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的教案6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有效的教案,教师能够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要想有效教学,教案需要详细列出教学步骤,下面是职场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品德的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品德的教案6篇

品德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所在社区的大致位置、大小和环境。

2、走访社区中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自豪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3、描绘社区的明天,让学生坚信社区的明天会更好。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社区的大致位置。

走访社区中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

2、难点:每个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情况,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自豪感,增

强社区的凝聚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某个社区的`示意图图例。

了解社区里的历史遗迹、古迹和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

空白的社区区域图。

2、学生准备:考察所在的社区,走访社区干部、社区老人。

查找《地名志》。

社区设施小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学生所在社区的大致位置、大小和环境。

2、走访身边的人,了解他们对社区的贡献,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自豪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教学过程:

一、学画示意图

1、了解社区有的一些配套设施。(教师出示示意图)

“这是一个社区的示意图,你能看明白吗?你能根据这张图画告诉我们这个社区都有些什么地方吗?”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列举:学校、居住楼、公园等等)

2、学习画示意图的方法

“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如何画一张咱们社区的示意图。”

(1)先确定社区的大致范围。

(2)画出社区里的小路。

(3)用不同的颜色,按一定的比例画出社区内主要建筑的位置。

(4)先在图上标示,再在旁边注出单位建筑等名称。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同社区的同学交流

“咱们很多同学都是住在同一个社区里的,现在请你们拿着自己的示意图和他们交流交流,看看还有那些地方需要修改。”

(学生交流,教师选出每组优秀的作品。)

5、请画的好的同学将示意图展示

(1)展示“请你现在充当一名解说员,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社区。”

(2)点评“你能说说这位同学的示意图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哪些地方是还需要改进的,怎么改吗?”

6、小结

“同学们都画的很好,课后你们可以拿着示意图,与社区中的示意图比对一下,把你的图画的更完美一些。”

二、了解身边的人

1、教师举例

“我们身边有许多人都对咱们的社区有很多的贡献,即便是社区中的一位普通居民,也在为社区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老师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人。”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讲述一个对社区有贡献的人的事情,比如:社区干部等。)

2、学生说说

“下面请你说说你了解到的对社区有贡献的人。”

3、谈谈体会

“当你了解了这些人,同时也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之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可以适当地交流之后在做回答)

三、总结

“是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就应该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只是捡起一张废纸。我们要牢记一句话‘不应恶小而为之,不应善小而不为’,社区是我家,我爱我家,人人有责。”

四、课后作业

1、了解社区的历史遗迹。

2、设计你心目中的社区。

品德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

2、初步懂得风俗及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3、知道多姿多彩的风俗、文化是一个地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初步形成批判地继承家乡风俗、文化的意识。

教学准备

1、督促学生在课前利用业余时间向长辈了解家乡特有的风俗和文化,并搜集一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传说、民间传统等故事。

2、提前查阅一些相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让学生阅读并欣赏教科书第68—69页的文字和照片及图画。从提问引入本课题的学习。“同学们可能从电视、广播及民间故事书里听到或看到过一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和文化,请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说听。”

帮助学生理解“乡风乡俗”一词的含义: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生活习惯,就在家乡人的生活中,就在家乡人的一言一行里。

2、说一说家乡的风俗。“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和文化,请同学们再来说一说,在自己的家乡都有哪些独特的风俗和文化呢?

3、故事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故事都渗透着一些地方的民间风俗和文化。下面我们开一个小小的故事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听,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4、讨论。针对学生所讲的故事,就其中渗透的一些民间风俗和文化展开讨论,说一说为什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会有不同的民间风俗和文化。

5、。针对乡风乡俗中文明与封建迷信并存的实情,在时,强化相信科学、追求文明、拒绝封建迷信的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家庭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家乡风俗和文化的传说或故事,并与同学互相交流。

品德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感受新的校园生活、学习环境;

2、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

3、熟悉新老师的教学特点,增进与老师的感情。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同学们,9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每个中学大致都在每年的这一时刻重复着迎新的程式,一批一批的新同学加入了中学殿堂!那我们怎么样才能适应新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呢?

2、师生的自我介绍

1)让学生在讲台上进行自我介绍

2)姓名、爱好、特长、愿望

3、由上引出话题讨论

1)新的环境,你适应了吗?(不适应,为什么?)

2)讲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同学

3)新的老师,你比较喜欢哪位?(讲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

4、总结

通过这几天的交往,我们基本上已经算是初步认识了彼此,跨越了陌生。不管大家是在小学还是初中,或者以后升入高中、去外地读大学,只要你们愿意去感受新环境,你们就会很快适应;只要你们愿意伸出你的橄榄枝,坦诚待人,你就会发现,你身边原来都是朋友;只要你们愿意和老师交流,你们就不会觉得老师总是高高在上,也是可以成为自己的朋友的!

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不仅仅只是同学关系,我和你们不仅仅只是师生关系,而是能像兄弟姐妹般相亲相爱,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友爱互助,让欢声笑语荡漾在我们中间!

附:

作业:

1)印象最深刻的老师

2)印象最深刻的同学

3)设计自己的名片

4)希望老师以什么方式讲课

品德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知道近代以来通信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主要内容,并能有条理的表达大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

古代通信的特点和方式

教学难点:

古代通信到近代以来的`通信变化即如何体现“发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启用电脑点击图片一,提问:画面反映了什么内容?(提示:烽火狼烟)。

2.教师点击电脑,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画面反映的又是什么内容?(提问:电波或电信号的声音,反映信息传递的快速。)

3.讲述:以上两组画面反映了通信在人类社会中的变化。导入新课。

(二)新课传授:

讨论交流:

①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②除了烽火狼烟之外,古代还有哪些通信手段?

