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传播更多的典型事例,我们可以写事迹材料,透过事迹的镜头,我们能够看清自己的成长轨迹和改进方向,职场好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好媳妇简短事迹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好媳妇简短事迹篇1
小琴同志是山西分公司计控信息中心的一名普通职工,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标准仪表检定工作。她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勤奋学习,是领导眼中的好职工;生活中,她又是时时关心他人,处处为别人着想,家庭关系处理的和谐美满,是丈夫眼中的好妻子。
小琴的丈夫是单位里的一名班长,有极强的事业心,他每天都忙于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家里的老人及孩子。繁重的家务、老人的照顾基本都落到小琴一个人肩上。如今,她的公公婆婆均已八十多岁,婆婆患有严重的.哮喘、老年性痴呆、尿失禁等病已有二十多年,公公也是高血压、脑血栓后遗症等病缠身,为了方便照顾老人,xx年,她便和公公婆婆吃住在一起。上班时间忙完单位的工作,她就要急急忙忙往家里赶,买菜、做饭,让老人、孩子、丈夫都能吃上可口的饭菜。88岁的婆婆由于尿失禁,经常尿湿裤子、被褥,因此,每个星期她都要给腿脚不便的老人洗一次澡,每半个月她都要给老人拆洗一次被褥,随时还要换洗尿湿的裤子。她耐心地为婆婆梳头、捶背、剪指甲,把老人收拾的利利索索,给老人以贴心的关怀。
年迈的公公患有高血压,隔几年便会由于脑血栓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她一边要照顾孩子、婆婆,一边还要换着花样给病中的公公送菜送饭,喂药喂饭,宁可自己多受累,也要想方设法为老人增加营养。出院后公公由于脑血栓后遗症,有时会烦燥不安,对她吵骂不止,遇到这种情况,她总是一边默默忍受责备,一边轻声细语的安慰老人,给老人以更贴心的照顾。
知道她的人都说,她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她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好媳妇简短事迹篇2
自主创业带动致富,孝老爱亲无微不至,爱岗敬业不图回报,小严的事业心、孝顺心和责任心,让人无不为之动容,从心底感觉她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创业女强人、持家好媳妇。
小严,家住韩阳镇韩阳村,是位优秀的农村妇代会主任。她孝敬公婆,体贴丈夫,团结邻里;她认认真真教过学,摸爬滚打经过商,兢兢业业当妇干;她无私奉献,德才兼备,在各方面都表现出非凡的魅力。不仅为农村新时代“新好媳妇”做出榜样,也带动更多的女性为农村的和谐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一、通情达理、孝老爱亲的好媳妇
孝敬老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社会上流传“要想家庭和,媳妇熬成婆”的一种说法。而小严认为:“要想家庭和,媳妇先要孝公婆”。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诺言,用真诚和关爱换取老人的信任。十几年来,她尊重公婆,孝顺有加,从没有与公公、婆婆高声说过话,从没有跟他们红过脸,婆媳关系处理得极为融洽。20xx年,婆婆的腰疼病越来越厉害,不但疼痛,而且直不起腰,行走不方便,她白天忙工作,休息时抽空给婆婆洗衣做饭,晚上帮婆婆按摩,为她查资料、找大夫、寻偏方,后来听说咸宁有家偏方治疗腰疼病、关节炎有效。她就不辞劳苦拉着婆婆前去就医。通过治疗,婆婆的病情得到了缓解。婆婆心疼的说:“我的病快好了,你却累瘦了一圈”。在婆婆平时生病的时候,她细心照料,做饭送汤,给婆婆擦洗,忙里忙外的,由于婆婆身体高大,经常累的她腰酸背疼的,但她从不叫一声苦,有时甚至忘了自己还饥肠辘辘的,心里装的只是婆婆的病疼。她总说是作为媳妇应尽的义务,邻里乡亲羡慕说:“有这样贤惠的媳妇,是前生烧高香了”。
