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事迹是一把钥匙,开启着我们进入成功之门的机会,在写事迹材料时,我们要注意避免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下面是职场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检验科先进事迹5篇,感谢您的参阅。
检验科先进事迹篇1
在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以下简称区医院)健康人群核酸采样室护士长小美荣获“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并在现场接受表彰。疫情期间,小美扎根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带领核酸采集团队保质保量、圆满完成样本采样53603件,用行动彰显医护人员的抗疫大爱。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小美说:“作为临床护士,能够被评为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戴着大红花到北京会议中心参加表彰大会,我感到无比的激动与自豪。”
4月23日,小美接受区医院工作安排,全面负责核酸采样室工作。“应检尽检、愿检尽检”是北京防控疫情的重要目标,也是小美和同事们的工作目标。当天,她和两位同事共同学习了核酸检测理论授课,现场观摩了医生的实际操作,并在一天之内掌握核酸检测技能,熟谙核酸检测全流程,第一时间补充区医院核酸检测人员缺口。
次日,健康人群核酸采样室成立,她与同事火速上线,包揽科室核酸检测工作。空闲之余,大家互相充当“被检测者”,用自己人练手。小美亲自体验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两种检测,深刻体验检测流程,做到感同身受,方便和被检测者沟通。
她边实践边总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采样工作顺利进行。随着健康人群核酸采样室工作步入正轨,区医院领导告诉她:“采集任务越来越重,一定要做好传帮带工作,尽最大能力培养院内护士掌握咽拭子采样技能。”迎接和培养新学员便是健康人群核酸采样室另一项主要工作,“评估病人是否饮酒、是否刚刚进食,是不是刚刚吃过口香糖。”“双侧扁桃体、咽喉壁是必须要采到的部位。”“要提前告知被检测者,样本采集时偶有不适,请他们配合。”每天,她事无巨细地重复、再重复。如此反复,她和同事共同完成了院内200多名护士的核酸检测培训工作,为区医院培养了一支技术过硬的核酸检测标本采集队伍。
在数月的核酸检测工作中,小美从人员管理到场地设置,从学习培训到实际操作,从物资储备到就诊建卡、开单、登记、采样、核对、送检、流程制定……每一项工作都要求她稳中求进。在普通人看来,核酸检测只是短暂的`几十秒,但前期准备工作和后续送检流程却非常繁琐。例如登记,要求检测人员的姓名、电话、居住地等信息都精准全面,不容有误。前期,医护人员通过检测者口述录入电子信息,再反复多次核对,确保信息准确性,若遇到外来人员,沟通困难、口音难辨,既费时又费力,甚至使用地图辅助确定人员来自哪里。小美鼓励大家:“办法总比问题多。”她和科室同事量身制作纸质表格,让患者先手动填写信息,再按照表格录入电子信息,最后再进行核实。如此一来,准确率和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工作中,她还是年轻医生心中的“定盘星”、科室的“大管家”。她常选择最琐碎、最耗费精力的工作去做,接听咨询电话,每天为无数来电者答疑解惑;协助医务人员穿脱防护服,检查防护是否到位;随时检查防疫物资储备情况,确保医务人员防护安全;偶遇患者的各种不配合、不理解,她耐心解释,秉承优秀医者的工作态度。
她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诸位同事、家人的支持和帮助,更离不开广大患者、家属及采样人群的理解和配合。我将一如既往,践行初心使命,扎根基层,扎根临床,积极学习进取,用实际行动热情为患者服务,守护病患健康。”
检验科先进事迹篇2
“抗击疫情,用生命守护生命”,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针对本次疫情,作为疾控中心的检验“侦察兵”。不负“为生命站岗”之承诺,她们以超乎寻常的勇气冲锋陷阵、挺身而出、扎实工作,展示了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用实际行动捍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打赢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合理安排人员分组,中心实验室成立了由5人组成的24小时标本接受和检测应急小组,专门负责全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接、次密接和环境采样工作。大家都表示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并付诸于行动。她们秉承检验科“质量是根本、安全是保障、服务是发展”的工作理念,紧紧抓住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和科室工作人员安全两大重点任务,狠抓科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生物安全,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随时修改和完善工作机制和流程,实实在在做好一点一滴的监督检查和提醒。要求样本接受人员按制度培训要求准确核对样本,每天她都需要对核酸检测室的数据多次核对,并帮助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每天按时完成标本检测核实无误后再亲自向领导和专家报出结果。疾控中心实验室保障了核酸检测及时率,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的胜利。