第一,古代的通信方式为依靠人力、畜力传递信件实物的邮政通信。第二,擂鼓传信和飞鸽传书。(教师追加提问“擂鼓传信传递什么信息,飞鸽传书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古代通信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燃起烽火点燃狼烟这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当时社会最为快捷的通信方法,可以说是现代预警信号的前身。那么在我国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在国外,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进行通信的?

提示从通信工具、业务种类、传递的速度与数量、传递的内容四方面进行。

教师过渡:古代通信靠人力、畜力完成传递速度慢、数量少。传递的主要信函等实物没有民间的通信,多是官方通信,那么近代以来通信出现了哪些变化?

出示不同年代通信速度对照表,学生讨论。

(三)探究活动:

1.过去的电话什么样子,有什么用途?今天出现了哪些电话,有什么用途?

2.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回答进行归纳。

3.师生共同:过去的电话有话筒(听筒)、话机、话线、电线、很笨重,不能携带。只能听到声音。现在,有录音电话,电话有录音机的功能;可视电话,在打电话时能够看到地方,听到声音,拉近了打电话人的距离;传真电话有传真机的功能;电话现在可装分机;无线移动电话、携带方便,可打电话、发收短消息、存储信息、照相等多种功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4.师生畅想未来的通信还会有哪些变化。

品德的教案篇5

第五课时: 课题: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

1、 学生先完成姓名,称谓两个字段。

第十七课时: 课题:现在的我能做什么

教育目标:使学生能从父母辛勤的劳动得到启发,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尽量不麻烦父母,让父母安心工作。

重点: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难点:把情感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地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过程:

一、讨论交流自己父母一天的工作,体会他们的辛苦。同时填一填p65页表格。

二、师:爸爸妈妈忙了一天,回家后还要帮助我们做事情,你说他们是不是太辛苦了?要让爸爸妈妈轻松一点,你觉得你可以做哪些事情。

学生讨论交流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

师小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学生举实例交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完成p67页填空。

四、讨论辩析:不做小“麻烦”

五、连一连,并交流,进一步体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外要帮助长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十八课时: 课题:家庭的记忆

教育目标:通过家庭中特殊日子的整理和家庭中难忘事情的回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家庭的温暖,感受到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我爱我家”的情感。

重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家庭的温暖,感受到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性。

难点:产生“我爱我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生先自己完成p70页家庭大事记表。

二、学生交流各自家中的.大事。

三、交流自己家中的特殊日子。

四、美文欣赏。

学生先听

再交流为什么“糖”是苦的?

五、设计家庭吉祥物。

交流家庭吉祥物,说说各自代表的意义。

课后小结:通过对家中大事情的回忆,通过家庭吉祥物的设计,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家庭的重要性。

第十九课时: 课题:我想要,我能要。

教育目标: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东西要在需要的时候才能买,不可有攀比和浪费现象。通过调查,体会到父母的钱也来之不易,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重点:使学生养成节约的习惯,不浪费,物要有需再买。

难点:体会到父母的钱也来之不易,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自己最想要什么,并说说原因。

二、故事表演和讨论《星星逛商场》

1、 学生表演

2、 讨论:要不要买

3、 怎样说服星星不买。

三、实践活动:

1、 午餐方案搭配

2、 交流

四、小调查:

1、 部分在课堂上完成。另外在回家后请爸爸妈妈一起完成。

五、小结交流:

我想要与我能要的关系。

课后小结:学生能够体会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也能意识到父母赚钱不容易。但是就是不能准确地把握哪些想要的东西能要。

品德的教案篇6

教学课题:

我们的新集体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新集体;感受相识的快乐并认识到从相识到成为好朋友所需要的条件;了解班风的含义,优良班风的主要体现,优良班风的意义,掌握形成优良班风的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

1、优良班风的含义

2、如何形成班风

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如何看待我们的新集体?我们从不同的地方来到新的学校,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也许我们还对过去的伙伴依依不舍,但更应高兴的'是,我们又结识了许多新的老师和同学。我们将在这个新集体中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

2、①从相识到成为好朋友,需要什么?或怎样才能成为好朋友?相识是容易的,而要成为好朋友,则需要彼此的真诚和心灵的沟通。

②为什么要成为好朋友?认识一个人并成为好朋友,快乐时就会有人与我们共享,痛苦时就会有我与我们分担,迷惘时就会有人给我们指点,我们的身心就能得到健康发展。

3、①什么是班风?班风是指一个班级稳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集体风范,是一个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共同倾向。

②优良班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优良的班风主要体现在精神风貌、学习氛围、同学关系等许多方面。

③为什么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因为良好的班风能引导全班学生的言行,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优秀班集体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④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

⑴优良班风的形成要靠每一个人用行动去创造、去维护。

⑵需要我们对班集体有爱心。因为爱心是营造良好班风的情感基础。把爱心献给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与帮助。整个集体充满了爱心,便会产生出一种强大的向心力,个人的归属感就会得到满足,集体也就有了蓬勃的生命力和创造用力。

板书设计:

我们的新集体

(一)如何看待我们的新集体

(二)相识的快乐

1、从相识到成为好朋友的条件

2、成为好朋友的必要性

(三)优良班风我们创

1、班风的含义及优良班风的体现

2、良好班风的意义

3、如何形成优良班

教学后记:

本课内容简单,与学生实际结合紧密,学习兴趣较浓.

品德的教案6篇相关文章:

4的组成教案精选6篇

关于语言的教案6篇

退位减法的教案推荐6篇

拼音的优秀教案6篇

小班科学有趣的声音教案6篇

胖乎乎的小手教案6篇

如梦令的教案6篇

6的相邻数教案反思5篇

好玩的气球教案6篇

幼儿预防感冒的教案6篇

品德的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