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演讲的好,就得学习认真研究你的演讲稿,优秀的演讲稿需要我们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以下是职场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青山演讲稿5篇,供大家参考。
大青山演讲稿篇1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十分发达的工业文明时代了,人类在不断的进步,我们人类已经征服了地球,成为地球上的主宰。但是人类向自然界过度的索取,已经导致大自然无情的报复:飓风、暴雨、暴风雪、洪涝、干旱、虫害、酷暑、森林大火、地震等灾情不期而至。惨痛的生态教训,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和全人类的重视。
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类为了得到结实的木椅、精刻的木阁,不顾原始丛林的萎缩;人类为了得到煤炭、石油、地热;不顾大地下沉、裂变、陷落疯狂攫取;人们为了建造厂房、化工车间不惜牺牲臭氧层。当一片片绿波汹涌的森林被无垠的荒漠黄尘所取代,当无忧地在蔚蓝的天空飘荡的白云被漫天滚滚黑烟所替代,当为地球遮风挡雨的臭氧层被无情的氟里昂所破坏。森林在哭泣,白云悲伤,臭氧层在叹息。
我们只有这么一个美丽的星球,我们的先人和我们的后人都注定要在这里生存。我们的后代还要继续生活在地球上,可是我们给他们留下的是什么?我们是时候醒悟了!挽救地球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赎回文明!
大青山演讲稿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情系绿色让桐乡大地更加美丽》。
有人说,绿色象征着生命,是无限生机的升华。然而,我要说,绿色是林业的主旋律,是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的孪生妹,是我们每一个林业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我国第一任林业部部长梁希,有这样一句名言:“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在这里,我们不禁要赞叹这位著名林学家的浪漫主义情怀,在行云流水的点化间,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林业人!也鼓舞着情系绿色的桐乡儿女!
情系绿色,我们用热血沸腾的青春激情,妆点着家乡的青山绿水;情系绿色,我们用夜以继日的平凡工作,美化着我们的生活环境;情系绿色,我们用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建设着绿树环绕的美丽家园。我们是誓把林业工作做到最好的大地园艺工作者。
让时间回到20xx年7月,在天然林保护工程中,上级要求的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搞好工程设计,从机关抽调的精干人员组成的工作队,天天穿着球鞋,戴着草帽,拿着图纸,从每一个乡镇、每一个农村、每一块地开始,在烈日下翻山越岭,调查记录,任凭汗水流在脸上滚淌。为了弄清地形地貌,求得更精准的数字,我们一起爬山头,跨沟壑,淌溪水,攀高崖。山高挡不住求实的脚步,沟深走不断认真的态度。饿了,就啃一口干馍,渴了,就喝一口泉水,硬是以汗水为墨,以心为笔,绘制出了高规格的设计图。冬季施工中,为了赶工期,我们冒着风雪不停歇,图纸展不开,就拆成小块,背过身,用身体挡着风雪勾绘、记录。在山上,在风雪中,不知道摔了多少次跤,崴了多少次脚,经过几个月的持续努力,我们的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质量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然而我们也收获着“把林业工作做到最好”这字里行间最深的感悟。
林业工作虽然辛苦,但辛苦也是一种磨练。正如《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本书中所说的那样,“只有经历艰难困苦,才能取得世界上最大的幸福,摘取最丰硕的果实。”每当我们看到一片片新生的幼苗,为桐乡山河装扮出一派春意盎然的美景时,我们的一切辛苦都化作春天的笑容尽情地绽放。
看!在畖底,一望无际的核桃苗,长势喜人,生机勃发;在郭家庄,红红的山楂和甜柿,硕果累累,挂满枝头;在河底,一颗颗圆圆的花椒,红袍裹身,清香扑鼻;在康培苗木基地,碧桃、榆叶梅盛开时节,千万枝花朵争奇斗艳。远眺时似大地上铺上了红红的地毯,近看时又像一片花海在放声歌唱。美丽多彩的桐乡大地上呈现出“百花迎春,绿荫护夏,秋果富民,松柏扮冬”的新景观。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旖旎风光秀!乘着全县转变作风抓项目的清新之风,让我们在和谐的工作氛围中团结共事、安心工作。以实干精神感动各级领导和群众,以突出业绩展现林业风采,为建设美丽闻喜招来绿化项目,为建设美丽闻喜增景、增绿、增收!情系绿色,让桐乡大地更加美丽!