实验室的工作对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非常重要的提示,也可以说是整个防控工作的关键一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就是及时检验。检验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疫情防控的时效性和精准度,检验操作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及实验人员的安全。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实验室人员无反顾挑起重担,迎难而上,彻夜不休,直面病毒,冲锋在疫情的最前端,通过实验室检测、采集运送样本,为早日排除或判定确诊病例提供第一手资料,有效防控疫情扩散争取更多时间。“试剂准备要零污染,加样要快、准、稳,检测结果要准确。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一步错,全盘皆毁,得重头再来。”杨风侠表示,每个环节每道程序每个细节操作都要操心,因为她深知无论哪个环节失误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作为疾控中心检验人员,首先是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采样方法采样标本要求做到专人采专人送,检验科同志都为女同志,比较年轻,经验少,为了最大程度降低人员感染风险,首当其冲加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成为第一个转送标本的人。隔离衣加身,护目镜防止气溶胶入眼,行动严重受限,喝水如厕减免,汗湿的后背、困痛的眼眶、酸疼的鼻梁还有脸上那被口罩压出的深浅不一的痕迹,都阻挡不住他们前进的步伐,她们大多都是半夜接到通知,义无反顾的冲到最前面,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为密切接触者或者疑似病例进行咽拭子采样,立刻马不停蹄的做检测实验,为的就是能快速发出检验报告,因为她们心里深知,早一分钟确诊,就能尽快减少疫情的进一步传播!
在实验室里,她们总是抢着干,把危险和困难留给自己,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在这场战疫中,她们勇敢、担当、从容,不畏劳苦,不顾个人安危,为夺取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役的胜利而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面对近在咫尺的危险,“手握”未知病毒样本震荡处理、检测,这是黄陵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病毒组工作人员的工作日常。核酸检测,在一种高度紧张、静谧的环境中进行着,作为距离病毒核酸最近的人,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搏斗,她们始终坚守在最危险的核酸检测的前沿阵地。
实验室的三级防护包括穿着连体防护服,戴上n95口罩、双层手套、鞋套和护目镜,25℃温度下连续工作5小时左右,标本量大的时候,要连续工作8小时,每次结束检测工作,浑身都会被汗水湿透。核酸提取、体系配制、扩增检测……看起来每个有条不紊的操作程序背后,都充满了高度的风险。接收的样本鼻咽拭子直接震荡混匀处理,取一定量到核酸提取板,震荡混匀后,取上清液到新的病毒采样管里面进行核酸提取。实验室所有人员不管再忙再累,她们始终秉持认真负责、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每天都要提前准备好下次外出采样人员的防护用品、采样工具以及进实验室所需要的必需用品,从样品接收到试剂配比添加,从结果判断到检验报告打印,从实验室设备检查到每次操作完成后的垃圾搜集清理、实验室彻底消毒,无论是哪个组工作,他都要亲自严格把关,确保操作规范,结果精确。自新冠疫情以来,共完成核酸检测15638份,其中人群采样12226份,环境采样3412份。
疫情无情人有情,灾难面前,她们以最大的热情去努力,去拼搏,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她们就是我们心目中最勇敢的检验人。“疫情不退,我们不撤。虽然取得了一些战绩,但国内外的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我们仍然不能放松。”她们坚定的说道。
检验科先进事迹篇3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迅猛暴发,由点及面,很快波及全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国医护人员和疾控工作者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投入到了与病毒抢夺时间、挽救人民生命的伟大斗争中。同志们立下了神圣的誓言:无论生死,不计报酬!
