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际的工作和学习情况所写的事迹材料才是有意义的,他人的事迹可以让我们明白,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下面是职场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家庭医生事迹材料5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庭医生事迹材料篇1
自2003年获得医生执业证书至今,“80后”林晓光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已经17年。从医以来,他默默坚守“扎根基层,精益求精,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誓言,用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让无数的患者脱离了病痛的折磨。村民都亲切地称他为“小林医生”。
社区卫生院工作繁忙,平时要接诊大量的病人,林晓光就利用下班时间去村民家随访。
忙完一天的活回到家中的林晓光越想越不放心。当晚20时,他又返回医院拿上随访包,再次来到吴大爷家,对他的血压进行重新测量,发现血压情况没有丝毫改善,而吴大爷又出现了头晕等不适症状。林晓光马上建议吴大爷即刻到上级医院治疗,吴大爷看到林晓光这么严肃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但吴大爷独居,林晓光马上与其家属联系,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与吴大爷的儿女商量后,林晓光先带吴大爷去市级医院急诊。经过一系列检查,接诊医生说吴大爷血压太高了,随时可能会发生脑出血,危及生命。在急诊科,林晓光又充当起了临时家属的角色,跑前跑后,为吴大爷办理各种手续。经过紧急处理后,吴大爷的血压终于降到了安全范围,脱离了危险。林晓光这才放心,回到家时已是次日凌晨。吴大爷出院后,逢人就夸林晓光:“多亏了细心的小林医生,不然我这把老骨头不知道在哪了!”从此,林晓光生又多一个“铁杆”粉丝。
在同事眼里,林晓光对病人认真负责,还不忘精进业务,孜孜不倦。勤奋学习,是他业务精诚的主要原因,更是他得到患者信赖的基础。平时,他能察善思,刻苦钻研,为了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更好地履行社区医生的职责,他从做医生的那一天起,就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再忙再苦再累,也没有间断过,为的是向患者提供更专业、更安全、更放心的医疗服务。
守护社区居民的健康,是林晓光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无悔的坚持。无论是雨雪交加的严冬,还是烈日炎炎的盛夏,只要社区居民的求助电话一响,他便马上赶到居民家中,服务于患者需要的第一线。他的名字已经牢牢印在了签约居民的脑海中,是名符其实的“社区健康卫士”。
2019年,林晓光获得温州市优秀家庭医生荣誉称号,居民的信任与支持也更加坚定了他做居民健康守护者的决心。
家庭医生事迹材料篇2
患者张xx,女,72岁,莱阳市大夼镇横岭口村的村民,患者是一位脑梗塞病人,长期患有高血压,一直服药治疗,因病情加重找到了签约宋金鹏大夫,根据病情,给患者办理了住院手续,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由于子女工作的原因不能贴身照顾,宋大夫给办理住院手续后,帮忙推着患者挨个科室进行检查。由于患者长期血压高,得不到好的控制,是宋大夫坚持每天给患者测量血压,根据每天的血压,调整药量,经过四天的治疗,患者的血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头晕、头痛的症状明显减轻了,比以前能吃饭了,晚上一觉到天亮,病情明显好转了,患者高兴极了,是宋大夫的热心服务和细心诊疗,才有了病情的康复。
以个性化的服务方式赢得签约居民的信任,默默践行“扎根基层,精益求精”,根据居民身体健康签约适宜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定期为签约居民开展健康教育、费测血压、测血糖,为签约高血压、糖尿病个性包的居民发放免费药品、定期随访。
家庭医生事迹材料篇3
柴永法,全科医师,1985年8月参加工作,千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红茅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扎根基层37年,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数年如一日的付出赢得老百姓的高度认可与信任。
截至2021年12月,所在团队共签约2161人。几年下来社区居民中有很多是柴医生的忠实粉丝,他的手机更是24小时开机服务,签约居民如有需求,他总是第一时间想尽一切办法帮他们解决。红茅山服务站的门诊压力非常大,居中心所有服务站首位,每天要接诊服务200多位签约居民,一坐就是一个上午、一个下午。面对繁忙的工作,柴医生总是笑脸相对,耐心细致的为居民服务,他经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上门为慢性病患者和建立家庭病床患者提供服务,忙碌的身影总是穿梭在服务站和居民家中。记得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因脑梗长期卧床,家属到服务站告知老人小便不畅加腹胀,柴医生二话没说就去了老人家里,检查后发现老人是尿储留,柴医生立即为老人导尿,并根据情况落实了后续治疗,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老人有需求柴医生百忙之中全力服务。柴医生的点点滴滴正印证了签约居民送来的锦旗“医风认真、医术精湛、服务周到、群众满意”。
