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颂》教案5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不仅是课堂的指南,更是教师成长的基石,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考虑多样化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兴趣,以下是职场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祖国颂》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祖国颂》教案5篇

《祖国颂》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歌曲《歌唱祖国》。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歌唱祖国》;感知音乐结构;掌握歌曲演唱风格,复习乐谱知识。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在课堂上学唱这首歌曲达到会背的目的。

2、难点:在学唱这首歌时,要有唱谱练习。

第一,用首调唱名法,了解d大调的音位。

第二,掌握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从理论上理解时值关系,从感觉上体会节奏。

教学过程:

1、学生伴着歌曲的录音走进教室,体验歌曲的进行节奏和雄壮的风格。

2、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唱这首歌曲。(1-2遍)

3、教师进行乐谱分析(如果学生音乐基础好,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分析),并做练习。

(1)调式、调性(d大调)和唱名

(2)节拍及其特点(四二拍子、弱起小节、附点音符)

(3)典型节奏型

(4)旋律进行特点

(5)音乐结构,乐段和乐句

(6)词曲关系

4、教师引导学生唱歌谱,然后边听录音(或跟琴)边唱乐谱,直到唱熟

5再听一遍录音,在课堂上讨论歌曲的演唱风格,包括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律线等。同时,说出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三段体,以及它们所造成的“陈述--对比--再现”的.艺术效果。

6、按照讨论出的音乐演唱风格,以自然、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并背唱。

小结:今天我们再次学唱了《歌唱祖国》这首颂歌,进一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热情带入学习等各方面中。

《祖国颂》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2、了解“颂”的文体特点,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

对文章思想内容与感情的把握。

学习课时:

1课时。

学习方法:

文本研习。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词语积累:

字音:

湖泊 莽苍 广阔无垠 烧灼 盎然 铿锵 苍苔 汲水 涟漪 澄澈 飞流急湍 混浊 龙湫

字形:

层峦叠嶂 翠锦斑斓 林阴道 蹒跚 晨曦 冈峦 万卉争荣

词义:

企盼 云蒸霞蔚 震耳欲聋(辨析:振聋发聩)

课前思考:

本文歌颂的对象是什么?

文章是否仅仅赞美了山川?

这些内容围绕什么中心写?

教授新课:

一、导入专题

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说过:“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意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法国大作者雨果说:“人民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我国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也以“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情倾诉了拳拳报国之情。

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自有国家以来,每个人都天然地与祖国连在了一起。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

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本专题从两个方面对祖国这一人文主题进行梳理:第一板块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其祖国的热烈赞颂;第二板块则要复杂得多,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

二、了解作者。

课文注释①。作适当补充。

三、解题

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

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叙。

“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四、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

讨论明确:珠峰、高原、西双版纳、平原、黄河……

春夏秋冬,晨光落日;

家乡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瀑布

2.除了写祖国的山川美景,文中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

讨论明确:还写了“人民” “文化”“语言”。

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祖国颂》教案篇3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歌唱祖国》。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歌唱祖国》;感知音乐结构;掌握歌曲演唱风格,复习乐谱知识。

重点难点:

1、 重点:通过在课堂上学唱这首歌曲达到会背的目的。

2、 难点:在学唱这首歌时,要有唱谱练习。的一,用首调唱名法,了解d大调的音位;第二,掌握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从理论上理解时值关系,从感觉上体会节奏。

教学过程:

1、 学生伴着歌曲的录音走进教室,体验歌曲的进行节奏和雄壮的风格。

2、 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唱这首歌曲。(1-2遍)

3、 教师进行乐谱分析(如果学生音乐基础好,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分析),并做练习。

(1)调式、调性(d大调)和唱名;

(2)节拍及其特点(四二拍子、弱起小节、附点音符);

(3)典型节奏型;

(4)旋律进行特点;

(5)音乐结构,越短和乐句;

(6)词曲关系。

4、 教师引导学生唱歌谱,然后边听录音(或跟琴)边唱乐谱,直到唱熟(4)

