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他人的优秀事迹,我们可以获得宝贵的人生经验,通过阅读事迹材料,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下面是职场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优秀护士事迹材料7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优秀护士事迹材料篇1
侯亮,男,33岁,汉族,家中6口人,住勉县老道寺镇侯寨村五组,主要从事生猪养殖与饲料营销。
几年来,他凭着自己特有的顽强与拼搏,凭着一双勤劳的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打拼,走上富裕之路。家有饲料机2台,饲料配送车1辆,有现代化大型养猪厂房12栋,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向社会提供优良三元仔猪4000头,获利20多万元。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万头猪养殖示范场”、“养殖业大户”、“致富带头人”。
,目光敏锐、富有经济头脑的他看到当地粮食价格低,结构调整路难找、种植粮食收入少,本地有种植玉米、大麦的习惯,饲料资源丰富,又有养猪的基础经验,又加上生猪行情看好,每头猪盈利在100元以上,通过市场调查与分析,他决心走科学养猪致富之路。
207月,他克服没有资金的困难,采取自己拿一点、亲戚借一点、朋友帮一点、向信用社贷一点的办法,投资近2万元,建成猪舍20多间,购买小仔猪200头。刚开始没有科学技术怎么办?还得学习,于是他又从书店抱回厚厚几本科学养猪资料。很快掌握了生猪的`繁育、喂养、疾病防治等一整套养猪技,由于他精心管理、科学饲养、定期防疫,加上自己的刻苦钻研和实践,饲养的仔猪3个月即育肥出栏,当年就出栏肥猪800多头,净获利1万多元。侯亮从第一批养猪中尝到了甜头,从养殖业中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第二年,又扩大养殖规模,由于科学饲养,当年出栏生猪1000多头,净获利12万元。
侯亮的手头有了积蓄,但这些钱如何用,他有自己的打算。在这几年的养殖实践中他发现当地生猪品种落后,生产效益差,饲料转化率低的问题,他决定要解决目前存在于自己场和农户养殖中的这一难题,他先后到杨凌、四川等地考察,通过调查了解后,他决定要甩开膀子大展宏图,加大投入,扩大圈舍,春天,侯亮在亲友的帮助下,又投资30万元,建起现代化的养猪场房,又购买二元母猪200头,种公猪10头,实现自繁自养、科学饲养,年出栏肥猪4000头以上。年获利20万元以上。
侯亮在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在省农业厅和市县政府的重点扶持下,通过引进化良的变肉型猪种,推行标准化生产现在存拦母猪已发展到360多头,每年向社会提供7000多头商品仔猪,此外还可向周边养殖户提供1500头优良二元杂交后备母猪,以改良当地的生猪品种。侯亮在自己的猪场里从品种和饲养管理入手,严格实行成本管理,以优良的品种,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有力地带动了全县规模化养殖业发展。
侯亮在养猪的道路上发展起来了,但是他总是想:“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他热情地鼓励乡亲们和他一起发展养殖事业,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养殖经验传授给当地农民群众。为了进一步提高当地农民群众的养殖效益,侯亮把优良的二元母猪推广到广大养殖户,把饲料转化率高、生长速度快的三元仔猪提供给养殖户,并且向他们提供养殖技术及饲料,使他们养猪无后顾之忧。
“以点示范,带动全镇”,这是侯亮发展养殖的一大心愿在他的带动和指导下,如今,老道寺镇发展生猪养殖大户600多户,平均每户年出拦在100头以上,该镇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之路,使养殖业逐渐成为农村家庭经济的主导产业,逐步走上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家庭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大大地带动了本地养殖业的发展,他已成为养殖户心中一盏不灭的灯塔。
2024优秀护士事迹材料篇2
2020年,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武汉,也让全国人民绷紧了神经,面对疫情,举国上下心系武汉,各地人民踊跃捐赠,谱写了一曲“青山一道同云雨”的壮歌。
2020年有着一个魔幻的开头:澳大利亚森林大火、东非蝗灾、美国流感、中国疫情。面对这些苦难,我们在风中颤抖,在雨中低头,却仍然瑟瑟站立。没有人能够永远天真,但所有细微之下都隐藏着春暖花开、冰面破裂的巨响,微弱的希望之火往往在不经意间熊熊燃烧。
2020年1月20日,新型冠状病毒开始集中爆发,钟南山团队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解决了2003年的非典,又再一次开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协同白衣天使们一起对抗新型冠状病毒。84岁高龄钟南山教授的一番话,让我肃然起敬:“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医院就是战场,我们不冲上去谁冲上去?”
