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详细的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差异,提高个别化教学的效果,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家长和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以下是职场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有关水音乐教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
有关水音乐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在音乐游戏中体验生活活动的乐趣,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2、随节奏完成转手腕、蹦跳步、猜拳等动作,能对输赢结果做出敏锐的反应;
3、能与同伴合作,遵守游戏规则和游戏玩法。
二、活动准备:
阅读绘本《沙子的下面是什么》、学唱歌曲《洗手啦》。
三、活动过程:
(一)绘本引出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玩音乐游戏的兴趣
1、根据绘本谈话:西西他们在沙子下面挖出了那么多东西,一双双能干的小手给弄脏了,现在我们需要做点什么呢?
2、复习歌曲《洗手啦》,能用自然的声音歌唱。
3、复习歌曲,用拍打身体各部位的方式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和情绪。
4、复习歌曲,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对歌词的理解。
(二)根据歌曲内容,模仿转手腕、蹦跳步、猜拳等动作
1、随节奏模仿转手腕、蹦跳步动作,师:你是怎么抖掉手上、身上的沙子的?
2、幼儿学习玩2人一组的手部、腿部猜拳游戏,会辨别输赢结果。
(三)学习音乐游戏的玩法
1、老师示范讲解游戏玩法及规则。
2、幼儿2人一组自主玩游戏。
(四)乐意与老师或同伴合作玩游戏,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1、单人游戏。(全班幼儿与教师玩一对多的单人猜拳游戏,熟悉最简单的玩法,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对游戏玩法有完整感知)
2、双人游戏。(两人协商输赢的奖惩方式能发挥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兴趣)
3、多人游戏。(推选一名领队,与领队相同为赢,幼儿学会主动关注他人)
4、分组对抗游戏。(组内协商出拳内容,两组协商输赢的奖惩方式,能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知道自己是小组的一员,每个人都要遵守小组约定)
(五)放松活动:游戏吹泡泡
附:玩法一(双人游戏):
1—2×8:蹦跳步16次,双臂上举一拍一次折腕;
3×8:1—4拍双脚大八字,双手肩前一拍一次向内抖手腕,同时胯左右各2次;
5—8拍2人猜拳;
4×8:1—4拍输家小碎步,双手半握拳于脸前模仿哭;赢家小碎步双手上举模仿笑;
5—8拍输家模仿洗手搓手背;赢家双手前平位竖大拇指(似夸奖)
5—8×8:动作同1—4×8
间奏:幼儿自由玩吹泡泡、玩水等动作第二遍音乐幼儿换游戏伙伴再次玩游戏。
有关水音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引导幼儿用下雨、浇花和小雨花共舞的情节动作分辩a、b、c段。
2、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雨点落下时的动作情态,小花喝水时快乐满足的'情感表小雨与花儿共舞的欢乐场面。
3、引导幼儿学会二人合作表演动作,根据情节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身体姿势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学磁带、录音机
2、花环。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摘苹果》。
2、复习歌曲《小雨沙沙》。
3、请幼儿倾听由乐曲改编的故事,感觉乐曲情感。与教师一同练习一下三拍子的节奏。
4、启发幼儿创编动作。
(1)幼儿创编小雨点动作。
(2)幼儿创编花喝水的动作和。
(3)幼儿编花儿与小雨共舞的动作。
(4)完整练习。
5、教师表演舞蹈,引导幼儿到大自然中寻找秋天的景色。
有关水音乐教案篇3
活动意图: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 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 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活动目标:
1、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小鸟和树之间的情感。
2、用欢快和哀伤的情绪唱同一首歌。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小鸟给大树唱歌
在《去年的树》这个故事中,树最爱听小鸟唱歌了,你们想听吗?
播放音乐,完整欣赏。
小鸟对树说了什么?你觉得好听吗?从哪里看出小鸟和大树是最好的朋友?
