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值得我们写心得体会的事情对我们来说一定是有很大的意义的,心得体会是我们思维的护盾,让我们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以下是职场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爱国主义实施纲要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爱国主义实施纲要心得体会篇1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作为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和向往,必然体现为共产党人不变的精神追求。改革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逐渐富起来、强起来。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的`情况下,如果摒弃了我们原有的精神追求,就会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的人生哲学,甚至走向犯罪深渊。坚定理想信念,执着于共产主义的精神追求,才能超越单纯的物质享受,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自觉、真诚地为共产主义事业服务、献身的稳定心理和强烈情感倾向,是共产党人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补足精神之“钙”,骨头就硬,就能练就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始终保持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的昂扬锐气,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歪风邪气的侵蚀。相反,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进而丧失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意志消沉,浑浑噩噩,甚至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摇摆不定,败下阵来。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变成支配外在行为的强大内在精神力量,催人奋进,克服重重困难,甚至将生死置之度外。在我们党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形成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体现时代要求的伟大精神,其实质都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精神力量的具体体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之所以有无数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英勇奋斗,一往无前,甘愿流血牺牲,归根结底就在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当前,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凝聚党心民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激发我们创业创新的精神力量,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爱国主义实施纲要心得体会篇2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在庆祝新中国成立_周年之际,制定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于引导全体人民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也是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如:不畏强暴的晏婴,英勇抗击匈奴的卫青、霍去病,精忠报国的岳飞,“男儿到死心如铁”的辛弃疾,保卫北京的于谦,抗击倭寇的戚继光,横戈戍边抗清的袁崇焕,少年英雄夏完淳,“也留正气在乾坤”的张煌言,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毕生致力革命创导新学的何子渊等,他们的爱国献身精神至今仍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就是因为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起了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近代史上,当中国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出现危机时,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便越来越显示其战斗锋芒和精神力量。从孙中山、黄兴、何子渊、邹容、秋瑾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到李大钊、刘少奇、朱德、彭德怀、董必武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无不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需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作用,牢牢把握党校姓党的办学原则,落实好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时代呼唤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既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又要强化对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积极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就要把握好时代主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积极引导大家既要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及灿烂文化,更要关心和捍卫祖国的前途命运,不断激发内心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爱国主义实施纲要心得体会篇3
让“爱国”成为中国“最强音”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就像一个前进号角,奏响新时代爱国主义强音。20_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爱国,就是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国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人民逐步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一同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构建各国人民共有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把地球建设成为共同的美好家园。
我国杰出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同志有着50年的党龄。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一回到祖国,他就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两弹一星”的研制中。钱学森一生获得的荣誉众多,但他最看重、最令他激动的只有一项——“优秀共产党员”。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根本,立足自身岗位实际,有一份光,发一份热,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用青春和汗水创造业绩,将我们的一切力量和智慧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勇于胜利,敢于胜利。
爱国,就是热爱人民,为人民服务。“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本”思想,《古文尚书·五子之歌》中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之说,从孔孟思想的“仁者爱人”“民贵君轻”,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为人民服务”,无一不在诉说着热爱人民的重要性。
有这样一对父子,他们从上海不远千里到云南接力脱贫。宋杰的父亲是上世纪90年代第一批上海援滇干部,二十多年后,宋杰接过接力棒,成为上海第十批援滇干部,并在挂职期满后主动提出申请继续留任,只因为他想完成父亲的事业,亲眼看见云南人民脱贫摘帽。像这样的援滇、援藏、援疆干部有很多,他们把他乡当成故乡来热爱和建设,把人民当成亲人来看待和对待,他们的扎根和坚守就是他们对人民最深的热爱。
人民是国家的主体。有句话叫“哪有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这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就是我们可爱的人民。他们是驻守边防保家卫国的战士,是救火救灾的最美逆行者,是辛勤劳作的每一个劳动人民。热爱人民并不是一句高大上的口号,孝老爱亲是热爱人民,尊师重教也是热爱人民,助人为乐更是热爱人民。广大党员干部要常怀感恩之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就业、收入、医疗而努力,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
爱国,就是热爱祖国河山国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为什么我们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们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国,就是热爱我们祖国的河山国土,热爱她的碧海蓝天森林草原和每一寸土地。
“浪的执着,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要国先安。三十二年驻守,三代人无言付出;两百面旗帜,收藏了太多风雨。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感动中国”的颁奖词如此形容王继才王仕花这对“守岛夫妻”,他们的爱国是具体的、实践的,他们三十余年如一日坚守开山岛,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海岛,用青春守护祖国河山国土。
土能生万物,地可载山川。爱国,就要保护她、建设她、捍卫她,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捍卫祖国统一,持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祖国的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让祖国更富饶、更美丽、更和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永葆爱国本色,激扬奋斗精神,争当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使爱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爱国”成为中国“最强音”。
爱国主义实施纲要心得体会篇4
爱国 该是什么样子?
