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培训心得5篇

时间:
Surplus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心得体会,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写心得范文可以提升自己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职场好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教师备课培训心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师备课培训心得5篇

教师备课培训心得篇1

秋雨瓢泼,秋风萧瑟。xxxx年9月25日上午由县教研室学科教研员统一组织,省级专业指导小组亲临现场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估指导的主要由各乡镇教研员组成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在七坊中心校和七坊中学两个点如火如荼地进行。

本次活动的语文集体备课组由县局教研员符小兰同志主持,七坊中心校杨玉波教研员及中心发言人介绍了该校六年级集体备课组进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的情况,省专家组专家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活动中,教研员们畅谈了对集体备课的看法,指出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大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县一、二小的张芯芸和符燕两位老师分别介绍了本校集体备课的`一些做法,省专家也做了重要指导,各位教研员积极交流互动,气氛热烈、融洽。

下面谈谈本教研员参加这次集体备课的心得体会。

一、要有科学合理的方法

这次集体备课,东道主学校备课组强调了在每次集体备课中都确定一位主备人,主备人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时数,教学构思,教学设计等,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删减、矫正,初步形成教学设计预案,最后备课组长总结,形成共案。这是集体备课的好模式,值得贯彻。

二、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同事们进行教研交流,学生的学习,也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三、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省专家也指出:集体备课,在办公室其实随时都能进行。我觉得大家可以建立一个集体备课用的笔记本,将自己的发言材料和每次的活动过程都记录下来,甚至在办公室中老师们相互的自由的切磋也可以记录下来,这样,效果会更好些。这种笔记也可以用教学反思的形式进行记录。

四、针对部分教研员提出的集体备课时间分配难。

下面农村学校同年级班级少,集体备课不好组织等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网络备课。

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网络集体备课。指定初备教师先形成预案,发布在校本教研网上,提出存在问题等,集体备课组的其他教师课余抽空登陆发表意见,提出改进办法等进行研讨,最后由备课组长综合教师们的意见形成共案并实施。

2、解决备课组教师人手不足的问题。

农村完小可分高、低两个年级组分别组织集体备课。一至三;四至六年级的教师分别组成年级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以解决备课组人手不足的问题。

以上拙识浅见,望各位教师、各位领导多多指教!

教师备课培训心得篇2

通过这三天的学习,我深深的觉得从各方面的到了提高和锻炼。通过这次学习并结合自身教育生涯,浅谈如下体会:

一、要做好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做为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热爱本职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忠于才能职守,爱岗才会敬业。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对教育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感情,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用知识培育一批又一批学生,用辛勤换来收获,用汗水哺育新苗。其次要博爱施教,每位学生的可塑性都非常大的,只要多关心,多爱护,他们都会变成很有用的人材。

(二)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寓教于乐。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次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只要方法得当了,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最后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动向,坚持用知识就是生产力的观点给同学正确的引导。告诉学生只有学好知识才能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现代知识迅速扩张的时候,只有掌握足够的知识,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三)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当下仍有少数教师家长作风盛行,视学生为敌,幺喝、训斥学生的事情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大打出手,伤害学生的感情,损害老师的形象,这些都是与新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格格不入的,必须坚决予以抵制和铲除。我也常会关心和善意地“训”学生几句,这样学生往往会带着笑容乐意接受

(四)刻苦研究业务,加强自身本领。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用真才实学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让学生在万般敬仰中对你满怀信心,从而对你所教的课程产生浓浓的兴趣。

二、注重书本教学,加强教学研讨。如果说课堂是教学的宝贵阵地的话,那么书本就是教学的`尖端武器。教师首先要充分准备好每一节课,按教案课时的安排,向学生讲授好每一堂课,使学生将书本知识充分消化在课堂。其次必须总结,有总结才有提高,我们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总结,发现不足,发扬优点,扬长避短,使短变长,使长更长,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最后教师之间要经常相互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教学理论,讨论教学成果,使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奏出和谐乐章。

三、加强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能力。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让学生积累素材,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和语言积累;

(二)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

(1)先交流后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2)坚持日记,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觉得有话可写;

