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的心得8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反思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和价值,由于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我们常常会写出不同感受的心得体会,下面是职场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近代史的心得8篇,感谢您的参阅。

近代史的心得8篇

近代史的心得篇1

1840年随着广东珠江口的英国舰队一声炮响,中国近代的黑暗历史正式拉开帷幕。由于当时的中国闭关自守,与世界隔绝,没有先进的武器,而且清政府好大喜功,腐朽愚昧,使得英国的入侵者势如破竹,直攻入南京。终究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第1个不同等条约-南京条约。

作为弱者,我们需要赔偿其2100万白银,割香港,开放数处通商口岸。英国得了便宜,美法两国竟然要挟中国签订同样条约。可当时的清政府眼光短浅,不重用剿夷派大臣,以致英法等国不断压榨我国收益,收割我国土地这些条件都给中国人民带来蛮横和屈辱。

1856年英法等国不满于既得利益,发动了第2次鸦片战争,古老的落后的防备被入侵者的坚船利炮如摧枯拉朽般毁灭,并与多个国家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血的教训告知我们落后就会挨打!清政府终于肯吸取外国的`科技文化成绩。可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20年时光,就这样白白的浪费了!中国也因此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特别是沙俄,掠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里的领土。外国入侵权势的扩大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书中写道,中国历史还有一个循环套“每朝的开国君主及元勋,大部分起自民间自奉极薄,心中的奢侈标准是极低的,而且比较能体恤民间的疾苦,办事宜比较认真,这是内政昌明、立志澄清的时期。后来,渐渐的统治阶级的愿望提高,奢侈标准随之提高,因此官吏的贪污一大大的上进。”所以我认为每到了天下太平已久,人口增加很多民生痛楚的时候,官吏加多,每个官吏的贪污更加厉害,人民所受的压榨也更加严重。而清朝嘉庆年间正是到了这个循环套的最低点,此时清政府连革除内患都不急,又何谈抗击西方入侵权势呢,所以西方权势入侵起始的时候,正是我们抗击气力薄弱之机,因此中华民族在近代遇到的难关是双重的。读完中国近代史,我的心中有自豪,有不甘,有憎恨,有无奈,慨叹于1840年起这段灾害沉重而屈辱的历史,这段饱受欺凌和入侵的历史。至今,因人民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中国走向光明共创光辉,而现在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天经地义的享受着这个国家的和平和自由。我们只有凭努力学习回馈社会,才对得起那些岁月用鲜血和生命堆砌起的今天。

近代史的心得篇2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刚要,一方面,我对中国近现代的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从1949年中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富裕,进行过长期的英勇奋斗。正是这些斗争,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灭亡中国的阴谋,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古人有言: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唐太宗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近”现代史连接过去和现在,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因此,我认为读历史,了解历史,可以使我们更有自豪感和羞恶感,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感悟人生。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使我们居安思危,体会那段侵华的国耻。它警醒国民,“落后就要挨打”敬告青年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一部人民坚决的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更是一部艰辛勇敢的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让我们知道近现代史的主流和本质,是中国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斗争、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让我们有所感、有所悟。“历史终究是历史”,辉煌和耻辱都已流逝而去,但历史的精神和宝贵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并铭记于心的。虽然中国近现代史在初中、高中阶段我们也曾学习过,但每次学完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毕竟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就我们自身对历史的把握和理解而言是有差别的。但是我相信通过大学的进一步学习,我会形成了新的思想。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要求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鸦片战争起,中国开始慢下了发展的步子,在世界的地位也一蹶不振。虽然当时也是疆域辽阔,人才济济,但清政府的统治模式已被历史的车轮所赶超,思想守旧的清政府统治阶级还以“量中华之物力”而沾沾自喜,“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终于“起视四境,而‘豺狼’又至矣”。中国从成立以来,也遇到过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断努力地开辟、前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纵观历史,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是:让我明白了,当代大学生“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高效地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本领,认清世情国情,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以后,深入群众,投身实践,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各自所承担的工作中和岗位上刻苦锤炼、顽强拼搏,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代史的心得篇3

中国,一个在历史上曾经显要一时的国家,从1840年到1949年的4月,因清朝政府的腐败,自高自大,认为“天朝物产丰富”,闭关锁国,再不与外国来往。后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却不料清廷的昏庸懦弱,向恶徒让步,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腐化,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60年,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掠走珍宝,砸、抢、夺、拿、烧,无恶不作,无所不为。在那时,谁会想到我国四大发明,景德镇的瓷器,郭守敬的《授时历》,司马光和《资治通鉴》,郑和宣扬国威……从前的光辉都付之一炬!我常常想,清政为何要闭关锁国,为何那般懦弱!既然你存在在这世上,就不应当退缩,把一块块土地让给入侵者,一次次的退缩,一次次的让步,国破家亡,四分五裂!叹你割让173.9万平方千米土地在所不惜,义无反顾投入敌军阵营镇压革命…但你如果换一种方式呢?结果还会是这般惨烈吗?

