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我们对作品进行深入反思和总结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观后感让我对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启示,以下是职场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夏洛克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夏洛克观后感篇1
神夏第四季的暗黑风也许是编剧们为了拯救剧集的一次尝试,在第三季陷入“瓶颈的烦恼”之后。
要说第三季为何被人诟病,我们要先来看看前两季是怎么成功的。作为探案剧,一直有人说神夏的推理故事不算特别出色,其实我觉得都还不差,有几个讲得还挺棒。然而,这显然不是神夏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推理故事讲得不错的,仅英剧就有《大侦探波罗》、《马普尔小姐》等,但它们虽是优秀推理剧,却并没有神夏的闪耀。神夏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它在推理之外还有一个“特长”,就是讲故事讲得特别“炫”。首先是人物炫,聪明绝顶、毒舌逼人的侦探闪闪发光,能一夜之间成为全球网红的,只能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其次是搭档炫,模式互补,非常出戏,堪称腐女粉丝收割机(从另一点来看,这也证明了这对搭档的成功);再次是技巧炫,镜头精美,画面特技与想象力齐飞,提升剧的质感,大踏步迈向推理影视的2.0时代。
因此,说神夏是一部被精心包装的推理剧一点也不为过。我试着找个比喻说得更清楚点:推理故事是作为推理剧的神夏的传统内核,耀眼的人物设定是一个新的内核,它的光亮点亮了这个推理故事,与其它手法和技术一起,成为了笼罩在推理故事外的一个全新的“包装”。(这些手法包括张扬人物个性的一些情节,如如第一季的屋顶追凶、挑战服毒,第二季的为艾琳解密码、闯秘密基地等等,就非常明显。技术毋庸多言,思维宫殿、满屏的字幕,已足以亮瞎人了。)这就是神夏与波罗和马普尔小姐等传统推理剧的区别所在,算是推理剧的另一种玩法。因此有观众会先被神夏“炫酷”的玩法晃花眼,都来不及仔细看推理。(在第二遍或第三遍才去看推理细节的人有木有?不是大家跟不上,而是神夏玩的花样太多……)不信你可以试着把神夏里人物个性和技术手法去掉,看看剩下的故事还能不能那么亮眼,它也许还能成为一个不错的推理故事,但未必有魅力吸引这么多人追捧了。
好了,说完了神夏为什么成功,就可以来说第三季为什么失手了。这里用得上一句俗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前两季是由于精心包装的成功(说包装无贬义,神夏想比传统推理剧是有内在的提升的,包装是个比喻),第三季则是这个包装有点“露陷”了。因为这次,神夏犯了三个挺严重的错误。
第一个:张扬人物的个性为神夏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编剧便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了这上头。既然做人物,那么人物个性要发展、要有深度就是做人物的野心。这个方向其实很好,完全没错,只是不知怎么,第三季夏洛克改变后好像少了些光彩,倒像有点无所适从。我趋向于认为编剧自己还没想好。关于夏洛克的人物性格,有一点必须要说明,那就是琢磨人物性格的心思是神夏一开始就定下来的基调,如果说推理是神夏的主线,神夏还一直存在着一条副线(就像柯南里的黑衣组织),那就是夏洛克的人物性格。(理清了神夏故事的脉络思路,就能更清楚地看到它的成败之处了。)牵动夏洛克人物性格发展的,是莫里亚蒂,所以与原著莫里亚蒂出现较晚不同,在神夏里,莫里亚蒂的身影从第一季第一集就与夏洛克如影随形。前两季的莫里亚蒂形象非常出彩,带动了夏洛克人物发展,与主线推理相互呼应,这也是前两季成功的重要原因。而第三季的失手,也正是这条副线开始失控的过程。好了,可以来看第二个错误了。
