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记录一些事情时可以将事迹材料写好,事迹材料可以涵盖从学术研究到社会活动等广泛领域的成就,以下是职场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核酸采集优秀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核酸采集优秀事迹篇1
疫情突发、学校封控。居住在校内的陈老师立刻扎进了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上午是核酸检测志愿者,下午是食堂秩序志愿者,晚上是家属楼栋志愿者。还没来得及休息,他就接到了新的任务,成为了一名数据攻关志愿者。
陈老师是大家公认的计算机高手。本科就读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主要是教育信息化方向,凭借着对数据处理的敏锐度,在专业加持的基础上,众多的数据难题在陈老师的一番操作下,必然会被处理得明明白白。
精准防控,数据先行。数据统计是一项全校联动的“浩大工程”,学校在校师生员工近5万人,构成多样、情况具体。涉及到个人身份、联系方式、校内住址等重要信息,需要快速汇总、精准分类、输出数据,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加入数据工作组后,陈老师快速了解工作要求、难点痛点之后,和数据组其他志愿者共同商议,确定了以“尽快完善全校在校人员台账总库”为目标,以“优化流程、快速更新、动态维护、及时反馈”为机制的工作思路。第一天,仅仅是对13个口径基础数据进行汇总统计、甄别去重这一项工作,就做到了凌晨3点过。
“白+黑,5+2”就是陈老师和小组成员最近工作的常态。“数据工作就是埋头干,经常会因为一个异常耗费很久的时间。”陈老师的一句话道出了数据工作的不易,做过数据工作的应该都深有体会。为了确保每一天上报数据的精准性,陈老师和工作组的小伙伴们,通过二级党组织报送确认、家属楼栋摸排、13个口径报送数据反复对比、数据动态维护等一系列全面细致的工作,高效解决了人员重复、数据不准、信息不详等问题,为疫情防控指挥部决策部署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他们没有出现在公众的视野,没有出现在“一线”现场,只是一间办公室,几台电脑,几把椅子,一坐就是一整天。深夜,伴随着窗外的沙沙声,灯光常亮的办公室,总有一间是数据攻关小组在触动鼠标、敲击键盘,分析整理着每一天的数据台账。
核酸采集优秀事迹篇2
她是一名疫情防控一线的女战士,西安人眼中的“大白”,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疾控人。曾荣获陕西省地方病防治先进工作者,商洛市三八红旗手,商洛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柞水县卫健系统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她就是柞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舒琴。提起她,不由得让人想起在新冠疫情肆虐三秦大地时,她勇担疾控人的使命,带领柞水县第一批核酸采样队支援西安抗疫的故事。
闻令而动,舍弃小家,紧急驰援
2021年12月18日中午,正在午休的舒琴被电话声惊醒,同事告知,支援西安核酸采集医疗预备队有她,随时待命驰援西安抗疫……接完电话,她感到既荣幸又忐忑,身为医者,国之有难,能为国家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也对得起“白衣天使”的称号,她的丈夫是中学教师,早出晚归,母亲体弱多病,小女儿5岁,大女儿11岁,家里和两个孩子的都离不开她……可她觉得,疫情就是命令,她费尽心思安抚好家人……
12月20日中午,突然接到下午5点出发支援西安的通知,她加急做了核酸检测,忙完工作,匆忙回到家顾不上吃饭就收拾行李。拖着行李刚下楼,遇到大女儿,女儿问:“什么时候回来……”被女儿问得突觉伤感,顿时泫然欲泣,她用力转了转眼球说:“要不了多久,你要听话!”“放心吧,妈妈!早点回来。”转身的那一瞬间,潸然泪下!
