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篇

时间:
Surplus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我们写出的教案,就可以对我们的教学能力做出评估,不管在教学的什么阶段,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写教案这件事,下面是职场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设计说明

1、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本教学设计没有将等式、方程的概念强加给学生,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来解释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按照教材上的连环画,通过教师反复操作,一步一步观察,思考每一步骤的数学含义,让学生逐步理解式子中的“=”就是天平的平衡,从而让学生初步体验和感受方程的意义。

2、引导学生辨方程、写方程,重视学情反馈。

数学学习重要的是巩固和应用,因此学习后的学情反馈是很重要的。本设计在学生明确方程的概念后,引导学生自己写方程,识别方程并说出理由的练习,进一步掌握方程的意义,明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两个要素: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通过应用反馈,加深对方程特点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小黑板、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体会“等”与“不等”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足球比赛又如火如荼地开始了,昨天的比赛是五(1)班对战五(3)班,由于上半场五(3)班发挥出色,上半场的比分为1∶4,中场休息后,五(1)班马上调整了战术,下半场五(3)班没得分,五(1)班连追了x分。

师:两个班最后的比分是几比几?(学生回答,教师板书:x+1∶4)

师:哪个班赢了?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吗?

(学生回答:x+1>4,x+1<4,x+1=4;并注意提问式子的意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是可以用数学式子来表示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方程的意义)

设计意图:用学生经历的真实活动为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通过熟悉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易理解,更深刻地感受“等”与“不等”,为后面理解方程的意义作铺垫。

情境呈现,抽象模型

1、自学方程的意义,初步感悟新知。(课件出示教材62页情境图)

自学提示:

(1)理解教材62页每幅图画及对应式子的含义。

(2)标示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3)思考:方程应该具备哪几个条件?

(4)结合你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完成教材63页“做一做”1题。

2、合作学习。

(1)你能自己写几个方程吗?小组内互相订正。

(2)组内交流收获。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由组长带领组内成员集体订正教材63页“做一做”1题的答案,说清理由,并将小组内认为不是方程的算式记录在小黑板上。

(3)全班交流。教师展示学生的完成情况,先把答案相同的进行分类,再从答案最少的一块着手分析。遇到问题,学生之间互相解答,加深对方程的意义的理解。

(此环节教师要随机应变,注意提问学生“方程应该具备哪几个条件”。如果出现了对方程理解有困难的同学,再次为学生讲解)

预设:

①全班同学的答案一致,全对。

②一部分小组全对,一部分小组有错误。

这时教师可以先找有错误的一个小组到黑板上汇报讲解。讲解时随时和下面的同学互动交流,在学生的争论中,教师适时引导、提问,指导学生判断正误的方法。

3、整理分类,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1)组织学生分组活动,根据黑板上的算式特点进行分类。

(2)交流汇报,说出分类依据。教师板书。

4、独立完成教材63页“做一做”2题,汇报,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教材66页1题,集体订正,并加以补充:判断0=5z-15是不是方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第11页例7及后做一做、练习二5-10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解答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有关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5×2×7 25×4×8 9×10×6

2、说出运算顺序:12×(5+60) 30+7×85250×4÷200

小结: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二、新授

1.教学教材第11页例题7.

(1)出示例题7: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3)生尝试练习。

抽生板演:0.9×0.9×100

=0.81×100

=81(平方米)

(4)分析订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或师提问:)

①这个算式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先算0.9×0.9,再乘100.)

②0.9×0.9是什么意思?(求的是一块砖的面积)

③为什么要用0.9×0.9呢?不可以就用0.9×100吗?(因为占地的是瓷砖的面积,而不是瓷砖的边长。)

④再乘100呢?求的是什么?(100块砖能够铺地的面积。)

⑤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5)如果有110块够吗?

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思路:

第一种:0.9×0.9×110 第二种:0.9×0.9×10+81

=0.81×110=0.81×10+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②学生说出第二种算法先算的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每一步的意思。

(6)小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今后我们在进行小数四则运算的时候一定要先搞清楚运算顺序再计算。

三、练习

1、完成第11页“做一做”。

生完成在练习本上,抽生板演,并说出运算顺序。

2、课堂作业:第13页练习二5-10题。

3、拓展练习:计算(2.4+3.6)×0.5你能想到哪些方法?