第二个:mary是莫里亚蒂之后的副线接班人。然鹅,她对于推理故事的主线和夏洛克性格的副线都没任何贡献,倒可说对两条线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真跟她没仇……)首先从副线上,mary这个人物的设定很奇怪,与侦探医生的搭配互补不同,她既有医生的坚硬,又有侦探的聪明,这是一种重复的设定,到哪儿都硌着,同时削弱了侦探和医生两个角色。用这样一个人物来展现编剧自己都没琢磨透的夏洛克的“成长”的一面,结果自然如我们看到的那样惨不忍睹。其次从主线上,这样一个别扭的人物对于推理故事的讲述还介入过深(不知道编剧怎么想的),这无关腐不腐,我倒可以用腐向来打个比方:主线原本是两个人,就像谈恋爱的,给生生地整成三人行,你说累不累赘?到这里,可以说人物的主线算是乱掉了(也许是编剧的思路乱掉了……)。从此以后,推理的主线既要兼顾夏洛克不成熟的性格成长,还要兼顾华生医生的老婆孩子,真的不堪重负了。
第三个:现在我们可以来看可怜的主线情节了。之前说过相比传统推理故事,神夏是“双核”,这个“双核”发展出了主线和副线两条故事脉络。就一般侦探推理故事而言,它们很多会也主打一个人物,如__探案集,但基本上都是以案件为核心,这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案件为主是推理故事的第一项基本原则。因此上,一般推理故事只有推理这一条主线,其它的所有都围绕主线展开(很多人物成分过重的推理故事,推理性质会被削弱,如《白夜行》,个人觉得它更像世态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的原著人物很出彩,这在推理小说里很出众,但即使是这部原著,对人物的.刻画也是依附于案件的)。但神夏有两条脉络线,而且推理主线是随时可以为副线做出牺牲的。也许从一开始,神夏的编剧心目中就有一个观点:光凭推理故事是没法发扬光大的,所以必须努力地发展副业,不对,发展副线。神夏人物性格的发展,处处都有主线牺牲的影子。这一点从前两季就有端倪,第一季第三集,为配合夏洛克和莫里亚蒂交锋,主线分割成几个小案子;在第二季第三集时,主线已经没有了一个完整的案件。(说神夏推理不够精彩的,除了编剧自身,还跟主线被干扰太多,没法专心发展有关。)然而第一二季时正是副线发展极为精彩的时候,这种牺牲还是带来了价值的。但神夏对这条副线的倚重过多,到了第三季,连接的失误让副线开始失控,等到兜不住了需要主线时,回头看主线已经撑持不起整个故事了。这也许是“双核”模式的一大弊端,在很多时候,最大的优势背面就是最大的劣势所在。有的网友看完第三季说,神夏的漂亮技术手法是卖弄,其实,这个漂亮的包装一直在那里,在整个剧情能够支撑的时候,它是“炫酷”,是“创新”;在剧情不能支撑,它就显得突兀了,沦落到“奇技淫巧”之列。
现在可以来问,暗黑风能拯救神夏吗?当然不能,至少仅凭暗黑风是不能的。暗黑风是编剧为第四季找来的新包装,神夏的“神”在于它的“炫”,暗黑风也许就是编剧为让神夏重拾这种风格一个尝试。实际上,暗黑风只是一个外表,它真正要起到的作用是,通过暗黑风的冲击和震撼力,把主角人物形象再度打磨耀眼;通过它充满紧迫感的张力,弥合主线情节上的裂痕。可以说它是一剂强心针,人物形象,剧情成败,在此一跃。然而这种作用要顺利发挥,两点必不可少:第一,这种冲击和震撼必须达到足够的力道;第二,必须有过硬的主线推理情节来支撑。(这在副线介入过深的情况下,难度不小。)
这些都不是简单地依靠暗黑风能做到的了。
还有一点,暗黑风有点猛药的味道,不得不说它是有风险的。不管能不能成功,它都必将对以后剧集造成影响(如果有以后剧集的话……),谁知道它又会带来什么负面效应呢?
嗯,最后要说的一点很重要:祝神夏第四季成功!
bbc系列剧《神探夏洛克》终于在时隔一年多之后,万众注目下推出第二季,首播当日获得了1066万观影人次的高收视率。英国《独立报》评论:“五星中的五星,《神探夏洛克》就是公共娱乐中的劳斯莱斯,漂亮地策动引擎,漂亮地刹车停住。每次门都能被哐当一声完美地关上,蛛丝马迹都出乎意料”。第二季除了沿用原制作组的保罗·麦奎根、史蒂文·莫法特、马克·加蒂斯等人员,还将会增添新血液,让观众感受全新一季的惊心动魄的探案历险。
故事依旧颠覆性地搬到了21世纪繁华的大都市伦敦,贝克街221b公寓,仍然是性格怪癖但是观察力敏锐独到的办案天才夏洛克,和他的最佳拍档华生医生。本季中将会有扑朔迷离的新谜题,老朋友和新敌人汇集,三个紧张悬疑的案件:情逢敌手、地狱犬、最后一案。三个案件看似毫无关联,但却是环环相扣,等待他们的不只是更加悬疑和曲折的案件,还有诡计背后隐藏的重重危机,夏洛克和华生究竟能否敌过幕后黑手的精心杀局,从而突出重围呢?
