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旅程,充满乐趣与挑战,每次写作文都是一次自我反思的机会,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并改正表达中的不足,以下是职场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对中国发展的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对中国发展的作文篇1
中国的变化进几年来,中国飞速发展,我们什么都有,根本没有长辈童年那么苦,经济也很落后。
我们整天生活在高楼大夏上,热了就开空调,饿了就大鱼大肉。晚上,点灯不怕黑,有蚊子就用电蚊香,就连穿的都是名牌衣服,电视想看就看,不是彩屏的,学习累了玩走入电脑,与同学聊聊天、打打游戏、听听音乐等等……。
学习上有不会做的,请叫学习机、点读机。不愁吃、不愁穿,还有吃不完的零食,无悠无虑,根本无法体会什么是饥饿,什么寒冷。听奶奶说她们的童年是很苦的,她们小时候,连水笔都没有,只能写钢笔,铅笔,有一支英雄牌的钢笔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根本没有单面胶、修正带。钢笔写错字了,只能画几横。
晚上,点着煤油灯,在煤油灯下看书、写字。别说空调,连电风扇也没有,只能用一把扇子扇 ,而且,那时根本没有电冰箱,更不用说电脑,棒冰也只能等卖棒冰的人来了才能吃,卖棒冰的商人先从棒冰制造厂内批发一些棒冰,然后能放入厚厚的棉花木箱子里,走街窜巷的来叫卖。那时烧饭用的是大灶,根本没有煤气灶,奶奶放学后蹲在大灶旁烧饭,天天吃蔬菜,只有在特殊日子的时候,偶尔吃点鱼、肉。现在的我呢?妈妈老是苦口婆心的说“多吃点,现在是长身体的时候,吃的多身体才能长的高。”我呢?一边噘着嘴,一边嘟哝,老是叫我吃,真烦。
现在的科技多么的发达,和以前比起来真是天差地别,乡间小路变成了柏油马路,小茅屋变成了高楼大夏,交通工具汽车、轮船,飞机样样都有,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网络的时代,更是奇妙无比。所以,我们既然生活在这么好的时代,更应该好好学习,积磊自己的智慧,长大了为祖国做出贡献。
对中国发展的作文篇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我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开篇即以湿地起兴,在古人眼里,湿地充满了无限之美。保护湿地,我们一直在行动,守护“地球之肾”的健康,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让湿地成为“福地”。
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理念,让湿地成为“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的宜居福地。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中,“天人合一”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作为“地球之肾”,湿地在涵养水源、蓄洪抗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一直努力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凝聚珍爱湿地全球共识,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常怀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勇担保护湿地的使命,为构建美丽地球家园而努力。
开展“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绿色行动,让湿地成为“钱塘月,洞庭烟,沙湖水色竟如天”的宜游福地。
今年是中国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30周年。中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中国积极履行公约义务,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得到持续改善。中国是湿地保护的倡导者和积极践行者,从践行“两山”理念,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到把约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湿地保护不只是一项长期、任重而道远、关乎子孙万代的伟业,还是一个摆在全世界面前的共同课题,我们唯有团结合作、携手并进,让湿地成为人类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勾勒“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愿景,让湿地成为“霞光万道山映红,碧水青山是宝藏”的宜业福地。
湿地与人类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对保护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更是息息相关。中国目前已建立901处国家湿地公园,有效保护了240余万公顷湿地,带动区域经济增长500多亿元,约90%的国家湿地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非一朝一夕之力,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我们要以此次举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盛会为契机,坚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湿地保护行动,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