从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已开始了向世界证明自己身份的征程。回想今朝,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上也是一日千里,在里约奥运会上,我国屡战屡胜,夺得70块奖牌,其中金牌26块,位居世界第三!这足以见证了我们现在的充足实力。

现在的我们,不再是那个受尽外国欺凌的旧中国了,我们有发达的工农业,先进的科学技术,其中不乏有多项领先于世界的技术。就由于我们强大了,我们发展了,外国也对我们恭敬有加,在与国外交往中,我们有朋友,有合作伙伴,有对手,也有敌人,即便敌人也不敢对我们轻举妄动了!为何?原因很简单——落后就要挨打。你落队了,别人就欺负你;你强大了,别人就尊重你。虽然今天的胜利十分光辉,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历史,让我们喊出心底的愿望:勿忘国耻,连续振兴中华!

近代史的心得篇4

我们来到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沿着馆外一条宽敞的路往前走,一侧是一排立在水上的雕塑,每个雕塑都雕刻地栩栩如生,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最大的一个雕塑,是一个妈妈抱着自己已经死去的孩子,妈妈披头散发,低着头嚎啕大哭,绝望悲痛之情显露无遗,之后还有生活在地狱之中的人们,他们饱受妻离子散之苦,一个个趴在地上伸手乞求生路,还没走进纪念馆,就已经感受到了庄严沉重的氛围。 广场上人很多,也有很多外国同胞,广场上有一口醒目的大钟,表示历史是敲响世人的警钟,告诫人们“勿忘国耻”。钟后的墙上赫然写着“遇难者300000”,触目惊心。后来我们来到了祭园,无声的火焰燃烧着,与白色的花圈交相映衬,告慰着亡灵。我们低头默哀了许久,心灵久久不能平复,祭园旁边是冥思室,里面一片漆黑,点着许多蜡烛。墙上写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文字,走过这里感觉心灵得到了洗礼。 之后我们到和平纪念碑前合了影,共同呼吁和平,为死去的同胞祈福,许一片诚心的愿望,这次活动很难忘,很有意义!

纪念馆门口的铜塑真实反映了侵华日军对无辜群众的迫害,深灰的铜塑经过漫长的风沙雨水的洗礼变得更加沉重,仿佛是对那个年代深受残害的老人、儿童、妇女和知识分子等所有无辜生命的哀痛。纪念馆入口处我们看到了长明的火把,接着入目的就是用100个国家文字写下“300000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这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都能看明白这是一段怎样血腥的历史。最让人震惊的莫过于馆内成列着千万遗骨的“万人坑”,这批万人坑遗骨经过法学、医学、考古学、历史学者的严格鉴定才被确认为是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骨,这无疑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不可饶恕罪过的铁一般的证据。那段惨不忍睹的历史,无数的人看着自己的亲人在眼前被日军毫无人性的戏谑的刺杀,妇女被强暴后杀害,日军甚至剖开孕妇的肚子用刺刀跳出未成形的婴儿借此炫耀自己的战绩,像是游戏一般的进行着杀人比赛、像是玩具一般的杀害、丢弃一条条宝贵的生命。侵华日军的影像材料仿佛又追溯到中华民族最深的伤痛,一片片肃杀萧索的屠杀场景,一个个赤裸着全身的女人;一颗颗被斩下的人头渗着泛黑的血光,一声声凄惨的悲鸣在空中回响。墙壁上密密麻麻的一片刻满了遇难者的名字,那些都是同一个城市的同胞,甚至是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那时的一个个家庭甚至一个城市,就这样身首异处、灰飞烟灭。随后进入了和平公园,永远内伫立着的巨大的黑色花岗岩纪念碑让人为之一振,透明水晶体的顶端消失在遥远的空中,似乎是为无数亡灵铺了一条通往天堂的路。一为和平,二为安息,这深沉的纪念碑在呐喊着,不在战争,期盼和平。

