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的任务是避免不了的,也是绝对不能敷衍了事的,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和归纳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以下是职场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学史力行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2024学史力行心得体会篇1
学史而知往明“理”而致远
学史明理,明的是“真理”,需笃信之。回望党的一百年灿烂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建党之初,我们便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印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并始终高举着这面真理的旗帜,前赴后继、浴血奋斗。陈望道先生怀着满腔热情,以“平时译书的五倍功夫”翻译出《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留下了“真理的味道是甜的”,而这本苦心翻译而来的《共产党宣言》也成为了我们党开创事业、开辟未来的思想起点,让无数的共产党人从中看到了希望,找到了真理,并获得了信仰的力量。而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厚重的百年党史,我们更加要笃信马克思主义所闪烁的真理光辉和科学力量,从中细细品味真理的“甜味”,汲取信仰的养分,坚定前行的力量。
2024学史力行心得体会篇2
学史增信,要始终坚定政治立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学史增信就应该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定政治立场,就要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绝不改变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也绝不能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我们应当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聚焦群众的安危冷暖和急难愁盼,时时与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刻刻同群众保持鱼水之情和血肉联系。要自觉将“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的为民情怀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做到学史增信,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坚定政治立场。
2024学史力行心得体会篇3
在学习党史中开新局,共创辉煌未来。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华夏儿女披荆斩棘,解决时代难题,勇开发展新局,创造世界奇迹,使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谋大事必先观大势,开新局必先知变局。新时代党员干部需树立大历史观,既要立足当前,分析历史内在逻辑,又要放眼长远,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切实增强斗争精神和机遇意识。“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砥砺奋进,新征程带来新挑战,对党员干部提出更多的考验,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总结历史经验,把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紧迫感,在漫漫征途中守正创新、主动作为、勇开新局。
深入学习党史是共产党员了解“来时路”、走好“脚下路”、照亮“未来路”的“必修课”,广大党员干部需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真正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昂首迈进新征程。
2024学史力行心得体会篇4
2024学史力行心得体会篇5
党课篇
艰苦奋斗 继往开来
天宁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曹宏俊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传家宝”,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三个建党初期和长征路上的故事,带领大家感受我们党一百年来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第一个故事叫《一根灯芯的光芒》。1927年毛泽东引兵井冈山后,为了厉行节约,向全军宣布了一个关于使用油灯的规定:团、营、连部晚上办公时用一盏灯,可点三根灯芯。连部留一盏灯带班、查哨用,只准点一根灯芯。这天夜里,因为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天气显得格外寒冷。警卫员担心毛泽东受冻着凉,设法搞到了一个火笼,想送给毛泽东御寒。谁知毛泽东却拒绝他:“小鬼啊,你看我身上都披着线毯了,不会冷的。你把火笼送给感冒了的同志吧。”见警卫员站着不动,毛泽东只好接过火笼,自己来到了前委秘书们的住处,将火笼送了过去。见毛泽东下楼去了,警卫员只好磨蹭着往回走。看到毛泽东房间实在太暗了,就情不自禁地往油灯里多拨了一根灯芯。毛泽东回到房间后,见灯变得亮多了,皱了一下眉,然后把添加的一根灯芯拨开。寒夜里的毛泽东,披着一床薄毯,点着一根灯芯,继续在昏暗的油灯下奋笔疾书。这灯芯照亮了八角楼的每一个夜晚,照亮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国革命的前程。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在党内有“小列宁”之称。“4·12”反革命政变后,在极为严重的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陈延年坚持斗争,并试图与赵世炎一起恢复和重建党的组织。1927年6月26日,陈延年遭国民党军警逮捕。敌人为了得到上海中共党组织的秘密,对陈延年用尽酷刑,将他折磨得体无完肤。但陈延年严守党的机密,毫不妥协。1927年7月4日夜,国民党反动军警将陈延年押赴刑场。面对敌人带着鲜血的屠刀,这位革命者毫不畏惧,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陈延年淡定自若地说道:“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陈延年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坚守革命信仰,且义无反顾、至死不渝。
