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8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只有认真值得一份教案我们的教学能力才会有所提高,写教案对我们的教学计划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是职场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8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时间的问题。

教学对策:以口答为主,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借助直观的线段图或钟面帮助理解,相互启发,体会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时间。

教学准备:节目预报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24时记时法:

出示节目预报:

节目预报

上午8时50分 金色的童年

上午9时30分 儿童英语

…… ……

下午2时 六一剧场

下午4时 美术星空

下午4时40分 七巧板

…… ……

晚上6时30分 大风车

晚上7时 新闻联播

…… ……

你能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吗?

同桌两人练习。

出示节目预报表。

二、新授:

1、这是小红暑假一天生活中的部分时间安排记录表,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出示:6:30 起床

7:00——7:30 吃早饭

7:30——8:00 做家务

8:00——9:00 做作业

9:00——11:00 到新华书店购书

11:00——11:20 吃中饭

11:20——11:40 饭后休息

11:40——12:40 午睡

12:40——13:00 在家休息片刻

13:00——14:30 游泳馆游泳

14:30——15:20 看电视

┈┈

2、 小红的生活活动有些是从整时开始整时结束,有些是从几时几分开始到几时几分结束,你能将上面的活动时间按这样的情况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将活动时间分成三类:

1)整时 —— 整时

2)几时几分 —— 几时几分(几分是一样的)

3)几时几分 —— 几时几分(几分是不一样的)

3、你能算出小红什么活动所用的时间?你是怎样计算的?同桌或小组讨论。

4、小结交流计算方法。

整时的比较容易理解,只要用后面的时刻减前面的时刻,16-14=2

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一样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不一样的,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计算可借助钟面图或借助线段图。

有两种思路:例14:30——15:20 看电视

(1)先算从14时30分到15时是30分,再算从15时到15时20分是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钟。

(2)先算从14时30分到15时30分是1小时,15时30分与15时20分比,超过了10分,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10分=50分。

三、练习:

1、节目预报表

(1)回到复习的节目预报表(24时记时法)

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看的节目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播放了多少时间?

交流汇总。

2、书上53页想想做做第1题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交流怎样想的。

有两种思路:

(1)分别算出上午和下午各有多长时间,再加起来。12:00到13:30是1小时30分,15:40到17:00是1小时20分,合起来是2小时50分。

(2)先算12:00到17:00是5小时,再从5上时中减去不借书的一段时间13:30到15:40是2小时10分,所以是2小时50分。

四、小结:(略)

板书设计: 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16-14 = 2 口答:播放了2小时。

想:从14时30分到15时是30分,再过20分是15时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篇2

《游园不值》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作画、写作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揭题,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游园不值

2、解题: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3、介绍作者(用网上资料示作者情况)。

4、初读,大体了解诗的内容。

5、师示范朗读。

6、生随师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7、投影课本上的插图:生自读诗,借助字典和插图,想句子的意思,并标出不懂的词语。

8、字词质、释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9、指名逐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10、指导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启发想象: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4人组讨论)

(有柳树和各种美丽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浓郁的花香等。)

12、将诗中的内容通过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各自据诗意画画)

13、交流:投影学生的画,师生评议。

14、试试:将本诗用自己的话改作一下(可以是诗,也可以是散文。)

15、习作,交流,评议。

16、背诵诗句。

17、小结: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五、作业:背诵、默写《游园不值》。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篇3

?我们的教室》:

教学目标:

1、体会小作者对良好学习环境的喜爱,懂得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宽敞、崭新、优秀、苗圃”等词语的意思。

3、能从课文中找出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它们的意思。能用“又……又……”造句。

4、初步知道按方位顺序写的段的特征,认识方位词,了解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方法。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能按方位顺序介绍自己教室的某一地方。

教学重点:

学会按方位顺序介绍自己教室的某一地方。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大黑板就像一方土地,老师带我们在这里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教学准备:配套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反馈课前预习情况

1、用自己的话说说初读课文后对“我们的教室”的了解。

1、交流字词自学情况。

(1)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生字?读、记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着重正音:敞崭

●重点分析:敞、崭、喇、圃

(2)你是怎么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的?