活动感悟

老师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必须要去的地方,的确,我感觉这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这里面的一个个展厅,以无数珍贵的史料和实物、文字、图片等丰富的资料,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声响、灯光、电子等技术),重现了19___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以后,那一段悲惨的历史。

每年12月13号警笛在南京全城回响,久久不息。那一天的南京非常的安静,那一天的人们好像都沉浸在历史的伤痛中。现在距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将近八十年,历史被渐渐淡忘,而我们知道的历史也只是通过书本上的一字一句,但只有亲自去参观后才能了解到历史的沉痛,体会到国耻的悲痛。

这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残暴的一页,是人性最为阴暗的一面。其实作为一个南京人,我没怎么去过大屠杀纪念馆,似乎是出于一种畏惧,对黑暗的畏惧、对悲伤的畏惧。令人可怖的场景、阴森的白骨、黑压压的名字都历历在目,让人透不过气,不忍直视。但通过这一次参观我似乎体会到畏惧和抗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畏惧让人退缩,甚至让人不敢正视历史,变得懦弱无能。发生过的事情无力回天,但我们还有未来。被侵犯就说明还存在软弱,虽然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但我们仍需要铭记历史,唯一要明白的是我们要做的不是仇恨日本毫无理由的抵制日货甚至损害到自己同胞的利益,而是用知识用力量。

祖国本身变得强大。我们要做的是富国强民,我们渴望和平但我们不愿其辱他人,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也绝对不允许他人的欺辱。从纪念馆出来久久不能平静,为什么我们的民族要遭受这样的苦难?为什么面对肆意的屠杀却无人伸出援手?而这一切又是谁的责任?想起这段时间和以前的种种新闻,那个和我们一衣带水的国家至今仍不愿意承认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应该无奈还是愤慨,我们民族的尊严何在,而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现在能做的且最直接的就是铭记历史不断鞭策自己强大自己,为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带来和平和力量。

虽然这场战争灾难已过去60多年了,当年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大多已不在人世,而在日本国内,一部分军国主义的残余势力几十年来不但不反醒发动侵略战的罪行,反而不断为其侵略罪行进行粉饰美化,更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一些日本政客,每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他们却要成群结队去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是在正确对待历史吗?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出口处,挂有一个大钟,上面铸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两行大字,这是和平之钟,寓意深刻。但和平不可能光靠我国人民的宽容就能获得,我们不是要记住仇恨,而是要不忘这段悲惨的历史,要化悲痛为力量,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只有这样,敌人才不敢轻易再侵犯我国,我国人民向往的和平才有可靠的保障,历史的悲剧也才不会重演!

近代史的心得篇5

在中国近现代史这一课上,我们触摸到中国是怎样从满清的闭关锁国走向屈辱与压迫,又惊叹于我们的民族是如何在一群青年的带领下走向血性勃发,走向改革与复兴。最使我惊叹的,是陈独秀、李大钊等青年人以自己的学识与一腔年轻的热血将马克思的理想介绍给古老的中国,使腐朽与愚昧一步步走向终结,使中国的所有青年觉醒奋进,使中国共 产 党成长而后壮大,最终成为历史的必然。

掩卷沉思,同样的年轻岁月,相仿的受教育水平与成长环境,相似的热血,为什么我们没有做出如此惊天地的事?想当年的中国,列强侵袭,军阀主义蹂躏着四万万中国同胞的精神与灵魂,那时的时局无疑是困难的多的。然而,正是在那个时代,青年的灵魂获得了觉醒,一次次搭上前途的请命、游行,一次次秘密的会谈、筹资,青年的热血酿成了旧中国的灵丹妙药,一剂马列主义救了一头震天撼地的东方雄狮。

想今天,为什么自己没有如此的豪迈霸气勇于实现自己的大理想呢?是自身的觉悟不够;是自己思考的过于狭隘;是自己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即中国的命运,自己的理想就决定了民族的未来;是自己从未将自我与中国联系紧密;是自己的发展从未与大众紧密相连。而,这一切未做之事,都是从小党所教育过我的,只有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自己的成长才能与世界休戚相关,只有让党的光辉存在心间,才能永恒的提醒自己:不被世界抛弃,做有大作为的中国人,做有理想的永远的青年。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历尽千辛万苦,探索真理,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代表先进地主阶级统治集团的农民战争、地主阶级的洋务新政和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都不能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族主义革命仍然解决不了中国的独立和富强的问题。中国的先进分子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之后所作出的一种选择。19___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了东方,从资本主义转向了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方向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因为十月革命发生在其国情与中国相同或近似的俄国,因而对中国的先进分子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其次,十月革命,新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更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19___年苏维埃俄国第一次对华宣言声明放弃沙俄在中国攫取的一切特权,更引起人们很大的震动。再次,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也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

