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一种对学习过程中困难和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可以帮助他人更好地克服难关,分享心得体会可以促进交流和合作,与他人共同学习和进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下面是职场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游红旗渠心得体会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游红旗渠心得体会篇1
日前,全国妇联公布了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坚守医教研第一线36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全力战“疫”,为危重症救治作出突出贡献的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党委常委张抒扬,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1月25日,正值农历大年初一,北京协和医院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通知,马上组建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出征武汉。时任党委书记的张抒扬即刻与赵玉沛院长一起,调兵遣将,叮嘱装备,安排出征,一切就绪时已是26日凌晨。
随后,2月7日,根据前方“战事”需求,北京协和医院派出第二批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驰援武汉。这一次,张抒扬亲自担任医疗队领队,带领来自17个学科的142位专家及青年队员浩浩荡荡登上了去往武汉的专机。
“当时心里最强烈的想法就是,决不能辜负党中央对协和的重托,坚决完成好赵玉沛院长交给我的两个任务:为国分忧,拼尽全力精心救治患者同时,把协和这支队伍平平安安地一个不少地带回来!”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协和医疗队整建制接管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危重症病房。张抒扬白天带头进“红区”床旁查房,晚上在驻地酒店主持召开核心组例会和疑难病例讨论会,随时优化治疗策略和流程。
“能用的办法都用上,全力救治危重症患者!”张抒扬铿锵有力的话语,坚定了队员们群策群力救治患者的决心,零距离为患者提供最有温度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协和救治的极危重症患者病亡率比国际报道低了近30%。
在那些最艰难的日子里,张抒扬一方面带领医疗队拼尽全力,与时间赛跑,与人类共同的敌人新冠病魔抗争,另一方面要与潜伏在自己体内的病魔抗争。腰腿剧痛不时袭来,她夜里靠着安眠药勉强入睡,白天靠着止痛药和喝咖啡保持清醒和高度亢奋,指挥一场又一场的抢救。
从1月26日出征武汉到4月15日胜利回京,协和援鄂医疗队成为到达最早、撤离最晚、救治极危重症患者例数最多的国家医疗队。
张抒扬带领医疗队在武汉前线成立6个临时党支部,组织了37期“疫”线课堂专业培训、32次党支部活动。
2020年11月,张抒扬履新担任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展望2021年,张抒扬踌躇满志:“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北京协和医院也将迎来建院百年。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发扬伟大抗疫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矢志奋斗、不辱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再立新功!”
游红旗渠心得体会篇2
近日,我们在校领导的组织下学习了《守望精神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重新学习和感悟了一下上几辈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有勇气有力量,更加努力地创造自己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事实证明,红旗渠精神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在上个世纪中叶,林州人民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奋斗十年,建成举世瞩目的人工天河,不仅仅解决了缺水问题,也孕育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几十年来,红旗渠精神始终鼓舞着林州人民艰苦创业,奋勇前行,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壮丽诗篇。
作为一个喝着红旗渠水长大的林州儿女,我更应该继承先辈们的伟大精神,让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息,奋斗不已永远飘荡在红旗渠畔,坚决完成当今林州儿女的光荣使命。
红旗渠的的核心价值之一是自信,是对待大自然的自信,是对待恶劣自然环境的不屈,“人定胜天”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先辈们的伟大思想,是一种敢想,敢干,敢作为的伟大思想,要改变命运,全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尤其是我们当代的学生,在就业日益激烈的今天,更应该敢想,敢干,敢作为,相信自己,努力拼搏,用自己的双手,绽放美好的明天。