大青山演讲稿篇3
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我来自水电集团公司,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节能减排,从我做起》。
朋友们,你们见过树吗?不,你见过的只是街道两旁或公园里单调、乏味、黑不溜秋、贴满小广告的树。你们见过水吗?不,你们见过的公园人工湖、黄水河、排水沟那浑浊、发臭、游人洗过脚的水。你们见过鸟吗?不,那是笼中之鸟,呆呆的,只会张着嘴和人要东西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大自然受到严重破坏。由于城市、农村无力完全使用干净能源,直接烧煤、烧柴造成空气污染。电站用煤发电,企业用煤取暖,没有进行二氧化碳回收,造成空气中弥漫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末,出现酸雨,损坏庄稼和建筑物的现象;由于城市垃圾、工厂废水来不及处理直接放入河流,使空气、水中、陆地上的生物受害,造成生态不平衡,影响气候、影响人类生活条件。裾统计,我国人均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7吨,全球每年有50余种生物灭绝。早在1996年联合国环境署就曾发出警告:南极臭氧空洞正逐步增大,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皮肤癌发病率上升;1.2亿人口生活在混浊的空气里;12亿人口生活缺水;12%的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年地表土壤流失200亿吨;森林以每年45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惊人的数字,令人毛骨悚然,这其实已向我们发出了严正的警告:如果只顾盲目地吮吸自然的乳汁,而不立即行动起来,投入保护环境、拯救家园的战斗,最终毁灭的将是我们人类。到后来地球上剩下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
如果我们现在还不行动起来,去保护环境,那麽再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人类也会濒临动植物的死亡线上。由于我国人口素质还不高,对生态系统缺乏认识,不了解自然规律。我国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比如取暖、做饭、盖房子,大量进行能源采掘,森林遭到破坏,进而造成气候变暖,水土流失、河道淤积、冰川融化、洪水泛滥、森林退化、沙尘暴扬、火灾频发、噪音刺耳、臭气熏天、酸雨赤潮,臭氧空洞......空中烟囱林立,浓烟滚滚,河中死鱼漂荡,污水滔滔;地上垃圾遍布,废渣成堆......人为地破坏环境,无异于自掘坟墓,虽说我们国家地大无博,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这就要求我们对环境做出适当保护,担当起主人的责任。我们能眼见着环境被污染破坏而等闲视之吗?不,决不能。节能减排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去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保护每一棵花草树木,每一寸土地。节能减排问题,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一些人所需要的,也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一些人的事情,更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一些人所能解决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每一个个体抓起,从提高每一个人的认识抓起,从改变每一个人的习惯抓起。同时要依赖科学、相信科学、投身科学。通过提升整个社会产业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为保护环境而做出贡献。
绿色是多麽宝贵呀!遍及高山大川,迎风沐雨。它是生命、是安慰、是快乐。为的是多识花鸟鱼虫、猛兽之名。大自然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和抚慰人的心灵,而且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事业的成功。
朋友;当你受到"白天寂寞"和"黑暗孤独"煎熬的时候,当你受到挫折和失意的时候;当你烦脑至及痛不欲生的时候,那麽,你走向大自然吧!那个时候你就会真正知道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是何等重要。拥抱蓝天绿水,闻一闻泥土的芳香,在静静的山林中走一走,在绿色的草丛中坐一坐。顺手摘下一粒果子放进嘴里嚼一嚼,看一看地上的蚂蚁不知疲倦地忙碌,都能使人心绪渐渐平和,得到抚慰。你就会在大自然的真善美中,认识到你有你的生命里程,激发你以丰富的知识和坚强的毅力去开拓一个美好的世界。
同志们,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让我们珍爱生命,善待自己,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家园吧!让我们生命的每一天,天天都节能,日日都减排!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大青山演讲稿篇4
2013年9月7日“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绿水青山就是生态,需要保护;金山银山就是民生,需要发展。一句浅显直白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饱含着社会时代演变历史规律、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哲理。这一科学论断,言简意赅地揭示了生态与民生、保护与发展之间交融的辩证统一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殷实富裕、环境退化当然更不行。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只有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达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更高发展境界,真正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孕育生态文明
毫无疑问,要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丰富内涵,人类文明发展历程是我们首先会想到的一个纵向视角。