5时整,柞水第一批50人组成的支援西安核酸采样队奔赴战场,舒琴被确定为队长。早在武汉疫情发生时,看到全国医护人员在除夕夜从四面八方驰援武汉,她恨不得自己也是其中一员随军出征。当看着同行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一线,内心无比的感动和敬佩!此时轮到自己走上逆行之路,内心真的很复杂!有如愿以偿的快感,更有疫路艰辛的恐惧,有奔赴一线的自豪感,更有疫途迷茫不知归期的担忧!耳畔有大家的欢声笑语,偶尔也悄然无声,此刻没有一个词语能诠释她内心的感受……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长途奔波,终于到达了西安市鄠邑区中医医院她们的暂居地。
入户检测,不惧严寒,迎难而上
舒琴深知,她是白衣战士,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是她的职责。她的主战场是每天都有阳性新增病例的封控区,面临着极大的密接风险,再加上德尔塔的隐秘性和传播力更强,虽穿着二级防护,心理上也多少有些恐惧。
12月25日当天气温零下8度,数九寒天,寒风凛冽,大雪磅礴。村主任提出:“今天集中采样吧,你们脚下太滑入户不安全……”她断然拒绝:“不行,集中传播风险太大,我们还是入户!”穿上靴套,行走在雪地里真的是一走三哧溜,任凭刺骨的寒冷在她的身体上见缝插针,入户核酸采集她丝毫没有懈怠,采集20多户时已冻的瑟瑟发抖,但为了及时完成任务尽早筛查出阳性病例,她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颤巍巍的将一个咽拭子掰断,冻僵的手使劲才将采集管拧紧,手太用力了脚下一滑重重的跌坐在地上,队友赶紧拉她,她却说:“我没事,先把这个放好!”她拼尽全力地站了起来,抖抖身上的雪,笑着说:“走,继续!”……就这样,在雪地里踉踉跄跄地采完样本已是下午了。
回到住处,按程序互相消杀,然后简单吃了晚饭,满身疲惫排山倒海般袭来,躺下却怎么也睡不着,感觉手脚还是木的,她换了3盆热水泡了脚,好不容易不冷了却奇痒难受,双手冻得小拇指好几个小时都伸不直……那种侵入骨髓的冷,是她从未体验过的。
不畏艰险,勇挑重担,操作规范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封控区一直是“主战场”1个多月的时间,舒琴的足迹遍布鄠邑区各个防疫重点区域,她的身影始终穿梭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抗疫的每一天,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封控区”实行严格封闭管理“只进不出,严禁聚集”的管理措施,所以她每天入户采样。面对这样的情况,她不敢有丝毫松懈,严格采样,规范操作,条件艰苦加上寒冷的天气,给身着密闭防护服的她带来了极大挑战。每采集一人就消一次毒,酒精成分的消毒液每消一次手,就带走一些热量,一人一次,十人十次,百人百次,手冻得早已麻木不能打弯,但是就是用这样冻僵的双手,一次次稳、准、规范地完成了采样操作,因为她知道规范操作才能防止交叉感染,保护好村民和自身安全!一次采样时,好心的村民看到她冻得手发抖,端来一盆热水让她暖手,她婉言谢绝了,因为她知道即使再冷也不能污染了村民的盆。
在这天寒地冻的户外采集核酸,她的面罩很快就起雾了,水汽在她睫毛上结成了冰花,视线变得模模糊糊,为了节省时间,为了节省物资,她顾不得换面罩和口罩,只是使劲眯一会儿眼睛用体温融化掉睫毛上的冰花再继续,为了尽快完成采样筛查出阳性病例,遇到人口多的村子,她常常从早上一直忙到天黑,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从不叫苦。因为她知道,抗疫其实就是在与病毒争锋,和时间赛跑!
身先士卒,关爱队友,不知疲倦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作为核酸采样队长的舒琴,白天在工作中,她不畏严寒,不怕苦,勇挑重担;因为她们每天的采样工作地点都不同,每天夜里她不敢早睡,怕耽误了工作,时刻关注工作群信息,12点多才收到次日的采样任务,她要将采样任务合理及时安排到每一位队友,等安排好次日工作往往都已是凌晨2点了才能休息,次日清晨,她又早早起床将任务分给各小组,组织队友们奔赴各个采样点......长此以往,超负荷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使她严重失眠,同寝室的队友都好奇的问她,每天这么累,你怎么还睡得那么晚?她却说,自己瞌睡少。
支援的那些日子里,队友的工作遇到困难了找她,防疫物资不够了找她,生活用品没有了找她,心情郁闷了找她,身体不适还是找她,她就是最贴心的姐姐,总是乐呵呵的竭尽全力帮助队友处理好工作、生活和心理上的各种问题。她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组织协调好所有队友的各项工作和生活起居,还主动帮助队友,迎难而上,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所带领的核酸采样队在援助西安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西安人民的一致好评。
