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 ,通过写读后感,我能够将书中的智慧和哲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以下是职场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品格的力量》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品格的力量》读后感篇1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因为我铭记着这样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每去选择一本书来阅读的时候我都期望从中有所感悟和收获。最近,我阅读了很多的书籍,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奥里森·马登著的一本名为《最伟大的励志书——品格与个性的力量》。
这本书分别从创造成功的机会、从时间中寻找财富、职业生涯的选择、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起点、追求良好的品格、生活中的智慧、品格与个性的力量、自信是成功者的随身法宝、乐观的性格能让你更自信、热忱造就的奇迹、少说空话立即行动、不要轻言放弃、勇于面对失败、多一分创造多一分成功、财富的内涵这十五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
这整本书中“勇于面对失败”这一章节讲述的内容给我的启发是最多的。我明白了:我们的人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我们要走的路也绝对不可能总是平平坦坦。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失败的洗礼。遭遇失败,是成功的必经之路。成功道路上不仅有伪装的陷阱,更有一道道坎需要我们去跨越,跨越这道坎,我们将会离成功的目的地更加进一步。
面对失败我们不能萎靡不振,不能自暴自弃,我们应该振作,我们应该勇敢的面对这次失败,并且坚信经历了这次失败我们迎来的将会是成功。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比赛,有的人则会认为每一次失败都是在给比赛减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失败是在给我们为下一次成功积累经验,是一种财富,有了失败我们在接下来的奋斗中就会避免犯导致上一次失败的同一个错误,那样我们离成功就更进一步了。
我很赞同书中讲到的一个事先拟定防止失败的计划,经常自问:如果这事发生,最坏的后果将是什么?我有没有足够的条件和能力确保自己度过那段时光?与此同时扩大自己的支持系统也十分重要。失败后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家庭和亲友,善于从他们那里寻求帮助。
挫折绝对不等于失败。因为如果把人生比作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那挫折必定是滋润花的养me分,没有挫折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没有养分花就会凋零。如果说彩虹之前的暴风雨是一种挫折,那么是挫折造就了绚烂夺目的彩虹。所以说挫折不等于失败,反而是挫折造就了成功。
《品格的力量》读后感篇2
在《品格的力量》这本书中所提到的,品格的培养是一种内隐的学习,是一段潜移默化的身心历程,这似乎又是影响和塑造我们年轻一代高尚情操与美好心灵的内醒途径。
人生在世,生活百态。然而作为年轻一代的80后,尤其在当今时代,我们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和作为呢?恐怕不是海阔天空的夸夸其谈,抑或是像唐吉柯德式的白日做梦那样就可以创造美好未来的。
我坚信:人的一生,应该用自己的品格和才智照亮前程。
”个人修养“—— 塑造高尚的人格品性
一直以为,注重个人修养,应该从”孝道“开始,当我们懂得感恩之时,才有更大的能量去回报社会。一个善于容忍、懂得体谅的人,一个心地善良、内心豁达的人,一个具有自我约束力和忍耐力的人,总能找到生活中的幸福,或者说,一个人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些善良、忍耐和体贴人的品格,使别人幸福的人他自己也一定能收获幸福。
”勤奋博学“——拓宽人生的视野
知识分子是中国文化的携带者,传播者,更该成为发扬者。80后,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又何以扛起如此重任?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在人的一生中,几乎全部的基础知识都是从书本获得的。
没有了这个朋友,人便没有了一个能随时帮助自己、告诫自己、充实自己的盟友。“且只有不断学习的人,善于从多种途径学习的人,方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方能够拓宽人生的视野,方能改变自身的素质。
”人格魅力“—— 赢得幸福的婚姻
”生活,如果只有晴空丽日而没有阴雨笼罩,如果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如果只有快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阅读此段文字的过程,是呼唤自己的身心一次破茧而出的重生。
