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应该具有独特性和深度,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使作品具有持久的影响力,作文若缺乏实际的事例支持,读者会觉得内容空洞无力,职场好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乡的喜与忧作文通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乡的喜与忧作文篇1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过年,我也不例外。穿新衣,放鞭炮,家家团圆真热闹……
但是今年的春节与往年不一样,我家买楼房了,要在城里过年。爸爸与我都想回老家,陪爷爷一起过新年。可是妈妈说:“新房第一年不能空着。”结果,妈妈一票战胜了我与爸爸的两票。
新年终于来到了,可是我一点也不快乐。因为我没有一个小伙伴,整天关在屋里,还要写作业。还好妈妈一大早就带我去物美采购。一进商场,人山人海,妈妈马上紧紧拉住我的手。我被大人们挤着挪来挪去,什么也看不见,手还被抓的很疼,我再也不去物美了!闹闹、子键……我想你们了,要是在村里,一过年大家都不写作业,上山、滑冰、放炮、藏猫猫,咱们玩得多开心啊!
晚上,放鞭炮了,城里人放的礼花真多还特别漂亮,可是我只能站在阳台上观看。一朵朵礼花盛开,我好像看见爷爷慈祥的笑脸,领着我走出院子看村里人放炮,我与爷爷也一起放,铛铛的响,真带劲。“爷爷,您放炮了吗?您吃饺子了吗?”“放了……”不知为什么,电话那头爷爷哭了,我也想哭,我想爷爷。
我怀念家乡的春节,怀念那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日子。我做了一个梦,梦到在老家快乐的过春节!
家乡的喜与忧作文篇2
我的家乡是在遵义县三渡镇的一个山村,四周环绕着峰峦雄伟的大山,村庄被茂密的森林包围着,梭米河像一条玉带,环绕着我美丽的家乡。
春天来临的时候,山上山下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房前屋后的樱花、桃花、杏花顺次盛开,给翠绿的山村镶上了美丽的花。山腰和山顶,各种树木竞相吐绿,成片的映山红欣然怒放,点缀在葱茏绿色里,似火似霞,和山脚的桃花、杏花遥相呼应。布谷鸟飞来了,参加这春天的盛会,那声音婉转悠扬,在催着人们播种哩。
在炎热的夏天,知了和鸟儿竞相歌唱,像是在开一场盛大的演唱会。有时候,我们会去梭米河边,趴在岸边的石头上看小鱼,小鱼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来游去,有时候,我们还在沙滩上玩游戏,软绵绵的沙滩留下了我们欢快的笑声和脚印。
秋天到了,家乡色彩斑斓,成了一块调色板,苍翠的、金黄的、火红的各种颜色揉和在一起。稻田里,玉米和稻谷成熟了,翻滚着金色的波浪,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冬天,天气变冷了,山上的树木叶子掉光了,山坡也变得光秃秃的,大山显得凄凉而寂寞。我们喜欢雪,好不容易盼来一场大雪,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多美的雪啊!我们跑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尽享其乐,完全忘记了天气的寒冷。
家乡犹如一杯酒,韵味悠长;家乡像一首歌,让我魂牵梦萦。无论我走到哪里,家乡是我心中最美的一幅画,让我陶醉,让我迷恋……
家乡的喜与忧作文篇3
从小我就住在上海,我对在上海过节日非常喜爱,尤其是元宵节,“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这歌谣,朴实中带着老百姓深深的情感,而我也特别喜欢这别具特点的家乡习俗。
听爸爸讲,元宵节的由来和南北朝有关。南朝时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元宵张灯,渐成风气,由此逐渐成为元宵节。在上海,元宵节的形式多种多样,这是一个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日子,有吃汤圆,猜灯谜,踩高跷,闹花灯的传统。但我独爱那一碗汤圆,甜甜的,黏黏的,入口回味无穷,汤圆,团圆,寓意着一家人幸福美满。
正月十五,大街上的店铺开的很早,汤圆店的招牌古色古香,和着那飘出来的香甜味道,再加上店家那软软的叫卖声,让人止不住驻足不前。脾性懒散的,顺带捎回家一些,为这元宵节也增加了些许餐桌上的.温暖。有黑芝麻的、有豆沙的、有肉馅儿的,还有酒酿圆子的,一种圆圆的食品妙就妙在只有口齿留香的那一刻,你才知道哪一种味道在里面。
而我所兴奋的是,每次都能与外婆一起亲手包汤圆。外婆先用糯米粉和水一和,就成了汤圆的皮,再揉成一块块的小球,擀成薄皮,捏成小碗状,在里面包上黑芝麻馅儿,豆沙馅儿,接着把口封上,搓成一个小圆球,一个圆溜溜的汤圆就包好了。我们学着外婆包汤圆,看起来容易,包起来可不是那么简单。有的搓成一个椭圆形,有的凹凸不平,还有的做到一半,馅儿漏了出来,总是包不好。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汤圆在我们手中成了型,我们可以尝到自己亲手包制的汤圆。
外婆先在锅中倒入白开水,等水煮开,把我们包好的汤圆放入锅中。只见那圆滚滚的汤圆在沸水中滚来滚去,就像一个个雪球,真诱人啊!等汤圆煮熟了,外婆用把一个个汤圆舀到我们的碗里,我闻了闻,有股淡淡的清香。轻轻咬下去,黑芝麻馅儿从汤圆皮中滑到我嘴里,甜甜腻腻的感觉,让人觉得元宵节的灯火璀璨中多了几多温和。
这就是我的家乡别具风格的节日,那软软的汤圆回味悠长,家乡的风俗多的是人情味,多的是那软软的甜香,圆圆的,暖暖的,它像一方的景致,长久地生长在家乡的土地上。
