,讨论歌曲的思想内容。

生:画面描绘出一些不同表情贫穷的人们在拉一条货船,反映了沙皇的统治下人们承受??

痛苦。

(设计意图:让学生同其它学科联系起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中来,有益地自主学习,有效地探究学习,充分地合作学习。)

2、分析、理解、聆听音乐第2遍分部(汉语演唱)。

师:请问欧洲最长的河是?

生:伏尔加河。(全体学生齐声回答)

师:对,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一条河流。俄罗斯人民称它为“母亲河”,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勤劳勇敢,并且建立起自己生活的家园,创造了优秀的俄罗斯文化的原故。所以,他们对伏尔加河的感情就像对母亲的感情一样。

播放音乐开始部分(1-20小节)a

师: 1=d 4/4 5 3 6 3 0 | 5 3 6 3 0 | 力度很弱,你从音乐中想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纤夫在远方拉纤劳动动作和沉重的步伐,渐渐向我们走来,只能听到隐约的号子声,同时表达了他们内心的不平和痛苦,呻吟和叹息。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听到那些号子?它们起什么作用?

生:打夯号子,抬石头号子等。在劳动中起着协作、一起用力的作用。

师:同学们答的很好,号子很多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这些都是民歌中的一种, 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因此是人们劳动中集体创造出来的。

分别播放音乐(21—36小节)a1 (27—52小节)a2 (边听边讲解)

师:(1)1=d 4/4 5 1 7. 17 6 | 5 3 6 3 0 | 以四度上行,具有号召性的音调结合而成,音乐显得更加沉重而有力。

(2)1=d 4/4 3 – 3 •3 | 3•3 3 3 3 - | 3 3 2 1 | 7 5 6 3 - | 、音上的同音进行,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力量和奔向未来,追求光明的决心。

播放音乐尾声(53—64小节)

师:尾声你想到了什么?

生:歌曲开头那低沉的音调再现,不仅达到首尾呼应统一,而且使人仿佛耳闻目睹,描绘出

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辛的步伐由远而来,复而远去,直到最后消失在远方的情

景中。

(设计意图:同学们通过聆听音乐深入理解音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深入理解号子,体验音乐的情感,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师:歌曲的结构图式:

a a1 a2 尾声

(1-20小节) (21-36小节) (37-52小节) (53-64小节)

歌曲的主要艺术特点:(教师讲解)

师:歌曲力度层次的变化特点?

生:(ppp ﹤ f f ﹥ ppp)教材18上面这幅画生动形象的反映力度特点(学生齐声回答)

师:本节课学习的劳动号子式的固定音型? 生:5 3 6 3 0 | x x x x 0 |

师:生活中常见的号子的固定音型,如:(1)“嘿左 嘿左” x x x x (2)嘿? 一|左来|嘿?一|左-| x? x|x x|x? x|x-|

师:男低音是由男声演唱,音域不高,音色沉重、浑厚。

完整聆听全曲(第3遍)结合前边的分析、领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聆听音乐的纯音乐阶段的理解。)

3、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师: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各组请代表分别说说讨论的结果。

生:“踏平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深入反映他们以坚韧不拨的毅力,同沙皇政

府作斗争,对未来光明的追求和向往。(汇总结果)

师:同学们结合刚才完整聆听歌曲,深入理解,请记出你记忆感受最深刻的乐句。

生:积极拿出纸和笔,记下乐句。

师:结合大家聆听的歌曲,以你在生活中所看到或听到的,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即兴表演。(以唱歌、跳舞、绘画、戏剧、小品等艺术形式)

这首歌曲告诉我们: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胜利一定是属于你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对音乐的理解,以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音乐,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能将音乐创造性的发挥。音乐最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

4、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男低音演唱的歌曲。特别是男低音浑厚凝重的音色,表达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同学们下去后自己学会从哪些方面聆听音乐,辨别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由此可见,我要珍惜现在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初一音乐教案8篇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小青蛙教案7篇

大班幼儿音乐教案6篇

大班音乐教案7篇

山童音乐欣赏教案优质6篇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模板精选5篇

山童音乐欣赏教案5篇

幼儿园音乐教案模板优秀7篇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模板优秀6篇

大班幼儿音乐教案推荐7篇

幼儿园音乐教案模板通用7篇

初一音乐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