对中国发展的作文篇3
时间如同一台摄影机,记录了建国以来七十年间的点点滴滴。如果将时间的镜头向前拉长,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七十年前,遍布大街小巷的是自行车;三十年前,风靡全国各地的是摩托车;而如今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各种交通工具像雨后春笋一般。这一样样老物品的消失,一件件新事物的诞生,都在叙述着中国七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听爷爷说自行车的故事
小时候,爷爷有一辆二人自行车,听爸爸说,那是家里的长辈,是他们的大哥。爷爷看这辆车也像待儿子一样,没事就会擦擦。那时候,爷爷只要一拿出铁盆,洗的泛白的毛巾,我就知道他又要“干大事”了。于是,我便会将家里的圆木椅子抱出来,静静等在一边。一会儿,爷爷将车子推来,摆放好铁盆,将我抱到腿上。我喜欢看爷爷擦车。他将毛巾往水里蘸了蘸,然后拧干,一只手扶着车,一只手拿着毛巾,从车头到车身,从轮骨到脚蹬,一寸一寸地擦,宛如在雕刻一件艺术品。他的眼中充满了我熟悉的慈爱。那时候村里都是土路,到处坑坑洼洼,无论是大人们去田间劳作,还是学生上学,主要靠步行。碰到雨天就麻烦了,衣服容易脏不说,还会迟到,要是谁家有一辆自行车,听着清脆悦耳的车铃声,大家就会羡慕不已。
但别以为买自行车就像买菜一样,那时候买车是有指标的,有时还需要托关系,找门路,不少单位员工购买还需要抓阄凭运气
听爸爸说摩托车的故事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摩托车作为一种时髦的代步工具,飞速进入大众视野。听爸爸说,当时如果那个小年轻有一辆摩托车,会有很多小姑娘为之倾心;同样的,如果女儿出嫁,有辆摩托车陪嫁,那肯定倍有面子。爸爸常说,他最大的愿望便是有辆摩托车。爸爸是农村出身,初中未毕业辍了学,跟着几个哥哥去上海闯荡。那时,老板家有一辆摩托车,在爸爸的描述中,那是一辆红色车身,带有蓝色条纹的车,车头是黑色的。当时我听了是不屑一顾的,心想这种车现在哪有人骑,这么土。但爸爸在描述时眼中总是不时迸发出亮光……事实是残酷的,爸爸日思夜想着拥有一辆摩托车,但家中兄弟姐妹多,但只给一人买不公平,人人都买又没有那么多钱,他只能每天看着路上的摩托车流口水
听我说轿车的故事
虽然爸爸的摩托车梦没有实现,但科技的发展给了他另一样礼物——轿车。在我九岁那年,家里有了第一辆轿车,在我看来,这一辆车可谓是一个救星啊。在此之前,每年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都要先坐公交车再转客车,最后还要步行半个多小时,一趟下来半天的时间都过去了。大人们还好,但细胳膊细腿的我哪能受得了,因此,每次到家我总是累的筋疲力尽,经常和爷爷奶奶抱怨。直到有一次,奶奶心疼地抱着我磨出水泡的脚,对爸爸说:“买辆车吧。”自从有了轿车后,爸爸开车一车到家,我只要美美地睡一觉就行了,别提多方便了。
进入二十一世纪,交通工具在海陆空全面立体覆盖,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而七十年来中国也完成了蜕变,高铁、跨海大桥等已经成为中国的新名片。它们彰显着中国的变化,向全世界宣布:东方的雄狮已经苏醒了!而我们也可以骄傲地说:“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对中国发展的作文篇4
泱泱大国,屹立东方:神秘国度,源远流长。如今的中国,古老而年轻。几千年历史的积淀,使它就像一本经典名著,内容丰厚,需仔细品读;她又好似一位娇羞的年轻姑娘,充满魅力,若不掀开她的盖头,就不会发现她有多美的面庞。
当今的中国正以积极的心态,以宏大的魄力描绘自己的宏伟蓝图。
当今的中国是科技之国。一条条高铁线路遍布全国,中国的高铁正飞快地开往世界各地,展现着我们中国的风采。它不仅仅是交通发展的代表,更是中国的科技走向世界的表现。港珠澳大桥的.全面通车,拉近了内地与港珠澳的距离,但又有多少人了解成功背后的辛酸?从计划、构图、建造、测试到最后的通车,历经多年,遇到很多困难。试过许多方法,日复一日地工作只为大家脸上的笑容。北斗卫星的发射使中国拥有了更完美的定位系统;共享单车遍地开花;移动支付便民高效……科技正演奏着最激越的旋律。
当今中国是文化之国。走在大街小巷,我们会听到国粹京剧那字正腔圆的曲调,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饭后散步时,我们会看到广场上舞动的身影,她们正诠释着中国舞蹈的特殊魅力。《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播出,使我们感受到了诗词文化的美丽,也让更多人重新了解了诗词。登上万里长城时,我们会看见蜿蜒于山脊上的人工建筑,不禁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每一块儿砖下都有百姓的汗水,也埋藏着当年的历史。文化正书写着动人的乐章。
当今中国是法制之国。正如茁壮生长的禾苗下总有几颗杂草,如今的社会中也存在着一些恶劣的现象,如食品安全问题,交通问题等等。面对这种破坏社会和谐的行为,我国也有许多应对之策,也颁布并完善了相关条例。有了法律的约束,人们做事自然会先想想后果,法治正建构着严密的五线谱。
当今中国是发展之国。中国在努力打造一带一路,即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开辟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借助有效的经济合作平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如中国援建非洲、巴基斯坦等国家,不仅帮助他们改变了落后的现状,更为自己赢得了口碑。
中国的科技在发展,中国的文化在发展,中国的法律在发展,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建设祖国,使它成为真正的强国!