2011年,最新韩剧排行榜第一季的《神探夏洛克》不负众望,荣获2011年度英国教院奖(bafta)最佳系列剧情奖。其中,饰演华生医生的马丁·弗瑞曼(martinfreeman)还获得了最佳男配角奖,饰演夏洛克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也获得全国电视奖杰出表现奖提名。2012年,这对最佳拍档再度携手第二季的拍摄,让众多忠实粉丝都为之雀跃。另外良好的制作,和创造性的编剧,使很多资深影评人都说这部剧制作之良好不亚于大电影。
据悉,bbc全国代理商泰盛文化现将发行《神探夏洛克第二季》dvd9版本,英文原音,中英字幕。共3集,每集近90分钟的迷你剧,让你再次为这个聪明,倨傲,不可一世却又关心身边人的天才侦探所折服。《神探夏洛克第二季》,全国各大中城市新华书店、音像店连锁、大型超市、网上音像专营店均有发售。
夏洛克观后感篇2
bbc系列剧《神探夏洛克》终于在时隔一年多之后,万众注目下推出第二季,首播当日获得了1066万观影人次的高收视率。英国《独立报》评论:“五星中的五星,《神探夏洛克》就是公共娱乐中的劳斯莱斯,漂亮地策动引擎,漂亮地刹车停住。每次门都能被哐当一声完美地关上,蛛丝马迹都出乎意料”。第二季除了沿用原制作组的保罗·麦奎根、史蒂文·莫法特、马克·加蒂斯等人员,还将会增添新血液,让观众感受全新一季的惊心动魄的探案历险。
故事依旧颠覆性地搬到了21世纪繁华的大都市伦敦,贝克街221b公寓,仍然是性格怪癖但是观察力敏锐独到的办案天才夏洛克,和他的最佳拍档华生医生。本季中将会有扑朔迷离的新谜题,老朋友和新敌人汇集,三个紧张悬疑的案件:情逢敌手、地狱犬、最后一案。三个案件看似毫无关联,但却是环环相扣,等待他们的不只是更加悬疑和曲折的案件,还有诡计背后隐藏的重重危机,夏洛克和华生究竟能否敌过幕后黑手的精心杀局,从而突出重围呢?
2011年,最新一季的《神探夏洛克》不负众望,荣获2011年度英国教院奖(bafta)最佳系列剧情奖。其中,饰演华生医生的马丁·弗瑞曼(martinfreeman)还获得了最佳男配角奖,饰演夏洛克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也获得全国电视奖杰出表现奖提名。2012年,这对最佳拍档再度携手第二季的拍摄,让众多忠实粉丝都为之雀跃。另外良好的制作,和创造性的编剧,使很多资深影评人都说这部剧制作之良好不亚于大电影。
据悉,bbc全国代理商泰盛文化现将发行《神探夏洛克第二季》dvd9版本,英文原音,中英字幕。共3集,每集近90分钟的迷你剧,让你再次为这个聪明,倨傲,不可一世却又关心身边人的天才侦探所折服。《神探夏洛克第二季》,全国各大中城市新华书店、音像店连锁、大型超市、网上音像专营店均有发售。
夏洛克观后感篇3
我一开始并不喜欢卷福,不过看完第一集就喜欢了这个改编。经典固然是经典,但给他新的生命力也是好事,而且可以看出sherlock的编剧实在是太厉害了,可以说是掌握了基本演绎法的精髓,而且他对原著和现代的结合,真是巧妙。观看神夏还挺有意思的除了新的案情和推理,这部剧还能让我们在观看时寻找原著的影子,好多不起眼的地方都是基于原著改编的,只不过是柔和起来了。
拿莎士比亚来说,莎士比亚的作品尤其是《哈姆雷特》被英国人演烂了,可那又能有什么?迪士尼以哈姆雷特为原型拍了部《狮子王》,成功打入了全世界的市场,既然你们这么热爱莎士比亚,为什么不拍一部动画片让所有的孩子都初步了解哈姆雷特呢?这才能给莎士比亚的作品注入新的生命力。还有《威尼斯商人》,2004年又被翻拍,这部电影与以往英国拍的那些不一样,他对犹太人夏洛克的剖析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符合了时代的要求,但又是基于原著的。所以只要不是恶搞,给原著注入新的生命力也会是好事。
不过卷福被评为最伟大的福尔摩斯扮演者,我还是不同意的,这只是因为这部剧正在火,很多人都爱看,尤其是新鲜劲促使了他们的狂热爱恋。经典永远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不过,另一方面我觉得卷福也会经得起时间考验,怀念旧经典我们总是要允许新经典诞生。
the game is on.
