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读后感5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写读后感不仅是对书籍内容的描述,还是对我们个人成长的见证,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常常思考书中的主题,它们如何与现实生活相关,以下是职场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管鲍之交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管鲍之交读后感5篇

管鲍之交读后感篇1

今天,我读了《管鲍之交》这个故事。

这篇文章讲述了鲍叔牙年轻时与管仲交朋友。他见管仲气宇宣昂,相貌魁伟,博学多才,少有大志,就料他是治国济世的人才,所以对他特别敬佩和照顾。

两人少年时曾一起做生意。鲍叔牙见管仲家穷,就在分钱时多分一点给管仲。有人骂管仲贪财,鲍叔牙解释说:“他是不会贪图这一点钱的。是我看他家穷,就故意多给他分一点。”

管仲还带兵打仗,临阵对敌,常躲在最后,撤退时又跑到前头去了。有人认为管仲是懦夫。而鲍叔牙却说:“他家有老母,全靠他赡养。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他绝对不怕死的`。”

后来,两人去齐国谋生,当时齐襄公没有儿子。但他有两个兄弟,一个是纠,一个是小白。管仲和鲍叔牙当了他们的老师。一个在鲁国,一个在叫莒的小国。

齐襄公死后,这两个兄弟开始争夺王位。他们都从自己栖身的国家回齐国,在路上管仲向小白射了一箭。看见小白倒下去,就认为小白死了。就不急不慌在回齐国。而小白并没有被射死,他们快马加鞭,改回齐国。在鲍叔牙的说服下,小白当上了齐国的国王--齐桓公。

后来,齐桓公让鲍叔牙推荐人才,他推荐了管仲。而后来管仲辅佐齐桓公当上了霸主。

鲍叔牙和管仲的友谊,一直流传到现在。我也想要和自己的朋友像鲍叔牙和管仲那样呢!

管鲍之交读后感篇2

“管鲍之交”成语来源于春秋齐国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它已成为国人耳熟能详、津津乐道,世代相传的佳话。人们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故事梗概如下:

管仲家贫,鲍叔牙富有,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互相深知深交,合伙做生意,鲍叔牙出大部分的本钱,赚了钱管仲却多分一些,鲍只分小部分。鲍的家人表示不满,鲍却说:“管仲家里穷嘛,需要用钱财,是我自愿给他的!”有时候做生意赔了钱,鲍不但不抱怨管仲,还安慰他说:“这是时机不利的缘故,请不要放在心上。”管仲听了,十分感动。这就是被后世盛传的“鲍管分金”的故事。

后来,管仲当兵打仗,他不敢冲锋在前、身先士卒,总在后面;打败仗的时候,他却总是第一个逃走。人们讥笑他胆小如鼠,没有勇气。这时,鲍叔牙却帮他说话:“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他奉养,其实,他并不是个贪生怕死的人。”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分别做了齐王两个公子子纠和小白的老师。为避内乱,鲍叔牙和小白到莒国,管仲和子纠到鲁国。齐国后来真的发生了内乱,他们都返回国内想继承王位,路遇时,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就向小白暗算射箭,箭射偏了,小白佯死脱逃,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早回齐国,小白就当上了国王,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齐桓公。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我虽然对您是忠心耿耿的,但只是一个庸臣,不会有大的作为。您要想把齐国治理好,就必须任用管仲来当宰相。”齐桓公问:“为什么一定要用他做宰相呢?”鲍叔牙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我与他相比,有五点不如他:宽厚仁慈,能安抚取信百姓,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抓住根本,我不如他;忠信可结于诸侯,我不如他;能给国家制定规范和礼仪,我不如他;能站在军门前指挥练武,使将士勇气倍增,我更不如他。管仲有了这五个长处,要是他当宰相的话,一定可以使齐国很快强盛起来。”小白一听:“管仲还射我一箭,是我的仇人,你是我的老师,我愿拜你为相。”鲍叔牙语气坚定地说“多谢大王对我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他射您一箭,各为其主,难得他对公子纠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一定能帮您射得天下,请大王聘请他做宰相。”

齐王最终不计前嫌,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用当时崇尚的大礼,迎接管仲,拜他为宰相,鲍叔牙副之。从此,在鲍叔牙的协助下,管仲出谋划策,在齐国顺利实行了他的治国之道。他们对内实行一系列整顿改革,使百姓仓廪充实,生活安稳,进行教化,让百姓明礼仪、知荣辱。对外,正确处理与周王室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关系,采取了恩威并施的外交策略,力戒恃强而骄,处处表现出讲信义、重礼让、有节制的大国风度。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桓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后来,管仲病重,齐桓公考虑后事安排,问他是否可以让鲍叔牙接替他为相。管仲说:“鲍叔牙善恶过于分明,以善待善尚可,以恶对恶谁能忍受得了?他是位君子,但不可以委以国政。”当有人将管仲这些话告诉了奸臣易牙,易牙以为这正是离间管仲与鲍叔牙的好机会,遂到鲍叔牙面前挑拨离间。没想到鲍叔牙听了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了,说:“这正是我推荐仲父(管仲)为相的原因。仲父忠于国家,没有私心。若让我为相,哪里还有你们这些小人容身的地方?”一番话说得易牙面红耳赤,连忙狼狈而退。管仲深感鲍的知遇之恩,曾感慨地说:“我贫穷时,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替鲍叔牙办事情,不成功,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牙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不尽臣节,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真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天下的人都赞美管仲的才干,我更钦佩鲍叔牙,觉得更应赞美鲍叔牙能了解人、容人、帮人、以诚待人,替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当别人误解管仲时,他挺身而出解释,消除误解。他举贤荐能,把才能高于自己的管仲推荐给齐桓公,不怕超过自己。他这种对朋友的理解、包容、真诚和无私收获了真诚友谊,二人互相支持信任,成为莫逆之交,辅佐齐王称霸,成为历史上的名臣,更成为朋友之间建立友谊的榜样,“管鲍之交”流芳千古。