在她刚有要在村里办自己的事业的想法时,婆婆知道后很反对,说一个女人家,操持好家里就行,还要忙着跑生意,孩子谁管,家里谁照顾,再说赔了又该怎么办。她强忍着委屈,耐心向公公婆婆解释安慰说:“你们都是勤劳、朴实的父母亲,虽然我们家现在的日子还行,但我们要奔着小康的方向努力呀。家里我们会尽心照顾,孝敬你们二老,不让你们有忧虑。”然后又是给他们讲当时的市场,又是用数字说话让二老放心,用自己的诚心去化解公婆心中的疙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们终于想通了,逢人便说:“我家的媳妇知书达理,是个好媳妇。”她总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庭里没有一点小矛盾是不可能的,只要多一分谅解,多一分关怀、多一分宽容,家庭会更加和睦、幸福、社会会更加美好。
二、兰心蕙质、 勤劳能干的好妻子
丈夫忙工作且人又特别负责,经常无暇顾及家庭,不能陪在公公、婆婆的身边。为了让丈夫全心全意地工作,她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家庭重担。忙完生意赶紧回到家里忙家务,始终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给丈夫和孩子创造了一个舒心安逸的生活环境。为给公公婆婆减轻劳累,她一手操办小辈们婚事,邻里乡亲说“长哥长嫂像爷娘”。家里两次盖房屋都没让丈夫请过一天假。尤其是去年新建厂房时,她顶着37℃的烈日,找师傅、买板材、水泥、瓷砖、沙子等材料,爬里跑外的,累得骨头像散架似的,身上也晒起了皮,厂房建成了,她也累倒了,觉得自己这个媳妇真的很累,很不容易。但是一想到公公、婆婆也年近七旬了,能力有限,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再苦再累,她也该硬扛起家庭的重担。这些事儿公公、婆婆是看在眼里,说在嘴上,夸她能干,说这个家多亏了有个好媳妇。
三、敢拼敢干、不让须眉的好带头
在家里,她是知书达理的好媳妇;在事业上,她不甘落后,还是成功的女强人。在她的创业历程中,一个“敢”字是最好的注解,显现出一个创业者的顽强意志。正因为有了这个“敢”字,她的事业才能在经历了一番风雨的洗礼之后,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小严的创业经历是从在村里开小卖部开始的。由于物美价廉,回头客很多,但到年底,一经算账,挣不了多少,原因在于商店经营的买客大都是本村临巷的,来买东西有时说没带钱先赊在账上,一次两次她从不计较,久而久之许多人形成了习惯。本来就是小本生意,为了保证让大家都吃的放心、用的放心,店里的商品更新补货周期特别短,随着赊账的人越来越多,资金链出现了问题,经过再三斟酌,她觉得商店这门生意不能做了,要想别的办法赚钱。
韩阳镇处于三省交界地段,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气候适宜多种经济作物生长,每年3月份香椿香气宜人,她敏锐的意识到随着现代城乡“农超对接”的发展,瞅准了农村缺乏统一规范的收购商这个市场空档,应季节和丈夫忙起了农产品收购,香椿成熟,收购香椿,4、5月份到了村里大蒜苗的收获季节,又忙活收购蒜苗、蒜苔,村民们省去了去城里送货的麻烦,也不用再为作物成熟找不到销路而担心,加上小严总是抱着多中取利的信念,将最大的利润让利给农民,群众都愿意把蒜苗卖给他们。5月份麦子熟了,和丈夫又继续收购小麦,经过几年的拼打积累,积攒下了一定的积蓄,随后在街道开了一家收购农副产品的门面,生意经营的红红火火。
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好干部
多年来,小严一直韩阳村的妇代会主任。虽然自己富了,但如何实现带动大家共同致富是她时常放不下来的一块心病。