看着新闻中一个个抢险急救的身影,读着歌颂白衣天使们的文章,我感慨万千。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我想对拼搏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说:“有的人,身着白衣,心有锦缎。面对突发的疫情,他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是最美的逆行者,也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你们是抗疫的‘逆行者’,是病毒的‘狙击手’,是患者的‘生命线’。”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你们在负重前行。”
其实关于今年的疫情我最有发言权,因为我妈妈的亲人全都在湖北,有好几个亲人甚至在武汉的同济医院上班,也就是你们口中的最美丽逆行者。每每看到关于疫情的新闻,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尤其最害怕看到医护人员死亡的这种案例。其实新型冠状病毒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做好防护,病毒一定会离我们远去。
大家都知道今年病毒的源头是蝙蝠,但其实蝙蝠带着自己的病毒,把自己隐藏的很好,只不过是有人类伤害了它,它才伤害了人类。野味疫情,是偶然还是必然?枪响之后,没有真正的赢家,枪声未响,或许万物还是有一线生机。毕竟,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与其说是蝙蝠在作恶,倒不如说成是人性的贪婪。中国的疫情,也许是蝙蝠给人类的反击,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更可能是大自然给人类敲响的警钟。所以我们一定要“吃一堑、长一智”,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大自然,因为这就是在拯救人类自己。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只要我们坚守法制、道德和文明的底线,待到春暖花开,疫情消散之时,你我便能毫无愧疚地坦然相见。
2024优秀护士事迹材料篇3
小蕾,本科学历,文山州人民医院妇产科妇科病区主管护师。
小蕾,2008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同年9月进入文山州人民医院,先后在泌尿外科、消化内科、儿科、妇科从事护理工作。8年的时间,让小蕾深深的爱上了护理工作,并为这项热爱的事业不懈奋斗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对这份职业有了更广阔、更深刻的感悟。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小蕾于2015年到昆明市延安医院妇科进修学习。作为科室护理工作骨干,小蕾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之余,注重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提高,从最基本的“三基”训练做起,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基础护理和专业护理知识,技术过硬,多次担任护理技术操作带教工作。在医院年终护理技术操作竞赛中,多次取得个人单项奖。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获得“先进工作者”、“五星服务明星”等荣誉称号。
在儿科轮转的一个夜班,病区来了一名因误服农药的患儿,患儿呼吸急促,神志不清,极度烦躁,喷射状呕吐,浑身都是污物,脸憋得发紫,生命垂危。作为接诊护士,小蕾二话没说就冲上去,不顾被污物喷得满身,立刻用自己的两根手指塞进孩子的嘴里,将呕吐物掏出来,接着给孩子摆体位、吸氧、输液、监护、洗胃,同病房的患者嫌太恶心,都纷纷捂住鼻子,并要求换房间。小蕾一面做好周围患者的解释工作,一面给孩子擦洗身子和污物。洗手的时候才发现,她的手指已经被咬出一排深深的牙印,还流着血。抢救完患儿和做好其他患儿的护理工作后,她坐在椅子上,腰都直不起来,听到有家属交谈,“嘘,我们说话小声一点,护士累坏了,让她休息会儿。”家属的一句话,让她的内心倍感温暖,觉得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这也让她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充满激情。