(3)让学生参与讲评,感受成功的喜悦。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教给学生积累素材的有效方法,激发他们浓厚的写作兴趣,让写作真正成为他们快乐的殿堂。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我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我必将以此为契机,再接再厉,时刻用教师职业道德准则来规范。

教师备课培训心得篇3

学校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备课的真正意义所在,给我们每人都发放了一本《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拿到了《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一页页地翻下去,而且边读边做笔记。觉得,此书介绍的“通识”部分,的确非同一般,有些视角是我们一线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中不经意间被忽视了的,这一读,颇受打动——任教了二十几年,发现,其实,备课还应该做更多更多的准备的,现在我就谈谈我的感受:

课标,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是在正式教学之前我们大家都认真学习它了吗?说起新课程、课改新理念、新课标,相信这样的字眼大家都熟悉得再也不能熟悉了,但看到著名物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习惯——“把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作为‘教学指南’,”真的觉得汗颜!正因为每日必备课,每备课必翻备课本,每翻备课本必能“温故而知新”,于老师便能把握好课标对每个阶段、学段的教学目的要求,大胆地开展教学工作,使课程标准真正成为“教学指南”,使自己的`教学工作不会偏离语文的大目标,使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有效”!特别欣赏于老师能按要求当看到“多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时坚决把练习册丢在一边,努力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上下功夫。——于老师真的太“酷”了!我们任何一个一线教师,因为业务检查的需要,谁敢允许学生不完成练习册?每次,做到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花在订正上的时间太多了,若让他们简单完成抄答案,往后有些孩子便偷懒自己不动脑光想着一抄了事,而对学困生来讲,做这样的题目对他们的学习更是“形同虚设”反倒是“浪费时间”!因为他们真的是“弄不清楚搞不明白”!怎么办呢?为了“整齐划一”的要求,只好牺牲许多教学时间,课余时间,有时甚至要挪用其他课程来完成这本练习册的订正工作,真的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每周八节的语文课,每学一课要用上两课时完成,但上课读课文,学习生字,品味课文,完成练习册,有时还想来个拓展说话,写话小练笔什么的,两课时,够吗?相信大部分教师都有“挪课”吧?难度最大,耗时最多的要数练习册这个大“工程”了,有的课文题目简单些还好,最头痛的是遇上一道两道超纲的题目,一个学生要来回三次有时还不能订正好,全班有五十个学生,如果有一半的学生要这样做,那得花多少时间?用这些时间可以让学生多看多少书,多学多少课外知识?

写到这时,我常想,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做题?为什么期末考卷上总会出一些平常生活中并不实用的东西来考学生、考老师呢?我们让学生学语文,其实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认字、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能真正合理地运用这些汉字,有空闲的时候还能看看自己想看的书,养成“书不离手”的习惯,终生学习。这样,难道一定要完成那一道道似是而非的“咬文嚼字”的难题?我也承认,高考这把指挥棒一天不倒,这试就得年年考,可从哪个年级来考更为合适些呢?我看班上有个学困生,从读一年级时要求认识的字几乎不能认几个,汉语拼音更是没掌握好,到现在二年级的课文,几乎每篇课文能读通顺,大部分字也会认了,甚感欣慰。可是,每个单元的单元试卷对她来讲,太难了,更别说到了期末有点难度的抽测卷统考卷,只有“不及格”这样的成绩,可是,我认为,和她自己比,她的进步已经是“良好”甚至可以说“优秀”了!因为她光会认字,会读,却不一定全部会写,也不太会做题。她的父母都认不了多少字,因为不认字少写字,会“怕”签名,现在所有的签名都由孩子完成,可以说孩子写下的字比大人还像字。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基础又没打好,学习对她来讲,不是普通的难呀!在接任这个班级之后,有时,身为老师的我,会觉得“可怕”而又“无力”。这一届孩子的父母,说起年纪大约三四十岁,可是像她这样父母亲都不认字或是母亲不认字的情况,在我们班不下五人!