教学后记:

成功之处:利用课件出示例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通过学生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逐步培养了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不足之处:教学中只重视了计算顺序,而忽视了计算的准确性,在后面的学习中还要加强计算方面的训练。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3

一、 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师: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小数并不一定都要知道它们的准确数,而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同样,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求积的近似数。(板书课题:积的近似数)

二、创设条件,主体参与

1 、创设情境

投影课本例6主题图,教师讲述故事

2 、问题质疑。

师:同学们,为什么警犬能很快帮助警察抓获犯罪嫌疑人?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

预设:因为狗的嗅觉很灵敏,狗的嗅觉细胞数量比人多得多,狗能利用它十分灵敏的嗅觉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

师: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

3 教学例6。

(1)呈现信息: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的嗅觉细胞约有多少亿个?(得数保留一位小数。)根据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列式呢?并说明理由。

(2)教师板书:0.049×45

(3)学生独立完成求积的近似数。

(4)与你的同桌交流你所求得的结果,互相检验。指名学生板书计算过程,由其讲解保留近似数的依据。

全体学生对他的板演过程和解释作出评价。

(5)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反馈、评价自己的计算过程、结果是否正确,更正自己做错的地方。

(6)师小结:求2.205这个积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数,要看小数点后第二位,因为积的十分位上的数是0,0

(7)这里追问如果要求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应该是多少呢?并说明理由。

(8)独立完成10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质疑,引出人和狗的嗅觉细胞的有关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列式计算,自主探索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通过交流研讨、反馈、评价、更正错误,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教育。)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师:同学们,有些应用问题取近似数时,还要联系实际想一想。下面这道题的答案没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应保留几位小数才合理呢?

出示:小丽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16.85吨,每吨水的价格是2.5元。小丽家上个月应付水费多少元?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16.85×2.5=42.125≈42.13(元)

(2)讨论交流:这道题为什么要保留两位小数?

(3)预设:由于是计算钱数,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分,应精确到分(百分位),所以将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是合理的。根据“四舍五入”法把百分位后面的数省略,千分位上的数是5,向百分位进1,得到近似数42.13。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注意数学的灵活性。下面我们来交流提纲中的第三个问题:你认为在求积的近似数时需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自觉性,通过总结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内化,提升迁移、类推能力。)

四、精讲释疑,应用实践

1 、选一选

2、判一判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9.1×0.5=4.6(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2.34×0.15≈0.36(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先让学生算一算,再判断计算是否正确,然后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3、想一想

4、解决问题我最棒

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选择、判断、改错、解决问题等练习,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通过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求积的近似数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相信聪明的你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是受益匪浅的,下面和同学们共同交流一下你的学习收获吧!

作业设计:13页2、3题。

板书设计:

积的近似数

例6. 0.049×45≈2.2(亿个)

生板书计算过程

答:狗约有2.2亿个嗅觉细胞。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例4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会归纳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养成良好的计算、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你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特殊情况的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2 4.8÷6 9.09÷9

8.24÷8 6÷5 1÷5

2.填空,并说出为什么?

(复习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为下面学习验算做好准备)

3.列竖式计算(生板演)

(1)7.44÷4 (2)7.44÷8

(3)102÷24 (4)4.551÷5

四道逐渐变难

二、探究新知

1.在评价学生的计算结果中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解题,你能说出小数除以整数是怎么除的吗?

学情预设:学生有的会把步骤在说一遍,有的会讲出前面“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和“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两种特殊情况的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教师一一给与肯定。

师:做小数除以整数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四人小组讨论并归纳

学情预设:生根据小数乘法经验说出转化乘整数除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哪一位不够商1就商0,然后继续除。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然有余数,要添0后再除。

课件出示补充。

2.在暴露计算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验算。

(1) 师:为了保证我们的计算正确,怎么办?——验算

验算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怎样验算黑板上面的小数除法呢?

学情预设:生根据整数除法经验能说出用乘法验算除法,或估算一下,或用被除数除以商等。

师:四人小组,一人选一道进行验算,算完在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门诊台

课件出示。

小结:用估算能知道计算有没有错;用乘法或再除一遍的方法能保证计算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小马虎也做了两道题,请同学们看看他做对了吗?如果不对应该怎么订正?