工作中,小蕾不仅履行着护士的职责,同时也履行着教学秘书和临床带教老师的职责。在一次临床护理带教中,承担了一位刚入科实习同学带教工作,同学性格有些内向,在一次为患者静脉输液的过程中,由于没有一次性穿刺成功,家属就破口大骂,说护士是拿他的家人做试验品。实习同学强忍着泪水,快要哭出来了。小蕾马上向病人和家属道歉并解释,请他们理解和支持,解释了好长时间,家属让她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她顶着压力,一次穿刺成功。离开病房后,同学红着眼睛对她说:“李老师,对不起,是我连累你被骂了。”她温柔的对同学说:“没有关系的,因为我是你的带教老师,就得对你负责,在你以后的护理工作中,会经常遇到类似的事情,切记一定不要和患者起冲突,你看,如果刚才那针,角度再稍微小一点点,穿刺就可以成功。”同学点点头,擦干了眼泪,继续做治疗。经过手把手的带教,同学在出科后高兴地对小蕾说:“谢谢你,老师,从你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由于表现突出,小蕾2015年获得了“优秀带教老师”称号。
自开展优质护理以来,护士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要对患者做健康宣教,注意病情变化,参与治疗方案的实施等,这一切都需要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沟通技能。一天,病区收住了一位农村少数民族患者,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低,沟通困难,所有的健康宣教都听不懂,医生要求测患者三餐前后血糖,病区护士基本每个人都对她讲了一次,但是患者仍然无法配合。小蕾找来了纸和笔,用图形和语言来向患者耐心解释,最后患者终于听懂了,并高兴的对她说,“要是大家都像你一样和我讲,我就都能懂。”
在妇科工作,要接触到很多需要手术的病人,不少病人带着忐忑不安、沮丧的心情入院,陌生的环境往往使她们不知所措。当看着家属们眼神里充满了期盼,充满了担心,护士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小蕾总在想,病人的生命相托,决不能辜。把病人当作亲人般的关心和帮助是她工作的宗旨和信念。工作中,肚子饿了要挺得住,眼睛困了要熬得住,甚至有时会通宵达旦地忙碌着,这么多年来真正体验到了作为一名平凡护士的不平凡滋味,体验到了其中的艰辛和压力,也更能体谅同事的`辛苦。当病人病情好转,焦急等候的亲人舒展了紧琐的眉头,家属和患者一个感谢的眼神,一句由衷的谢谢,都会让她的自豪感、满足感涌上心头。一点辛苦,一些劳累又算得了什么呢?而对家庭,小蕾却总有一种愧疚感。这些年来,很多家务事无暇顾及。儿子3岁那年得肺炎入院,高烧一星期未降,迷迷糊糊中总是要爸爸、妈妈。丈夫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加班加点也是常事,无暇顾及孩子。在孩子住院期间,小蕾没有请假,仍然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将重病的孩子托付给了爷爷、奶奶。也许孩子不会记得这些,但小蕾回想起来总有些内疚,没有尽到好母亲的责任。
每当听到病人康复出院时的那一声谢谢,小蕾的心理顿生几分暖意。医护人员是用生命去守护生命,让希望之灯照亮那无边的黑夜,让光明幸福永驻每一个角落。她们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肩负的是救死扶伤的重任,承载着的是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重托。尤其是医疗护理改革的今天,更需要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技术和与患者沟通的高超技能。小蕾将立足本职,干好工作,把满腔热血奉献给护理事业,把爱心播撒到每一位患者的心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业绩。
2024优秀护士事迹材料篇4
6月22日,在我们市第三人民医院温馨的精神三科病房里,一位白衣天使仍在忙碌着,她叫王玲,是一名护师,一直在“三院”精神科护理一线工作,从青春年少一直到中年,用满腔热情的爱来修复精神病人破碎的心灵,努力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霾。
