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的真实性是我们信誉的基础,绝不能轻言夸大,要想写出优秀的事迹材料,我们需要收集详实的资料,以确保内容的丰富性和准确性,以下是职场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邓清明的事迹5篇,供大家参考。
邓清明的事迹篇1
当天,他在航天员与媒体见面会上说,25年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为航天员,坚守飞天初心、永不停歇训练,是我的常态,更是我的姿态。”
1998年1月,邓清明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如今,当年并肩进入航天员大队的首批14名航天员中,8人已经“飞天”圆梦,5名没能执行任务的队友,也已在2014年正式停航停训,邓清明是其中唯一没有执行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航天员。
从加入航天员大队那一刻起,邓清明就对神秘的太空充满向往。
2010年,邓清明成为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备份和主份航天员的训练科目、时间、内容、强度以及考核标准都是一样的。神舟九号任务中,邓清明最后落选,但他相信这种积累是为下一次任务打基础。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后,邓清明在地面按照手册,跟天上的航天员一起走程序,做到哪一步就打一个钩。他说:“不是从基地回来,任务就结束了,我的队友安全回来了,这才是做备份的结束。”
如果说神舟九号任务落选后,邓清明相信自己还有机会,那么梦想与神舟十号任务再次失之交臂,止步于发射塔前,则让邓清明更感遗憾与难过,“因为我不知道‘神十一’是什么时候,那个时候已经年纪不小了。”
2014年,首批航天员中5名航天员正式停航。在停航停训仪式后,同是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的备份航天员陈全在鼓励邓清明不要放弃时说,“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这句话让邓清明印象深刻。
即使多次与梦想擦肩而过,邓清明依旧坚持训练。2018年,邓清明首次公开航天员身份,进入大家的视野,他20多年来多次备份,却屡屡与梦想擦肩而过的故事令许多人动容。然而,邓清明明白,“太空不会因为故事感人就向我张开怀抱。人生能有几回搏。”
他直言:“25年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一次次与任务擦肩而过,有过失落,也有过泪水,但我从没有彷徨过、更没有放弃过。作为航天员,坚守飞天初心、永不停歇训练,是我的常态,更是我的姿态。”
这些年来,他一直坚信“宁可备而无用,决不用而无备”,“对我来说,我可以用一生去默默准备,但不允许在任务来临的时候,我却没有准备好。”得知自己被确定为神舟十五号乘组航天员时,邓清明坦言,当时内心十分平静,想得更多的是珍惜机会、扎实训练,做一个让乘组放心的人。
正如一位记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见面会上所说,“大家一直在这里等你”,许多网友在名单公布后发出“追梦者终圆梦”的感慨和祝福。
29日晚上,邓清明将出发,去亲身体验队友曾向他描述的精彩的太空生活,他也与家人约定,当他们的眼睛,带他们看一看美丽的宇宙、蓝色的地球。
邓清明的事迹篇2
11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计划在29日23时发射,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将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费俊龙担任指令长。
当“邓清明”这个名字出现时,众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为他点赞和加油,为他“即将圆飞天梦”感到高兴。邓清明是唯一未执行过飞天任务的现役首批航天员,为了飞天的这一刻,他坚持了24年10个月。
“我是航天员邓清明,是目前航天员大队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首批现役航天员。20年来,我3次入选备份乘组,3次与飞天失之交臂,时至今日,我仍然初心不改、矢志不移,拼搏奋进在飞天路上,时刻准备接受挑选、为国出征。”在2018年航天员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上,邓清明在报告开头这样介绍自己。