80后的我们,总该在这该有的年纪做该做的事情,面对爱情、面对婚姻,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全凭心的抉择,或者说对一个人的认同感,抑或人格魅力。
有人格魅力的男人和女人都是人中的蛟龙,可遇而不可求。他们拥有本真的善良、坦荡的胸襟、沉稳的思考、坚定的责任心和浩然的正气。他们如山,内敛敦厚让人安全,细心呵护让人踏实;他们在外辛苦拼搏,在家尽孝疼子爱妻;他们有千回百转的侠骨柔肠,也会有沮丧失落与担心。或许这就是生命中的共鸣,一种男女相吸的磁场。他们用心灵,用文化,用品质,用人格的魅力弹拨所爱的人的心弦。
人生是一趟有去无回的列车,我们都只是一个匆匆过客,沿途风光无限,也只能尽收眼底,带不走,留不住。那么做这样一个人吧:一个思想纯粹、人格高尚的人。
《品格的力量》读后感篇3
读完《品格的力量》一文,感触颇深,此文言简意赅、文约意丰,堪称一篇别具匠心、发人深省的佳品力作。俯而读之,颇具一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仰而思之,又有一种意犹未尽、思绪万千之意。把品德当成一种待遇,是责任的凝炼、理性的升华,是高雅脱俗的”另类“心境、卓尔不群的”超凡“境界。联系工作实际,感悟三句话:坚持立足本职刻苦锻炼,围绕任务需要勤奋实践,面对利益得失甘于奉献。
感悟一:要始终把恪尽职守当作第一责任
回顾自己的成长,应该说是不懈的实践摔打了我,是(此处填写您的具体工作)的需要成就了我,更是组织的培养塑造了我,只要根植于(此处填写您的具体工作,四个字就好)的大舞台,始终抱着把本职工作当成事业干的思想,勤实践、苦攀登,就一定能够有收获、有进步。一是始终保持一团火的工作热情。工作中,我们需要保持一股持之以恒的热情,连续作战的拼劲和精益求精的标准,才能将工作干出质量、干出品位,这一点在无数好干部身上已经体现得很具体了,形象点说就是周总理办公室彻夜不眠的灯光、焦裕禄用来顶住肝痛的破藤椅;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二是始终保持领潮流的工作标准。”器必试而后知其利纯,马必驾而后知其良驽“,不怕工作办不到,就怕没想到,凡是有益于发展的,我们就应该敢于锻炼自己,实践自己,超于自己,把进步幅度作为衡量工作进步与否的试金石,从中不断激发自己的能动性、创造性,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中”稳坐打鱼舟“,屹立涛头,搏击风浪,做”手把红旗旗不湿“的时代弄潮儿。三是始终保持爆发力的工作干劲。干劲的标准是爆发力,对于如何工作,打个比方说,就像跑100米,如果把每个100米都分成10个10米,凝聚瞬间的爆发力跑好每一个10米的话,工作就一定会出成绩,从中锻造自己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怕挫折、顽强拼搏的勇气。想悠闲自在,可去当陶渊明,想日进斗金,可去学陶朱公。在现在的岗位上,贪图安逸请走他路、升官发财莫进此门。
感悟二:要始终把提高素质当作第一需要
”人生有很多追求,最高的追求是知识;人生有很多机会,最好的机会是学习;人生有很多财富,最大的财富是素质。“只有不断学习,自我更新,才能获得胜任本职、建功立业的金钥匙。一是善读有字之书,坚持从书本中学。”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要知道,”流逝最快的是时间,更新最快的是知识“,一个人如果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猎取新知识,拓宽新视野,掌握新方法,把每一次学习都当成是对自己的一次”加油提炼“,瞄准前沿、立足所需、广采博纳,勤奋学习,构建履行本职所需的知识平台,工作能力和水平才能产生质的跃升。二是善读无字之书,坚持从实践中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强素质,这是一条真理,单凭书本上那些东西是远远不能达到工作需要的。作为一名员工,要自觉积极主动的站在全局高度考虑问题,树立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观念,注重围绕小事做好大文章,只要敢于”追根溯源“,把小事当成大事干,把没事当成有事干,就能打牢自身发展的基础。三是善读自我之书,坚持从思考中学。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在单位工作期间,要始终注重树立谦虚谨慎、自律自爱和诚实可信的形象,始终坚持”慎独“、”慎初“、”慎微“,管住自己的嘴,不该说的话不说,管住自己的手,不该要的不要,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才能以精耕细作之功,收瓜熟蒂落之效。
感悟三:要始终把任务需要当作第一选择
干好工作既是品格,也是享受,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公“字当头,始终做到凭公心、重公论、讲公平,只有这样,说话才有底气,办事才能硬气。一是对工作冲突不发牢骚。古人常讲”李下不正冠,瓜田不纳屐“,单位和个人、工作和家庭、事业和名利的冲突不可避免,每一次都要以工作的需要为参照系,义无反顾地选择前者,始终能够把砝码压在”公“的一边,虽然可能得罪一些人,失去不少朋友,有时甚至连家人也有意见,但是要正确理解,合理消化,始终树立一个理念,那就是家庭的困难再大,安心尽责不能忘,从严律己不能忘。二是对任务分工不存偏见。做到克己奉公,不仅要努力克服个人的一己之私,更要善于在大局上去思考问题,不能在工作分配上划杠杠、勾圈圈。不论是分内工作,还是分外工作,都做到一视同仁,只要有利于单位建设,都要主动接受,用真情服务树立岗位形象,用文明服务提升工作质量,保持好一颗淡泊名利的平常心、敬业尽责的事业心和奋发有为的进取心。三是对请客送礼不为所动。业务关系处理避免不了出现请客送礼现象,收了礼不办事,对不起良心;收了礼乱办事,对不起组织,要想既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又对得起组织,最好的办法是眼不斜、心不动。人格是远比金钱贵重的东西,如果在私欲上得到了一些满足,就可能出卖了良心,自己虽然过的”穷“一点,但能”穷“得心安,”穷“得理得。