近几年来,随着外出务工热潮涌动,村子里一下子宁静了许多,村子里净剩下些留守儿童、家庭妇女、老弱病残。放学的孩子无人管,村中妇女、老人打麻将成风,她想尽快改变这种现状。虽然经过几年的辛苦打拼,有了一些资金积累,正在发愁没有合适的机遇带领大家一起致富时,上级文化部门出台了一些好政策。于是,她决定组织一个女子军鼓队,让家庭妇女不再沉迷于麻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起初许多妇女不愿意学,但她认为让大家接受在农村办“军鼓队”这样时髦的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于是走东家,访西家,磨破了嘴皮子最后勉强才凑齐了人员。然而排练当中仍是困难重重,起初动员大家加入很多人本来就不愿意参加,加上大家又没有音乐底子、表演经验,一些人心里就开始打退堂鼓。多年的'磨砺,锻就了她不服输的精神,越是困难,她越想把事情办好,最后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街道赶集时间,小严带领自己组起来的乐队现场表演了一次。统一的服装,统一的步伐,统一的口号,亮出了女子军鼓队的军威,震撼了所有赶集人,同时也彰显了新一代农村女性的巾帼风采。随之而来的是意想不到的惊喜,农村风俗中红白喜事一般都要请锣鼓队,自从锣鼓队亮相后,请她们表演的人越来越多,不仅队员们斗志高昂,还有许多妇女主动要求加入。从此,韩阳村打麻将之风消失匿迹,老人、小孩,跳舞的跳舞,锻炼的锻炼。休闲广场上空回荡着小严带领大家训练的步伐和响亮的口号。村里人都夸小严是为大家办实事的好干部,自己致富,不忘乡老乡亲,有勇气,有魄力,敢于破除赌博恶习,带领村民积极参与健康文明的生活,传播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风尚,同时又让大家增加了一笔额外的经济收入,为姐妹们撑起了一片亮丽的蓝天,不愧是韩阳村的好干部。
无论是在家人眼里,还是在外人眼里,小严是成功的,但最暖心的赞扬,是孩子对自己的肯定。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女儿非常懂事,女儿说:“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是我的骄傲。”听了女儿的话,她的眼里泛起了晶莹的泪花。她说:“家家都有老人,个个都会变老,如果我自己不孝敬老人,不给孩子树立好榜样,等以后自己老了,也就没有人照顾了。”
面对成功,面对赞扬,小严说:“每一位妇女在人生中都要扮演女儿、妻子、母亲等众多的角色,非常不易,我还有一个妇女主任的角色,要做好这每一个角色,不辱自己的使命,我还要做更多的努力。经验告诉我,只要我能吃苦耐劳,勤俭持家,遵纪守法,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好媳妇简短事迹篇3
王传霞,今年48岁,家住邵岗乡邵岗街道,现从事婚娑摄影服务工作。她有两个孩子,儿子已结婚,却都还住在一起。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充满着祥和气氛。
王传霞是当地出了名的好媳妇好婆婆。问起王传霞对于如何做个好婆婆有些什么窍门时,她说:“人和人之间哪会没有什么矛盾呢?更何况老年人和年轻人在思想观念上又有着很大差异。因此,和睦相处主要靠彼此宽容,平时我也尽量不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她们年轻人。”她儿媳妇补充说:“我婆婆不仅是好婆婆,还是好媳妇呢!我们奶奶在得病的时候,我婆婆很细心地照料她,给她洗澡,换洗衣服,倒便盆等。”
王传霞对“孝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花钱为父母、公婆买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东西是“孝”,而不让老人生气、担心则叫“顺”。人到老年,老人不太讲究吃穿什么的,只要心气好,比啥都重要。
结婚时,由于婆家兄弟姐妹十三人,加之当时经济条件比较差,家庭生活不太富裕,王传霞决定婚事新办,一切从简,彩礼一份不要,对此,她受到了婆家和乡亲们的好评。婚后她们跟公婆一起住,努力的工作,为家庭增加了不小的经济收入。生活富裕了,公婆心里也乐滋滋的。工作之余,王传霞包揽了家里的所有家务。公婆不识字,王传霞和丈夫商量,给公婆买了个大收音机,并手把手的交给他们如何使用,把他们乐得跟孩子似的。
后来,她们有了孩子,一家老小更是其乐融融。可在儿子三岁时,公公却得了重病,经多方治疗,病情有了好转,可后遗症非常严重。她见婆婆一个人忙前忙后的侍奉公公,怕她吃不消,便关闭了婚娑摄影店面,和婆婆一起照顾老人。为了给公公治病,几乎花掉了全部积蓄,到过的大小医院不下二十几家,只要有一线希望,她们就不放弃,就这样,终于留住了老人。