工业文明超越农业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未来超越工业文明的必将是生态文明。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生态文明正成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不二之选。
在原始社会,人类直接或通过简单生产工具从大自然获取所需一切,被动适应自然,与之处于一种原始的和谐状态。
在农耕文明时期,人口比较少,生产力也不发达,开发利用自然能力有限,对自然未能造成较大破坏。工业化程度低,资源供给充足,产生的排放、污染等对自然生态的影响,犹如在汪洋大海中倒进一滴墨汁,几可忽略不计。
时间的脚步迈进到18世纪,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先河,人类走进了工业文明时代。生产力的提升,伴随着盲目的自信、膨胀的欲望等,人类开始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掠夺。自然资源迅速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自工业文明以来,荒漠化、能源危机、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物种加速灭绝……一连串的灾难对人类时时构成威胁。人与自然不再和谐。
“几十年前,村子里偶尔来一辆汽车,根本感觉不到什么尾气;农家烧柴做饭,更被诗意地描述为袅袅炊烟升起。”对绿水青山怀有美好而深刻记忆的人都会这么想。
从原始的和谐状态一路走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天平就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急剧倾斜。发展失衡了。
超越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当然,这不是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走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时代。
早在2006年,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他说,“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只有‘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没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这其实也是对工业文明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一个精辟总结。
过去,因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完全失衡,导致“先赚钱后治病”的现象愈加严重。现在,是重建平衡的时候了。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升华发展境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包含着对重塑全新发展模式的宏伟战略构想。
人类是自然之子,绿水青山的大自然才是人类生存的美好家园,我们要格外地珍惜呵护。
2013年4月2日,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
同年7月20日,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在中华文明史上,“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等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治家格言,体现的正是眼下流行的节约资源、尊重自然等主流价值观。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1980年3月5日公布,其中有句名言: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从自己的后代那里借来的。
向后代借来的地球,我们有没有呵护?向后代借来的资源,我们又透支了多少?谁又可以为满足自己一时之需,让他人或后代承担过度利用、肆意破坏的恶果?
殷鉴不远。伴随迅猛的传统工业化进程,巨大物质财富在迅速积累的同时,付出的生态代价同样十分沉重,教训极为深刻。
1934年5月11日凌晨,在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就发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黑风暴”。风暴整整刮了3天3夜,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3400米的巨大黑色风暴带。风暴掠过了美国2/3的国土,所经之处,溪水断流,水井干涸,田地龟裂,庄稼枯萎,牲畜渴死,千万人流离失所。
“黑风暴”的发生是人口、资源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形成固然与大气环流、地貌形态和气候因素有关,但更与人为的生态环境破坏密不可分,主要是由于美国拓荒时期过度开垦土地,从而造成植被严重破坏所引起的。
过度消耗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可谓罪孽深重!我们能及时迷途知返吗?
改革开放__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年均增速接近10%,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近57万亿元,已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持续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生态问题已危如累卵,以牺牲生态换取经济发展的模式令人如坐针毡。
在北京,虽然风沙已渐行渐远,但雾霾却越逼越近。其他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比如长三角、珠三角等,也莫不如此。
这与其他工业发达国家曾经的遭遇何其相似!
事实说明,失去绿水青山这座坚实的靠山,金山银山无异于一把双刃剑,带来的不只是幸福,同时还有数不尽的伤痛。对此,谁又能说,绿水青山不是金山银山?
有感于“幸福”的伤痛,有人说,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信哉斯言!