夏洛克观后感篇4
脾气古怪的神探夏洛克,真的是又爱又恨,让我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说起侦探,鼎鼎大名的福尔摩斯,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奈何小时候在图书馆,看到《福尔摩斯探案集》实在太厚,并且对于那时的我,也实在难以读懂,就早早放弃了。而今,却为电影着了魔。虽然光光看剧情,也知道与小说是有差的,但是我觉得并不影响我喜欢电影版本的福尔摩斯。抛开卷福的无敌颜值和完美身材,我对他演绎的福尔摩斯,感到无比的激动。
电影里的福尔摩斯,是一个以侦破案件为工作,并且从中获得快感的私家侦探。他的能力让警方为之依靠,他不喜欢平静的生活,无聊的时候,甚至会向着房间的墙壁射击,似乎在告知别人他的无聊和不满。他可以通过观察一个初次见面的人,仅仅握个手,便可以判断出这个人的经历和生活状态。他有时也会以取笑别人为乐,不太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不接受与自己工作没有关系的知识,他是个怪胎,却又让人喜欢。他才华横溢,拉了一手好琴,懂许多常人不懂的知识,有一身好本领。他一面成为了周围人的折磨,又似乎从未让人失望。
最帅气的福尔摩斯,永远都是侦破案件时的福尔摩斯。他所看到的一切,似乎都与平常人不同。
有时候,福尔摩斯的任性也令人发笑,好比去白宫时裹着白色床单,还从中偷出烟灰缸的片段,都让人轻松了起来。他偶尔的嘲笑,也让人放松了下来,也许这并不是一个优点,却也向我们传达着,福尔摩斯这个天才,他也不完美。
最后,不得不说的就是与福尔摩斯同住的华生了。似乎因为福尔摩斯,华生也受了不少的苦,被嘲讽,因为福尔摩斯的任性而失去女友,甚至是受到了福尔摩斯的欺骗等等。但是,他与福尔摩斯的配合,也是令人感动的。他可以包容福尔摩斯的古怪,成为他的助手。曾经身为一名军人的华生,有着强烈的正义感,而作为医生的他,也同样让福尔摩斯开始变得健康一点。而与福尔摩斯的生活,也让华生从战场上回归到生活中,也不那么无趣,也让他同样感受那种破案的快感,从而变得有精神起来。我想,华生与福尔摩斯,是绝佳的搭挡,没有之一。
虽然我不是华生,更不可能是福尔摩斯,但是我总是很欣赏福尔摩斯那种不甘心于平淡生活的那股任性,也许,我们都应当让自己的生活,不再枯燥,不理所应当的去虚度光阴,哪怕,是找一件事情疯狂。
夏洛克观后感篇5
真的真的真的无法忍受夏洛克的人设啊啊,怎么一言不合就崩啊。之前小夏跳楼前都是极其隐忍的(虽然没有真跳),但这次简直了啊我去,“我发过誓”“我要保护你们” “你们不会有事的”。。。瞎了我狗眼啊太毁了,小夏对花生的在乎表现的太明显了,这不是他的风格啊,这这这,妈呀我语无伦次了,魔法特你还我超理性卷福!!