二、学小鸟唱歌。
1. 幼儿跟教师按歌词的节奏念歌词1~2遍。
2.老师清唱歌曲,幼儿轻轻哼唱1~2遍。
3、再次完整欣赏歌曲。
用抒情优美的声音唱出小鸟和树之间真挚的情感。
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幼儿用欢快和哀伤两种不同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尝试1~2遍。小鸟和大树在一起的时候,每天站在枝头给大树唱歌,那个时候它心里怎么样?(很高兴的)我们用和高兴的心。情演唱一次这首歌。小鸟不见了大树这个时候它的心里又怎么样?(很难受)我们用这样的心情也来演唱一次这首歌曲。小鸟看到树变成火柴时,是用什么样的声音给树朋友唱歌的?(用哀伤的情绪演唱。)
幼儿分角色演唱,一半幼儿扮演树,一半幼儿扮演小鸟。
互相角色对换。
附《唱给树的歌》歌谱:
1=b 6/8抒情地
6 5 5 6 5 | 4 3 2 1 0 |6 5 5 6 5 |4 3 2 5 0 | 1 1 2 1 0|
亲爱的树儿 我的朋友, 听我来唱首 好听的歌, 啦啦啦啦
请接收我的 美好祝福, 让我们一起 唱这首歌, 啦啦啦啦
6 6 7 6 0| 6 5 5 6 5 |4 3 2 10 ||6 5 5 6 5 |7 6 5 10||
啦啦啦啦 听我来唱首 好听的歌. 让我们一起 唱这首歌。
啦啦啦啦 让我 们一起 唱这首歌。
活动延伸:
回家后请爸爸妈妈陪同练习。
活动反思:
歌曲《唱给树的歌》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充满了童趣。幼儿在听听、唱唱、中充分感受歌曲优美、活泼的旋律。整个活动幼儿都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着,体会歌曲中的情感,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活动中教师投入的表现,孩子们才能收到感染和同化,真正的投入到歌曲中,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有关水音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和即兴舞蹈,体验乐曲《葡萄牙舞》欢快跳跃的情绪。
2、通过故事和图形谱,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3、让幼儿感受乐于助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葡萄牙舞》、丫丫和哈哈的图片、黑板、图形谱
活动过程:
一、用孩子的名字配上声势律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二、感受音乐。(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1、欣赏音乐。
提问: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听音乐时你想到了什么?
2、即兴舞蹈。(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师;请你边听音乐边把你想到的东西跳出来。
三、听故事。
有个小朋友叫丫丫,(出示丫丫的图片)她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叫哈哈,丫丫和哈哈这两个好朋友每天在一起玩耍,一起吃饭,还一起睡觉呢!有一天,丫丫找不到哈哈了,哈哈到哪里了呢?正在丫丫着急的时候,来了一个老婆婆,她告诉丫丫知道哈哈去了哪里。原来丫丫到一个国家去玩,她迷路了,找不到回来的路,回不来啦!丫丫跟老婆婆说:“我要去找丫丫,我要到那个国家去。”婆婆说:“这个国家很远,只能走路去,还要钻山洞。还有那个国家的是房子都很奇怪的,你到了就知道了!”丫丫说:“再远我也要去。”婆婆就告诉了丫丫怎么去,丫丫出发了。
四、分段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1、 出示两段纸做的道路的图片。
教师提问:丫丫出发了,丫丫走了多远,请小朋友把手指伸出来一起帮她数数?
教师拿着丫丫的图片在图形谱上走八下,教师告诉小朋友:丫丫走了800里,还要继续走,又接着走了800里。
2、 拉拉是怎样走路的?请小朋友创编丫丫走路的动作。
听音乐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丫丫走路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一部分音乐)
3、出示两座山的图片。
教师提问:丫丫前面有几座山?(两座山,过一座山还要走一 段
路。) 山太高,丫丫爬不上去,只有钻山洞了。
3、启发小朋友创编丫丫钻山洞的动作和走路的动作。
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动作(钻山洞——走路——钻山洞——走路),教师示范动作,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
4、听音乐小朋友和教师一起做丫丫钻山洞和从山洞出来走路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二部分音乐)
5、丫丫终于到了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都欢迎丫丫到他们家里去做客,他们一起说了句话欢迎丫丫,你们猜说的什么呢?
这句话就是: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节奏为(欢迎 你—︳欢迎 你——︳欢迎 你—︳欢迎 你——)这个国家的人很热情,还做了动作表示欢迎,按节奏拍手。
教师带小朋友根据节奏拍手并说欢迎词。
6、丫丫进了这个国家的人家里去做客,她发现这个国家的房子很奇怪,房子的门很矮,要钻进去,钻进去之后又发现房子里面很大,很高。
(出示房屋的图片)
7、请小朋友创编丫丫钻进房子和在房子里走路的动作。
教师示范动作(钻门——走路——钻门——走路),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
五、听音乐完整地走图形谱、做律动和舞蹈。
1、 请小朋友听音乐看老师走图形谱,老师拿着丫丫的图片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2、 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3、 老师带小朋友站在原地做律动。(加上丫丫走路的动作和钻山洞、钻 门的动作)(放第主旋律音乐两次)
4、课室内放有用积木搭成的山洞和门,孩子在教师的带领下听音乐舞蹈。使舞蹈具有流动感。(放完整音乐)
5、渗透德育教育。
最后在一个门里终于找到了哈哈,大家一起叫“哈哈!”教师提问:丫丫很艰难才找到哈哈,哈哈应该说什么?我们应该向丫丫学习什么?教育小朋友们要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葡萄牙舞》全曲是由一个旋律回旋重复了8次组成。旋律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两句相同的乐句组成,沉稳而又欢快,象士兵在行走,每一个乐句的旋律走向成直线形,两句旋律线象两条宽宽的道路。第二部分也是由两句基本相同的乐句组成,急促而欢快,每个乐句感觉前两拍象人蹲着在钻山洞,后两拍象人站起来昂首挺胸走路。
有关水音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体验和表现欣赏活动带来的快乐。
熟悉乐曲旋律,分辨乐曲的节拍、音高和不同力度的变化。
用指图、动作、乐器伴奏的方法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活动准备
老青蛙和小青蛙唱歌的图片各一张。
人手一件乐器。
重点
用指图、动作、乐器伴奏的方法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难点
熟悉乐曲旋律,分辨乐曲的节拍、音高和不同力度的变化。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在农场里》。
2、感受与表现乐曲《青蛙合唱》的节拍。
(1)今天,池塘边真热闹,原来是老青蛙和小青蛙在表演合唱节目,听!他们的歌是几拍子的?