第三个故事来自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叫《雪国的篝火》,说的是红军长征期间翻越雪山时,有一个炊事班的九名炊事员全部牺牲,长眠于雪山草地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编剧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突出描写。在第一个战友牺牲后,指战员只有情绪上的停滞,却没有行动上的缓慢,他一边悲怆地看着战友,一边高声“继续前进!”第二个战友牺牲了,大家集体对着尸体敬个礼,继续前进。故事里的最后一个班长死了,他死于饥寒。为了生篝火,他把衣服里的棉花掏出来全烧了,最后一件棉袄变成了单衣。没有人说话,大家从他的尸体旁走过去,只远远地瞥了一眼,然后继续翻越雪山。这一集最重要的地方不在战士的牺牲,而在牺牲后活下来的人反应。过雪山是没时间给你呼号的,环境艰苦,缺衣少粮,阴风怒号,你每在这里多停留一分钟都是在浪费。浪费的不只是你自己的生命,还有同志的,还有组织的,还有革命的。这一百年里,每个人都无法走完全程,每个人只走一小段路,停下来了就把接力棒交给后来人,前赴后继,永不停歇。只要我们能一直走下去,永久奋斗,继续前进,那所有人都是隽永的。
艰苦奋斗当以信念为“墨”,深耕理想“底色”。“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政治灵魂,也是安身立命之根本。党员干部若缺乏理想信念,就会成为无舵之舟、无衔之马。共产党员自入党之日起就以许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为实现这一远大理想,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奋力拼搏,才换得今天的成就,他们无不是将初心融进灵魂,把使命扛在肩上,坚定理想信念,熔铸理想之魂,把最美芳华奉献在祖国广阔的大地上。党员干部要以榜样为“航向”,点亮理想“明灯”,立下鸿鹄志,勇当奋斗者,握好人生的“方向盘”,在艰苦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艰苦奋斗当以作风为“尺”,织紧纪律“准绳”。无论是物质匮乏的年代,还是生活优渥的现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个优良传统丢不得。生活作风攸关事业成败和党政形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的警钟始终在提醒着我们,要厉行勤俭节约,力戒奢侈浪费。在我们食堂,浪费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大家要逐渐养成“光盘”好习惯,培养勤俭节约良好美德,让按需就餐、文明就餐在我们食堂蔚然成风。党员干部更要坚决恪守纪律、作风的“红线”,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绷紧艰苦奋斗这根弦,将克勤克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做到“三省吾身”,锤炼党性修养,争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艰苦奋斗当以实干为“笔”,书写最美“画卷”。“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事业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谈”出来的辉煌。担当实干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最生动诠释,也是成就人生价值的最动人告白。如若仅停留在喊口号上,于己不利自身成长,于国贻误发展机遇。当下,少数干警存在“佛系”心态,干事劲头不足、安于现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缺乏担当精神。幸福是干出来的,更是拼出来的。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还有更多的高峰等待着我们去攀登,还有更多的深海等着我们去跨越,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我们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余光中在《欢呼哈雷》中写道:“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跟你一样。”我们已然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沿着前辈的足迹,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呼唤的那样,“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编辑:沈于蓝
审核:王利冬
审定:陈志强
2024学史力行心得体会篇6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国全省全市各级各地都在学习党史,因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仅是领导要学党史,公职人员要学党史,教师要学党史,学生也要学党史。
一、红色文化助力苏区创建发展
红色,是横峰最炫目的底色。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黄道 、邵式平等革命先驱曾在这里领导过叱咤风云的革命斗争,创建了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中,横峰6万人民就有2万儿女参军参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和杰出贡献。
横峰县葛源镇,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红色省会,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在赣东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鼎盛时期的闽浙赣省,红军总人数达3万人,是中央苏区右翼的有力屏障。毛泽东同志曾称赞这里是“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并授予“苏维埃模范省”的光荣称号。
在葛源,沿着时空交融的红色之旅,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这片根据地曾经“一等的工作”。在这里,有我军历史上最早的一所军校——红五分校,培养红军骨干1500余人;有我党最早建造的人民公园——列宁公园,由方志敏亲自设计筹建,供广大军民休闲。根据地内各项社会事业颇具特色:苏区儿童进入各级列宁小学学习,均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创办妇女职业学校——省三八女子职业学校,走在了全国苏区的前列;创办群众文化娱乐场所——红色俱乐部400余个,发展群众文艺;还组建了工农剧团,方志敏曾亲自登台出演由自己创作的话剧《年关斗争》……正如方志敏当年说过的,这一切都“表现出苏维埃惊人的创造力量”。