近代史的心得篇6

当我们翻开一本中国近代史的书籍,阅览之后,难免会百感交集。那是一段列强侵华的屈辱史,更是一段中国人民不懈寻求救国道路的探索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将中国推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起,一直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废止了所有的不平等条约,走向独立,自主,自强的新道路。我觉得,整个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由排斥走向主动交融,由迷惘到坚定,并不断确立人民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地位的历史。

从这学期的历史课中,我了解到,中国近代史可以划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发展阶段。在旧民主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列强侵华,向中国输入鸦片,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俄罗斯趁火打劫,抢占了中国北方大量的土地。这给全体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灾难。以慈禧太后等人为首的地主阶级想要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进行了洋务运动等以引进西方先进器物来维持统治局面。湖北汉阳铁厂,福州船政学堂,北洋水师舰队,江南织布局等等也是纷纷出现。可是,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慈禧太后的60大寿将海军军费全部花光,甲午战争大败于日本,以导致全盘皆输。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也因为缺乏正确的思想纲领和强大的武力储备,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被绞杀。民主资产阶级的维新派,立宪派,革命派,也先后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恶劣本质,导致要么被镇压,要么革命果实被反动派窃取。向西方学习,以强国终究是个美好的梦想,开拓者的鲜血洒满了抗争的史册。在科技和制度的不断转换和尝试当中,人们深刻的明确了,只有一种新思想和理念,才能正确的拯救中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7年同一时期,俄国进行了十月革命,无产阶级上台,推翻了封建腐朽的旧政府统治,把人民从水深火热的战争泥沼中拯救了过来。李大钊等人把共产党宣言的册子译为中文,它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必将灭亡,人类必将实现共产主义与解放的真理。在水深火热的旧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很快便得到了认可并且在广大知识分子中间广泛传播。采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救国,以苏俄为师,成为了当时知识分子一个新的奋斗历程。中国也即将跨入一个新的时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1年,为了躲避法国租界巡警的搜捕,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红船上,10多名有志青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上宣读了党的纲领,对今后的决策和发动工人运动的内容进行了详细部署。中国共产党就此诞生。此后,中国共产党的规模和人数不断扩大,在历史的多次考验中,它不惧艰险,勇于对抗妄想颠覆政权的强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合作痛击了北洋政府的吴佩孚,孙传芳的部队。使得中国共产党声名鹊起。

14年抗战是一场中国的血泪史。日本人在中国烧杀抢掠罪行罄竹难书。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无不记载着人民的苦难。共产党的游击战,从农村到城市的战斗纲领,以及百团大战的成功,也是中共走向胜利的一大保障。1945年,日寇在同盟国正义人民的打击下日薄西山。外敌受到清算,解放军已然成为了一支战无不胜的王牌之师。宜将剩勇追穷寇,面对蒋介石的美式部队,中国共产党硬是凭借劳苦大众箪食壶浆的支持,打赢了三大战役与渡江战役,彻底粉碎了蒋家王朝统治,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解放。至此,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果在中国得到了彰显。

历史仿佛一面镜子,它映照着中国共产党的崛起。近代以来,不同阶级在以各自的方式探索救国之路,但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成功向我们证明了,只有受到正确的思想理念的引导,外加得到人民的支持,才会百战不殆,最终带领全民族得到解放。这是我们学中国近代史要参悟的第一要义,以史为鉴,让中国梦在当代伟大复兴。