我们为什么要爱国?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地爱国?20_年,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热血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思政课,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从中国百年救亡的苦难斗争史去“拷问”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百年复兴的辉煌奋斗史去“探寻”共产党人拥有什么样的信仰和情怀、又怀揣怎样的担当与奉献。简单深邃的语言,激发起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迸发出我们拳拳爱国心和报国志。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质朴的情感,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安排部署,对引导人民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激发和培养中华儿女强烈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爱国,怎么才算真正爱国?爱国,该是什么样子?其实,爱国,就是要有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担当。只要我们锤炼自身坚定不屈的信仰、敢于奋斗的情怀,无畏无惧的担当,就是践行爱国主义生动体现。
要有一种信仰“因相信而看见”
何为信仰?信仰,属于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拥有崇高理想信仰的人都是“因相信而看见”,怀揣着对梦想、对未来的那份执着和坚守,付诸行动去看见未来。中国共产党就是拥有这样一种信仰,中国共产党人就是秉承这样一种信仰。在国家面临危难危亡、无人挺身而出、无人横刀立马,都在蝇营苟且时,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相信革命能够胜利、坚信能够看见未来。南昌起义22500余人,两个月之后剩1000;秋收起义5000人20天后剩1000。就剩1000人时,毛泽东写了篇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他坚信一定能够存在。正是这种“因相信而看见”信仰的存在,中国革命凝聚起强大的向心力和建国志,毅然决然赢得最后胜利。今天,我们的中国已撼然屹立于世界东方,面临风口浪尖、波诡云谲的国内外环境,更须传承这种信仰,始终坚信必能实现中国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朝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阔步前行。
要有一种情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何为情怀?情怀,就是思想和情感产生共鸣的一种坚持、一种挚爱。拥有爱国情怀的人,都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坚定的信心、永恒的信念去实现情怀所赋予的伟大抱负。金一南教授讲:“追求胜利,它的前提是敢于胜利,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一份子心中,今天都需要腾起这样一团火焰、光明。”回看我们自近代以来的苦难斗争史和百年复兴奋斗史,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如果没有共产党人无畏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与信心,是不可能追求到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你看长征,敢于在经历无数次围追堵截后还毅然前行;你看中国革命征程,敢于在无数惨败中勇敢站起来与帝国主义斗争。正是这样一团团“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火焰照亮了新中国的未来。今天,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更大的风险,更须我们将内心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厚情感转化为实践中“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魄力与勇气,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发展,为国为民为社会创造新的佳绩。
要有一种担当“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
何为担当?担当,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行为;既是一种魄力,也是一种境界。说到底,担当,就是一种责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过去我们讲“好汉不吃眼前亏”“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识时务者为俊杰”等等这一套大行其道,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国内国外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今天的我们更需要讲“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这样一种语言,将这种自信、这种志向、这种担当深化到每一个国人心中,激发出排山倒海、摧古拉朽的爱国主义磅礴伟力。你看,从“洋枪洋炮占据主体”到跃居世界上最大的制造者,从“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到“走向复兴”的新时代,短短几十年中国实现了其他国家几百年才能实现的,这当中无不是那必胜的信念与担当。未来,我们更需要有这样一种担当精神,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就要有这样一种自信、一种豪迈,这样一种志向。不因和平安定的局势而自满骄傲,不因前路荆棘而畏步前行,毅然扛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坚定追求新的胜利,赢得新的胜利,阔步行走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路上!
爱国主义实施纲要心得体会篇5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崇高的品质,是我们国家繁荣与进步的精神支柱,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就更要好好继承和发扬此种精神,把自己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虽然大家会觉的这些内容有点空洞,像是在喊口号,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的一滴一滴也能做到爱国主义精神的要求,在外国人面前维护祖国尊严,注意提高自我素质和修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青年的任务,将个人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作为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的学生,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毕业努力工作,培养工程师应有的严谨,规范的的素质,新时期下的大学生完全可以用爱国主义鞭策自己,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回报社会、回报祖国对于我们的培育。
那就是一种爱国主义的体现,那就是一种爱国的行为。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民族,我们大学生可以做很多,也可以很简单。譬如“抵制家乐福”事件,我们大学生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就不会被不良分子所蛊惑,就不会参与一些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行为,那也是一种爱国。
爱国不一定是我们要喊出来的,把国家摆在每一个人心里最崇高的地位也是我们的一种爱国主义。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祖国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也是一种爱国。爱国不是喊口号,谁喊的大声谁就爱国了。
爱国是需要激情,但爱国更多需要的是理性。我们不能以爱国为借口做一些对祖国无利有害的事,爱国是没有错,但如果你打着爱国的幌子,去做一些危害国家安定的事,你还是要受到应有的惩罚。好心做坏事也是要受到处罚的。爱国也是如此。在大是大非面前时,只有对错,没有原因,没有理由。
爱国主义实施纲要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 爱国主演讲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