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的过程,是让书中的文字在脑海中重新发酵、升华的过程,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发现书中未被广泛讨论的细节或伏笔,下面是职场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从容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从容读后感篇1
面前的这本《我愿生命从容》,并不是一本关于道理的书,它只是用另外一种视角告诉你,生活的另一种维度。如同一个魔术师,艺术的浪漫与真实生活的交汇,宛若回到中世纪去做焦虑的女画家贝尔特,然后跑到法国去做个马上被情人遗弃的小女人,最后乖乖地回到罗马做个静静吃食的鸽子。真实而有趣,过瘾而回味。当然,对生活与情感中的纠结,书里的人会怎么处理,最值得回味。
这样的文字,不是快餐文化里博人一笑的段子或鸡汤,看过就算了。因为周国平老师本身是研究哲学的,所以他的文字富有哲思,需要去理解,去思考,去追着文章里的逻辑跑。
当然,这本书里讲的不是什么深奥哲理,而是寻常道理,一种秉持真性情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取向,一种趋于平和温柔从容的生活态度。
他的语言是不犀利的,有理性的分析,也有感性的表达,他把对构建更高精神世界的追求,对自由和自我的执着,对孤独和爱的赞美,对孩子和的想法?都一点点讲给我们听,与我们探讨生命里的花火和处世的智慧,正如他在文中说的,这是“慧心”。
我认为,这是一种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状态。追崇灵魂的自由和精神世界的丰盈,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着重于对人性内在的挖掘,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感召,促使人去改变自己,改变生活,收获美好与幸福。同时,又不完全否定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对客观现实有清醒而冷静的认知。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学会善待自己,人生才会感到更轻松更精彩。善待自己首先要学着接纳自己。我们要成为最好的自己,就要带着喜悦的心情接纳我们自己,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好的、不足的'方面等。通过积极悦纳自己,我们才能更好地调控自己,再更好地发展自己。我们要多为自己鼓掌,从自己周围的人中寻找比自己强的人,并向他学习,在前进的道路上,为自己加油,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到。每每看到别人成功胜利的时候,不要小气自己的微笑,掌声,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我们也将变强。人生的轨迹上,要不时的给自己一个微笑,这样相信你会对人生更加相信,加油,自己。除此之外,学会休息、宣泄生活中的烦恼,也能让自己变得从容。个人觉得从容之好,就是让我能好好的善待自己,只有善待自己了才能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从容之心,自由自在。
佛偈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只要心中无事,无牵无挂,活着,便是自在的。
从容读后感篇2
?愿人生从容》是著名文学家贾平凹先生写作生涯中一部最为极致和深刻的作品,在书中作者用通俗、简单、有力、诚挚的文字劝导我们为人要学会从容和矜持,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世俗的苦难、纠纷和矛盾所摧残。但是所谓的从容并不是让人变得没有棱角、没有锋芒、没有锐气、没有脾气,也不是教人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委曲求全;相反一个真正从容、理智、自持的人是绝对不会像个胆小鬼一样躲避纷争和喧嚣的,他反而会像一个勇士一样平静地面对困惑、烦恼、挫折与考验,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痴心不改、志向不灭、风度不缺,理智不失的正人君子。
贾平凹先生说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淡定从容地过这一生,所以不论生活给了你什么打击、失望和苦难,你都要逼着自己去勇敢面对现实,哪怕在风暴中自己的羽翼会被风雨折断,那也要时刻保持着起飞的高姿态。你看雄鹰之所以活得得那么高傲、优雅、威风和倔强,大概就是因为它是通过跌落悬崖才学会飞翔的吧,由此可见一个人只有吃过苦、受过罪、遭过难之后他才能变得处事不惊、无懈可击。因此不管前路多么孤独、莫测、凶险和迷茫,你都一定要时刻保持头脑的清晰、精神的安逸和灵魂的安宁,因为活着的本质就是要从容的面对一切苦难和欢愉。