近代史的心得篇7

这个学期我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短短几个月的学习与积累,我收获颇多,也深有感触。收获的是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近代的这段历史,感触的是知道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我倍感珍惜。我觉得在我的大学期间学习这门课程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本学期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特权,深深地操纵着中国,中国的命运掌握在他人手中,中国的天是黑暗的,地也是黑暗的,老百姓门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就在此时,光荣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了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数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就在八年的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谋求人民生活幸福、安稳,提出了与国民党和平建国的方针,但是,由于蒋介石的不甘,挑起了全面内战,人民又一次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俗话都有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国民党明知道在失去民心的情况下毅然发动内战,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国民党不是军事力量不及共产党,而是忽略了广大的中国人民,也忽略了早已经厌倦战争的国民党士兵,其失败的结果是必然的。在经过艰苦的斗争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广大的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凝结了中国几亿人的梦想,有多少战士和多少无辜的民众何曾不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但是他们却再也盼不到了,但是他们是不该被遗忘的人群,他们为了新中国做出了牺牲,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段期间,中国共产党艰难的探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在一次次成功与喜悦、一次次失败与泪眼中,艰难前进,只为了能让中国更加强大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水平更加好,虽然经过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我们深刻的领悟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我们国家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应该是关于国家富强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关的,收获了十年的惨痛教训,让中国共产党深刻的认识了自身的不足与缺点,但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或者说,祸悉福之所倚,一次次的打击与挫折打败不了中国人民,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改革开放至今犹存,正是因为改革开放,使得我们国家日益强大起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好转,并不断提高,试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吗?会有如今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世界中提高的情形吗?答案是否定的。

通过更深刻的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听老师生动地讲解和观看老师播放的影像资料,我对中国近代的屈辱和艰辛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对现代的生活倍感珍惜,也为从屈辱和艰辛中提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而干到自豪。对于我来说,现在能做的就是永不遗忘中国耻辱的历史,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并好好学习,将来毕业了,有机会为国家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日后建设更加强大更加富强更加现代化的祖国打好基础。作为一个大学生,肩负的不仅仅是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期望,更肩负着国家的期望,试想,一个大学生总有一种反正我不做总有人做的态度,那么成千上万的大学生都是这样的心态,那我们国家的未来该往哪个方向发展。一个学期过得很快,复杂繁多的历史仅仅浓缩在几个月的学习中,我觉得是远远不够的,日后我必将加强自我学习,到图书馆等地方加深学习,将来我一定要用马克思的思想来鞭策自己,并把它作为我行动的指南。

近代史的心得篇8

之前一直很爱好历史,高中的时候我的历史成绩也很突出,我以为我对历史已经有一定的见解了,大事随着一些知识的增长,我才发觉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只是一些表明上的粗浅的东西,因此,怀着崇敬的心态拜读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读完之后颇有所得。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

近代化对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它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中却又是一个缓慢和曲折的历程。蒋廷黻不可能找出为何如此缓慢和曲折的社会根源,但他却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惰性。他说:“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个话颇有分量。为何中国人不能在鸦片战争震动的起初迅速走上维新抑或革命之路呢?

本书以恭亲王奕訢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即百日维新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公式化方案……然而这些方案最后都挫败了。于是本书提出自己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全盘西化”口号为胡适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对西方文化都不预设任何的人为限制。或许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是不值得推许的,然而在那个年代我们确切应为他们的勇气所折服!另外:本书所首创的学术传统,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澜、胡绳等人的近代史研究展开之后,这个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识形状要求一定中国近代史的所谓“新的学术传统”所取代。这本书不仅奠定了蒋氏在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而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冲击的学人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之前程命运的特殊知道。

大师之作,言简意赅,薄薄的小册子将中国近代史讲述的清楚明了。由于我在上高中时所遭到的中国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偏向,所以看到蒋先生的大作,真的是从眼睛到心灵都清亮无比。他不仅是从客观的角度的讲历史,更重要的是从尊重的角度讲历史。对历史的尊重,就是对人民的尊重。

我认为这本书不仅仅可以作为高中生、大学生的教材,而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读。作为教材似的史书,它将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很轻松地进行了梳理,这样根本就不可能再混淆再硬背这个那个条约,赔多少款,割多少地是怎么回事了。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更应当了解这段真实原历史,太平天国的真相、为何开放通商口岸、北洋海军的失败等等,近代化进程中这些羞辱是怎么产生的?实际上,很多伤痛或许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带给自己的。

历史值得我们寻思!不知过去,无以图将来。

近代史的心得8篇相关文章:

党课的心得体会推荐8篇

计划管理的培训心得8篇

梦想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支教的心得体会优秀8篇

关于党校的心得体会8篇

54运动的心得最新8篇

关于法制的心得体会8篇

支教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跑销售的心得体会8篇

敬业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近代史的心得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8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