诚然,现在的中国日新月异,若仅以几张“名片”的介绍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古老的中国,这就是青春的中国,她正挥舞着双臂,指挥她的子民们一起奏响一部世纪交响曲。
对中国发展的作文篇5
爱祖国,就要了解祖国,当你对中国有更深的了解之后,你就会更加爱自己的祖国。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们的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且还都是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者蓝色的军装,可见,那时的国家是多么的贫穷和无奈;而六十年后的今天,人们赶着潮流的脚步,穿着款式新颖的衣服,像什么牛仔裤、迷你裙……走进商场,各种样式各种颜色的服装一定令人应接不暇,当人走在街上就是一道道的美丽风景,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看了。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家七八口挤住在低矮黑暗的草房里,晴天日子还好过些,到了雨天可就难受了,可谓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家里能用来接水的用具全部用完,还是不够用;如今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住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楼房里,站在楼上还能眺望远方美丽的风景,再也不会为下雨天而发愁了,各种各样的电器摆放在房间,使整个房间充满现代气息,足不出户就可以整个天下事。
以前人们外出主要靠步行,如今电动车、摩托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私家小轿车正悄然兴起;以前对外联系主要靠写信,如今一通电话就可以搞定,还能上网视频,不管多远,都能清楚看到对方;以前我们的国家自行车都需要进口,被烙上深深的国外印“洋车”,如今我们的“嫦娥”一号已成功探月,茫茫太空已留下中国人的身影……。
回首过去,我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立足现在,我们的祖国正逐步走向强大。
展望未来,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最后,祝祖国六十华诞快乐。
对中国发展的作文篇6
只要稍加留心,我们不难发现,我们身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让我们看在眼里,甜在心里,乐在脸上。这些变化反映了一个众人皆知的“秘密”,那就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生活更美好!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我经常去农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玩,在那里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记得那时,我亲眼目睹了那里的人们辛辛苦苦地在田间劳动,吃的是自己种的菜,住着自己造的房子。房子很简陋,几个人挤住在不大的房子里。他们都要到自己的地里去劳动,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他们从不间断,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从不叫苦叫累。到了秋天丰收的季节,他们笑容满面,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又过了几年,那里的青壮年劳力都流行出门打工,于是,留在家的老人和妇女继续在田间辛勤劳动,等待出门在外的亲人过年时回家团圆。
正是因为他们有着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他们的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原来的低矮的房子不见了,换成了几层楼高漂亮的小楼房,家里装饰一新,新增添了好多电器,洗衣机、冰箱、电脑一应俱全,他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富足,注重养生保健,农村的叔叔阿姨们晚饭后聚在村里比较开阔的地方,随着优美的旋律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那时的小孩子们也跟着大人一起唱歌,给人呈现出一幅最美的最有灵气的田园山水画。
再看看现在的城市和乡村,坑坑洼洼的沙石公路和泥巴小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一栋栋低矮的茅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漂亮的楼房……一坐坐高楼平地而起,直插云宵;一条条大道宽阔通畅,直达家门……五花八门的高科技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
也正因为有了他们这种品质,才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工人盖着大楼,农民种好粮食,老师辛勤培育优秀人才,科学工作者不断发明创造……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不管是科技还是体育,不管是经济还是国防,我们中国都在挤身世界前列,看到神九、神十飞天,看到五星红旗无数次在国际竞技场上升起……这无不让每一个人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
我很高兴能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和平年代里,我由衷地感到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我立志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尽自己的一份力,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幸福美好!
对中国发展的作文篇7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进入到现代型阶段。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有效地开展,使中国的新生儿在年龄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低,但是,随着年龄结构的老化,老年人口的比例却越来越高。中国已经提前进入老年型社会,
老年型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首先表现在社会福利上,老年人的增多使国家在医疗等社会福利上的资金投入不断攀升,大比例的老年人口给国家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在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重任一般都落在下一代人身上,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老人一般都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年轻人背负着发展事业、养儿育女、和赡养父母的三重压力!其次是使劳动力结构老龄化,这样直接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创新与活力。另外,也是本人认为最主要的方面,老年人太多都继承和发展了前一代人传承下来的东西,如手艺,特技等带有浓重地方特色的文化,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太多都宁愿抛家弃子远离家乡出外打工,也不愿呆在家里学祖上传承下来的财产。这样直接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丧失和地方特色文化的失传,这才是最大的损失!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深入,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日益起色,这是一种值得高兴的事,但我认为,西部大开发太过于轰轰烈烈,大张旗鼓,以致大兴土木,大闹天宫!不应该!因为,按照现在的开发模式,很大程度上都是没有顾及生态和环境的代价的`,在中西部地区,很多地方政府为了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不惜劳民伤财,大兴土木,营造工业园,结果是山铲平了,农田颓废了,所谓的工业园还是烂泥坪,用了纳税人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资金,最终反而破坏了自己的生存之地,这到底是谁的错?
我认为,那些反对在中西部地区设立经济特区的人的想法是无法理解的,中国上世纪不就是在东南沿海先设立经济特区再设立经济区这种由点带面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吗?这种方法用在沿边也一样有效!先在沿边和内陆地区设立几个经济特区,大力发展沿边贸易,招商引资,待这些先发展起来的城市有能力帮助周边地区的时候再向面进而拉动整个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这样不是更省心?四大工程只能是拉动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一小方面!
发达国家先破坏后治理的教训是惨痛的,在对待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问题上,任何时候都要首先顾及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任何逾越了污染和破坏环境这一底线的举动的结果都将是惨痛,深远而无法弥补的!我们最终丧失的将是半壁江山的生存之地,谁有胆量成为千古罪人?
对中国发展的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