对于以后的工作,无论我们处在什么位置,哪个岗位,都要做到”一心、两点、三留下“:就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实事多干点,名利看淡点;为下一任留下个好摊子,为长远建设留下个好底子,在大家心目中留下个好样子。
《品格的力量》读后感篇4
暑假里,我读了《品格的力量》,读了这篇故事,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分。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位父亲决定卖掉自己的美国收音机,而这收音机总是常常出问题,经常要修,所以父亲要把它卖了。在路上,他一再的叮嘱女儿要和服务员说收音机是被修过的,不然买主的利益会受到损害。父亲跟服务员说了又说,因为他知道,不诚实的话是很可怕的。结果,收音机就卖了6元钱,这个就是诚实的代价。
读了这篇故事,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诚实,要做到诚实守信。就像我以前,撒一个谎,说我没有拿完成的钱买玩具,妈妈就相信了我,而我的内心却深感愧疚。这件事就在我的脑海久久没有忘怀。
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细节,能够体现他的道德修养,而且比一些大人物展现给大家的都真实、生动、具体。就我们来说,在平凡的生活中尽心尽责是展现我们品格的主要途径。如果一个人没有高尚的心灵,即使他拥有了金钱、权势、名誉,也不会有什么意义。但如果我们有美好的品格,即使其他一无所有,我们的人生也将是有意义的。品格的高贵与受教育的程度、财富没有必然的联系。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金钱、权势,而是一个人高尚的品格。培养高尚的品格,也许并不能使你在物质方面富有,但是却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这样的回报是和物质不能相提并论的。诚实也是高贵品格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人生的财富之一。
人生高贵的财富莫过于一个人的高尚品格,它是美好意愿的表现。培养高尚的品格,或许不能让你在物质方面富有,却可以赢得人们的赞美和尊敬,这样的回报是物质所不能比的。因此,养成良好的品德是非常重要的。
《品格的力量》读后感篇5
俗话说“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书。”读书总能让我们多思多想多悟,从而获得具有启发性的养料,在生活中让我们得以茁壮,每一本书所给予我们的不尽相同,又全然不同,最近我沉浸在《品格的力量》一书中,难以自拔。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其中有无人不知的人造太阳之父——于敏,有妇女顶半边天的申纪兰,还有让“中国星”闪耀全球的孙家栋,更有只想当一个好兵的李延年……伟大的人的生平事迹是人生宝贵的财富,让人获益无穷。他们平凡却伟大的榜样作用会指引着我不断前行!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并深受鼓舞的,还是人造太阳之父——于敏。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美国和苏联的安全威胁,于敏爷爷隐姓埋名,在祖国边疆研制属于我们自己的氢弹。在此期间,他遇到了重重的困难,但他都没有放弃,最终和他的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研制出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氢弹。品格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源泉。高尚的品格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人生的价值,是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于敏爷爷这种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至高品德,让我感动不已。联系自身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时候做奥数题做不出来时,我便容易垂头丧气,心想着退缩和放弃。但是自从看了《品格的力量》后,我为自己之前的想法和行为感到羞愧。之后不管在学习中和还是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会告诉自己要不惧怕这点滴困难,要迎难而上,做一个具有自我约束力和忍耐力的人,勤奋博学。
如书中所言:“在人的一生中,几乎全部的基础知识都是从书本获得的。没有了这个朋友,人便没有了一个能随时帮助自己、告诫自己、充实自己的盟友。”通过读这本书,从这一个个伟大的人身后的故事里我收获良多,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知识,以后为更好地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个像于敏爷爷一样的人!
