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作文,我们能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组织观点和论据,通过作文,我们可以展现个人的独特视角,丰富他人的思考体验,职场好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屈原离的作文最新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屈原离的作文篇1
如果屈原在现代,他的投江会变成怎么样?
屈原坐在火车上,思考着他将如何死呢?火车恰好运行到松花江上,屈原打开车窗便往外跳去,可是不曾想江水太浅,而且桥低,落入水中没能淹死却摔了个全身骨折。
一个月后,伤已好。屈原觉得还是要找个水流大而深的地方寻死。于是他来到了长江边上,投入江中,可是不巧的是他又跳到了一条运沙子的船上,弄了一肚子的沙子,他心里寻思,这样死还不如不死呢,以后我要选择更好的方式了。
几天之后,屈原买了一张地图,看了又看,找了又找,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地点,青岛海军基地。因为他知道冲进去,不是被淹死就是被乱枪打死的,因为那是军事禁区。
那天,他买了一套名牌衣服,梳洗一新的头也不回的闭着眼睛就往海军基地冲。心中正纳闷为什么没听到枪声呢,扑通,他倒入水里,可是又被推了上来。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那天是海军基地开放日,一只正在为游客表演的核潜艇又将屈原救了上来。
他想,既然老天三次都不让我死,我就要用刀将自己刺死吧。几天后他拿着一把菜刀,跑上人行道,说:“我屈原要和大家永别了”刚要用刀切自己的动脉时,有个歹徒跑了过来,把刀撞飞了,砍到了歹徒自己的脚,自杀的刀又帮警察立了功。
之后,警察给屈原送了一面上写“见义勇为,人民英雄”的锦旗。以后屈原再也不想死了,因为死也实在太难了。
屈原离的作文篇2
端午节快到了,今天,妈妈给我戴上了一种红黄绿相间的“花绳绳”,我十分不解,便问妈妈说:“妈妈,端午节戴这种绳子有什么用呢?”妈妈说道:“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我又问妈妈:“端午节还有什么习俗呢?”妈妈故作神秘的说:“很多啊,你自己上网查查看吧!”
上网一查,果然没错,端午节的习俗可多着呢,赛龙舟、食粽、佩香囊、悬艾叶菖蒲、悬钟馗像、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躲五、送时、驱五毒、饮雄黄酒等等。其中赛龙舟、食粽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看完这些,我觉得我对中国节日习俗的了解真是太少了。
原来一个小小的端午节有这么多的习俗,我以后一定要多查阅资料,了解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
屈原离的作文篇3
无边的苍穹血染似的红,却衬着地上的人儿更加苍白无力。
他,披散着花白的头发,双目无神地看着前方滔滔江水。
他也曾是叱诧风云的人物,心怀壮志,以国家为重。可就是如此刚正不阿的人却被小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忧心忡忡的吟诵《橘诵》以示自己的忠心时,不知已有人暗中设计想置他于死地:他受害抑于苦闷时,得意门生却背叛他趋炎附势而去。
他的心,好似一块烧红的铁,被浇上冰冷的水,嘶嘶冒烟,两头了般。
还好,还有婵娟。
他的心又热了些。
一心敬慕的老师,爱国爱民的老师,才华横溢的老师,吟出《离骚》、《九天》、《楚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怎会去干如此下三滥的勾当!
即使被囚入牢笼,依然不忘他的冤屈。如此难得的女子,却倒在一杯毒酒之下,永远地沉睡过去。她,或许是笑着走的,因为敬仰的老师可以获得自由,去召集一帮正义之士,一同拯救水深火热中的楚国。
他,辜负了她的厚望。
病在皮肤,在血肉,都可医治。倘若病入骨髓,病入膏肓,还有救吗?
楚国亦此。
他生如凡尘,遭人迫害,死后只有沉入江水,才可洗净自己的冤屈,让世人看清那颗炽热的爱国忠义之心!