还有啊,这次居然有两个很重要的剧情被我猜中了,怎么办,好失望,我喜欢智商被吊打的感觉,这次我捉急的智商居然猜中好几个地方,我满脑子都是:我难道猜中了?天啊我怎么可以猜中啊!我tm居然都能猜中?现在我整个人都不好了,对我就是受虐狂。
花生被虐的太惨,从第一季开始,腿部中弹、被狗狗吓、被绑炸弹,到第二季,看着夏夏从楼上蹦下来,第三季被扔到火堆里差点烧死、老婆是个莫名其妙的特工,再到现在有了孩子但老婆挂了,有一半原因是被自己好基友给弄挂的……花生是世上最悲催男(女)主没有之一。果然英剧里女的死光了男的才能好好的搞基。不过花生以后带个孩子还怎么好好跟班。我还是不太能接受再虐花生了,请编剧们尽情的虐夏夏好吗,随便虐,送给你们虐,只求不要崩!人!设!no 煽!情!
看了预告,第二集小夏的颜有点挫。但是!这不重要,跪求严密的剧情啊,不要像第一集这样,别人都拿枪指着你了,还在那里瞎逼逼,不想着先把犯人制服了,小夏在那里逼了半天,猪都知道那老太婆肯定要开枪啊,mary肯定会挡枪啊,然后剧情分毫不差这么演的的时候我承认我是崩溃的。
最后,作为超级忠实脑残粉,我还是忍不住给了5星。。。某腚说的猫眼豆瓣脑残就是我,都怪我咯,我人贱咯,狠不下心咯,因为说白了神夏的起点太高,剧迷又被饿太久了,不喂一点好的肯定是不行的。吐槽归吐槽,神夏不论从剧情还是拍摄的手法上来说依旧是一流的,全程无尿点,希望第二集的智商可以回归。有些东西只能自家人骂,骂high了还不是因为我爱得深沉嘛。
最近大热的英剧《神探夏洛克》让人欲罢不能,福尔摩斯和华生的关系尤其引人入胜,不过,第一季第二集中讲到中国的段落实在荒诞到死,唐人街黑莲教,慈禧的玉簪,杂技杀人,沙漏夺魂,现代伦敦穿越到黄飞鸿时代,这么潮的福尔摩斯遇到这么假的中国,当然很难看,搞得网上很多人感叹,英美编剧的中国功课太差!
不过,因为这功课实在太差,让人又觉得,在这么摩登的英剧中把中国表现得这么黑,不是编剧太不懂中国,而是新一轮的妖魔化中国又在发育。
这不是半个世纪前,中国人跑到欧美,蓝眼睛白皮肤的要问我们,皇帝还在紫禁城?中国现在是互联网上最热的词,很多最高级在中国,很多超大腕在中国,中国人到处走,孔子学院到处开,中国是新的令人害怕的力量,所以,不知道中国已经不可能,但可能的是,欧美联手重新妖魔中国,像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样。
于是,各种国家的黑帮喽喽身上,我们看到“武”这样的中国字文身;偷渡的集装箱里,我们看到中国人的.尸首;坏人的联络名单里,我们听到中文发音,一切,就像史蒂文·索德伯格的新电影《传染病》,隐隐约约,中国似乎成了传染源。
而且,这一轮影像抹黑比上个世纪更甚的地方在于,这次欧美上下出动,大牌小牌一起上了,情形也像《传染病》。索德伯格在这部意思不大的电影中,出动了“建国大业”似的明星班底,格温妮丝刚出场就死翘翘,其他奥斯卡影后影帝也没什么好下场,换言之,他们的美人帅哥死越多,传染病源也就越可恨。这跟日本人拍太平洋战争一个逻辑,中国人杀了那么多日本人,日本人就只能报仇了。嘿嘿,神探夏洛克在中国人手里吃苦头,福尔摩斯的粉丝能喜欢中国人吗?
这是新世代的影像战争吗?我不知道。只是,最近香港大陆颇有一些摩擦,我想说的是,在新的国际环境里,咱先团结起来吧。《主席》这样的电影中,美国人对香港的情色想象和对大陆的政治想象,不过是一体两面,这就像,美国人演我们的《红色娘子军》,迫害吴琼花的,是共产党。所以,欧美影像中,有时候我们听到广东话有时候听到普通话有时候听到台湾腔,意思一样,类似《殊途同归》中,一个死了儿子的女人打了很久的官司都没结果,女人气急之下烧了工场,老板问责问不到,只好叫道:“谁的责任?都是中国人的责任!”