《品格的力量》读后感篇6
由保罗·图赫编著的《品格的力量》一书,真的是一本很烧脑的作品,需要静下心来,细细研读,方能找到通往成功的路径。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实验数据,从多方面论证了一个道理:成功并不偏爱那些从幼儿园入学考试到高考都成绩优异的孩子,那些与品格有关的品质,才是成功最主要的基础。
这些品质包括坚毅,好奇心,责任心,乐观精神,自控力和专注力。
这本书将改变我们对童年的理解,让我们逐渐改变养育儿女的方式和学校的教育方式。读书期间,恰赶上高中同学聚餐,观察身边朋友的现状,对于一个人具备的非认知技能,对成长发展的影响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和认识,更加信服品格的力量。
我是1986年高中毕业,当时大学的录取率不足10%,我们班56名同学,考上大学本科,专科的有8个同学,中专4个,相比今天70%甚至80%的大学录取率,那时的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一点都不为过。如今我们年年有聚会,虽然大家职业不同,平时也几乎没有交集,但还是可以从各人的专业水平,行业名气,社会地位等方面了解到每个人的发展情况。
当我们50多岁的时候,再去回望、思考每个人毕业后30多年走过的路,就会发现,即便当年两个人同等水平,甚至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毕业,今天的状况也有很大差别。甚至还有高中时学习成绩数一数二,也考了不错的学校,后续发展却不尽人意的。
专科的积极进取成了专家,本科的却落后不前,“泯然众人”。追溯各人的成长轨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个人从学校出来以后能不能仍然保持一种持久的学习动力,足够的上进心。
更震惊的是不仅个人发展有落差,连他们的孩子也有不同:
那些一直勤奋学习,努力向上的同学,对孩子无疑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今天看来,孩子发展的也不错。那些上进心不强,事业平平的人,大概率上,孩子的学业也一般般。
这个结果挺扎心的,从遗传角度来考量,那些孩子的智商完全没有问题,应该说,大部分是优于那些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家庭孩子的,之所以学无所长,家长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
所以,我在做家庭教育分享时常常这样提醒家长们:你以为自己甘于现状,不思进取,耽误的只是你自己吗?不是!
你会影响到你的孩子和整个家庭的提升。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平凡,孩子就会平庸,你上进,孩子就会优秀。所以家长应该时刻保持一种旺盛的学习能力,强烈的好奇心,紧随时代前进步伐,尽己所能,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我们就是要用行动告诉孩子:我也许不聪明,我就是起点低,我也有不擅长的方面,但是我一直在努力,在学习,希望自己做的比昨天好一些,比过去好一些。
我非常欣赏书中象棋教练施皮格尔老师的做法,她要求象棋比赛的学生必须学会反思自己参加过的每一场比赛,看看到底错在何处。她提示学生:学会慢动作,多思考。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来。有一个导师晚上到实验室,看见他的学生还在做实验,他就问:“你在做什么?”“我在做实验。”“你白天在做什么?”“白天我也在做实验。”导师就问那个学生:“那你什么时间思考呢?”是啊,什么时间思考呢?没有思考,如何知得失?没有思考,如何辨优劣?