宽敞、优秀、苗圃、栏目

(3)当堂听写生字,校正后请学生将写错的字上黑板订正,再强调。

3、通读课文

●给尽量多的学生读的机会。

●及时纠错。

●难读的几个长句重点跟读。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读“我们的。教室又宽敞又明亮”,理解“宽敞”,找找近义词。

2、这句话总的写出了教室的什么?

3、带着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再读读这句话。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这一段,说说你了解了什么?

2、交流。

●这一段写了教室中间(方位词,明白是什么方位)的课桌椅。(板书:教室中间,课桌椅)

●“教室里最多的要数课桌椅啦!”这一句把第一段和第二段很自然地连起来了。这样的句子叫过渡句。

●积累好词:崭新(反义词:陈旧)

整整齐齐、闪闪发亮(写出了教室的“明亮”)

4、用自己喜欢的语调读读这段话。

五、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

2、完成课堂作业本(1)中的第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方位顺序写的段的特征,了解读懂这样的段的方法。

2、能自己找出文中的两句比喻句,并明白句意。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自己教室某一处的陈设。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到作者对良好学习环境的喜爱、珍惜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学过了两种按什么顺序写的段落?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

(1)这一段话也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时间顺序写的吗?

(2)想想每句话在写什么?哪几句是写同一方面的?用“∣”分开。

2、怎样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

(1)先看看写了哪几个方位?用“”划出方位词。(板书:课桌前面的墙上、黑板的左上方、黑板右上方)

(2)再看看每个方位写了些什么?用“△”标出。

(3)用“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式说说这段话写的内容。

(4)读懂写出来的几句话,重点读懂比喻句。

a、让学生自己找出比喻句,读一读。

b、引导学生质疑:“一方土地”、“播撒希望的种子”各指什么?

在学生了解了把“大黑板”比作农民耕种的“一方土地”后,启发学生联系本段第2句,理解“播撒希望的种子”,播撒下去知识的种子通过耕耘者的辛勤劳动,将会发芽、开花、结果。学生们通过黑板,接受老师的教育,学好知识和本领,长大了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为祖国作贡献,感受到学习的幸福。

(5)带着这种情绪读整段话。

(6)结合“单元学习提示”小结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

①注意写了哪几个方位?②每个方位写了些什么?

(7)把表示方位的几个词写到插图的相应位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段内容。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用学到的方法自学第4自然段,分别用“——”和“△”标出方位词和写的内容,交流。(板书:课桌后面的墙上学习园地)

2、找出比喻句,说说意思。

把什么比作“美丽的花”?“优秀作业”与“一朵朵美丽的花”有什么相象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同学们喜欢这些栏目吗?从哪里看出来?为什么喜欢?朗读。

4、提供“左边、中间、右边”三个方位词,把这一段按方位顺序写的段。

(1)自由说(2)指名说(3)同桌说

四、学习第5自然段

读这一段,再一次感受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的幸福。结合说说自己的学习环境,懂得珍惜这样幸福的学习生活。

五、小结

小作者介绍自己教室时,介绍得很清楚。先写教室中间,再写到前面的墙上,最后写后面的墙上,全文也是按方位顺序写的。

六、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本(1)中的第3—7题。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 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10-7:30 起床、刷牙、洗脸;

7:40-8:20 早锻炼;

8:30-9:00 吃早饭;

9:00-11:00 看书、做作业

„„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分组学习。

(2) 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 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9:00-11: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

(2)交流计算方法:11时-9时=2小时。

3、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

(1)明明从7:40到8:20进行早锻炼用了多少时间呢? 出示线段图。

师: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早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锻炼的时间。 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早锻炼的时间吗?(7:40-8:40用了一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练习: 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几十分钟?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做这几件事情用了几十分钟吗?你是怎么算的?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图书室的借书时间。 你知道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 学生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

2、想想做做2。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5、想想做做5。

(1)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3)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2、看来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时间的知识,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体会到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你还想知道有关时间的其他知识吗? 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5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师:那你知道其他有关时间的知识吗?(学生提问) 其实这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从课外书、电视上和网络中去搜集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3、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