5、 再听一遍录音,在课堂上讨论歌曲的演唱风格,包括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律线等。同时,说出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三段体,以及它们所造成的“陈述——对比——再现”的艺术效果。

6、 按照讨论出的音乐演唱风格,以自然、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并背唱。

小结:

今天我们再次学唱了《歌唱祖国》这首颂歌,进一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热情带入学习等各方面中。

课后记:

学生对此歌比较熟悉,能主动学唱,并能参与小组的集体齐唱。教师参与指挥,学生的演唱激情高涨,效果好。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

教学目标:

欣赏《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体验出每一首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不同方式;掌握不同的声乐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体会不同的节拍、节奏与歌曲音乐的关系;认识旋律线;了解民间曲调和前辈的歌。

重点难点:

1.重点:辨别不同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音乐效果;感知歌曲的力度变化、旋律起伏的音高变化。

2.难点:(1)本科音乐材料比较多,要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 任务。

(2)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各项任务:画旋律线,填写表格,制作小插图。

教学过程:

1.教师用语言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欣赏4首颂祖国的歌曲,或复习各取《歌唱祖国》。“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心声,在这一课,我们能欣赏到不同的歌颂祖国的歌曲,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2.请听第一首歌《祖国颂》。简单介绍作曲家刘炽、词作曲家乔羽。

3.提问:(1)在这首歌曲中我们体会什么样的音乐形象?他们是如何表现的?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

(歌颂的、辉煌灿烂的、欢跃的、抒情的、热烈的、流畅的、气势宏伟的等等。感知歌曲割断不同的力度、音色、节奏、旋律线等音乐表现要素,及其音乐表情的关系。)

(2)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什么演唱形式?

(3)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几个段落?个表现什么?启发学生感知音乐结构,说出歌曲的音乐段落;简单表述各不同段落音乐的对比与变化(包括节拍、速度、力度、调式、旋律线、音色等)。

第一段:四句,南高、女高、男声、女声领唱接合唱,表现朝阳普照大地的灿烂。

第二段:合唱“啊”为背景,男声朗诵,表现祖国江山美如画和人民的豪迈。

第三段:合唱,表现祖国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四段:分为三段词。第1、2、3、段词分别为女高音领唱接合唱;男、女高音领唱接合唱,以抒情性和叙述性表现对祖国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的歌颂和赞美。

的五、六段:合唱,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烈的赞颂和祖国的光辉前景。

4.再听一遍《祖国颂》,同时要求学生画出旋律线,并思考上述问题。

5.课堂讨论上述问题,并填写表格。

6.请听《祝福祖国》和《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7.提问:(1)这两首歌曲在音乐形象上与《祖国颂》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祝福祖国》抒情的、叙述性的、歌唱性;《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欢快的、热情的`、充满想象的。感知并简述每一首歌曲及其各不同段落音乐的对比与变化;不同段落的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线等音乐表现要素,及其与音乐表情的关系。)

(2)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各分为几段?(《祝福祖国》女声独唱,分为两段;《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女声独唱和混声合唱,分为两段。)

(3)这两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祝福祖国》为民族风格或民歌风,be宫调;四四拍子;《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通俗风格,e宫调;四四拍子。二《祖国颂》为美声风格,以f大调为主,变调拍子,包括四四拍子、四二拍子、八六国颂》为美声风格,以f大调为主,变调拍子,包括四四拍子、四二拍子、八六拍子。)

(4)在歌曲中是怎样歌颂祖国的?以歌词为线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为这两首歌曲制作小插图。如《祝福祖国》有民歌风格,可结合我国农村的景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可与“国庆”的主题相结合。

8 、再分别听一遍这两首歌曲,同时画出旋律曲线。

9 、请听《祖国颂》。

10 、介绍这两首歌曲的产生背景和民间乐曲《老八板》,调式(a调式)、节拍(四二拍子)、分句。强调这是前辈们唱过的歌,前辈们在这首歌的激励下,努力学习,许多人成为国家的栋梁,我们要有前辈们的这种精神。