在这千千万万名抗疫战士中,有一位疾控新兵,她叫许蓉蓉。
24岁的许蓉蓉2019年9月刚刚入职到仪征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平时工作刻苦、勤奋,深得大家的赞许。
2019年11月,许蓉蓉被派往扬州市疾控中心进修学习pcr技术(生物学的聚合酶链反应)。2020年1月30日,当她接到去扬州市疾控中心协助检测新冠肺炎病毒核酸工作的通知时,没有丝毫迟疑,收拾行装,立刻赶往扬州市疾控中心报到。
在长达26天的时间里,她全程参与了扬州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检测任务,包括样本的前期处理、核酸检测体系的配制以及核酸的提取工作。穿上厚重的防护设备,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4、5个小时,最长6个多小时,加班到凌晨更是家常便饭。闷热、疼痛、饥渴,但她始终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兢兢业业地完成所有工作。
许蓉蓉的父母也是医务工作者,一家三口同在抗疫一线,每天在繁忙工作的同时,给予了她很大支持。晚上加班到很晚的时候,他们一边担心女儿的安全,一边又怕打扰她的工作,常常在家一直等她进了家门才会回房休息。虽然家在临近的邗江区,但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饭的次数却屈指可数。
作为检验队伍中最年轻的一员,许蓉蓉积极主动地承担各项工作。“能干,吃苦耐劳,认真负责”是扬州市疾控中心检验科老师们对她最多的评价。
在结束了扬州市疾控中心的调用工作后,她立即回到了仪征市疾控中心检验科的岗位,投身到新的工作当中,开展疑似新冠肺炎样本采集、送检单汇总、样本的核对等工作。
当前,新冠肺炎还在肆虐之中,任重道远。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有无数个象许蓉蓉一样优秀的医护人员、疾控工作者的忘我拼搏,我们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检验科先进事迹篇4
今年42岁的小明,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医生,宣恩县李家河镇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带着10岁的儿子从杭州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计划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小明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小明主动向宣恩县卫生健康局“请战”,愿意参与李家河卫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小明走进卫生院,成为该院一名“编外医生”。
小明从医20余年,主要从事放射科临床医学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小明发挥自己优势,参与卫生院影像学报告诊断。
李家河卫生院进出口只有一个大门,医护人员和患者通道通用,小明与卫生院商量改造,按照传染病楼两通道、三分区的标准,隔离出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分开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物区。同时,针对通道还改造两个小门出入住院楼,该院在卫生院大门,也专门用隔离带分开为进、出口。
该卫生院医用物资紧张,小明便多渠道联系,为卫生院筹集捐助医用防护物资。“又捐物资,又捐技术,真的很感动。”李家河卫生院院长段万能表示。
家住来凤县大河镇大坝社区的杨铮,2020年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外地一企业上班。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杨铮看到监测点人手不够,主动申请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服务。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排查过往车辆,为车上人员检测体温,同时利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指导执勤人员规范防护措施……
检验科先进事迹篇5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更磨练了基层工作人员的意志,身为xx东路街道办事处20xx年新考录的一名基层工作者,范xx志在上班之初便抗下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担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了突出贡献。
早上六点半范xx就已经在时代新城检测点开启了今天的核酸检测工作,迅速组织力量,进行细致的人员分工,场地合理规划,严格落实防疫要求,快速统计人员信息,帮助医护人员换上防护服,随时解决突发问题,帮助志愿者们尽快投入工作状态,做好辖区内全员的摸排和核酸检测的准备工作,为区域核酸检测的有序进行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采样开始后,她紧接着投入到维护现场秩序的工作中,让检测顺利快速推进,引导居民们保持安全距离,安抚老人情绪。采样结束后,继续在现场完成试管清点、人数核对和运送采样试管等收尾工作,连续作战八小时,牺牲休息时间,坚持志愿一线服务,为核酸检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彰显了基层工作人员的使命和担当。
核酸检测结束后她照旧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继续实行网格化管理,每天进行疫情防控返乡人员报表,牢牢掌握返乡人员信息,做到“回乡必报、信息必录”。街道办事处与各社区密切配合,从保障辖区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大局出发,突出重点抓落实,带领社区全力完成这场“疫情大考。”
守一座城,护一方人,她平凡渺小,却迎难而上;她不舍昼夜,熬过漫漫寒冬;她心中有责,行动为民。无论是寒冬凛冽还是烈日当空,她“疫”无反顾,默默坚守在疫情防控的小角落。
检验科先进事迹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