由于精神病人受幻觉和妄想等症状的支配而缺乏自控能力,经常失去理智,以暴力对待护理人员,每遇到这种情况,王玲总是以极大的耐心去抚慰病人受伤的心灵。小岑(化名),一位22岁的妙龄女子,患有精神分裂症,刚来的时候,王玲每次给她打针服药时,她都会理由多多,大骂不止。一天早饭时,她拒绝进食,将菜打翻,并将一口唾沫吐在王玲的脸上,嘴里不停地喊道:“快放我回家!”此时王玲没有恼怒,而是忍着委屈的泪水,耐心地劝道:“你父母今天没有时间来,你好好吃饭,等明天叫你爸爸妈妈来。”小岑根本不听劝说,并把杯子里的水往王玲身上泼去。同事们连忙赶过来,王玲却说:“小岑是爸妈的小女儿,没这么快适应的!”第二天,小岑便乖乖的吃饭了。另外,小岑存有幻听,经常有把纸巾塞耳朵的习惯,而且纸塞得很深,王玲发现后立刻报告医生,并尝试用镊子把纸巾取出,但是纸巾塞得太深了,需用专门医疗器械来取。小岑父母年纪大,出远门不方便,于是由医护人员把小岑带到市人民医院,把耳朵里的纸巾取出来。并嘱咐小岑不要再把纸巾塞到耳朵,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精神病人常常被社会冷落,很多人住在医院里,常年没有亲人来探望,他们也渴望着亲情和友情。每天,王玲微笑着走进病房,把每一位病人都当作亲人和朋友。经常为她们买水果,生活用品,而且还是我科名副其实的理发师呢!一有空就帮有需要的病员修剪头发。病房里有一位长期住院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风烛之年身患多种疾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吃喝拉撒全在病房,老人的子女象征性探视一两次,而王玲像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人。
现在,小岑可勤快啦!主动帮忙扫地,拖地,参加文娱活动,也没有把纸巾塞耳朵的习惯。小岑的家属担心女儿遂来探访。王玲热心地接待了岑老爹,并告诉他小岑这段时间的表现,这使从大老远赶来探望女儿的岑老爹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真是给岑老爹过了一个欣慰的父亲节啊!岑老爹感动得还专门写了一封感谢信给王玲!信上写道:您那种高尚风格、乐于助人的美德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坎里,留下一个永不磨灭的印象。
晨会上,护士长还特意表扬了王玲,并嘱咐大家要好好向王玲学习。让我们把爱洒在每个角落吧,并把这爱延续!
2024优秀护士事迹材料篇5
许艳,1973年出生,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现任普内科护士长。1993年5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内2科、神经内科、护理部、急诊科、普内科工作。17年来,许艳同志用自已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把微笑和温暖带给每一位病患者,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南丁格尔“燃烧自已,照亮别人”的从医誓言。特别是在急诊科担任护士长的2年多时间里,哪里有大型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20xx年,中国南方突然遭遇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我市通海口菜场顶棚因积雪负重,导致棚顶整体垮塌,数名群众被埋在下面。时间就是生命,许艳同志带领科内护士,迅速赶到现场与出诊医生一起救治病人,她不怕苦、不怕累,连续抢救多名群众,直到自已精疲力竭。六千多个日日夜夜里,许艳同志就是这样辛苦走过来的'。10多年来,她先后被授予湖北省“优秀护士”、仙桃市“百佳医务工作者”、“巾帼能手”、“优秀护士”和医院“先进工作者”、“十佳医务工作者”等称号。
凡启娥,1967年出生,大专学历,副主任护师,现任肿瘤科护士长,1986年8月参加工作。20多年来,凡启娥同志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一名病区护士长,期间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任劳任怨,亲身经历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和全国“百佳医院”的创建和各类突发性大型公共医疗救助工作,为医院的护理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较为繁忙的肿瘤科护士长,她带领全科护士克服了床位周转快、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等现实困难,并率先在全市开展了“picc置管”护理新技术,使该科护理工作上升到一个较高水平,由此建立起了一个团结、高效、奉献的团队,这个团队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她们勤奋努力,吃苦耐劳,不断开创科室护理工作新局面。