“宁可备而不用、决不用而无备”,邓清明曾多次提及这一人生信条。他入选过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乘组梯队,但三次均落选,而这一次,他不再是备份宇航员,即将实现渴望已久的“飞天梦”。
航天员邓清明是目前航天员大队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首批现役航天员。本文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央视截图遗憾母亲没能亲眼见证出生于江西省宜黄县东陂乡一个农村家庭的邓清明,自小学习成绩优异,作为家中的大哥,他在学习之余还要照顾4个弟弟妹妹。四年前,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回忆起了自己的成长之路。
在高中的最后一个学期,受到父母鼓励,邓清明尝试报名了空军招飞,意外地通过了各项体检和考试,成为了一名飞行学员。进入军校后,他接受严苛的飞行员训练,完成学业后被分配到新疆哈密第八飞行学院,进行航空理论学习。
对于成长于南方小村庄的邓清明而言,新疆的环境异常陌生,但他立志成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半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所有科目的考核,顺利进入初教团,开始飞行训练。
“我坚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努力做好,一个科目一个科目认真攻克。”在上世纪80年代大裁军的背景下,飞行员淘汰率高,而邓清明训练更加刻苦,以优异成绩顺利进入了高教团,之后成为了空军驻延吉某团的一名飞行员。
1998年1月5日,邓清明和其他13名战友一起,经过全面考核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首批航天员。那一年,邓清明的母亲不远千里到北京探望他,“母亲说,在她有生之年,希望能亲眼看到我飞上太空。没想到,这成了我永远的遗憾。”邓清明在2018年的一次演讲中说道。
“作为一个航天员来讲,备份和主份训练的科目,训练的时间,训练的内容、训练的强度和标准都是一样的,在这个训练的过程中,你必须始终保持一个最好的状态,最优异的成绩。”
太空和天空一字之差,对人的要求却天壤之别,实现从飞行员向航天员的转变是一个巨大跨越。30多门基础理论知识、8大类140多个训练科目,想要成为一名航天员需要经过魔鬼式的训练。
航天员要在4至5年内完成8大类上百个科目的学习和训练。这些学习训练,标准高、要求严、竞争压力大,让而立之年的邓清明费了不少工夫。为了把相关知识学好,学扎实,尽快提高能力,他放弃所有周末和假日,拿出全部的业余时间,全身心投入学习和训练,晚上加班到深夜是常事。
在具体的训练器械中,最恐怖的还是离心机,“神七”航天员所使用的载人离心机号称亚洲规模最大,椭圆形的封闭吊舱被连接在长达8米的旋转臂上。真正转起来时,航天员在里边被甩得“脸部变形、泪水横飞”是非常正常的。据了解,这台机器可以模拟出载人航天器上升和返回时的持续超重状态。
邓清明与女儿邓满琪曾在央视朗读者节目中讲述自己的一些经历。面对妻子和女儿,他哭了邓清明的家离航天员公寓不过几百米,就是这短短的回家路,他一个月也走不了几回。
“别人没有训练了,他自己还要练一练,周六周日也没有休息过。”邓清明的妻子满颜红2018年在央视军事频道的一档节目中说,她们家很难得能在一块吃顿饭。
邓清明对航天事业的全情投入感染了女儿邓满琪,因此她也选择成为一名航天人。据《解放军报》报道,2013年,邓清明入选神舟十号任务梯队,入住了东风航天城问天阁。那时候,正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代职的邓满琪远远地看见了父亲。
由于航天员在飞行前要进行医学隔离,邓清明和女儿只能隔着问天阁的围栏见面,父女俩已经分别近一年,他们相隔十多米讲话。邓清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称,分别过程中,女儿一直往前走不愿转过身,“我能够感到孩子是哭了,那个时候我的心酸酸的。”
一直展现坚强形象的邓清明,也有难以压抑情绪流泪的时刻。