贾平凹先生说:“是命也是运也,缓缓而行;为名乎为利乎,坐坐再去。”这就告诉我们急躁、贪心、犹豫和浮躁是会让人迷失本心的,所以为了不让自己误入歧途、多走弯路,那你就要学会从容、冷静、理智、谨慎的去走每一步路,只有这样才不会闯入泥泞不堪的沼泽里,也不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中。其实世界上的事情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美好,也没有你预料中那么糟糕,所以千万不要被未知、彷徨、迷茫和无措的枷锁把自己束缚起来,不然你就会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失去了自由、向往和生机。
读完《愿人生从容》这本书之后,我内心寻求到了一种莫名的平静和安详,因为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的从容不是躲避喧嚣与纷争,而是平静地对待生活。是啊,只要你可以平静、认真、平和的面对生活的一切旅程,那么你就会发现世界是如此多娇和繁华,所以请用自己的心去好好感受一下生命的力量和活力吧,切不可让喧嚣吞噬了自己所有的思考和感官。
从容读后感篇3
这是一本欧洲城市的浪漫游记,德国、法国、瑞士……,这里面沉淀着几千年的艺术、哲学、文化和历史,所到之处都是一部读不完的巨著。
每一位艺术家都是这座城市价值连城的珍宝,闪耀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德国的《emma》杂志的金牌摄影师bettina flilenr用心形石头在街头找人做即兴表演,让他们自由叙说各自关于心的故事。
不来梅的画家paula用画笔寻找自己,和名利无关,世人眼光无关,留下旷世巨作。
在维也纳,导演海伦用核心简单的“爱和关系”,演绎了一个人人都能看懂的《爱的国度》,告诉人们“悲伤时,请微笑。”
这些贴近生活的艺术家,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城市,成了城市中一张传奇而精美的名片,吸引人们纷纷前往。
“平日里太多与人相处时间虽然让人觉得愉快,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彻底一个人的自由时间,内心的清净和自由总觉得得不到满足。”“亲密关系或者孤独?都不重要,因为真相是:人们从来都是带着笼子四处行走。”
我经常掉入人越多,越热闹,我就越落寞的黑洞之中。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能找回迷失的灵魂,用静寂的时光,揭掉虚伪的面纱,还原本来的面目,安抚惊慌失措的灵魂。
作者一个人走过波恩的“十字架山”,柏林的勃兰登堡门,以及欧洲城市的那些大街小巷,用诚实,生活的真意,寻找生命的从容。
这本书作者以女性独特的视觉,触摸和感知着这些欧洲城市的一切。
找一个明媚的下午,泡上一壶清茶,沐浴在冬日暖暖的金色阳光之下。读这本书,能感觉到到作者笔下写的,不是用眼睛看到复制给我们的,而像是用手,抚摸过这个城市的一砖一瓦,用心灵感知出来的。
足不出户,作者便带你神游欧洲。
刚开始读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另外一本《创伤使人成熟》,会不会一样让人心里有些沉重?因为第一章的那些关于鸽子,关于人的话,让我看到了生命中无数的伤疤。
书的开头,用法国广场的鸽子揭示了现代人的虚伪,讽刺“大城市里的人们你争我夺,鸽子的命运也不例外”,说:“如果我是鸽子,我决不贪念城市。”大城市资源的丰富,没有让人们更幸福,更从容,倒让人们失去了安全感。
但是慢慢读起来,确发现其实是一篇篇有料的美文,笔锋细腻温和,如岚岚细语,读起来很轻松,也甚是明朗舒服。
她希望生活的真意,就要像在意大利的目拉诺小岛上悠闲的鸽子,在炫目的阳光下从容啄食一般。
这本书让人看到了一个内心平静的,从容的,诚实的,不受外界打扰,简单而又自信的女子。
内心丰满,哪里都是绝妙的风景,什么样的岁月都会从容。不管是城市还是乡下,亚洲还是欧洲。
从容读后感篇4
如果生活有颜色,那么,我想应该是蔚蓝色的,因为它形状似大海,象征宽广和从容。
在《愿生命从容》不经意间翻开书页上显露出一段话:“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个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认真地做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看着这句话,我呆楞了很久,从出生至现在,其时光的辗转流水已经十个多个轮回,而我唯一坚持到现在的便是绘画。但我从未把绘画当作是一个动力,当作一个兴趣,甚至是一种执念吧……
这段话让我颠覆了对绘画的心态,或许我应该找一个寂寞无人的时候,去认认真真地思考,去反复地思考,绘画对于我来说到底算什么,意味着什么。
每当我在白纸上画下第一笔涂鸦时,脑子迸发出的是对未知画作的灵感,画画正在创作时,每一次的浓墨重彩无一不再倾诉着内心的渴望。纯白色随着指尖的画笔逐渐变成花色,五颜六色。停笔之后的是,内心充斥的自豪和骄傲。