先后撰写大全护理论文并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护理期刊杂志上发表,多次被授予医院“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护士”等称号。
2024优秀护士事迹材料篇6
为了捐献骨髓干细胞救助一位3岁儿童,淄博护士马乐乐两次将自己的婚期推迟,被称为“最美天使”。
“我不是什么‘最美天使’,救死扶伤本来就是我的职业道德,这是应该的。”3月27日上午,躺在病床上接受干细胞采集的马乐乐微笑道。当天下午,她的骨髓干细胞被带往上海,去救治一位素不相识的儿童。
一推婚期:“结婚能等,救命不能等”
“知道自己的干细胞能救一个孩子的命,心里挺高兴。”身为淄博市沂源县中医院护士的马乐乐长了一张娃娃脸,说起话来总是笑眯眯的。
回想起去年年底接到淄博市红十字会电话的情形,她记忆深刻。“先到张店医院去做体检,然后抽血进行检测,符合捐献条件的话就可以捐献救人了。”
但是挂了电话后,她突然想起自己结婚的日子快到了。“去年10月份跟男友登记之后,双方家庭商定了结婚日期,在阴历十一月,亲戚朋友都已经通知了,酒店也订好了。”但是红十字会那边表示,只要同意捐献,她就需要时刻做好住院的准备。
怎么办?婚期可以改,但是孩子做移植手术的时间不能改。为了不耽误捐献,只能推迟婚期。但在农村改婚期是不吉利的事情,她很矛盾,只好告诉了男友周太源。没想到男友很支持她,决定跟她一起说服家人推迟婚期。
“起初,我是不太同意,”马乐乐的婆婆桑冬梅说,一来已经写了喜帖,啥都准备好了,推迟婚期不吉利。二来乐乐是个女孩子,还没结婚生子,万一影响身体怎么办。但是经过两个年轻人的说服,她和家人都想明白了。“结婚可以等,但是救命的事儿等不及。孩子做得对。”
二推婚期:“想做好事,就做到底”
婚期推迟了两个多月,定在了今年2月13日。其间马乐乐一心等待红十字会的电话通知,但是孰料等了一个多月后,她又接到通知,说孩子的病情发生转变,突然患了肺炎,需要治疗后再进行移植手术。
还得再等,第二次确定好的婚期又尴尬了。“既然想把善事做好,就做到底。不行就再推迟吧。”周太源说,这次,家里人不再发牢骚了,他们已经感觉到孩子们做这件善事的意义。
于是,婚期再度推迟到4月9日。就在安心等待捐献时,3月22日,她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通知,要求她当天到千佛山医院住院准备接受捐献前的检查。
接到通知后,马乐乐请假后在男友的陪同下来到医院,“体检后开始打针,一种叫动员剂的药,”马乐乐说,这种药会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
一天两针,3月27日上午打了第八针。“有些肚子疼,腰也疼,但不是很要紧。”马乐乐笑着说,她希望能尽快满足捐献骨髓的需求,尽快把造血干细胞送到孩子身边。
由于两度推迟婚期,马乐乐被很多人称为“最美天使”。对于这个称呼,她显得很不好意思,“我不是什么天使,只是一个护士,救死扶伤就是我的本职,是应该的。”
“捐献成功是最好的新婚礼物”
“作为一名志愿者,能够有捐献的机会是很难得的,这无论对那个孩子还是对我都是幸运的。”27日上午10点左右,马乐乐躺上了病床,看着自己血液在血细胞分离单采机中循环,她感慨道。2009年马乐乐参加了义务献血,并志愿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俗称“骨髓库”)。
据了解,马乐乐是全国第2707名捐献骨髓干细胞的志愿者,而在山东省是第194例。“成功配型率只有4万至100万分之一。”淄博市红十字会的一位工作人员称。
千佛山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黄宁介绍,这位患病的男孩患的是尼曼-匹克氏病,属先天性糖脂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全单核巨噬细胞和神经系统有大量的含有神经鞘磷脂的泡沫细胞。“需要用造血干细胞进行治疗。”
“只知道对方是个孩子,很可怜,其实是谁不重要,关键是能成功地救他。”马乐乐期望这次捐献能够成功救治那个孩子,“这会是我新婚最好的礼物。”
2024优秀护士事迹材料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护士姐妹们:大家好!