新一年,我们会有更多机会听到诸如此类的台词,大陆香港逃不开,台湾也一样,比如《天地大冲撞》中,我们就听到:“什么美国的苏联的,都是台湾造的!
夏洛克观后感篇6
不只是侦探片
在让观众期盼了许久之后,第三季神探夏洛克最后回归了,这简直成为了一场剧迷们的狂欢。也许你平常喜欢生活大爆炸这样的喜剧片,或许你看不上喜剧,喜欢纸牌屋这样的政治剧,又或者你偏爱冰与火这样的魔幻剧,不管你平日里靠什么类型的电视剧生活,但只要你是个看英美剧的,大多数必须都看过神探夏洛克。
从网友对卡梅隆的提问,中国腐女名扬四海,bbc给中国观众的福利,都能够看出神探夏洛克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也能够看出来英美电视剧正在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英美电视剧会这样入侵我们这样一代呢,其实理由很简单。
打开电视,满眼的中国电视剧都是什么呢?
以前还有些反应小人物或者拍得很饱满的历史剧,此刻呢?历史剧统统变成宫斗大戏,侦探剧战争剧剧情都实在太弱了,最后都落在弘扬主旋律,还有就是给中年大妈大婶看的剩女剧、婆媳大战剧...
整个荧屏简直就是惨不忍睹...
神探夏洛克为何成为英美剧中最具有广泛性的代表呢?首先是剧情至上,有人不喜欢矫情的文艺片,有人看魔幻觉得和生活好远,但是剧情,引人入胜,这是每一个普通人都会被吸引的,再加上它没有过多粗口,所以它的受众十分广泛。
其二这部剧不是标准的让你思考的侦探严肃剧,里面充斥着很多小彩蛋,紧张的剧情之中给你人物之间逗趣的调节,不仅仅活跃了大脑,还让我们笑一笑。
其三就是因为这剧一季只有三集,而且此刻还只出到了第三季。试想即使我明白一部美剧很棒,很多人都向我推荐,但是它已经出到了第6季,而且一季还有13集,我还有力气下定决心要从头追这部剧吗?
第四就是这剧出的太慢了,吊着观众胃口,还不时放出假消息,不断往后拖延,导致了观众怨念激增,关注率自然上升。并且在观众等待的过程中,他会把这部剧推荐给各种朋友,所以等待的过程也为神探夏洛克积攒了粉丝。
当然了还有各种别的原因,比如吸引力大批腐女,演员演得很棒很有特点,营销策略很成功...
最最重要的还是剧的质量
看了最新的三集,感慨还是良多的。
对于第一集
我觉得观众实在是不能太苛责,我明白很多人都不满意,但是你试想大家对它的期盼值实在是太高,这很容易让人失望,而且给编剧的压力很大。首先编剧很聪明,它最终没有给出一个福尔摩斯为什么没有死的标准答案,如果给出了确实观众能够从中挑出无数的bug,一千个观众一千个福尔摩斯不是吗?
还有很多人说这剧真是越来越腐了,确实。首先声明我不是腐女,所以原先对于那些腐的情节我都归为友谊的加深和编剧想娱乐一下我们,但是此刻我发现两个人腐的片段太多以致于影响到剧情发展的时候。我也有点不能忍受了,我觉得这种东西点到为止就好了。
其实第三季第一集就是一个过渡,我甚至记不得那是个什么案子了,回答一下观众问题,吐槽一下观众,满足一下腐女,就当作娱乐就好了。
对于第二集
其实我觉得第二集还能够,至少编剧一向在求新求变,想把案件和华生婚礼融合到一齐,及推动剧情发展又使他没有脱离侦探片这一类型,这一点很难不是吗?一齐模拟杀人,一齐婚礼杀人,这个案子还是很新鲜的。
对于第三集
刚刚看完,说实话觉得推理有点弱,就是更像冒险片了,夏洛克有点走下神坛的感觉,他的敌人越来越强大,他应对的突发事件越来越多,他不再像以前一样总是藏着一手了,尤其最后他对敌人一枪爆头,实在不像他惯用的做法。但是神探夏洛克就不只是一部侦探片,他写的是人性,和人和社会法律制度的关系,原著中福尔摩斯先生同意有时候能够违反法律或者用私人手段为了正义。
总之这一季神探夏洛克充满争议,摄影手法,叙述手法都更加花哨了,人物关系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推理弱了,但同时我觉得这是一种必然,它越来越不像侦探片了,它本来就不只是侦探片,不是吗?