(2)听音乐并说出音乐是三拍子的。
(3)教师与幼儿在乐曲声中,轻轻划拍。
(4)幼儿随音乐拍乐曲的节拍。
3、感受与分辨乐曲的音高。
(1)谁能听出是谁先唱歌,谁后唱歌?最后又是谁在唱歌?
(2)听音乐,教师与幼儿边听边看图片。
(3)提问:小青蛙唱歌的声音怎么样?老青蛙唱歌的声音怎么样?
(4)重复欣赏。听出音乐中是谁在唱歌,我们就用手指向谁,音乐的最后怎么指。
(5)继续听音乐,用高举双手和放下双手表现乐曲的高、底。
4、为乐曲伴奏,表现强、弱变化。
(1)两只青蛙唱歌,谁的歌声大?谁的歌声小?
(2)大家的乐器都会学青蛙唱歌,我们来为他们伴奏。启发幼儿讨论怎样为青蛙伴奏。
(3)在教师指挥动作的暗示下,用轻轻敲和较用力敲为青蛙伴奏,最后用力敲。
(4)全体幼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小青蛙伴奏,另一部分为老青蛙伴奏,最后全体敲。
5、复习音乐游戏"要下雨啦"。
有关水音乐教案篇6
中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草原上的舞会》
中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草原上的舞会》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主要使幼儿可以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通过各种模仿表演,让幼儿从单一感官到多个感官体验到音乐中的快乐,自然进入全身心的音乐体验,并感受到原野风生活的热情奔放。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应音乐的特定音效,感受原野风乐曲的节奏明快和热情奔放。
2、尝试发明不同的欢呼声,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经验 口哨、道具火堆、手偶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听辩音乐中的特定音效,感受热情奔放的乐曲。
难点:能听辨特定音效变换动作。
四、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走进活动室“草原上的小骑手” 师:—— 刚才小朋友们听到这首歌感觉像到了哪里?
(二) 以小客人进行导入 ——(出示手偶娃娃)今天有位从草原上来的小客人我们一起来欢迎她。 老师模仿手偶娃娃说话:“小朋友们好,我叫点点,我有一件高兴的事情告诉你们,我家今天来了许多客人,妈妈说要举行一场篝火晚会,可是妈妈问了我一个问题:什么是篝火晚会,可是我就就是不知道,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我们吗?你们知道什么是篝火晚会吗?篝火晚会都有些什么呢?”
(三)感受音乐 1、第一遍音乐:幼儿安静欣赏,教师动作提示。 导语:听!点点家的篝火晚会开始咯!篝火晚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个特别的声音,一起来听听是什么声音。 提问:在音乐里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哨声、呼应声) 音乐让我们感觉怎么样呢?(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2、第二、三遍音乐:手足律动 导语:你们想参加篝火晚会吗?音乐里有一个哨子声,当你听到哨子声时把你的手举起来打招呼(哟呵~)。 a. 音乐:(坐)拍身体各部位 哨声:做举手状(欢呼) 导语:你们的欢呼声真好听,我再站起来表演一次。 b. 音乐:(站)拍身体各部位 哨声:做举手状(欢呼) 3、第四遍音乐:动物律动 导语:你们的欢呼声把小动物都叫来了,我们来看是谁来了?(老师逐一出示动物手偶像幼儿打招呼) (学动物律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当听到哨声的时候就变成一种小动物,再听到哨声就再变成另外一只动物。(老师先示范一遍) 音乐:模仿动物特征 哨声:举手 呼唤声:动物的.叫声。
(四)口技表演 师:小朋友你们玩得开心吗?音乐中点点开心的时候是怎么喊的?我们也来学学吧(哟呵 ~)。除了可以这样叫,还可以怎样叫呢?配上相应的动作(发出各种声音练习)。 音乐:做舞蹈动作 哨声:举手 呼唤声:小朋友自己开心的叫声 。
(五)篝火游戏 导语:我发现你们参加篝火晚会的时候会唱会跳了,我呀给你们准备了篝火晚会里必须有的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火堆) 注意:交代游戏规则,练习一遍 音乐:手拉手跳舞。 哨声:举手欢呼声
(六)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大家玩的开心吗?我们该回去休息了,下次再玩。(听音乐出场)
有关水音乐教案精选6篇相关文章:
★ 托班音乐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