今天的家长被各种焦虑情绪挟裹着,随波逐流,匆匆的脚步,烦躁的心情,几乎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忘记了我们最初对孩子的那些美好祝福和希望。请静下心与自己对话,做一次深刻反思:回想一段时间内生活,工作,家庭等等各个方面,哪些做得不错,可以继续发扬;哪些做得不好,甚至可能发现是错误的,必须马上改正或者停止;哪些行为和言语对孩子产生了影响;这些影响能否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品格,陪伴孩子实现梦想?
教育没有“实验”,我们不可能对某件事情、某个做法先去做一个实验,得到一个经验或者教训,再回过头来把这些东西应用到孩子身上。所有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没有一种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我们只能依据自己认为比较正确的、比较理想的一种方式去养育孩子。究竟选择哪一种模式,取决于家长的认知水平和层次修养。
如果家长是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去看待社会,审视教育或者是孩子一生的发展,可能会少走一点弯路;如果家长本身就处在“认知洼地”,他不可能有纵观全局的那种能力。
因此,家长努力学习,不断反思,了解最前沿、最科学的教育理念,去寻找,鉴别,尝试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帮助孩子更健康地长大,培养优秀品格,逐渐走向成功!
《品格的力量》读后感篇7
在这个暑假里,我看了一本非常励志的书,书的名字就是《品格的力量》。刚开始读得时候,我就已经不知不觉地被吸引住了,被书中8位主角的精神所深深震撼和折服,他们坚守初心,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事迹。
?品格的力量》讲述了8位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老人们的故事。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是一个平凡的人,也会经历苦难、害怕犯错、甚至死亡。但他们依然勇往直前,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他们就是于敏:愿将一生献于宏谋;申纪兰:妇女能顶半边天;孙家栋:拼博一生,托起中国的飞天梦;李延年:只想当一个好兵,勇敢善战,御敌于国门之外;张富清:负伤累累,却谦虚不居功;袁隆平:一直研究稻谷,让中国人告别饥饿;黄旭华:隐姓埋名,保护祖国;屠呦呦:以身试药,造福人民。
屠呦呦出生于战争时代,她的求知求学路走的非常辛苦,但她还是成了家乡人人夸赞的“女状元”。学医有成,临危受命,她全身心投入研发治疟疾的新药。历经380多次试验,青蒿素被提取。为了证明新药的可行性,她动情地说:“我要为91号这个孩子负责,我来当第一个人体试验对象,再合适不过了。”我的眼框红了,不明白她的力量来自那里,但我被感动了。
看完一个个小故事,我明白了,他们的力量来自于他们自身内在的品格。他们身上有着同一种品格:坚定的理想和信念,顽强的奋斗精神,一切为人民,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他们有着忠诚、执着、朴实的品格。刚刚在9月8日获得共和勋章的钟南山也具备着同样的品格,为国为民,时刻住备着,迎难而上,创造奇迹。
我从小学古筝,但每次考级都只能以“良”的成绩通过。今年九级和十级连考,我的底子薄,得多练。可是心里知道要多练,但手却不听话,就想着玩。我心里也时常想古筝不适合我,我应该去学钢琴,或是其它的乐器。当我读完《品格的力量》,我的想法改变了,这比发明氢弹,上战场容易吧!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书中的8位老人不就是这么做的吗?如果学了这么久的古筝都弹不好,其它乐器也一定学不好。于是我每天都到老师的练习室去练习,督促自己多弹,也可以有问题时马上找老师解决。手练酸了,痛了,肿了,有血丝了,我都咬牙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成功了。
感谢《品格的力量》让我有了力量,让我知道了坚持不懈的意义。任何一个平凡的人,只要愿意努力,总会有不平凡的人生。我一定会坚持弹古筝,将我国的传统乐器传承下去,让大家爱上古筝,感受大中华的文化魅力。
《品格的力量》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 团员的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