37.8÷6=63 7.4÷5=1.4……4

2.计算并验算

43.5÷29 18.9÷27

1.35÷15 207÷45

3.书第20页:7、8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分数乘法”(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渗透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出示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景。

2.出示复习题

3×25×2

3.顺势导入新课:分数乘法(三)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画图引导学生理解1/2__1/2的算例。

2.出示3/4__1/4引导学生验证上面的计算方法,岩石推理过程。

3.出示2/3__1/5, 5/6__2/3写出计算过程,小结计算方法: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1-3题。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2.布置预习:教材10-11页练习一。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法则: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7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的思想,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观察、试验、合作的能力。

1、注重逆向思维的启蒙训练。

本节教案侧重于逆向思维题目的设计与训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资源,巧妙地引导学生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推断物体数量的多少。学生的思维在自然的过渡中顺势转换,使逆向思维能力得到初步的训练和提高。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节课在设计中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给予肯定和赞扬,保护学生幼小的创新思维萌芽。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10张扑克(其中梅花1张、方块3张、红桃6张)

学生准备

1个纸盒、10个红球、3个黄球

教学过程

⊙游戏活动,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吗?(师举起扑克牌)

预设

生:扑克牌。

师:现在老师想利用手中的10张扑克牌和大家玩一个小游戏,谁愿意参加?

师指出21名同学参加,其中一名同学在统计表中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其余20名同学每人依次抽取一张扑克牌,记录后再放回去。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扑克牌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交流实践,探索发现

1、讨论交流,体会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间的关系。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得到了一张简单的统计表,这张统计表显示了每种花色的扑克牌被抽出的次数,同学们能从这张统计表中发现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生:从这张统计表中可以看出红桃被抽出的次数最多,梅花被抽出的次数最少。

师:能用我们学的可能性的知识说一说吗?

(红桃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大,梅花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小)

师:说得很准确,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一种事物对应总数中的数量越多,它被摸出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可能性越小。那同学们能不能根据统计表上的结果,猜一猜老师手中的扑克牌,哪种花色的多?哪种花色的少?

预设生:因为红桃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大,梅花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小,所以一定是红桃最多,梅花最少。

(师把手中的扑克牌举起,让学生看清楚每种花色的扑克牌的数量)

师:同学们真聪明!红桃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大,所以数量最多;梅花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小,所以数量最少。这又一次证明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的多少有关。

2、实践操作,深入探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规律性。

(师出示教材46页例3情境图)

(1)小组活动:盒子里装有红、黄两种颜色的球,每个小组的盒子里装的球都是一样的。从中摸出一个球后再放回去摇匀,重复20次并记录下球的颜色。

(2)分8组完成汇报,教师出示表格并进行填写。

(3)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猜测一下,盒子里是红球多还是黄球多?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页的例5、例6,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比例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关系?

(1)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总价与数量。

(2)差一定,减数与被减数。

(3)总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

(4)零件总数一定,生产的天数与每天生产的件数。

2、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定量,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板书:正比例: =k(一定) 反比例:xy=k(一定))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一】正比例的应用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出示例5主题图,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

(2)理解题意:已知条件是什么?所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分析与解答。

(1)提问: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大家认为这道题我们可以怎么进行思考呢?

(2)小组交流

①要解决水费的问题,就要知道水价和用水量。

②水价虽然不知道,但它是一定的。

③可以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出10吨水的价钱;也可以用比例的方法解决。

(3)用算术方法解答: 28÷8×10

(4)交流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什么?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5)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8=x/10

8x=28×10

8x=280

x=280÷8

x=35

3、回顾与反思。

(1)28:8和x:10分别表示什么?(水费单价)

(2)如果列出的比例是8:28和10:x可以吗?为什么?(可以,因为8:28和10:x都表示1元可以用水多少吨,是一定的。)

(3)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

4、即时练习: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活动二】反比例的应用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出示例6,阅读与理解。

(1)题目中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分别是什么?

(2)题目中哪个量是一定的?(总用电量)

2、分析与解答。

(1)题目中的两种变化的量能组成什么比例?为什么?(因为“每天用电量×天数=总用电量”,所以每天用电量和天数成反比例关系。)

(2)学生独立用比例知识解答,组织交流

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天。

25x=100×5

25x=500

x=500÷25

x=20

3、回顾与反思: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出哪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只要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就可以用比例关系解答。)

4、即时练习:现在30天的用电量原来只够用多少天?

三、达标测评

1、课本第62页“做一做”第1、2题。

先用比例知识解答,再说一说两道题数量关系有什么不同,是怎样列式解答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篇相关文章:

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计划下册人教版7篇

一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5篇

九年级数学人教版教学计划5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7篇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上册8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7篇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8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8篇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5篇

八年级的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8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5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