画画时心中的宁静和安静不会骗人,获奖时心中的喜悦和骄傲不会骗人,以及无助时心中的慰藉不会骗人,我想我应该明白风吹过的印记。
无妄草根若春生。“因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看着别人,他有我没有,就焦虑了,一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他要的一定是符合自己的心情,秉性的,追求这些东西,他才会平静从容。”
这段文字赫然闯入我的眼帘,我起身望着窗外那一抹抹的绿,心里感受着自然风一丝丝的暖意,心中却不知为何抽疼。
手抚上画架,原本那独一无二的画,似乎变了样子似的,原本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变得逐渐有了他人的影子和色彩,色彩间的技巧更加多样,可颜色在心中看上去却变得灰蒙蒙,初心不在,本质不在,只是挂在墙上的鲜红奖状是对我最大的讽刺和嘲笑。
这句话一语点中梦中人,抛开红尘世俗和尘世的目光,再次拿起画笔,执笔,又恢复当初的艳丽。唯一改变的是画画的心境,不再是一种自豪,更多的是一种归属感。
跟风,赶潮流,这是大家都有的本性和固性,不管自己是否需要,是否适合就适合,就盲目地跟从,去追求,或许就是仅仅是因为他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变了,辜负了自己,去追求,去盲从。
这或许就是虚荣心和骄傲心作祟吧。这样子的人何其可悲,可叹,可止!从来不问自己真正的追求,从来不问问自己的心,到底要什么?本质不问,只知道一味地去模仿,去借鉴。到头来却发现自己永远不能和别人同步。
这样的经历又何其相像,几乎每个人都曾做过这样的事情。内心深处的喧哮和叫着的不安,惶恐不安,驱使着大家跟风潮流了,可心中虚无缥缈的伤口却从来没有被真正地愈合过。
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各种人,有的人追求自己本身的需求,他们的心坚若磐石,不被外界所困扰,撕破了那层飘渺不存在的面纱,去追求自己的专属。
蜜中带涩如独人,周国平先生还曾在书中写道:“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
我认为我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是健康的,就像蜜蜂有采不完的花粉。维尼熊有喝不完的蜂蜜,我被爱意深深地笼罩着。友情,亲情,这世界上最纯真最快乐的感情。
爱是幸运的。被爱是物质的实属的幸运,正如我爱上绘画,画画,我的画作又被他人欣赏,被他人所爱。就算作画期间有苦恼,苦涩,但也有甜蜜。因为那是自己所爱的东西。
甜蜜中的苦涩是美妙的。如果太过于单一就会腻掉,但在同一种元素中加入不同的味道,这样的新鲜感是让人期待,所喜欢的。咖啡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爱,去赞同,就是因为它入口的时候,苦涩清香,会在回味的时候变得余味。
孤独如一杯咖啡一样。虽然它是苦涩的,那如果不知道甜,又有什么资格去说,这是苦的呢。
从容读后感篇5
?愿人生从容》是贾平凹先生的一本散文集,起初看到这本书题目的时候就欢喜上了它,给人一种质朴清雅的感觉。他以简单而又睿智的笔触,讲述了他的所见所闻,通过解析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的那些纷扰羁绊,让我们感悟生命的本质与永恒,并告诉我们: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淡定从容地度过这一生。
静心面对这个世界,你会发现生活中的从容乐趣。你看,先生在壁画里发现大唐的热烈奔放、经济繁荣、人种繁杂,在一轮圆月中顿悟出“我该生的时候,就生气勃勃的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就痛痛快快的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在女儿的婚礼中发出为人父亲“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的谆谆教诲,在与朋友交往中体验“以文章会朋友,举事业为生命”的乐趣,在种种敲门声中体验人生的五味杂陈。这种从容洒脱的心态,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思考。其实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从容之中眺望未来,从容之中成就人生,宠辱不惊,看天边风起云涌,闲庭信步,赏门前花开花落。从容面对人生之路,才能领略一路更美的风景。