小结:

我们已经学唱和欣赏了5首歌唱祖国的歌曲,它们各自有不同的风格、演唱形式,各具不同的艺术感染力。《祖国颂》为领唱、合唱包括朗诵等形式,气势恢宏,是一首歌颂祖国的颂歌;《祝福祖国》为女声独唱,带有民歌风格,表现出一种质朴的感情;《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为女声独唱,音乐更加富有时代感,接近青年的生活;《祖国颂》自20世纪二十年代广泛传唱于校园,这首歌曲把我们带入了另一意境,由于曲调取自民间乐曲《老八板》,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词曲都带有时代的烙印。请同学们想一想很有哪些歌唱祖国的歌曲?

如果时间允许,可将4首歌曲联起来听一遍。

课后记:

通过欣赏,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出每一首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不同方式;掌握不同的声乐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体会不同的节拍、节奏与歌曲音乐的关系;认识旋律线;了解民间曲调和前辈的歌。学生比较喜欢这些歌,有的还跟唱。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交响曲《沃尔塔瓦河》

教学目标:

掌握《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听便西洋乐器;启发学生形象思维;了解捷克和沃尔塔瓦河(音乐与相关文化)。

教学过程:

1、导入:在上一节课,欣赏了四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中国歌曲,这节课欣赏一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外国交响乐作品,体会一下器乐曲表达情感、形象的不同特点。

2、介绍捷克和沃尔塔瓦河。

在欧洲有一个过家叫捷克,捷克有一条美丽的河流是“沃尔塔瓦河”。(出示地图)

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是一部著名的赞美祖国的音乐作品。

(出示斯美塔那的画像,简介交响套曲和《我的祖国》)

其中的第二曲《沃尔塔瓦河》是最著名的,他的主题旋律优美、宽广,形象地描绘了沃尔塔瓦河,充满了对她的歌颂和赞美。

3、欣赏主题旋律。(摘录乐曲中的主题旋律)请同学们跟随录音,看着乐谱哼唱。

4、 介绍乐曲内容,分段听赏。启发学生感知在这个作品中典型的音乐形象是什么乐器表现的?如沃尔塔瓦河的源头——小溪是以长笛和单簧管等表现的;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是以小提琴为主表现的等等。

介绍每段中的主要乐器,引导学生听辨乐器音色(教材中所例钢琴、手风琴未出现)。

(1) 沃尔塔瓦河的源头1、源头2:长笛、单簧管,后弦乐器加入,大提琴音色明显。

(2) 沃尔塔瓦河主题旋律:小提琴为主,还有管乐、三角铁等。

(3) 林中狩猎:圆号的狩猎号角节奏型,小号上行分解和弦等。

(4) 乡村婚礼——波尔卡舞曲:弦乐为主,乐队全奏(有三角铁)。

(5) 月亮、水仙的舞蹈:长笛吹出流水的波纹(水仙主题),弦乐奏出平静的旋律(月亮的主题),竖琴间插琶音如水波。

(6) 沃尔塔瓦河主题旋律。

(7) 圣-约翰峡谷:木管组和长号奏出和弦长音,大管奏出长音和上行级进旋律,圆号和小号奏出连续一拍的和弦音型,弦乐组奏出各种不同音型,大鼓和定音鼓奏出长音,以较快地速度和很强的力度描绘河水波涛汹涌。

(8) 沃尔塔瓦河的滔滔流水和“谢维格拉德”动机;乐队全奏。

5、听赏全曲。随音乐画出想象的图画。在听赏音乐时,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将听音乐时在头脑中产生的画面用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13分钟)

小结:

通过今天的欣赏课,我们了解了“捷克及其境内的沃尔塔瓦河”、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交响套曲《我的祖国》及其第二首《沃尔塔瓦河》和“交响套曲”。在听辨作品的过程中,了解了各种乐器的音色,了解了《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