风,依旧吹着。
汨罗江水依旧奔腾。
屈原离的作文篇4
屈原是热烈而浪漫的。于是他敢于把自己比作“美人”,饰香草缀明珠,驾虬驭骖,上天入地,与重华呼朋唤友,与天地日月并存,无不充满了浪漫的幻想与恢宏的情感,然而屈原并不是豪放自由,恣情欢娱,追求自我的个性解放和自然完美的融合。屈原眼中的自然时时露出心灵的影子——“乘鄂诸反顾兮,欸秋冬之诸风”,在屈原眼里,一景一物,一花一草,早已不再是本来的面目,而是带上了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这种牵连,这样的不能释然,深刻地表露了他对故国安危,人民冷暖的关注。于是景物由情所化,文学以血写成,人说“草木总有情”,大概就是这个意识吧。
屈原具有坚定的信念,高洁的情操。“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末悔”,正是诗人一生血泪铸就的誓言。理想不容于世,他朗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怀抱赤诚而不被人理解。他高歌“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但他关心的永远是“世间事”——楚地的安危,人民的冷暖。于是他将自己置入了一个最痛苦的境界:遭贬谪却心忧朝政,处一隅而胸怀天下。他耳边萦绕的不是松涛飞泉,而是农人的哀号,他眼前浮现的不是明月花径,而是强秦的觑视和朝廷不思安危的宴饮戏笑,他的心流血,然而他从没想过拯救自己。楚国才是他,黎民才是他,天下才是他,楚国亡了,他自沉汩罗江——这不是轻生,不是自戕,因为他,已失去了自己。这样一个屈原,用血书写,书写他自己——一个热烈高洁的灵魂。
携着那汩罗江畔的“万古悲风”,顺着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屈原走进每个爱他,敬他的中国人心中。
没有易水送别的豪情,没有乌江自刎的悲壮,却是一声惊天地泣鬼神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造就了一代圣人,也留下了那风骚万种。
回想当年,辅佐怀王。议国事,出号令,应诸侯,忠肝义胆,义薄云天。有卧龙的智谋,魏征的直言。却不想,君王无道,官场浑浊,空感叹:世间险,人情恶,欲笺心事,独语斜阑!冥冥之中早也注定,君无用武之地,英雄终归末路。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铁血男儿,铮铮傲骨。生亦何欢,死亦何惧,但为君故,可抛头颅。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冷却了你一腔热血。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梦醒后的屈公无路可走!
三朝元老被放逐,满腹冤屈更与何人说!月光皎洁洒银鬓,眉宇深锁吟《九歌》。
屈公才调更无论,外修内美胜世人:绽放出浪漫主义的奇葩,文采风流;引出传世之《离骚》,光华万丈!感动于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倾倒于你“扈江离与辟芷兮,忍秋兰以为佩”的完美;折服于你“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坚毅!滔滔历史长河,留下了你不灭的精神,永恒的身影。
屈公虽无关羽之勇猛善战,却有他的忠肝义胆;虽无陶潜的恨世嫉俗,却有他的高洁傲岸。然而你痛苦终结了曾经辉煌的一生。曾知否?没有挫折的人生不一定是壮美的人生,而沉醉于梦的痛苦而不能自拔的人生,注定了屈公悲剧的一生!
屈原离的作文篇5
屈原之死,本微不足道,但由于其深蕴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便成为说不尽的话题之一。在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心灵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情结,它象莲藕一样悄悄种植、萌芽、生长,不被察觉,却无声无息地模塑着中国文人士大夫的标准形象,这就是屈原情结。
屈原情结铸就爱国主义诗篇。一句“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守丘”,已流露出炎黄子孙的爱国主义情怀。一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已道出诗人对风雨飘摇的祖国的深沉爱恋。国兴我荣,国衰我耻。爱国,是我们炎黄子孙心中永远的情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奔走呼号,甚至流血捐躯,留下了许多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事迹。他们留下来的无数爱国诗篇,正是他们碧血丹心的结晶,是我国悠悠文学长河中杰出的一支。千百年来,屈原情结触动着多少爱国文人的心弦,让他们写出那许许多多不朽的爱国诗篇。
屈原情结提出叩问天地,穷究宇宙的探索精神。“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一种人类在前进道路上执着的追求。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的话道出在科学研究中只有不畏艰险、勇敢攀登、始终高扬科学探索精神的人,才能取得骄人的业绩,铸造出卓越的人生,从而到达光辉的顶点。“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变成现实。一项又一项骄人的科技成果的取得,与科技工作者内心那执着的探索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的取得,不仅是华夏子孙努力拼搏的结果,更是屈原情结中执着探索精神的真实再现。
屈原情结倡导修炼美德、追求完善的人格精神。那一句“举世皆浊我独清”,道出伟人的无奈,同时也成为正直的知识分子宁肯穷愁潦倒,也要卓荤不羁的人格品质的象征。陶渊明那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写出他为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在陶渊明灵魂的深处,可以说他受到了屈原情结的影响。屈原情结不仅影响了文人陶渊明,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世文人。他们面对社会的黑暗无能为力时,不能选择兼济天下,却能选择独善其身。
总之,屈原情结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激励一代又一代文人创作出一篇又一篇的不朽爱国诗篇,还提出执着的探索精神和修炼美德、追求人格完善的精神。
屈原离的作文篇6
粽子淡淡的清香,在艾草的苦味中漂浮,端午的脚步悠然而至。今日,在这个有淡淡哀思的节日里,我的思绪不曾离开过你——屈原。
齐、楚、韩、燕、赵、魏、秦,战国七雄,中原逐鹿。曾经一度强大的楚国成了其他国家眼中不可多得的肥肉,究其原因不是楚国地处偏僻,人少多患,而是国君不理政治,沉醉于歌舞。楚国国土百万,资源丰富,本可以雄踞一方,称霸中原,或是干一番事业。无奈,天命如此,昏君在位,将政治大权交给了一群小人:勒尚、子兰……从此,楚国日趋衰弱。作为一代爱国志士,你没有心甘情愿让楚国就此颓废、沉沦,不断向楚王进谏,请求楚王能让清官当政,亲近能臣,重视人才,排斥小人。但昏庸的楚王却将进谏放在一旁,继续饮酒作乐,终日沉浸在这种“快乐”的日子里。报国无门,兴楚无望,为保高洁,你披头散发,独自漫步江边。忧虑、焦急、悲伤让你更加憔悴。众人皆睡你独醒,举世皆醉你独清。你抱起石块,回首望了望楚国——你的故乡,你灵魂的归属,却被小人玷污,被铁蹄践踏。终于你毅然投入历史的江心,让中国所有的龙舟打捞你千年万载……
望着桌上刚煮好的粽子,闻着淡淡的粽叶清香,我默默地坐到椅子上,剥开一个粽子。品尝着美味的豆沙馅儿粽子,思绪又忍不住飘悠起来……
屈原,你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可最终你却被小人排斥,落了个投江自杀的悲剧。虽然你未能力挽狂澜,但你依然成就了生前身后名,被世人铭记,所有人都读懂了你的一片赤诚之心……
端午,读你,屈原。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着你。耳畔似笛声悠远,眼前似麦粒饱满,一片金黄……
屈原离的作文篇7
一生悲欢离合,醉生梦死,不知从何时开始,又会在何时结束。
伫立在江边,望大江东去,我闭目思索:这滚滚波涛带来了些什么?又带去了些什么?这变化无常的人生,要怎样去抉择?