人活在世上,就要好好享受人生的一切欢乐和一切痛苦烦恼,这是先生对生命最透彻的领悟。已过知天命之年,想想自己这一路走来,生活中的各种考验,诱惑、磨炼、挫折、失败......现在看来都是试探心灵的试金石,不管面对人生路上的种种,我想从容之心是成败与否和能否继续顺利前行的法宝。生活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但只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乐观的面对,眼前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这就需要你发现并创造生活的美。明白了这一点,所有的大事都不是什么事,所有的难事不过就是那么点事。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在追求一种人生的高境界——从容人生。古人用他们的领悟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从容: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都不失为“从容”的华章。
人生不易,当下永恒。生活中要吃喝拉撒,要七情六欲,要伤病灾痛,要悲欢离合,只有在生活中不断的感受从容,以乐观、豁达、淡泊、平常心对待各种各样的压力,才能在从容中不断地精彩人生,才能安然淡定地度过这一生。
从容读后感篇6
最近读了著名作家周国平写的《愿生命从容》一书,在书中我看到了作者用他自身的经历向我们讲述人生的道理。书中那一篇篇文章,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如同一位位智者在我的面前,给我带来别样的情怀,也让自己的心灵开始了一次旅行。
?愿生命从容》是一本处世之道,一本寻真之书,我们要做的不是多成功,而是怎么去做一个人,懂得去自尊自爱,懂得承受压力负累。书里讲的不是什么深奥哲理,而是寻常道理,一种秉持真性情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取向,一种趋于平和温柔从容的生活态度。
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周先生说,“现代人是活的.愈来愈复杂了,结果得到许多享受,却并不幸福,拥有许多方便,却并不自由”。先生的话一针见血。的确,在科技愈来愈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得到了很多的便利,然而我们却不知不觉的成为了科技的“奴隶”,不时看下手机,关心刚刚发表的说说是否有人点赞,时刻刷新朋友圈的最新动态,看电子书的时间多过纸质书刊,手机形影不离;常常关注陌生人的言论及时评论点赞却忘了关心身边的人……,留给家人的时间愈来愈少,也留给审视自己的时间愈来愈少。生活如此喧嚣,我们要能够平静下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享受幸福的真实与祥和,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当看到周国平说“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的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是呀,我到底想要什么呢?是安于平静的生活还是变成繁忙的机器?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现在才知道我想要的是一个稳定宽松的工作环境,下班后可以照顾孩子陪伴家人的平静生活,而不是因紧张、忙碌而沸腾起来的喧嚣的生活。那一刻我突然的平静下来,重新审视我的工作与生活,他让我知道,安于平凡,简单的幸福,是一种能力。
熏陶是最省力的
从本书中在孩子的上我得到一些感悟,周国平先生所说的“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是最省力的,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无论是我们的老师,还是我们的家长,都应该从孩子的真实需要出发,营造出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创设自然发展的环境,做孩子的知心人,而不是主子,更不能成为孩子的奴仆。对待学生,完全没有必要将我们的“雄心壮志”,转嫁到孩子身上,让孩子享受生命的快乐,做一个善良、丰富、高尚的人,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
愿生命从容,不急不躁,循序渐进,愿以一颗平静从容的心,面对工作与生活。
从容读后感篇7
最近读了周国平写的;一书,感觉很安静。挺喜欢周国平写的书,语言并不深奥,不会让人读来头昏脑涨、不知其然。相反,文字干练、浅显,却很容易让人进入境界,一瞬间安静下来,认真享受时光,思考人生。我很喜欢这样的文字,在如今这快餐文化的世界,在各种'口味'的心灵鸡汤层出不穷的时代,这种文字显得很干净,让人毫不犹豫地停下匆忙的脚步来享受阅读的时光。正如这本书写的--愿生命从容。
周国平先生在书中讲述的都是寻常道理,一种秉持真性情的价值观取向,一种趋于平和、温柔、从容的生活态度。
他的文章很理性,表达很感性。他对精神世界有很高的追求,对自由和自我有一种骄傲的执着,对孤独和爱有毫不吝啬的赞美。他一点一点地用心叙述,以一种与读者探讨的态度,却又恰恰在不经意间感染了读者,让人渴望生命的从容,在这繁世中种出一朵涤尘不染的花。