体会作曲家融汇在作品中的对祖国的深情。

课后记:

通过欣赏,同学们了解了“捷克及其境内的沃尔塔瓦河”、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交响套曲《我的祖国》及其第二首《沃尔塔瓦河》和“交响套曲”。

在听辨作品的过程中,了解了各种乐器的音色,了解了《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体会作曲家融汇在作品中的对祖国的深情。优美的音乐使人陶醉,好多同学要求有机会还要再听一次。

《祖国颂》教案篇4

目标:

使幼儿初步了解祖国地域之辽阔广大,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准备:

本市(县)、中国地图各1张。地球仪两个。一朵小红花。每个幼儿备一张自己的照片(不超过2寸)。

过程:

1、我的家在哪里

教师出示本市(县)地图。并提问:“谁能从这张图上找到我们的幼儿园?”当幼儿找到时,请用小红花贴到幼儿园的位置上。再请幼儿继续寻找“我的家在哪儿?”小朋友分组到地图前找自己的家,找到自己家的小朋友,可把自己的照片贴到上面去。经过大家一番寻找和粘贴,一幅生动、亲切的“我的家”的地图制成了。

2、我们的祖国——中国真大

教师出示地球仪,并提问:“谁能找到中国在什么地方?”“我国周围有哪些国家?”此时,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幼儿在世界地图上和其他国家比较,最后得出“我们中国在世界上是个很大的国家”的结论。

3、中国的.南方和北方

教师引导幼儿用生动的事实(我去旅游,爸爸出差……)说明我国南方和北方距离之大。

如“我和爸爸去南方(海口),坐了三天火车才到。”“我和妈妈去北方(齐齐哈尔),坐了两天火车才到。以此说明中国之大。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课后反思:

课堂上,我让幼儿观看祖国插图,了解祖国特点,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认识祖国各地不同的人的活动,感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小百科:祖国首先是国家,其次自己对这个国家有归属感。这归属感,来自于民族文化的认同,家族祖先的传承,生存生活的祖国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更是一个法理概念。

《祖国颂》教案篇5

教学内容:

听赏思考《红旗颂》、《在灿烂阳光下》

配乐朗诵:根据《黄河颂》的旋律特征,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快板说唱《大中国》

歌唱律动:歌曲《爱我中华》。为歌曲编韵律动作。

口琴吹奏

教学目标: 巩固在小学的音乐学习中所已具有的良好习惯.具有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通过多种音乐活动,感受作品中所展示的恢宏气势,体验其深沉的情感,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

通过“快板说唱”形式,提高学习兴趣,变枯燥的节奏训练为有趣的说唱音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音乐听赏中领会到其中深沉的情感,激发爱国情怀。

难点:创编韵律动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组织教学、新学期展望。(10分钟)

1. 欢迎新同学

(二)快板说唱《大中国》。 (10分钟)

1.在黑板上出示节奏谱,请学生拍击节奏,附点节奏进行重点练习。

2.加上快板伴奏,朗诵歌词。

3. 用拍手或用笔轻敲桌面的方式为快板说唱伴奏。

(三)歌曲学唱《爱我中华》 (20分钟)

1.欣赏歌曲片段,你知道乐曲的名字和演唱者吗?

2.《爱我中华》是1991年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界少数民族运动会写的会歌。4年一次的少数民族运动会,内容有赛船、荡秋千等。用了少数民族的曲调素材。

3.跟唱歌曲。注意附点节奏。

4. 你能根据歌曲的韵律自己设计一到两个手部的动作吗?分小组讨论

5. 展示小组讨论的动作,较好的动作请学生跟着一起做。

6. 全体学生跟着老师把刚才展示的动作串联起来随音乐跳一遍。

说明:充分发挥某些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即兴发挥,自由创作手的动作及舞蹈形式。鼓励更多的学生上来展示自己。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和引导。让初中阶段的第一节音乐课成为快乐音乐旅程的开始。

课后反思:

1.由于教材没有到学生手中,所以快板说唱《大中国》的内容没有进行教学。加入五线谱简谱的音的高低唱名对照及音阶演唱练习。旨在复习小学的读谱知识,了解学生演唱水平。

2.音阶练习采用长音与短跳音结合的方式,将短跳音比喻成有弹性的皮球。鼓励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唱歌。在复习五线谱简谱音高同时,进行了声音训练。在以后的课中,也应该在唱歌及一切有关发声的综合活动中,指导学生用优美的音色唱歌。并养成良好的演唱姿态。坐直,肩放平,合理运用气息带动声音。

很简单,幼稚,但是学生做得很认真。我感到自己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了。

第二课时:

(一) 播放《红旗颂》背景音乐学生入场。2分钟组织教学。

(二)快板说唱《大中国》。 (5―6分钟)

1.在黑板上出示节奏谱,请学生拍击节奏,附点节奏进行重点练习.

2.掌握以后加上快板伴奏,朗诵歌词。

3.用拍手或用笔轻敲桌面的方式为快板说唱伴奏。

说明:通过节奏练习,使学生感受节奏这一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三)听赏思考《红旗颂》(15-17分钟)

1.欣赏《红旗颂》的引子及第一部分主题,听两遍。(5分钟)

在乐曲中,听到了你们熟悉的旋律吗?能哼唱出来吗?这一旋律出自哪部音乐作品?启发学生谈谈乐曲所描绘的音乐意境?

?红旗颂》采用单主题贯穿发展的三部结构,乐曲开始是引子,嘹亮的小号奏出以国歌为素材的号角音调,描写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动人情景。

2.模唱主题。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追求优美的音色。

(音符唱不清楚就用哼唱来代替)(2分钟)

3.单元小诗朗诵,配上主题音乐,有感情地朗诵。(2分钟)

4.作品简介:作品创作于1965年春,同年5月作为“上海之春”开幕式首演。

5.完整欣赏。(8分钟)

提示学生作品的三个部分。引子、歌颂红旗的主题、展开性的中间部,“千言万语用优美的旋律向红旗倾诉吧。再现部木管弦乐重叠合奏主题,在《东方红》的曲调中隐约达到高潮。“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党。让我们高举着红旗,奔向共产主义的明天。”

说明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和观察力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结合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口琴演奏基础(5-6分钟)

1.呼吸协调,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吹奏时身体要站直,胸腹任其自然不作任何动态,气息徐徐由鼻吸入肺胸,使肺部扩张。平稳舒畅。

2.复音口琴是一种以吹和吸发音的簧片类乐器,它的音阶排列和其他乐器有所不同。请学生吹奏音阶。

3.口琴的基本持拿方法是用左手大拇指按住口琴的左端,其余四指自然弯转轻压贴在口琴的`上盖板。吹奏高音和低音时用手腕动作将口琴左右移动,而不是头的移动。头放端正,胸自然挺直,便于呼吸舒展。

4.单音吹奏。要求对准口琴的发音孔,注意发音准确清晰。

5.音阶吹奏,调整呼吸,力求均匀。发音准确。注意6和7的位置不弄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 欣赏思考《在灿烂阳光下》

2. 配乐朗诵:《黄河颂》

3. 歌唱《爱我中华》,用美好的音色演唱歌曲。

教学目标:

1. 在《在灿烂阳光下》、《黄河颂》、《爱我中华》的学习中,体会到音乐能反映人的情感,

音乐作品是时代的产物。

2. 用连贯和跳跃的声音歌唱《爱我中华》

3. 口琴吹奏基??

教学重点难点:用准确的发声方法准确而富有感情的演唱《爱我中华》

教学过程:

一、播放《在灿烂阳光下》背景音乐,学生入场。(2-4分钟)

组织教学。“课堂明星秀”

二、听赏思考《在灿烂阳光下》(8分钟)

1. 欣赏作品,结合听赏思考:

(1) 作品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节奏、情绪有什么不同?