家乡的喜与忧作文篇4
1991年,王朔在《动物凶猛》中写道:“我羡慕那些来自乡村的人,在他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乡,尽管这故乡其实可能是个贫困凋敝毫无诗意的僻壤,但只要他们乐意,便可以尽情地遐想自己丢失殆尽的某些东西仍可靠地寄存在那个一无所知的故乡,从而自我原宥和自我慰藉。”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故乡,它可能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也可能是一座繁华的大城。
你在远方,或者不在远方,故乡都会在那里。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总觉得离开故乡,去远游,才意合轻狂的青春,不枉少年。
近乡情怯,总是人到中年之后的感触。
也许过了许多年后,我们才能明白《荀子·礼论》里说的:“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踯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
而人的一生,走走停停,故乡,似乎也在这不停的时光流转中幻化出不同的山和水,童年时你记得的村头的那一棵树,经年累月,也变了最初的摸样。
“城市化摧枯拉朽,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地理意义上的故乡,只是一个名称和方向。故乡不只是家乡。家乡不论怎么变,总是在那里。故乡却可以穿越时空,附着于人、事、物建立身份认同,成为情感所寄、内心所依、灵魂所栖居。我们可以拥有情感上的和精神上的故乡。只有当精神无所依之后,中国人才终于被连根拔起了,成为行尸和孤魂。财富不能挽回故乡,可惜,抒情也不能。”
——《新周刊》
当我们义无反顾地以年轻的名义离开故乡时,故乡也许从此便已远去。
财富确实不能挽回故乡。
趁年轻,让我们来“为故乡抒情”吧。
我们无意去追问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故乡。我们只能用关于故乡的几个故事,来触及生活现实下的故乡样本,希望以此能让年轻的心,对故乡这个“老态的词”有偶尔的思考。
家乡的喜与忧作文篇5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学大师刘禹锡所写下的这句话套用在我们家是再合适不过了。我们家并不是什么豪华的别墅,也不是什么气派的大楼,更不在富饶的市区,而是在一座小山丘上的社区中。
大家可能都认为住在山上就像在野外求生一般,其实不然。这些远离城市喧嚣的原始环境,就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山中翠绿的老树,巧啭的鸟鸣及灵活的松鼠等,都是都市社会中所缺乏的。在这静谧的山中,没有工厂排放的黑烟,没有城市繁忙的交通,只有大自然最原始的足迹。虽然比起真正的森林没那么的自然,但依然比山下干净许多。
从山下到山上的道路旁,种植着整排的白千层。看到这些树,总令我想到电影“神秘少女”中,女主角一家人穿过一片树林,就抵达了另一个神秘的世界。而当我经由此路要回家时,就好像前往一个秘密世界。我最喜欢和哥哥到附近的小公园打篮球,只要打累了,便可在一旁的小石椅坐下休憩,聆听大自然的呼唤,哪怕是普遍的虫鸣鸟叫,或是树叶摩擦的瑟瑟声以及偶尔果实熟坠的声响。更幸运的是遇到小松鼠的际遇,我总会一动也不动,与他四目相接,屏气凝神地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这些种种只有在这环境中才能有所体悟。
值得一提的是,每到了冬季、春季,社区里总是被一层浓雾给笼罩着,在茫茫雾海之中,总是伸手不见五指,让这静谧的社区又多添了一些神秘感。小时候的我总是喜欢天马行空,径想一些怪力乱神的东西,所以总是紧紧跟在妈妈的.身边,不敢乱跑。但现在已渐渐长大,不再惧怕,才发现雾也有属于他的美,在配上路旁的梅花、樱花,就好比星星点缀了天空,更显现出雾的特别。望着那灯火通明的家里,就好像大海上的灯塔,引领着我走向正确的方向。
虽然我的家乡的面貌已有些微的改变,绿树少了许多,但我的家人依然居住在那里。我觉得家乡的外观不重要,诚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想我心目中的“仙”,就是我的家人吧!不论我的家在哪里,长什么样子,只要有亲情在,就是我最有味道的家乡。
家乡的喜与忧作文篇6
我的家乡在鲁西北平原上,它是一座美丽而富饶的小城。
年味还未散尽,春姑娘就带着百花来到了鲁北大地,她先把金黄的迎春花唤醒,接着粉红粉红的桃花开了,雪白雪白的梨花也露出了笑脸。小草们偷偷地钻出了地面。鱼儿们在湖里欢快地游来游去。燕子们也赶来凑热闹。
春天的百花还未开尽,夏姑娘带着热浪向我们走来。火辣辣的.太阳“烤”着我们的小城。知了猛劲地叫着:知了---知了。这时,我们迎来了暑假的美好时光,假期里,我最开心是和爸爸去游泳馆游泳了。在水池里,我尽情的拍打着水花。我们开心的笑啊、闹啊……
我们玩的兴趣还未消散,开学了。凉风习习,不知啥时候,秋姑娘来了,她给我们带来了香甜的苹果、梨、石榴。田野里一棵棵玉米怀抱着金娃娃,像哨兵一样站在那里,等着人们把他们请回家呢!南飞的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了南方。
随着迁徙鸟儿的离去,天刮起了呼呼地北风,大地像“瘦”了一样。老天下起了鹅毛大雪,我们几个孩子,冲出家门在雪地里堆起了一个大大的雪人,大人们也来和我们一起打雪仗,滚雪球,尽情地玩着“老天”赐给我们最好的玩具——“雪”。
我是鲁西北的孩子,我爱齐鲁大地。
家乡的喜与忧作文通用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