朋友相交,贵在真诚,互相信任,互相帮助。没有鲍叔牙的胸怀,管仲可能难以在历史上留名,而没有管仲的雄才大略,鲍叔牙也许永远只是一个商人。齐桓公如果没有管仲和鲍叔牙,也许就不会成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伟业,成不了春秋第一霸主。事业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人生在世,都希望多有朋友,而且是真心的朋友,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少之又少,尤其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唯利是图,认钱不认人现象更严重。当我们在慨叹找不到朋友时,应该先问问自己,交朋友的目的是什么?你为朋友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是否有鲍叔牙的雅量,在名利、金钱、人情等方面都能真诚地对待朋友,为朋友着想。只有这样,才能和同学、战友、朋友相处时,要保持一份宽容的心,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体谅,互相理解。就能交到真诚朋友,就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惬意快乐!

管鲍之交读后感篇3

我很喜欢《管鲍之交》这个成语故事,反复读了几遍,比较喜欢管仲说的一句话:“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管仲和鲍叔牙都非常有才华,但我更喜欢鲍叔牙!

我喜欢鲍叔牙,钦佩他有那么宽广的胸怀。看过历史书的同学应该了解,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师傅,而管仲则是公子纠的师傅。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王位,差点丢掉性命,比较终是小白当上国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而此时,鲍叔牙为了更好的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为了强大齐国,却极力介绍管仲当宰相,自己心甘情愿做管仲的副手,丝毫不计较名利。相比于赵高、秦桧、和珅那些只为一己私利,不顾国家大局的朝臣来说,鲍叔牙的一心为公尤为可贵。

我喜欢鲍叔牙,他全心全意维护朋友,这深深打动了我。他是那么信任朋友,一心为对方着想。比如有时候管仲积极出谋划策,出的主意没有见效,鲍叔牙就会说:“不是主意不好,而是时机不利而已”;又比如打仗进攻的时候,管仲在比较后面,撤退的时候管仲又在比较前面,别人就嘲笑他是胆小鬼,而鲍叔牙则说:“管仲家上有老下有小,家中又只有他一个劳力,得留住他奉养母亲啊!”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鲍叔牙总会时时站在好朋友管仲的角度,一心为他考虑,这是多么难得,多么真挚的友情啊!

管仲是多么的幸福,拥有鲍叔牙这样真正的朋友。我也希望交到像鲍叔牙一样的朋友,当然我也会像他一样真诚地去对待朋友,拥有自己的“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读后感篇4

从前,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

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

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大王子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读后感篇5

大家一定听说过“管鲍之交”这一成语吧,这个成语它是指人们之间能够相互了解的好朋友。如果说到故事的来源,还要从公元770说起。

那时候是春秋时期,齐襄公在内战中死去,大臣决定让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回来做王。最后,公子小白先到齐国,他就是齐恒公。本来齐恒公是要杀了管仲的,以报上次的一箭之仇。被鲍叔牙拦住了,做了宰相,取得了很大的政绩。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最敬佩的人是鲍叔牙。因为在齐襄公即位时,鲍叔牙和管仲总是一起做生意,每次赚到钱了,鲍叔牙自己少拿一点,让管仲多拿一点去孝敬他的老母亲。可现在如果那个同学多占了一点便宜,次数一多,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久而久之,两人的关系就疏远了。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心胸没有像鲍叔牙一样那么的宽广。鲍叔牙也有顾大局的精神,另愿罢掉自己的官职,也要让管仲当上宰相,帮助齐恒公治理国家。可在这之间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让我最感动的一句是“我有五点不如管仲,第一点是对待老百姓,我不如他宽厚和考虑周到;第二点是他对国家有一腔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忠心;再一点就是他能团结各种阶层的人;第四点我不如他能懂得得各种礼仪规范;最后,他既善于指挥,又能亲自上前作战,我自愧不如。”瞧,鲍叔牙把管仲的各个优点都说了出来,他觉得自己比不过管仲,希望齐恒公重用这个人才,为齐国的霸业打下基础。

说到这,我就想到了春秋时代晋国的祁黄羊,因为年纪大了,告老退休了。他便举荐解狐,又举荐了他的儿子,别人说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鲍叔牙和祁黄羊的这种精神可真值得我们学习。

鲍叔牙也非常能理解管仲,每次在战场上,总是临阵脱逃,鲍叔牙却不鄙视他,还对别人解释道,说管仲家有老母。如果在现代,肯定会被别人说是胆小鬼。

世人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牙能知人也。”意思就是在天底下,并没有像管仲这么聪明的人,但却有许多像鲍叔牙这样知人知己的人。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明白了许多深刻的道理:和朋友相处,不是应该斤斤计较,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伤害时,而绝交,而是应该互帮互助,朋友之间都应该为别人考虑,该退一步就退一步,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只有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处好朋友之间的关系,才能拥有我们正真的朋友。

管鲍之交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蒙历史读后感5篇

孙中山传读后感5篇

森林报读后感500字5篇

慈母情深读后感5篇

父亲的信读后感5篇

说与做读后感最新5篇

阿米巴经营读后感参考5篇

200英语读后感最新5篇

励志类书籍读后感优秀5篇

活法读后感与心得5篇

管鲍之交读后感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9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