在革命战争年代孕育形成的红色文化,对苏区政权建设、军事建设和经济建设都有极大的宣传鼓舞作用。即使当时残酷的战争环境、落后的经济、薄弱的文化教育基础都严重束缚了红色文化的发展,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把马列主义文化理论与苏区实际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了文化与政治、文化与革命战争、文化与经济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关系,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化发展乃至中国革命的胜利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红色文化助力老区振兴发展
葛源至今还保存着红色旧址5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旧址5处,省市级文物保护旧址多达30余处。2009年,葛源镇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目前,闽浙皖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等旧址保存完好。近年来,横峰县大力保护利用红色资源,深入挖掘、加强宣传,发展红色旅游和红色教育,让革命旧址与文物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延伸,为干部群众奉献了一本活的历史教科书,让红色文化继续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一是创新领导体制。成立红色旅游领导小组,把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列入重点工作,近年来累计投资约15亿元。成立了“中华苏维埃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旧址景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了游客中心、标识标牌以及旅游配套基础设施。
三是促进文旅融合。推出了走进“可爱的中国”旅游专线,打造了忆江南、原乡记忆等6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形成了“以红带绿、以绿助红”的全域旅游大格局。在黄道故居、娄底弋横暴动旧址周边打造了好客王家、兰子畲族、礼孝东山、耕读苏家塘等10余个乡村旅游点;在赭亭山、猪头山等红军古战场遗址附近打造了梧桐畈4a乡村旅游点、亭子上、丁家、天野牧场等3a乡村旅游点,合力打造集红色教育、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精品旅游景区。组建了“红歌演唱队”“苏区民间乐队”“苏区秧歌队”等红色文化群众艺术团体,让游客在欣赏景点的同时,参与编草鞋、纺棉花等体验活动,让干部群众全方位感受葛源深厚的红色文化和民俗风情。
四是做大旅游经济。2016年初,横峰县启动了全域旅游规划,围绕“一核一线四区”的战略布局,把以葛源镇为主的红色旅游核心示范区作为“秀美乡村”的重点打造区域之一。如今,通过近三年的秀美乡村建设,全镇90个自然村的七改工作都已全覆盖,建成了一批景点亮点村。在此基础上,县里致力发展旅游扶贫,做大旅游节庆经济。成立了3个村级旅游公司,新建农家乐20家、民宿15家。开发采摘游等参与式、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八方游客前来,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欣赏葛源秀美景色,实现红色旅游与秀美乡村的完美结合。20xx年,到横峰县学习、参观的党员干部及游客近70万人次,同比增长16%。20xx年上半年,横峰县旅游人次累计达581.1万次,同比增长41.7%;旅游综合收入累计49217.4万元,同比增长69%。
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方面,我们横峰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推广借鉴。
2024学史力行心得体会篇7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金川区法院宁远堡法庭三级法官
瞿晓萍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连日来,我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等方式认真学习全会公报,豪情满怀,精神振奋。现围绕工作实际,就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铸牢忠诚之魂,做到“两个维护”
“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大的政治成果、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和最确凿的历史结论。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强化“核心”意识,把握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伟大意义和伟大经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忠诚核心、维护核心、跟随核心体现到岗位职责上、日常工作里、言行举止中,要牢记初心使命,强化担当作为,努力为法治政府平安金川建设作贡献。
二、提高政治站位,确保学习成效
三、恪守岗位职责,不负伟大时代
法院干警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守护者、建设者和捍卫者,肩负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神圣职责使命,当前,正值岁末,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将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对照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抓落实,把任务目标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装在心上,落实到具体的审判执行工作中。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24学史力行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