本文的题目还是几天前在妹妹那里获得的灵感。小姑娘在一篇作文的题记中写了一句很不错的话:你是上帝种下的花,那么芬芳又可爱。我一瞬间被感动。我真的很感叹这个上初中的小姑娘的心灵,是那么的可爱!这句话与周国平的这本书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淡定,那么从容,又那么动人。我们是上帝种下的花,芬芳又可爱。
周国平先生的文字着重于对人心灵上的挖掘,强调真性情的美好。很喜欢他的一句话:幸福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灵魂的丰富。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而我们赋予了它意义
心似海,生如草
——读《愿生命从容》有感
如果生活有颜色,那么,我想应该是蔚蓝色的,因为它形状似大海,象征宽广和从容。
在《愿生命从容》不经意间翻开书页上显露出一段话:“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个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认真地做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看着这句话,我呆楞了很久,从出生至现在,其时光的辗转流水已经十个多个轮回,而我唯一坚持到现在的便是绘画。但我从未把绘画当作是一个动力,当作一个兴趣,甚至是一种执念吧……
这段话让我颠覆了对绘画的心态,或许我应该找一个寂寞无人的时候,去认认真真地思考,去反复地思考,绘画对于我来说到底算什么,意味着什么。
每当我在白纸上画下第一笔涂鸦时,脑子迸发出的是对未知画作的灵感,画画正在创作时,每一次的浓墨重彩无一不再倾诉着内心的渴望。纯白色随着指尖的画笔逐渐变成花色,五颜六色。停笔之后的是,内心充斥的自豪和骄傲。
画画时心中的宁静和安静不会骗人,获奖时心中的喜悦和骄傲不会骗人,以及无助时心中的慰藉不会骗人,我想我应该明白风吹过的印记。
无妄草根若春生。“因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看着别人,他有我没有,就焦虑了,一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他要的一定是符合自己的心情,秉性的,追求这些东西,他才会平静从容。”
这段文字赫然闯入我的眼帘,我起身望着窗外那一抹抹的绿,心里感受着自然风一丝丝的暖意,心中却不知为何抽疼。
手抚上画架,原本那独一无二的画,似乎变了样子似的,原本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变得逐渐有了他人的影子和色彩,色彩间的技巧更加多样,可颜色在心中看上去却变得灰蒙蒙,初心不在,本质不在,只是挂在墙上的鲜红奖状是对我最大的讽刺和嘲笑。
这句话一语点中梦中人,抛开红尘世俗和尘世的目光,再次拿起画笔,执笔,又恢复当初的艳丽。唯一改变的是画画的心境,不再是一种自豪,更多的是一种归属感。
跟风,赶潮流,这是大家都有的本性和固性,不管自己是否需要,是否适合就适合,就盲目地跟从,去追求,或许就是仅仅是因为他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变了,辜负了自己,去追求,去盲从。
这或许就是虚荣心和骄傲心作祟吧。这样子的人何其可悲,可叹,可止!从来不问自己真正的追求,从来不问问自己的心,到底要什么?本质不问,只知道一味地去模仿,去借鉴。到头来却发现自己永远不能和别人同步。
这样的经历又何其相像,几乎每个人都曾做过这样的事情。内心深处的喧哮和叫着的不安,惶恐不安,驱使着大家跟风潮流了,可心中虚无缥缈的伤口却从来没有被真正地愈合过。
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各种人,有的人追求自己本身的需求,他们的心坚若磐石,不被外界所困扰,撕破了那层飘渺不存在的面纱,去追求自己的专属。
蜜中带涩如独人,周国平先生还曾在书中写道:“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
我认为我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是健康的,就像蜜蜂有采不完的花粉。维尼熊有喝不完的蜂蜜,我被爱意深深地笼罩着。友情,亲情,这世界上最纯真最快乐的感情。
爱是幸运的。被爱是物质的实属的幸运,正如我爱上绘画,画画,我的画作又被他人欣赏,被他人所爱。就算作画期间有苦恼,苦涩,但也有甜蜜。因为那是自己所爱的东西。
甜蜜中的苦涩是美妙的。如果太过于单一就会腻掉,但在同一种元素中加入不同的味道,这样的新鲜感是让人期待,所喜欢的。咖啡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爱,去赞同,就是因为它入口的时候,苦涩清香,会在回味的时候变得余味。
孤独如一杯咖啡一样。虽然它是苦涩的,那如果不知道甜,又有什么资格去说,这是苦的呢。
从容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