我叫陈丽,是荥阳市二院妇产科护士长,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护士姐妹们,向关心、支持护理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工作在护理岗位上的姐妹们致以最诚挚的节日祝福!今天我为大家汇报的题目是——《与生命同行》
风雨洗礼,岁月流逝。在这万木葱郁,草长莺飞的初夏季节,我们又一起迎来了自己的节日——“5.12”国际护士节。虽然在别人眼里,我们护士的职业是那样的平凡,那样的普通,平凡的似路边的一颗小草,普通的似大海里的一滴水珠。而作为妇产科的护士长,在这平凡和普通里,还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但是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因为在那个神圣的岗位上,蕴含的是温情,是爱心,是责任。那里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生的起点,那里诞生着希望,孕育着传奇。
很少有人能真切地体会到产科工作的辛苦和劳累,这里是圣洁的芳草地,但却要我们用汗水浇灌。记得那是一个叫姗姗的经产妇,入院时只有轻微宫缩,由于是二胎,产程很难估计,为了安全起见以及母婴平安,让她早早的进入待产室严密观察。那天恰巧我到待产室,正看到姗姗双手用力抓住床单,在病床上不挺地扭动着身体,并大声喊叫:“护士,疼死我了,我不生了,我要剖宫产。”助产士说:“5分钟前检查宫口未开,宫缩弱,暂时不会生”。我看到她那因疼痛而变得扭曲的脸,怜惜之情油然而生。我也是做母亲的人,也曾经历过宫缩来临时那撕心裂肺的疼痛。我走到她前,她就像看到救命稻草一样,伸手死死抓住我的胳膊,脸憋得通红,在拼命用劲儿,凭经验判断肯定是宫口开全了,我连忙掀开被单,只见胎头已经拨露,来不及多想便急忙用右手堵住胎头,左手使劲拉起她就往产房奔去,边走边大声喊助产士:“小张,快准备,准备接生。”直到小张快速铺好台,做好接生准备,这时我们才互相把手松开,随即新生儿平安出生。听到孩子响亮的哭声,紧绷的神经才有所放松。此时才发现我没有戴手套,手上已经沾满了血和羊水,胳膊也被他抓得一片青紫,衣服和袜子已被羊水浸湿。助产士小张看到这种情形,带着责备的口气大声嚷嚷:“护士长,你干嘛不戴手套,又没消毒,不怕被染上传染病吗?”我笑了笑说:“当时情况那么紧急,不抓紧时间,胎儿会有危险,哪有时间去考虑戴手套,我没有想那么多,只想母子都平安就好。”躺在产床上的姗姗,听到我们的对话,觉得特别过意不去,不好意思的不停对我说:“护士长,真对不起啊,把你身上都弄脏了,回头我们给你补偿。”我笑了笑说:“没什么,只要是医生护士,换谁都会这么做的,只要你们母子平安,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补偿。”说实话,事后我也挺担心,害怕被染上传染病。众所周知,产科的护士每天接触都是鲜血、羊水,一不小心,很可能被染上传染病,更何况我根本就没来得及做防护。而我更在意的是,一旦被感染,就意味着我要离开岗位。好在事后经过多次检查,结果都还正常。从那以后,姗姗和我便成了好朋友,逢人便说:我有一个做护士长的姐姐,逢年过节她总会给我发一些祝福的短信,偶尔来城里也不忘到科室来看我。孩子渐渐长到会说话了,她专程带着孩子来,见了面就让孩子喊“姨妈”:“是你姨妈救了你,你一辈子都不能忘记”乖巧聪明的孩子一声声喊着,喊得我热了胸膛,醉了心扉。喊得我微笑伴着两行清泪。让我觉得选择当护士,值!