时针拨回到2016年10月,神舟十一号任务,邓清明再次成为备份航天员,这次是他离飞天梦想最近的一次,在备战的三年里邓清明完成了和主份完全相同的训练。发射前一天,总指挥部召开会议宣布由景海鹏、陈冬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2018年接受央视采访时回忆起那一幕,邓清明说道:“那时候确实是心情是非常复杂的,为之奋斗了二十年,我又一次失去机会了,千言万语,我说不出来,海鹏正好坐在我边上,我站起身来,海鹏也站起来,我紧紧地抱住他,我说了一句海鹏,祝贺你,海鹏也深情地回了一句‘谢谢你,兄弟’。”这一幕令在场的许多人流下了泪水。
当邓清明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赶回北京时,他在北京西郊机场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妻子身着红色外套、手捧鲜花来接机。合影照片上,夫妻俩都笑得很灿烂。
邓清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坦言,落选神舟十一号任务后,他面对妻子有一种歉疚感,“我也没法讲对不起,这话不能说。我那时候眼睛里有泪水,但不能哭,我要仰着头,不让泪水流出来。”
回到家中,他推开门一看,所有的灯都亮着,客厅里一桌好菜,还有三杯斟得满满的红酒。“妻子和女儿像对待英雄一样把我迎进家门,那时候我再也无法控制我自己了。”邓清明冲到卫生间,打开了水龙头,“我的哭声和水流声交织在一起,我真的哭了。”
那一天,邓清明在家里也只待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赶往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投入到神舟十一号的地面支持工作中。
“谁完成任务都是完成任务,谁在飞都是航天员在飞。”邓清明说,只有航天员完成任务,哪怕是作为备份(航天员),付出也是值得的。
24年10个月坚守,邓清明一次次与飞天失之交臂,一次次重新出发,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才能深刻感受。
邓清明与女儿邓满琪在航天指挥控制大厅合影。邓清明女儿将见证父亲圆梦24年10个月弹指一挥间,邓清明的女儿邓满琪也在这一期间长大成人,受父亲的影响,选择成为了一名航天人。但在她成长过程中,也经历了航天员女儿的苦痛:长时间与父亲分离、不解、理解……
2019年在央视的一档节目中,邓满琪分享了过去的一些经历和心境。
初中的时候,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成功飞天。就在神舟六号还在遨游太空时,邓满琪的学校召开家长会,父亲破天荒地腾出时间参加。家长会结束,很多人围在费俊龙和聂海胜的子女身边,一片欢声笑语。邓满琪想说,她的爸爸也是一名航天员,虽然没有飞天,但是也付出了同样的辛苦。
回到家,邓满琪的情绪崩溃了,一边哭泣一边埋怨父亲:“为什么你总是上不了天啊?”
邓清明非常平静地安慰女儿:“爸爸一直在努力,还有机会的,我们一起努力奋斗。”
随着时间的推移,邓满琪对父亲的“执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埋怨逐渐变成了理解和钦佩,大学毕业之后,她也毫不犹豫选择成为一名航天人,追随父亲的脚步,一起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
邓满琪曾给邓清明写过一封信,在信中她说:“爸爸是我见过最敬业的人、最无私的人。你永远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如今,邓满琪终于等到了见证父亲圆“飞天梦”的时刻。
邓清明的事迹篇3
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邓清明是目前现役航天员中唯一一位未曾执行过太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原则上来说,他只要不退役,还是有非常大的概率前往太空执行任务,但现实更残酷,可能要抱憾今生了。具体情况给大家分析一下。
四次与太空失之交臂
邓清明曾经入选了“神舟九号”、“神舟十一号”的航天员备份乘组,这是他距离太空距离最近的时刻。同时他还曾经参与过其他飞行任务的选拔,但均与太空失之交臂。
目前他也是首批现役航天员当中唯一一位没有执行过飞行任务的航天员。
年龄已经没有优势
出生于1966年的邓清明,现在已经56岁了,与第二批航天员的年龄正好相差12岁左右。当年作为“神舟十一号”任务考核的时候,他的成绩与一起考核陈冬相差很少,但陈冬的优势比他整整年轻12岁。
而且目前的“神舟十四号”乘组的三位航天员均来自第二批航天员,并且第二批航天员当中仅有张陆一人未执行过任务。
并且现在的第三批航天员已经选拔完毕,并进入到训练阶段,邓清明与第二批、第三批航天员相比,年龄上已经没有优势;与第一批航天员相比,没有实操经验。