(2) 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2. a-b-a1的三段。a部分抒情风格。中速演唱。

b 部分进行曲风格,演唱速度稍快。

a1部分重复a部,激情的把音乐推向高潮。

3. 复听乐曲的a部分,请学生跟着哼唱主题,感受新时期表达爱国主义情怀的特点.

三 配乐朗诵:根据《黄河颂》的旋律特征,有表情地朗读歌词。(7-8分钟)

1.从《在灿烂阳光下》中引出从不同体裁及不同年代的作品中去体验爱国情怀,然后引入此活动。

2.聆听乐曲主题,你知道《黄河颂》是选自哪部作品的吗?

3.简单介绍《黄河大合唱》。冼星海曲,光未然词。创作于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是一部史诗

性的合唱。激励了千万人走向革命。钢琴协奏曲《黄河》由殷承宗等改编。

大提琴齐奏出雄浑庄严的引子。之后钢琴弹奏出深沉的旋律,引领听者追溯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想到五千年的古国文化由黄河而发源。音乐壮阔、热情、深切。第一段感慨黄河的雄姿,第二段赞中华五千年文化,第三段颂民族精神的发扬。

4.你还能唱出《黄河大合唱》的其他乐章吗?

?河边对口曲》,齐唱主题 怒吼吧黄河等

5.配乐朗诵:根据《黄河颂》的旋律特征,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略谈词中的文学形象与音乐形象如何密切结合。

6.结合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

四.有感情地演唱《爱我中华》

1. 请学生找出歌曲演唱的难点。

(1)歌曲的高音部分演唱有难度。

(2)有的节奏容易出错。

2..针对这些难点进行练习:

(1)节奏练习: o xx| x x x x x o xx| x x x x x唱这句乐谱,把音高唱准。再加上歌词,用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乐曲的欢快情绪。

(2)乐曲的高音部分,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气息来唱,可以轻唱但要注意音准。

3.歌曲的两个部分,请学生说说演唱时要用怎样的方法体现不同的情绪?

引导学生从力度上考虑。从开头的中等力度,到较强的力度。衬词部分,由弱开始越来越强。

4.跟琴齐唱,加上第一课时中大家创编的韵律动作。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口琴基础(5分钟)

1. 复习音阶吹奏

2. p12,《小圆舞曲》的吹奏。

课后反思:

刚刚开始接触新教材的第一个单元,觉得有点难。教材内容很多,取舍上很难。时间也减少了5分钟,前两节课有些不适应。

我在这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了这几点;

1.在各项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但注意不上成政治课,从音乐本身的特点进行剖析。根据《爱我中华》进行韵律动作创编活动,《大中国》的说唱,《黄河颂》的配乐诗朗诵就是从这个出发点进行的。

2.在欣赏《红旗颂》《在灿烂阳光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体验音乐,理解歌曲乐曲的主题内容和音乐特征,体验情感,激发爱国热情。

3.注意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和表演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展现自己。

4.培养学生正确的演唱习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优美的音色演唱歌曲。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到以下几点是有待改进的地方:

1.《爱我中华》可以在分析难点时针对难以掌握的节奏进行说唱练习。

2.《大中国》说唱时可以请学生小结说唱的特点。

3.没有时间进行更加细致的口琴教学,教学内容比较多,每节课只有5分钟甚至不到的时间来练习口琴。学生的吹奏基础不一,很多学生音阶还吹不好。我把第二课的《小圆舞曲》放到这里,还有个别班级的学生感到有困难。

《祖国颂》教案5篇相关文章:

读经典颂中国演讲稿5篇

迎五四颂青春演讲稿5篇

庆重阳颂美德的演讲稿5篇

颂青春致青春的演讲稿通用5篇

颂国庆演讲稿8篇

小学毕业颂演讲稿7篇

清明颂先烈演讲稿8篇

中华文明颂演讲稿7篇

颂诚信的演讲稿7篇

颂诚信的演讲稿参考7篇

《祖国颂》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