婆婆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过去的苦日子,让她落下了不少的病根,有胃病、神经衰落、腰痛病、心脏也不太好,为了让婆婆身体健康,王传霞带她四处求医,在饮食上,也是尽量调剂着吃,最近还特意为老太太买了“孟氏拔罐”,和专治腰酸腿疼得膏药。老太太对媳妇是打心眼里喜欢。 长时间同婆婆的和睦相处,她们有了许多的相似之处,如:一样的性格、相同的爱好、喜欢一样的颜色、就连喜欢吃红薯、南瓜、和胡萝卜都一样。婆婆常说“俺这个媳妇真是随俺!”二十多年的朝夕相处,她和婆婆从没有红过脸,尽量满足老人的要求。耳濡目染,孩子们也争着孝顺老人,有好吃的总忘不了奶奶,逢年过节也都要给奶奶买上点小礼物。今年春节,王传霞建议排全家照,老太太非常高兴,儿子争着跟奶奶合影、媳妇也抢着跟奶奶和照、孙子孙女更是争着、抢着更她拍照,把老太太乐得合不拢嘴。
王传霞的丈夫一直在机关单位从事小车驾驶工作20多年,因工作经常外出,随叫随走。在家时间很少,且不固定,家里家外全靠她一个人张罗。为了支持丈夫工作,不让丈夫分心,她没有说过一句怨言,每次丈夫出差临行前都再三嘱咐,注意安全。
二十多年的婆媳生活,使王传霞更加深深的理解了“孝顺”的含义。作为媳妇,要做到尽善尽美的“孝顺”是不容易,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终会有回报的。
好媳妇简短事迹篇4
北汉乡约保村有位好儿媳叫曹素珍,十几年如一日精心照顾公婆,提起她人人赞不绝口。
曹素珍今年52岁,1980年嫁到约保村魏艳辉家。结婚不久,公公患上了哮喘病,经多次住院治疗效果不明显,后来回到家中需要他人伺候照顾,这重担就落在了曹素珍肩上。
当看到老人呼吸困难时,她就去寻医买药,给老人捶背。另外,曹素珍婆婆的身体一直欠佳,经常有病,而她的丈夫常年出外打工,于是,她就担负起了照顾两位老人的重担。除了为老人问医求药外,曹素珍也对老人的生活照顾地无微不至,老人的吃、穿都由她一手打理。1992年曹素珍公公病情加重,而且又患上肺心病,后来发展到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离开人世。
公公去世不久,婆婆又患上了脑梗塞,经过治疗后勉强可以走路,但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为了帮助婆婆恢复,曹素珍经常搀扶着老人走路锻炼,不幸的是老人脑梗塞多次复发,到2002年严重到瘫痪在床上,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说话口吃、手脚僵硬,吃饭、穿衣、梳头、起床这些最简单的事都不能自理。于是,曹素珍开始担负起了给婆婆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等繁琐的护理工作。无论是日复一日的端汤送水、洗脸洗脚、揉肩捶背,还是每周一次的洗头洗澡、擦身换衣等,曹素珍都从未落下过一次,也从未说过一句怨言。婆婆的手脚指甲都是灰指甲,很硬很臭,曹素珍每月都要给她修剪一次,修剪之前都先用温盐开水将婆婆的手或脚浸泡半个多小时,待指甲或趾甲软了后,她才用剪刀慢慢地、细心地一个一个的修剪。握剪刀的肌肉发红了、关节发肿了,她没叫苦,没说累,一如既往地重复着看似简单然而却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小事情,谱写着人间的至孝真情。
看着婆婆口齿不清,生活无法自理,难过又痛苦的样子,曹素珍心疼极了。她经常寻医问药,四处奔波,只要听说哪家医院能治婆婆的病,不管多远,她都想办法带婆婆去看。只要对婆婆病情有疗效的药,不管多贵,她都挖空心思买来给婆婆服用。
婆婆年轻时非常能干,如今半身不遂,起不了床,虽然有孝顺的儿媳侍候着,但看着她一天天消瘦下去,婆婆逐渐消沉,愁眉不展,茶饭不思。曹素珍看到婆婆这样,便与丈夫商量,发动亲朋好友、街坊邻居以及婆婆能谈得来的人,让他们跟婆婆谈心,帮她走出阴影。曹素珍还会把一天的趣闻趣事讲给婆婆听。婆婆失眠症发作时,她在身边一遍又一遍哼唱着婆婆爱听的小曲直至她入眠。周末,她还让孩子陪婆婆说话,给她讲笑话,让她开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婆婆终于又树立了生活的信心。
长时间和睦相处,曹素珍同婆婆有了许多的相似之处,如一样的性格、相同的爱好、喜欢一样的颜色等。婆婆常对邻里说“这是修了几辈子的福气,我才有了这么个好媳妇,我这个大媳妇就是我的女儿啊!”几十年朝夕相处,她和婆婆从没红过脸,发生过争执。耳濡目染,孩子也争着孝顺老人,有好吃的总忘不了奶奶,逢年过节或奶奶的生日都要给买上点小礼物。