(2)用24时记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4、出示本课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这节课的时间。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篇5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出身神奇的哪吒带着神仙送给他的乾坤圈和混天绫在东海洗澡时,无意触犯了东海龙王的水晶宫,并打死了蛮不讲理的夜叉和胡作非为的敖丙。龙王向哪吒索命,哪吒尽力解释,龙王却毫不理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哪吒用乾坤圈迫使龙王低头求饶,谁知龙王出尔反尔,调集四海龙王用大水淹了陈塘关。哪吒为了解救百姓,自刎身亡。哪吒人小本领大,他不惧、敢于同胡作非为的恶势力进行斗争以及为了百姓安危大义凛然、舍己为人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在人们心灵深处塑造出不朽的英雄形象。

?设计理念】

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唤醒学生主动、高效学习文本的意识,限度挖掘文本的创造性与想象力,放飞阅读的翅膀,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会认“妖、剑”等8个生字,掌握本课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哪吒打死夜叉、敖丙,打了龙王以及后来又自杀的原因,使学生受到诚实勇敢、舍己为人的思想教育。

3.引导学生默读,提高阅读的速度。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哪吒不惧、敢于同胡作非为的恶势力进行斗争以及为了百姓安危大义凛然、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用2节课时间,来学习一篇同学们较为熟悉的、较长的神话故事:《哪吒闹海》。(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自主识字,初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或字典,认读生字词。

②把课文读正确、通顺,难读的句子可多读几遍。

③同桌交流并检查生字。

三、研读课文,理解感悟

1.提问:这么长的文章要在短时间内基本学懂,你认为我们该采取哪种读书方式呢?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①学生边读边画出描写哪吒外貌、行为的句子,并想象哪吒的形象。

②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想一想哪吒前后共打了几个人,为什么打,结果怎样。

3.小组合作学习,说说“我认识的哪吒”。(从外貌到精神)

①从哪吒的.语言、行为中,你能看出哪吒是什么样的人物?

②结合插图,说说“我认识的哪吒”,把总结归纳的词语写在纸条上,如“神奇可爱”“不畏权势”“舍生取义”“正直勇敢”。

4.交流展示、评选“研究成果奖”。

①制定评选规则及标准。

每组一次贴一张纸条,如果其他小组有异议,必须解释,直到满意为止。如果总结归纳的词语不确切,其他组可以换下另贴。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话有理有据,以促进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各组依次上台贴纸条,贴得多的小组为胜。

②全班交流。

5.评出“研究成果”奖。

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默读,抓住“打”这条线,理清了文脉,读懂了课文。通过品味人物外貌、行为的词语,使哪吒形象在我们心中更具体、更丰满。今后我们学习长文章,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三、小组合作学习,讲一讲《哪吒闹海》的故事

可以按故事发展的顺序讲:

①讲清楚人物(出身、外貌)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讲清楚事情发生、发展。

打谁——为什么打——怎样打——结束。

③讲清楚事件的结果。

也可以按以题设疑的线索讲:

①哪吒是什么人物?

②为什么闹海,怎样闹?

③结果如何?

四、全班评价,评出“故事大王”

五、朗读课文,完成积累词语的任务

六、课外延伸哪吒死而复生,又得了两件宝贝,本领更大了。后来如何呢?同学们可以找些课外读物,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理解八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

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猴山上有4只小猴子,玩得可开心了,可是他们玩得满头大汗,向猴妈妈要水果吃。可是猴妈妈只有一个桃子,想一想:把这个桃分给四只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

猴妈妈把这个桃平均分成了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的几分之几?

学生:1/4。(电脑出示一个1/4)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得到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那这一份呢?这一份,还有这一份呢?(对,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分数。

二、教学例题

1、教师:桃子吃完了,可小猴们还觉得不解渴,这时猴妈妈又端来一盘桃。

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读题,说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你能帮猴妈妈分一分吗?(生分)

指明交流,展示分法。

提问:这盘桃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在哪里?是几个?

指出:通常把4个桃子看成一个整体。(画o)问:要怎样分?(平均分)

师:我们用虚线表示平均分。

出示:把四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这盘桃的()

提问:这里的分母分4表示什么?(总分数)分子1呢?

2、8个桃。

如果这盘有8个桃子呢,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8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生独立分一分,并且涂色。投影展示。说说怎么想的。(四分之一、八分之二)

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是这盘桃的()。(齐读)

问:这里的分母4表示什么?1呢?