未来乘组已经没有他的位置
从目前来看,我们的神舟飞船每次载人三位,一般情况下,01号是指令长,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02号一般也都是有一些特殊的专长,能协助01号的工作,而03号一般都是新人,这也就非常限制了,邓清明已经56岁,不太可能当做新人培养。
并且我们国家的空间站向世界其他国家开放,未来还会有其他国家的航天员进入我们的空间站,从这些方面来看,邓清明的机会更少。
所以,邓清明还存在圆梦太空的可能,只不过是这种可能比较小了。
邓清明的事迹篇4
11月29日晚上,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向着星辰、向着皎月、向着属于我们的天宫飞去。它载着三位航天员,载着祖国委以它的重任,载着邓清明的飞天梦。
25年前,邓清明的飞天梦冒出了萌芽。1998年1月5日,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邓清明有幸成为14名首批航天员之一。那一天,他庄严宣誓:”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甘愿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奋斗。”此时,他心底那颗种子悄悄冒出了脑袋,成为邓清明一直在坚守的信念。
25年间,邓清明的飞天梦在风里雨里艰难成长。2003年,杨利伟飞天成功。此后的日子里邓清明的8名队友也先后升空,领略地球之外的炫丽风光。这25年里,有人圆梦升空,有人退役停止训练,更有新鲜的血液注入航天员大队,唯独邓清明在一次又一次的任务中以备飞的形式与那个他魂牵梦萦的太空擦肩而过。可他没有放弃,他仍在努力,他仍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着,心中的那颗赤子之心毫不褪色。就这样,他成了第一批在役航天员唯一没有飞天的人。
24年后,2024年11月29日,56岁的邓清明终于获得”太空门票”,乘上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奔向璀璨的太空。他的飞天梦终于由那个脆弱的小苗长成了参天大树,他的梦想终于成真。他说:”我愿用一生去默默准备,但绝不允许在任务来临的时候却没有准备好。”为了奔向太空这一梦想,邓清明努力了25年,终于在人生半百得以圆梦。所谓知天命就是用逐渐哀老的身体来对抗每一次高强度训练,但仍然不向岁月妥协。年龄在增长,可邓清明那颗赤子之心一如当年滚烫。
依然为一个梦跌跌撞撞,这并不可笑,有人向往。天上的星星虽然渺小,但是也有它自己的光芒,无数颗星星汇聚在一起,终将形成耀眼天象,供人们仰望。
邓清明的努力就像一颗颗星星,他用了25年把这些星星汇聚在一起,照亮了自己那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
邓清明的事迹篇5
邓清明能够入选神舟十五飞行乘组,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位年满56岁的“航天老将”,能够初心不改,多次成为备份,不让飞一次,对不住他的这份坚持,否则于情于理说不过去。
其实呢,这么理解体现了大家朴素的正义感,不过小编认为应该背后还有更多科学的考量,听我一一说来。
一,神舟十五号是中国空间站建设阶段的收官之作,后面将进入正式运营阶段,所以神舟十五乘组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安排,一是通过有飞天经验的费俊龙当指令长,“老带新“”,”带着还没有飞天经验的邓清明、张陆执行任务,积累飞天经验。
二,后面多年我国空间站将每年安排至少2个乘组6人进入太空,这其中包括飞船驾驶员、载荷专家等。由于这两年空间站验证和建设,第一、二批航天员高频次参加飞天任务,回来还要长时间地适应、康复和恢复训练,所以已经选拔的航天员有机会就要抓紧飞天,这样才能满足后面的乘组需求。可以预见,第一、二批选拔的航天员还会陆续轮换担任指令长,同时带领已经选拔训练好的第三批航天员新兵执行任务。
三,大家不要觉得邓清明老了,快退役了。不是这样的,前不久中国首位飞天航天员杨利伟在接受采访时说到“我们还在坚持训练,仍然是合格的航天员,随时准备接受祖国的命令和安排”,这说明什么,和杨利伟同批入选的邓清明,也依然是航天尖兵。
四,给后来人做榜样,坚定信心,一位航天老兵能够坚持24年训练,还能够满足飞天任务要求,这必然会让第三批乃至第四批选定的航天员信心大增。
邓清明的事迹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