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提供教学的参考和标准,保证教学质量,教案应当有合理的时间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知识和技能,职场好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除法一教案优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除法一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
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并提高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难点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习过程】
一、复习题: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5,还剩多少千克? 8
1、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
2、交流讨论并解答。组内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
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
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探索新知
1、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
(1)吃了5,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85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8
(2)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例2
(1)阅读例5的主题图及题目,用自己的话表述题意,说一说“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
小组多1”的含义,把谁看作单位“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自己动手,画线段图表示两个小组的人数,将已知条件和问题标注在线段图上,图
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
(3)结合线段图,写出等量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出方程式并解答,算完后梳理一下自己整道题的解题思路?(注意解题格式)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40练习十第4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练习十第10--13题
2、拓展提高:练习十第14题以及p42最后一题“思考练习”。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除法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2.能够比较熟悉的笔算有余数的除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让学生逐步养成书写工整,计算仔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以及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以及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用竖式计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20÷4 30÷6 24÷6 35÷7
注意:
(1)被除数、除数和商在竖式中的位置;
(2)除法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
(3)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必须规范。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第六页情境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野营时都做了些什么?在他们分工合作安排晚餐和搭帐篷的活动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结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以及提出问题。
(1)如果每个人分4条鱼,那么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2)我采了48个野果,平均分给我们小组的9个人,每人能得到几个?
教师提议:我们就从第一个问题开始解决吧!
三、你问我说,合作探究。
1.请同学把第一个问题完整的看一遍,思考题目意思和解题方法,并列出算式。学生汇报情况预设。
题目意思和解题方法:就是要看22里面包含了多少个4?用除法解决。
列出算式:22÷4
2.请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想好后先在小组里交流,看看你想到的办法和别人的是不是一样?谁的方法最简单?教师巡视时注意发现典型算法,为后面的汇报选好候选人。
(小组交流后,请部分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分析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回忆比较、讨论交流,让有余数的除法竖式逐步变得完善。提醒学生:
(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时,商要和被除数的个位对齐。
(2)在用竖式算出商和余数后,还要记得在横式后面把他们写出来。
4.思考:
(1)在除法竖式中如何试商?
(2)在竖式中“商与除数的积”是什么意思?
(3)在竖式中从被除数里减去商与除数的积,剩下的是什么?
(小组讨论后,老师组织汇报比赛。)
5.比较22÷4与复习题中20÷4的竖式的不同之处。
6.请学生对四种算法进行比较和评论,然后老师再总结发言。
(“摆一摆” “圈一圈” “列竖式笔算” “口算”)
7.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学习,自主解决前面提出的“分野果”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八页习题)
五、全课小结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举手发言,对发言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
除法一教案篇3
设计说明
分数除法问题的解决是本单元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问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亲自感受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在讨论、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体会并归纳出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即从题目的关键句中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进而帮助学生学会用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成功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空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解题方法,再在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对分数除法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法有清晰的理解,为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分数除法(三)(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
师:我们学校的春季运动会快要开始了,同学们喜欢开运动会吗?为什么喜欢开运动会呢?(学生思考后汇报)
师:大家都喜欢哪些项目?(学生举手,教师进行统计)
2.体会等量关系。
师:咱们班喜欢跑步的人真多呀,大约是全班人数的。你们能说一说这个信息中存在着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吗?(学生思考后汇报:全班人数×=喜欢跑步的人数)
3.导入。
师:不仅我们学校这个时候开运动会,淘气所在的学校也准备开运动会,而且他们学校的学生都在积极地参加训练,争取在运动会上夺得冠军,为班级争光。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问题。
师:(出示课件)这是他们训练时的情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后汇报:有6名同学在跳绳,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情境图,鼓励学生根据信息大胆地提出数学问题,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热情高涨,还能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好,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你们愿意解答吗?(愿意)
出示问题: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是多少?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解决问题。
(1)画图解决问题。
师:你们能说一说题中所表示的意义吗?试一试,能不能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先交流题中所表示的意义,然后尝试通过画图解决问题并汇报)
预设
生:通过画图,我知道是6人,是3人,这样推算下来,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是27人。(如果学生采用其他画图方法来解决,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2)用方程法解决问题。
①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
师:你知道题中的关键句是哪句话吗?这句话蕴涵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学生交流,得出:参加活动总人数×=跳绳人数)
②自由解决问题。
师:根据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列方程解决问题吗?快来试一试吧!(学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③汇报。
师:同学们,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预设
生:我是根据“参加活动总人数×=跳绳人数”列方程解决问题的。
解:设操场上有x人参加活动。
除法一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掌握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呈现如下题目,让学生完成,激活经验。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5×( )=10 2×( )=8 ( )×4=12
12÷3= 6÷2= 3×( )=9
2.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新授知识
1.教学例2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除法的知识。你们看,阳光餐点的张师傅正在出售蒸好的包子。我们一起去看看!(引导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呢?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主题图例2)
预测学生可能回答:
生:每屉蒸笼装有4个包子,有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师:你知道要用什么方法计算,要怎么列式吗?为什么?