3、12个桃。

如果这盘有12个桃子呢,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12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4、更多的桃。

猴妈妈拿来了更多的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齐读)

5、比较。

讨论:这4次分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一个整体平均分)

6、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问:刚才怎么都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而现在怎么变成了这盘桃的二分之一?

7、小结:今天学习的分数和以前学的分数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三、巩固应用

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好,小猴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闯观游戏,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想想做做1。

生独立填,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对后两个,师:你能看着这两个图,提一个问题吗?

小结:只要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说一说:刚才我们分别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举例:你是一个小组的几分之一,是全班的几分之一,为什么分数不一样?

2、想想做做2。

生自己填写12个的四分之一、12个的三分之一、15个的5分之一、15个的三分之??

比较:想个问题考考你的同学

出示16个,问:其中的一份还能用三分之一表示吗?

3、想想做做3。

你觉得先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画虚线表示平均分,再涂色)

出示:把()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1份,是()个。

4、游戏:一堆小棒12根,你能表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

5、线段图。

出示: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1)取一份。

(2)取2份。

(3)瘦身。

四、自我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本文是一首伴随几代人成长的经典老歌的歌词,共有三节。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和风拂面,水波荡漾,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在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北海公园里尽情欢乐的春景图。清新明快、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特别适合孩子们反复吟诵,乃至和着优雅的曲调愉快地歌唱。

教学重难点:

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精彩与欢欣,懂得珍惜,懂得热爱。

学习目标:

1、学会“浪、映、轻、凉、悄、做、课、排”8个字,会认“桨、推、倒、塔、爽、幸、福”7个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自己童年生活的快乐和丰富多彩,懂得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的幸福,能够珍惜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说说图中小朋友为什么那么高兴,他们在干什么?

2、请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境,互相畅谈自己划船游玩时的情形。

3、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学生感受欢乐的生活气氛。

4、板书课题,指名读“桨”字,全班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初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准为止。

2、同位互读,相互帮助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以“划小船”读、赛读、评读等方式巩固生字认读。

4、出示词组卡片,如“美丽的白塔”、“凉爽的风”、“亲爱的伙伴”、“幸福的生活”,指导学生读准、读连贯。

5、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准、读通。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浪、映、轻、凉”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篇8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今天田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节目单,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喜欢看的节目,它几时播出的?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提问,如:14:00在钟面上怎样表示?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几时?

教师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相对应的两种记时方法。

3、小结并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初步认识24时记时法

⑴问:你知道一天中有几个小时?想一想,在这24个小时里,钟面上的时针要走几圈?一天时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⑵出示红蓝色彩带,说明:我们把每天的凌晨0:00——中午12:00用红色彩带表示,把中午12:00——夜里12:00用蓝色彩带表示。

⑶问:中午12:00是白天还是晚上?师画出太阳图标。

⑷演示钟面时针的运行情况,了解0:00和24:00之间的关系。

⑸说明:0:00和24:00表示同一个时刻,这个时刻既表示一天的结束,又表示新的一天的开始,如果是除夕夜的时候,它还表示特殊的意义,也就是旧的一年的结束,又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3、 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⑴观察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在表示方法上的区别。

⑵练习:说出下面时间用的是哪种记时法:

8:00 16:30 下午5:00 夜里11:30

上午8:00 下午4:25 21:34 0:00

4、 练习:p50想想做做1中的第一个钟面。

要求说出钟面表示的时间,问:这个时候你可能在干什么?

再出示背景图,问:这时的钟面上表示的什么时间?你怎么看出来的?你能用24时记时法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吗?

同理学习后两幅图。

5、 小结转换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出示题目,问:上面的营业时间用的是什么记时法?你能把它转换成普通记时法吗?

在把24时记时法转换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题目,直接口答。

3、观察火车票,问:你从火车票上得到了哪些关于时间的信息?

讨论:妈妈下午几时前到南京火车站比较合适?

4、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轮流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

5、小组讨论:看着3个钟面上的时间,说一说这时你可能在做什么?再在班级内交流。

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1、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 阅读课后常识部分:“你知道吗?”上的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8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雪孩子教案7篇

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教案5篇

小学数学3年级上册教案7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7篇

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5篇

二年级上册加与减的教案7篇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人教版单元计划6篇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7篇

2年级湘教版教学计划5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