曹素珍是这样理解“孝顺”的:花钱为老人买喜欢吃的、喜欢喝的、喜欢用的东西叫“孝”,让老人不怀疑、不生气、不担心叫“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曹素珍总让公公和婆婆吃得开开心心,穿得干干净净。
曹素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种大爱的意义。孝顺是一种储蓄,期限到了,总是能兑现的。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尊敬老人,就是尊敬自己。
曹素珍热爱生活、无私奉献,忠于爱情、勤俭持家,尊老敬老、任劳任怨,是一名好妻子、好儿媳,她为传承传统文化、创建文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迎风而歌!
好媳妇简短事迹篇5
2003年她与丈夫结婚,一直孝敬公婆,被左邻右舍交口称赞。不幸的是公公于2006年十月查出患有肺癌,公公病情发展的很快,没过多久就不能进食了,为了能让公公能够多维持些日子,也为了减轻婆婆的负担,她每日在工作之余抽空回家为公公做可口的粥饭,和婆婆一起一口一口喂公公吃饭,让本已神志不清的公公留下了两行眼泪。不久公公去世了,她们一家三口便和婆婆住在了一起,婆媳俩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没隔一年,婆婆的大儿子和儿媳妇也不幸遇害,白发人送黑发人,婆婆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让她一时承受不起,无疑是雪上加霜,终日以泪洗面,还常常会说一些自暴自弃的话语,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是她整日陪在婆婆身边耐心地开导她、服侍她,让她的内心重获自信。在日常生活中,她很重视老人心理需求,一有时间就陪婆婆聊天,婆婆的亲戚朋友来了,她总是热情招待,遇到与婆婆有分歧的事情,她总是心平气和地和婆婆沟通交流、消除隔阂。每次外出买东西,看到合适的总会给婆婆带一份,知道婆婆的要不好,她就迫不及待的跑去超市为老人家买按摩器和足浴盆。这些年来,婆婆的饮食起居都有她一人服侍,同龄的老太太经常开玩笑的逗她“一看你就不像在儿媳妇跟前受委屈的,穿得好,脸色也好!”她会高兴的说:“我这个小媳妇啊,比女儿还贴心!”
她和丈夫之所以能和睦相处,最大的秘诀就是两人之间的沟通非常到位,他们经常彼此向对方敞开心扉地聊天。在处理家庭的大小事情上,夫妻能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做到版每件大事双方都心情舒畅。他们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工资收入,不铺张浪费。培养孩子上学以及其它生活琐碎事情很少让丈夫操心,让丈夫安心工作。
作为一个母亲,孩子说:她是我最好的老师。曾经学过教育学的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儿子从小到大,他没有过多的唠叨,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儿子。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小小年纪就充满了孝心、爱心、上进心。每次买了儿子最喜欢的东西,儿子就先给奶奶吃,奶奶不吃就硬往嘴里塞,还学着电视上的说“家有一老是一宝”。
别人的星期天一般都是调养精神,吃喝玩乐的一天。而她的星期天确实七天中最忙活的一天。接送孩子上第二课堂、陪婆婆逛菜市场、做可口的饭菜......她丈夫深有感触的说“是媳妇给了他家人的温暖和幸福,他是我们家的调和剂,她为家里付出的太多了!”而她却乐呵呵的深感知足和欣慰,他认为做一个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家兴、人旺、工作顺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好媳妇简短事迹5篇相关文章:
★ 简短培训总结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