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势在必行。
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信念,守护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是全体人民福祉所系,是对子孙后代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对更高发展境界的一种真诚追求。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赋予林业使命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进行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4月1日,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曾经有记者到黑龙江绥芬河采访,放眼望去都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当地人自豪地说,这里的树木每年都在成长,这不就是发展吗?更重要的是,这里有蓝天白云、清洁空气和甘甜的水,这是其他地方用钱也买不到的。
也许,还有句话当地人没说出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说明时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我们常说,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将人的命脉最终归结于树,无疑是对这一深刻历史命题的生动注解。
树乃人类命脉所系!但在我们身边,过去受一些畸形发展观的影响,树木乃至森林屡遭破坏,未能尽其所能地完美承担起守护命脉的历史使命。现在,林业光荣履行历史使命的时刻到了。
林业部门承担着森林、湿地、荒漠三个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职责。2013年7月,国家林业局发布《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年)》,启动生态红线保护行动,划定了林地和森林、湿地、荒漠植被、物种4条红线:全国林地面积不低于46.8亿亩,森林面积不低于37.4亿亩,森林蓄积量不低于200亿立方米;全国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全国治理宜林宜草沙化土地、恢复荒漠植被不少于53万平方公里;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严禁开发,现有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全面保护。
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面积31.15亿亩,森林蓄积量151.37亿立方米,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
两相对照后,不难看出,4条生态红线大多高于现有林业资源量。红线既然是底线,为何高设?
这正好说明,过去我们的生态透支过多,远远超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虽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耳熟能详,却未能真正根植于心、贯彻于行,前者为后者让路成为大概率事件。生态红线是持续发展的底线,高设表明需要加大力度偿还历史欠账。
“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在2013年5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为美丽中国建设保驾护航。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以独立章节对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出了部署。
曾经“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乡土中国,裹挟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浪潮中,显然不再迷失。
对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美丽中国,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也进行了颇富诗意的阐述。会议提出,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是的,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绿水青山所寄托的浓浓乡愁,这不就是我们心目中的美丽中国吗?这不就是生态文明的生动体现吗?
大青山演讲稿篇5
蕾切尔·卡逊曾这样描述我们现在的春天:“树木不再抽条,鸟儿不再歌唱,动物四散奔逃,春天虽然降临,但却万籁俱寂……”我希望逃离寂静的死水荒山,来到一方真正的绿水青山。
山之脚·水之积
山脚下,芳草鲜美;水积处,落英缤纷。
没有到山脚下,我们就被远方那一片绿色所吸引,远远看去,绿油油的一片。驱车前行,至山脚下,才发现,数朵鲜花点缀其中,明艳不可方物。我们不禁赞叹自然的美丽。谁知惊呼中,却吓飞一片小鸟。再向里走,一条小河突然出现,河边两岸,数颗桃树立于河边,清风微拂,引得一片落花。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活跃,浑然不知人之将近。
山脚水积,芳草落英绽光华。
山之腰·水之流
山腰上,暗流深邃;水流边,名花璀璨。
在心上过山脚下水的美景后,我们开始向上奔登,来到山腰,给我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觉感受。山腰上几棵遒劲的古柳立于其旁,为我们树上一片凉意。你看那古柳,树皮苍劲黝黑,但树梢,仍散发着春天的那种嫩绿。走路时,不时会被绊一下,那是柳树的根。水流处,几朵鲜花绽放于水旁,让人感到美与和谐。花虽不大,但也有“米粒之珠,亦发光华”的感觉。在青草映衬下,格外美丽。
山腰水流,暗柳明花亦动人。
山之顶·水之源
山顶上,云海朦胧;水源边,滴水汇流。
继续向上攀登,山顶自有不同。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在山峰中,一览山下余景,豪放之气顿生胸。望山下云海,朦胧一片,回首望去,见得一汪清水,不断汇流。俗话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是山峰处的阵阵小流,哪来的山下一片清水?滴滴水珠如小珍珠般耀人眼目。
山顶水源,云海滴水亦多姿。
这就是我眼中的绿水青山。如果我们努力保护环境,珍爱自然的珍宝,我相信,这绿水青山定会成为我们的家园!
大青山演讲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