我回眸望去,望汨罗江畔,屈子面容虽饱经风霜,却盖不住那一身傲骨,一身高风亮节的气概。我劝导你:“何必呢,看开点吧,这世上人都醉了,多你一个又何妨?不过是共饮那一壶陈酒罢了。”
你却长叹:“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其实我知道你都明白,你人在江边,心却依旧向着郢都,你选择离开,却又不甘心如此!
你憎恨朝堂的“污垢”与“勾结”,远离于此,可你毕生之梦只能在那儿实现。在矛盾中,你最终还是选择了怀石赴水,一别红尘,这是你的选择。
易水急流,和着悲歌,带着匕首,你渐行渐远,此行,永不再返。
“不要啊!燕国大势已去,秦并天下势不可挡,你无须自行了断!”我大叫。
我的呼喊让你回过头来,你微微一笑,这笑如此熟悉,就像在秦王殿前,你对武阳的笑,就像在倚柱箕踞之时,你对秦王的笑,这是你的选择。
乌江岸边,你傲然而立。听了楚歌,别了虞姬,你站在那儿,迟迟不肯过江。汉军又至,你只身持剑,杀了敌人后,又杀了自己。刺目的血凝在我的眼前,形成一片猩红。我并不明白,霸王,你说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但你选择了成就霸业,选择了焚尽阿房宫,却为何要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放弃自己呢?长眠于地下的你真的不悔吗?你是否在九泉之下含笑呢?这是你的选择,而留下的,只有那一片殷红和百思不得其解的我。
江水滔滔,我睁开眼,向东望去,我看到了屈原紧锁的眉,荆轲回眸的笑,项羽殷红的血,在交错的叠影中,渐渐,我仿佛明白了什么,这一个个忘不了的梦,必承载着那难以忘怀的抉择,而我们,就在这抉择中慢慢长大。
江水依旧,梦境继续,而我的心智却在这一个个抉择中变得成熟了。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一定有这些忘不了选择,这些选择也许让你后悔万分,也或许让你庆幸不已,而我们的成长就是在这一个个选择之中积累出来的。在选择中变得成熟,在一个个选择之中你就渐渐长大了。
屈原离的作文篇8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的重大节日。屈原见国家走向灭亡了,不想被敌人无俘虏,所以跳河自尽。后来人们为了屈原的尸体不被鱼吃掉,就往河里丢竹筒饭,后来,又成了粽子;为了把鱼赶走不让它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人们赛龙舟,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每到端午节,人们家家户户就会包粽子,赛龙舟来过端午节。每到这一天,大人们还会让孩子洗艾澡,是为了去湿气,不让孩子们容易生病。
端午节一大早,我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一下楼,原来是姥姥在蒸粽子。我和哥哥偷了五个,然后就去“赛龙舟”了。
一到海边,早已有选手在等候,我和哥哥也体验了一场“龙舟”赛。首先每个人先找来一个泡沫艇,然后去有水流的地方,然后拿一根船桨,接着坐到艇上,用人的重量和船桨来掌握方向,以此类推,多找一些泡沫艇,新和以和小伙伴们去赛“龙舟”了。三、二、一,开始!我和哥哥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三两下就打败了他们,然后我们去领奖时,发现,奖品竟然是粽子。
傍晚,姥姥煮了一大锅艾叶水,让我和哥哥洗澡洗头。艾叶水倒出来,一股淡淡的`艾草香味,我先是深深地吸了一口香味,然后就跳进桶里泡澡了。泡澡起来,我感觉浑身舒畅,精神清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节日文化,更多的是对我们有益的习俗呢。
晚上,妈妈叫我给大家背诵有关端午节的诗歌,我大声背诵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屈原离的作文最新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