从事护理工作20年,我始终牢记患者利益高于一切,以高尚的情操,优质的服务和吃苦忘我的工作精神对待每一位患者。妇产科是一个圣洁而又不易被人了解的“禁地”,面对着身负两条生命的孕产妇,我每时每刻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压力。既然选择了护士这个职业,就等于选择了付出,选择了奉献;就要虚心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就必须很快进入角色,就必须把每个细节做好。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众所周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巨大儿,多胎等病例逐渐增多,难产率上升,患者本身就存在高风险,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又有很多并发症,例如:妊娠合并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产后出血等等很多突发疾病的发生,随时都可能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但是患者和家属却往往认为,生孩子又不是患病,到医院去生孩子就等于进了保险箱,不应该有任何问题。所以,我们平时工作起来——难呐!一方面面对的是生命攸关,一方面又要面对家属的麻木和不解,在外人眼里看似简单的工作,在我们内心却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去年除夕,四五位家属簇拥着一个身材瘦小的年轻孕妇来到科室,明显有宫缩,经过检查,胎儿却很大,有明显的剖宫产指征,任凭医生怎样与家属沟通,就是不理解,坚决要求顺产,拒绝手术。无奈之下,主任对正在值班的我说:立即安排全体医护人员到岗,做好一切抢救准备,派专人守护,严密观察产程。终于孩子呱呱坠地,“恭喜你,是个8斤重的小公主。”可我们心里明白,胎盘还没有娩出,不敢有丝毫的放松,这时产房的气氛有些凝重,胎盘娩出来了,可是当胎盘娩出后还是出现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大出血,生命垂危,全科人员立即全力以赴进行抢救,输血、补液、监护等等。抢救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经过大家努力,病人的情绪逐渐稳定,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抢救成功了。此时已经是晚上九点钟多,窗外爆竹声声,礼花满天,大家已经在过年了。当我们满怀着疲惫走出产房时,家属拉着我们的手,哽咽着说:“都怪我们,都怪我们,要不是你们,孩子和她妈就……”此时无声胜有声!当我们捧起鲜活的生命,这就是最珍贵的回报啊!
我是一名护士长,更是一名普通的护士。但做为妻子、母亲、女儿,我却都不能称职。儿子患病,我却不能像其他母亲一样守候在他身边,在丈夫劳累时我却不能为他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更不能时常陪伴在父母身边,扪心自问,我常感到愧疚和心酸。
去年年底,母亲因长时间高烧不退需转院到郑州治疗,而我却因为住院病人多,护士人手少,根本走不开,只好对母亲说:“让我姐先陪你去吧,我忙完就去。”可母亲一等就是一周,在周末才匆匆跑到郑州去看望她老人家。看到母亲瘦弱的身体和被病痛折磨的日渐苍老憔悴的脸,我忍不住哭了,“妈,好点了么,”“好些了,不怎么烧了,你这一来,妈就好多了”。一旁的姐姐对着我数落:“你还知道来,你心里还有妈?你的心里只有病人和医院,你有工作,可别人也都在工作,有谁像你这个样子?”这时隔壁床上的一位阿姨对我说:“孩子,你也是女儿,不能让你姐一个人照料你妈呀,你又是护士,请假照顾你妈不是更好吗?”妈妈却说:“老姐姐,你不知道,她是妇产科护士长,工作特别忙,我理解,不能把俩个女儿都栓到我身边,就是连累了我的大女儿,再说这不是也有护士照顾我吗”听完妈妈的话,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多么善良宽厚的母亲啊。我在心里暗暗说,妈,我何尝不想做个好女儿,何尝不想在床前伺候你、照顾你,可我真的做不到,还有有更多的病人等着我,我放心不下科室啊。等我不忙了,我一定好好伺候您,让您享清福!”
护理工作平凡而琐碎,大多说护士都有过抱怨,有过苦闷,甚至想到放弃,不瞒大家说,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每当我走进病房看到那些病友期待的目光,我就会带着微笑,发自内心的和她们交流,“你今天气色不错,你的宝宝真漂亮!”每当看到病友、孕产妇愉悦信任的眼神,听到那些感谢的话语,就能感受到护士这个职业给我带来的快乐!
春花秋实,岁月悠悠。呼唤亲情和人性,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步和人生的向往。医院给我们创造了学习、服务、奉献、提高的氛围,我们才真正体会到护士自身的价值,我工作,我快乐,我繁忙,我幸福。时光荏苒,红十字下我走过了20年的事业历程,如今已经成长为护士长,但是医学殿堂永无止境,未来的道路更加漫长,我会一如既往的把繁忙的工作谱成优美的旋律,让婴儿的啼哭化作华美的乐章,当好护士的排头兵,为护理工作奉献满腔的激情!
谢谢大家!
2024优秀护士事迹材料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