舐犊情深,亲情守护,倾情相伴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在舒琴支援西安的那些日子里,年近七旬的母亲,为她扛起了照顾俩个孩子生活起居的重担,忙碌一天的丈夫每天晚上从学校回来顾不得休息主动辅导孩子学习,为了让她能安心工作,每次通话时,母亲总是说自己身体没问题,老公也总是说孩子们都很乖......直到那天,大女儿打来电话说,她和妹妹都住在舅舅家,外婆生病了是爸爸背着去医院了......她才得知,体弱的母亲因为劳累犯了腰椎病又住院了。挂了电话,她忍不住落泪了,生平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忠孝两难全,家人们为了支持她的工作付出了很多艰辛。
2021年12月26日支援西安采样工作完成,第一批核酸采样队员终于返柞,疾控中心主任张锋激动地说:“舒琴是一个爱岗敬业、工作严谨、信念坚定、敢于担当、忠于职守的好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仁心。”为了保护好柞水一方净土,舒琴号召带领队友在隔离酒店集中隔离,直到春节才返回家中。
核酸采集优秀事迹篇3
“文化村13号a包b包各一个。”北社区居委会门前,刚结束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的刘老师,又立即投入到了社区物资分发的工作中。每一次在工作现场见到刘老师,他总是满脸笑容,让人感到十分亲切。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工作认真负责,总是抢着活儿干,他笑称大家最近都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从最开始的楼栋入户排查,到核酸检测现场的秩序维护,再到校内住户楼栋志愿服务,短短几天的时间,刘老师总是不断地切换“身份”战斗在最前线。“我只是和大家一样在工作,学校有很多老师比我们更累、更辛苦,天天睡办公室,每天都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说起最近几天的工作,他一直都说自己做的是最少的。
物资分发工作持续时间不定,有时会到很晚,并且经常突然接到通知有其他志愿者被赋黄码无法前来工作,每每发生这种情况,他总是站出来把物资包揽到自己身旁,“我来送吧”。少言多做,一直以来都是周围人对他最多的评价。刘老师的妻子田野老师,从封控第一天开始也在校内参与各项志愿服务工作,连续几天直接参与管控区域的值守工作,毅然担负起重任,负责给管控区域的人员每日送饭,保障管控区内人员的正常生活。
夫妻两人齐上阵,孩子家中自顾自。问到家里孩子是否有人照顾时,刘老师坦然到:“孩子在家可以照顾自己,已经六年级了没什么问题。我们住在校内,力所能及做这些事情是理所应当,学校需要我们战斗到什么时候,我们就战斗到什么时候。”通过其他志愿者我们了解到,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刘老师所在的部队连夜奔赴震中映秀,在映秀开展了4个月左右的灾后救援和重建工作,当兵时保家卫国,退役后服务人民,军人本色不减,战“疫”冲锋在前。
核酸采集优秀事迹篇4
“街坊邻居们,请大家保持一米间距,排好队”“郭叔,这会儿群众不多,您快坐下休息会儿吧!”3月22日上午,新安县城关镇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演练,在绿苑社区一处检测点位,一位拄拐的志愿者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该社区和谐苑小区楼院长xx。早晨八点,他准时出现在检测点位,认真维护秩序,不厌其烦地提醒陆续到达的群众,要戴好口罩、扫描场所码、出示健康码,注意保持一米距离……他的行为让现场每一位群众都为之感动。
据了解,xx任职楼院长已有七八年,此前每一次全员核酸检测,他都会坚守现场十几个小时,细致入微做好每一项工作。任职以来,他为群众解决了大大小小各种难题,亲力亲为、事无巨细,比如挨家挨户分发创建知识宣传页、垃圾分类宣传页,督促打扫公共区域卫生,集群众之力共同打造和谐宜居小区。
除了xx,在本次全员核酸检测演练中,各级文明单位志愿者、社会招募志愿者、医务人员、公安干警等,都坚守防疫一线,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尽微小的力,发微小的光,将温暖汇成一份份相互的信任与感动,全力保障了核酸检测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为保障广大市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生命健康筑起一道道牢固的安全防线。
核酸采集优秀事迹篇5
像以往做常态化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志愿者一样,黄老师熟练地操作着app,核对每一个做核酸人员的信息,这项工作简单又稍显枯燥,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一动不动就是一下午。
“大概半天要录入20-30管,差不多400-600人的信息,连续几天都在录入,看着被任命的“管长”们带着惊喜语气接过试管时,也为这工作增添不少乐趣。其实最担心的情况就是手机用着没电了,后面还有好多人等着做核酸”。当他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住处,准备像往常一样休息,给手机充满电,明日再战时,一通电话引发了“惊魂”事件:“黄老师,请您待在原地保持静默,等待防疫部门的进一步通知。”当晚黄老师被通知要求原地静默,是因为当日他作为信息录入志愿者录入的核酸检测人员里检测有异常。“一直觉得被感染的风险离自己比较遥远,真的没想到突然就来了。等待通知和核酸结果的过程要说一点不慌,没有恐惧感,那是骗人的。同时也很担心我被静默了,明天的志愿岗位工作有没有其他人可以去做”。讲到惊心动魄的24小时经历,黄老师坦言道。