生:用乘法列式计算。求一共有多少个包子,表示6个4相加的和是多少的问题,则用乘法计算,列式为4×6=24(引导学生自己说出)
师:计算这道算式时想到的.是哪句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
教师:谁还能发现和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呢?怎样列式?
生: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求每屉可装多少个包子?列式:24÷6=4(个)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用的又是哪句口诀?
生:求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就是把24平均分成了6份,求每份多少个?用除法列式为24÷6=4(个),想口诀:(四)六二十四。
生3: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4个,可以装几屉?
教师:如何列式?用哪句口诀?
生:24÷4=6(屉),想:四(六)二十四。(就是求24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
2、体会乘法、除法之间的联系
师:观察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鼓励学生发言)
生:都用同一句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
生2:一道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生3: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再看被除数是几,最后确定用那句口诀求商。
师:同学们都说得不错,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们真的掌握这些知识了吗?
三、练习巩固
1、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第1、2题。(说一说题意,你是怎样求商的,用哪句口诀?指名回答)
2、 课本第21页第5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收获了哪些知识呢?(鼓励学生发言,老师最后总结)
五、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
4×6=24
24÷4=6 24÷6=4
口诀:四六二十四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再看被除数是几再确定用哪句口诀。
除法一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李思家4个月用电143度,平均每个月用电多少度?
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列式:124÷3≈153÷4≈
2、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学习估算方法。
(1)124÷3≈如何估算?
生1:124≈120190÷3=40124÷3≈40
生2:124=120+4120÷3=404÷3≈140+1=41
分析与比较:两种方法都正确,虽有细微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
(2)学生独立估算:143÷4≈
生1:143≈160160÷4=40143÷4≈40
生2:143≈120190÷4=30143÷4≈30
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1、每本笔记本3元,2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团要在“阳光饭店”住宿,每4人一间,最少需要多少间?
第1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200÷3≈_____。
生1:200≈210210÷3=70200÷3≈70最多能买70本。
生2:200≈180180÷3=60200÷3≈60最多能买60本。
生3:200=180+xxxx0÷3=6020÷3≈660+6=66最多能买66本。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200元能估成21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时不能将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185÷4≈
生1:185≈xxxx00÷4=50185÷4≈50最少需要50间。
生2:185≈160160÷4=40185÷4≈40最少需要40间。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185能估成16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虑所需房间数时,应将185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房间。
四、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
五、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思考:小白兔和小花猫的想法都对吗?为什么?
2、做一做第2题:估算学生独立完成。
六、全课小结,学生谈体会。
除法一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难点是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列式,说清数量关系。
小明2小时走了6 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速度=路程÷时间
2、计算:151×4 ×3 ×2 ×6 971215
8352÷4 ÷3 ÷2 ÷6 9765
二、探索新知
1、阅读例题3主题图及题目,要“比较谁走的快”可以比较他们的什么?如何列式?
2、探究2÷
(1)“2的算法 32小时走了2 km,估一估1小时走多少千米? 3
(2) 动手画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与问题的关系。
1小时走的路程,再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
表示的就是2小时走的路程。 3
(3) 结合线段图,思考:要求小明的速度,第一步可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
2要怎样计算?它把除法转化成什么?怎样转化? 3
55553、计算例3第二个算式÷,想一想÷可以转化成什么? 612612(4) 结合解题思路,思考2÷
4、通过上面的2道计算题,你发现了什么?你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下你发现的规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31“做一做”的第1、2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巩固训练:练习八第4、5、6题;拓展提高:练习八第7、8、9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除法一教案优质6篇相关文章:
★ 盼六一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