其实,如果我们真正学习课标,会发现“兴趣、习惯、积累、朗读、阅读、语感”等字眼,似乎没有“做题”这样的字眼。常看到班上的学困生,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可他们也会有捧着他们感兴趣的书,看得入神的样子,每逢这时,听到上课铃声响起时,真是舍不得打断他们,因为,这样的语文学习比起让他们做那些没完没了的作业,考那些难得让他们失去兴趣的考题,其实更为“有效”,不是吗?正由于考试成为各校考评老师业务的唯一尺度,许多老师不得不让学生学会考试,因此而剥夺了大部分学生朗读、阅读的时间,而专攻“答题”了。这样的“应试教育”,其实扼杀了多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动力,被动学习,那么,学习的“有效性”将不复存在。什么时候,我们在黑板上布置的作业只是让学生们看自己爱看的书,读、背着优美的课文;什么时候,我们的语文考试,特别是低年级,能用口试(认字、拼读、朗读)+笔试(书写)来代替?

写着写着,手中的笔,沉重了,因为“考试,是我永远的痛!”,我为学困生们而痛!也不知不觉地离题了。再回到“课标”上,以前,我也常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一个个过关,在每课上完之后,这样又累又要耗上许多时间。当我发现许多中下等生在面对这样的“考试”犹豫、不会的样子,心疼,还开始反思,我这样做,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在一次课标学习时,我发现低学段中的关于拼音、认识的字的要求并不是让学生马上掌握,而是要经过不断的复习、再复习来达到目的的,整册书本上所选的课文,往往会注重那些要求会认的字的反复出现,这样孩子们在期末也能基本掌握这些字了。要求整体识记,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的学习目标,其实只要多阅读,反复出现相关词汇,最终在这一学段结束时基本能掌握即可,毕竟每一个孩子是每个不一样的个体,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环境各不相同,哪能要求他们整齐划一地一步到位呢?可是,反思我们日常的教学行为,往往先学习生字,复习生字词,因为只有掌握了生字,再来学习课文时就“扫清障碍”了,可是,这样做,真的符合课标的要求吗?要整体感受课文的美,是否有必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果不,那么这个“度”要如何把握?如果不分析说是没有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可是如果分析太多又会说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失去了原先的“整体美感”。

教师备课培训心得篇4

课堂效率是教育工作永恒不变的话题,集体备课则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校本教研活动。它弥补了个人教育智慧、知识上的盲点,引发了参与者思维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补充了教师自身个体的不足,明显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同时,这种既有个体积极参与,又有群体通力合作的备课方式,有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博览众长,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有效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但是如何让集体备课真正成为建立在学习基础上的研讨,实践基础上的反思交流,防止集体备课变成集体“抄课”呢?

一、反复研读 吃透教材

语文教材与其他学科的教材不同,教学目标不是明显地摆在那里,而是需要反复研究教材,进行挖掘。无论是知识能力方面,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都隐含在文本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研读,吃透教材。特别在集体备课中面对一组教材时更需要精心研磨,合理整合。

(一)不同层面备教材

每一位教师在对自己承担的单元组进行备课时要从三个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备课。一是针对全册进行备课。不仅要明确新课标中本学年段的目标和任务,还要明晰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目标和任务。同时还要注意同一知识的衔接和贯通,相邻单元内容上的联系和运用。二是针对每篇文本进行备课。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任务。如有的教师采取这样的做法:先把每篇课文的知识点一一分解,按册分类归纳,得出一个完整的知识系列,然后进行分析。做到在有所侧重、有所联系。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和贯通。

(二)细致深入读教材

备课时,每一位教师对教材不仅研读,而且朗读。通过研读旨在把握文本的'内涵要点,掌握课文内容,理清纹理脉络,明了课文的写作特点等。通过朗读,促使备课人尽快进入课文,入情入境,在吟咏中感觉文字的韵律,体验语言的节奏,领会文本的韵味,体察作者的情感,找到授课的心理感悟点。

(三)高广角度展教材

这里所说的深读是指以教材为起点,最大程度的开发可以利用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达到教材解读的深度与高度,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形成合力,使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成长。这里所指的深读拓展,不仅仅是对于一课教学内容的拓展,而且还包括对课文的相关评论、课文的原著、课文作者的其他作品、与课文同题材的相关作品拓展阅读等。