新冠疫情常态化以来,居家健康观察、核酸采样、网格化巡查、托育机构巡查、新冠疫苗接种、隔离点工作等等,站点的工作更加繁重。站点所有人都可谓连轴转,但柴医生和他的团队人员一如既往的用最优质的服务、最真挚的热情、最暖心的笑容、最精湛的技术服务于每一位患者。柴医生说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医务工作者,他的初心从未变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是他的宗旨。
家庭医生事迹材料篇4
团队长孙磊身兼两个团队的重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更是签约工作的难点,病人的不配合,家属的难为情,都使签约工作充满了挑战,但是孙磊队长通过自己的业务能力与良好沟通能力,慢慢的把工作开展起来,目前已有三十余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签下了家庭医生签约。一提起该团队,群众总是笑眯眯的说:“家庭医生们都对我们很好,有啥毛病,总是很耐心的解释,遇到他们这样的医生,心情也会好起来,病也好了一大半了,我们都愿把自己的健康托付于他们”。
肩负使命,无怨无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对服务群众身心健康的事一直铭记于心,不会给患者开大处方和贵重药品,能服药的,就决不打针,采取肌肉注射能解决问题的,就决不输液。他们常说:“做医生的如果单纯去追求经济效益,良心上会过不去,医生是神圣的职业,是患者健康的守护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服务团队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基层农村卫生健康事业,经历了患者生老病死、生死离别的酸甜苦辣,赢得了群众的肯定,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爱戴,无论未来的道路多么曲折和艰辛,为了辖区人民群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都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肩负使命,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做好基层普通群众健康的守护神。
家庭医生事迹材料篇5
孙琳,女,1988年出生,本科学历,2009年工作,现任蕲春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主管技师。她爱岗爱家,工作兢兢业业,夫妻恩爱,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家庭。
大灾逆行 并肩战役
在疫情时,蕲春县人民医院是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所在科室又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科室,抗疫战斗打响后,在不完全了解该病毒的情况下,孙琳夫妻俩同时请战,奔赴一线,把年幼的儿女送到了几十里外的老家,转身就投入到紧张的抗疫工作中。孙琳负责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每天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在实验室工作,一干就是6~8个小时,不能喝水上厕所,走出实验室时已是汗流浃背,脸颊处留下被口罩勒出来的深深印记。丈夫负责新冠核酸采样,每一次采样都要和患者近距离接触,随时都可能被病人呼出的飞沫感染。尤其在病人呛咳时,会有大量的气体喷出,危险系数立刻倍增,他总是对妻子说“我是党员,关键时刻就应该不怕危险”。在每次下病房采集样本时,为大家立标准做示范,他总把危险留给自己,每一次采样都是一次冒险,都是和病毒的面对面交流,都是一次和病魔的较量。在一线抗疫中,她们相互牵挂,相互鼓励,并肩作战,为蕲春县抗疫胜利默默奉献她们的绵薄之力。
夫妻恩爱 相互帮扶
在单位是亲密战友,在家是恩爱夫妻。疫情解封后,夫妻二人又转战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中。身为科室负责人的丈夫每天都要核对整理做核酸检测的人员信息,尤其是发热患者、入境回家人员等重点监测人群都要进行登记,分类归档,新冠核酸结果每天按时上报市、省卫健委,取消休假的他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的岗位上,同时还要完成科内各种行政事务。孙琳为支持丈夫工作,时常替丈夫上夜班,承担起所有家庭事务,做好“贤内助”,把家里的事情管理的井井有条,让丈夫在抗疫工作中无后顾之忧。
尊老爱幼 邻里和睦
在夫妻俩长期从事疫情抗疫工作中,公婆主动担起照顾孩子的重任,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做在行动里:恪守孝道,对老人嘘寒问暖,买东买西,只要有空就主动做家务,陪老人聊聊天,公婆逢人就夸:“我琳比我闺女还亲。”她宠爱但不溺爱孩子,在照顾子女生活起居时担负着教育他们成才的重任;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乖巧懂事,活泼可爱,刚刚上幼儿园的女儿每次吃完饭总是抢着洗刷自己的碗勺,她说这样妈妈就能少洗一个碗了。邻里有个头痛脑热的,她都尽已所能,热心帮助。
孙琳,一位80后的独生女,她用知识、爱心、勤劳、善良去干工作、经营家庭。家因她而温馨和谐,家风将会代代相传!
家庭医生事迹材料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