在漫长的静默等待时间里,焦虑、不安、担忧交织在一起。唯一坚定的是,他已经在这些复杂思绪影响下决定,如果没有问题,他将第一时间再次回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去。第二天接到解除隔离的通知后,刚从“最危险的状态”脱离出来的他,果然义无反顾又加入了疫情防控志愿者的行列。“熟悉的大白防护服,还挺合身的”黄老师乐呵呵地说道,转身走向了工作台。
核酸采集优秀事迹篇6
正值暑假,7月20日江苏的南京禄口机场出现人员检测呈阳性,疫情再次来袭,此次省内多地发生的疫情让所有人都有一些猝不及防,各市也派出医护人员去南京进行志愿。我们要明白疫情当前,我们也应该承担起作为一名医学生的责任。
2021年8月初,盐城市多地启动全员核酸检测演练,我校也组织志愿报名,我有幸成为了这次志愿者队伍中一名,疫情当前,防控就是责任。我们这批志愿者被调动到新都卫生服务中心,我们进行了会议的培训,即使培训,我心中仍然忐忑不安,害怕自己做不好,但是我想既然参加这次志愿服务,我想一定要做好,因为作为志愿者,致力于免费、无偿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志愿精神,是一种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简便精神,以协助他人改善社会为宗旨,不求私利与报酬的社会理念。
8月3日晚,小组组长在微信群约好4日早上六点半进行集中,第二天早会面时我们制定好轮班时间,3人一组,一个半小时轮换一次,将隔离服给其他志愿者分配好,组长也向我们分析过,早晨和傍晚六至七点是高峰期。七点开始前,我们第一组小组人员开始戴上口罩,医用帽子,穿起防护服,他们戴上两层手套,坐在位置上,等待居民。前方的志愿者,对居民测试体温,让市民扫码,进行注册,出示采样码,然后登记,排队进入我们的检测区域,我们医护人员用咽拭子对他们进行采样,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在我们两组轮换之后,组长和同行的另一位同伴对物资清点,发现有部分物资不足,组长立刻联系负责人派送,组长及早的发现这种情况,为我们工作作出了保障,因为等到接近中午,各个检测点都出现了物资不足,还有检测人数超出预估等各项困难,我们组长提前的物资清点,让我们不用为物资担心,更是在检测中为我们保障安全。组长做事的细心与果断,都是我值得学的。
即使汗水浸透我们的衣服、发梢,我们依然坚守着岗位,居民在我们检测完对我们说着感谢和我们说着辛苦了,我们知道做的这一切是值得的,临近晚上七点,在我检测过程发生一件突发事件,一位女士在我拿起咽拭子时发生了呕吐,最后清理完毕后,她向我解释对这种检测生理性反应比较强烈,还有她在检测前喝了牛奶,所以产生了这种情况,我跟她讲,不要太紧张,放轻松一点,最后的过程中,她在犹豫之间,选择做完核酸,她向我表示了感谢,在这种情况下,其他排队的居民也没有因为天气炎热等待过长进行催促和焦躁,对这种情况的发生都予以理解。我在这次的检测的过程中发现,即使人员再多,大家都能在检测中静静的等候安排与服从,我想这就是在一刻的团结与凝聚力,全员核酸不仅仅考验医护人员,也考验这居民的配合程度,我想这次的是检测是成功的。
夜幕降临,15个小时的工作渐渐进入到尾声,我们防疫小组依然没有丝毫松懈,都坚守到了最后才离开,参加完此次志愿活动,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例如细心,懂得坚持,我想说盐城这次防疫应是完美结束的,因为疫情会让我们团结在一起,最后我想盐城会在这次疫情中稳稳的安全度过。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疫情未到,防控先行。疫情防控刻不容缓。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志愿者们,用智慧、勇气和双手,撬动的是防控疫情的“杠杆”,托起的是人民的希望。
核酸采集优秀事迹篇7
筛查新冠肺炎感染者的过程中,离不开核酸检测。而咽拭子采集是核酸检测最重要也是最危险的一个步骤,因风险极高,核酸采样医护人员被称为“直面病毒的人”。
高庄中心卫生院的小刘就是这样一位“直面病毒的最美逆行者”,由于被滞留到坦埠镇,无法回家,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加重,她便主动参与到坦埠镇故县村“疫”线值守。3月15日,县委、县政府下发乡镇在职干部到各村参与疫情防控的通知后,她就第一时间主动向领导申请参与本次全民核酸检测工作,凌晨三点参与紧急会议,会议结束后立即跟随政府工作人员走村入户,无论是在集中采样点采集检测样本,还是入户为行动不便老人进行采集,她都全程参与,从凌晨一直忙到晚上,舍小家,顾大家,始终将群众的健康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
此次疫情期间,小刘除了参与核酸检测采样工作,经常从清晨忙碌到凌晨外,还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口罩佩戴等措施,牺牲休息时间积极向群众普及防疫知识。她说,“我们现在辛苦一点不要紧,就盼着咱们家乡的疫情能早日结束!”
核酸采集优秀事迹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