我们都喜欢夏洛克,因为他聪明绝顶,不受世俗的牵连,让我们这些智商不够的凡夫俗子顶礼膜拜,我们自己成不了这样的英雄,所以我们爱这样的英雄,虽然是隔着远远的爱。如果现实中或你的附近真的有夏洛克这样不留情面又聪明的人,那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厌恶、躲避或者嫉妒,不是谁都有华生一样的胸襟。
夏洛克的字典里原先从未有过爱字,这影响了他的理性决定,但实际上我们都发现了他和华生的友谊日渐深厚。而实际冷酷的麦考夫其实最关心自己的弟弟。
神探夏洛克不只是一部侦探片,若此它会丧失了自己独有的魅力,就像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更多的是对社会的思考。神探夏洛克这样一个社会的异类,更多映照出人类的贪婪、懦弱和虚伪,但还有真情的力量。人性这种东西真的很复杂,让人又恨又爱,不是吗?
夏洛克观后感篇7
最近大热的英剧《神探夏洛克》让人欲罢不能,福尔摩斯和华生的关系尤其引人入胜,不过,第一季第二集中讲到中国的段落实在荒诞到死,唐人街黑莲教,慈禧的玉簪,杂技杀人,沙漏夺魂,现代伦敦穿越到黄飞鸿时代,这么潮的福尔摩斯遇到这么假的中国,当然很难看,搞得网上很多人感叹,英美编剧的中国功课太差!
不过,因为这功课实在太差,让人又觉得,在这么摩登的英剧中把中国表现得这么黑,不是编剧太不懂中国,而是新一轮的妖魔化中国又在发育。
这不是半个世纪前,中国人跑到欧美,蓝眼睛白皮肤的要问我们,皇帝还在紫禁城?中国现在是互联网上最热的词,很多最高级在中国,很多超大腕在中国,中国人到处走,孔子学院到处开,中国是新的令人害怕的力量,所以,不知道中国已经不可能,但可能的是,欧美联手重新妖魔中国,像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样。
于是,各种国家的黑帮喽喽身上,我们看到“武”这样的中国字文身;偷渡的集装箱里,我们看到中国人的.尸首;坏人的联络名单里,我们听到中文发音,一切,就像史蒂文·索德伯格的新电影《传染病》,隐隐约约,中国似乎成了传染源。
而且,这一轮影像抹黑比上个世纪更甚的地方在于,这次欧美上下出动,大牌小牌一起上了,情形也像《传染病》。索德伯格在这部意思不大的电影中,出动了“建国大业”似的明星班底,格温妮丝刚出场就死翘翘,其他奥斯卡影后影帝也没什么好下场,换言之,他们的美人帅哥死越多,传染病源也就越可恨。这跟日本人拍太平洋战争一个逻辑,中国人杀了那么多日本人,日本人就只能报仇了。嘿嘿,神探夏洛克在中国人手里吃苦头,福尔摩斯的粉丝能喜欢中国人吗?
这是新世代的影像战争吗?我不知道。只是,最近香港大陆颇有一些摩擦,我想说的是,在新的国际环境里,咱先团结起来吧。《主席》这样的电影中,美国人对香港的情色想象和对大陆的政治想象,不过是一体两面,这就像,美国人演我们的《红色娘子军》,迫害吴琼花的,是共产党。所以,欧美影像中,有时候我们听到广东话有时候听到普通话有时候听到台湾腔,意思一样,类似《殊途同归》中,一个死了儿子的女人打了很久的官司都没结果,女人气急之下烧了工场,老板问责问不到,只好叫道:“谁的责任?都是中国人的责任!”
新一年,我们会有更多机会听到诸如此类的台词,大陆香港逃不开,台湾也一样,比如《天地大冲撞》中,我们就听到:“什么美国的苏联的,都是台湾造的!
夏洛克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 长津湖观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