二、研究学情 多种预设

由于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在学习习惯和方式、学习能力和水平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会反映在教学中,因此在备课时必须进行预设。

这种预设主要从三方面加以考虑:第一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无论是新编入的课文还是老教材,无论是识字、阅读还是口语习作,不管从哪一方面语文学习都不是从零开始的,对每一个孩子来说在他进入校门前都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这些基础有多厚,与具体语文学习内容有多少联系,教师在备课时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第二具体分析生与生间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倾向和个性特点各具特色,这些在备课时都要加以区别,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从多个方面进行预设和准备。第三分析学生对教材的反应。具体到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感知和反应。那么他们对学习内容有多少认知,会关注哪些方面,可能忽略哪些方面……教师在备课中都要有所掌握和了解。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备课中一般采用以下做法:一是预留变化空间,根据教学实际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一调整主要依靠教师教学机智的发挥。二是在备课时,做好教学预案。至少应准备一种预案。

三、融入特长 张扬个性

语言教学是一种艺术,语文备课是一种个性化的艺术行为。多年来统一的模式化要求,助长的是老师们复制教参,抄写教案的风气。试想:如果教师们可以用自己方式和风格,进行创造性备课,必定会调动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情的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又尝试让组里的每一位老师在备课和设计教学时权衡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融入自己的特长,进行创造性备课。

我们的课堂反对作秀式的表演,但是如果教师能恰当地通过自身语文素养的展示来表现语文的魅力,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我们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又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适当融入一些能展示个人语文风采的环节,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四、反思交流 整体拉升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堂课,并不意味着思考的终结,备课的终结。我们要求组里每一位教师在教学结束后进行深入的反思,这种反思不应是三言两语的应付,而是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次师生交流、生本对话的归纳总结,试着从中提炼宝贵的闪光点,并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自我反思完成后坚持进行交流互动,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在自己与他人思维火花的碰撞中,拓展了视野,圆润了自我,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从而拉升了全组教师的备课水平。

教师备课培训心得篇5

通过这次的集体备课让我解了集体备课的好处,我对集体备课的具体体会如下:

第一,开展及时,对教学工作十分有利。

集体备课分为个人初备、集体研讨、试行运作、完善教案、课后反思。主讲这的主要内容、及如何备课。然后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讨论,形成授课思路。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班孩子的情最况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突出教学工作的核心。

第二,新老互相启发, 充满集体智慧。

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设计好备课方案,还应针对本学科特点阐述备课体会、教学心得及自己对教材、教案、讲稿设计的'理由和意图,同时,还应列出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困惑,供集体议课时交流、研讨。通过教师参与讨论,缩小教师在教学水平、能力上的差异,克服了对课程标准把握不准,对教材理解深度不一等不足。从使教师集体智慧和优势得到有力的释放,可从中获得启发,交流经验,并对自己的教案、讲稿、教学设计进行有效反思并修改,从而获得提高。尤其,对新来的教师的启发、帮助作用尤为突出。

第三,突出创新,经验宝贵。

集体备课并不否认和拒绝教师个人风格的张扬。我们体会到,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们在标准、教案、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疑点、难点等问题上统一认识。同时,鼓励教师注意保持个人特色,体现个人风格,并应突出创新;特别鼓励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创新,通过对教材中的疑点、难点问题,以及教师们关心的问题,共同进行细致的探讨,集中大家的智慧、经验、成果为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作准备,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老师们对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集体备课,能发挥集体优势对我们每个教师都大有益处。在保持个人特点的同时还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让自己的教学方法很快成熟起来。

教师备课培训心得5篇相关文章:

新教师暑期培训心得5篇

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心得5篇

教师全员培训心得优质5篇

教师语文培训心得体会推荐5篇

幼儿教师参加培训心得5篇

教师外出培训心得推荐5篇

幼儿园教师参加培训心得5篇

体育教师培训心得通用5篇

国学教师培训心得5篇

音乐教师培训心得参考5篇

教师备课培训心得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6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