红旗渠的精神和信仰一直是那些战斗在一线的决策者和修建者的思想源泉,他们不服输,不放弃,始终为这同一个梦想努力着,直到今天。“半生辛劳富百泉,一腔热血为百姓”,这是他们的信仰,这是他们不屈的动力,这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更应该守护这种精神,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才算是一位合格的红旗渠脚下的教师。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论是坚韧的愚公,还是填海的精卫,不论是石大沟的郭变花,还是把最美的笑留在桃花洞的原海生,他们最美的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一名老师,更应该让祖国的花朵绽放在未来,为祖国的建设奉献他们的力量,为祖国的明天开启新的篇章,我会像先辈那样,如太阳,如春蚕,释放自己的光和热,把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无私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
红旗渠精神更是一种团结精神,红旗渠的建成,凝聚了几代人的热血,凝聚了几代人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更多人团结一心的付出才能创造出奇迹,同样教育事业也需要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用知识和智慧,建设一支优秀的金牌团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发扬自力更生,创新求实的精神,用知识和智慧建设学校,“敬业,为民,踏实,奉献”已经成为我们共同的心声和一致的想法,不仅仅是红旗渠精神给我们的启示,更是我们当今林州儿女做事的根本,红旗渠精神曾经响彻历史的岁月,同样可以振奋时代的精神。
自强不已,奋斗不息,我们将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超越,不断进取,为祖国的明天培养出一批批茁壮的精英,永不停步。
我们一直在路上。
游红旗渠心得体会篇3
5月中旬,我们来到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世界瞩目的水利工程红旗渠。红旗渠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代建成的,被林州人称为生命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在建设红旗渠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参观学习红旗渠的过程中,我知道历史上林县十年九旱,水是这里每个人梦想的。在林县,走几里甚至几十里取水是每个家庭每天必须做的事情。为了一担水,有些人需要半天甚至半天的劳动力。
曾经为了争夺河水和井水而引起的武斗在这里并不少见。面对这种情况,林州人决定改变现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州的山河。但是,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中,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特别是在60年代,面临的困难是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但是,英雄林州人民实现了,创造了新中国的奇迹。
在参观学习的这几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什么是红旗渠精神,对林州人的这种精神也感到钦佩。最令人震惊的是青年洞的开凿。青年洞是600米以上的隧道,在悬崖绝壁开凿。太行山像钢一样坚硬的石英砂石,一锤子下来,只能留下一个斑点,可以想象青年洞的开凿有多困难。但林州人民做到了,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山里挖出了总长616米、高5米、宽6.2米的隧道。
在建设红旗渠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英雄模范人物。危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队员们,在悬崖上挥舞秋千,多次挥舞,进入虎口,除了危险的石头,放置自己的生命。此外,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吴祖太母病故时,他还在施工现场。他怀了六甲的妻子,舍弃自己救人牺牲了。不久,王家庄隧道工程塌方,当时罕见的水利学校毕业生又献出了自己年仅27岁的生命,他的尸骨也永远存在于太行山。像任羊成、吴祖太这样的英雄人物还很多,也有很多英雄的红旗渠的孩子,今天可以看到被视为奇迹的红旗渠。
通过学习红旗渠精神,人总是有点干劲,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复杂的环境,越是困难的事业,越是需要力量的支持,就越能磨练红旗渠精神那样顽强的红旗渠人。我们党辛苦奋斗创业,辛苦奋斗成长,成就伟业。没有艰苦的奋斗,就没有今天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局面。
身临其境地参观红旗渠,更深刻地理解红旗渠艰苦卓越的精神,使我更坚定共产党的信念,抛弃不良拜金主义和乐趣主义,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提高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红旗渠精神联系自己,作为共产党员,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面对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时,面对诱惑时,以红旗渠精神为动力,为榜样,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永远保持自我完善、勇于奋斗的精神。作为共产党员,要时刻记住党员的身份,严格控制自己,对人宽广,时刻发挥模范的领导作用,爱岗位敬业,无私奉献,使红旗渠精神永远活在心中。
游红旗渠心得体会篇4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我想起前段时间党员学习,我们收听的一个水利厅组织的讲座,是关于党中央鼓励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勇于创新、不怕犯错、勇于担当的精神去谋事创业。杨贵等林县领导班子,面对物质资金的极度匮乏、红旗渠修建的技术难题、撤职罢官的风险、百日修整的抉择,更别提十年动乱的动荡和浩劫,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红旗渠就会和千万停工不前的工程一样止步,就没有现如今林县的大好河山,也没有如今林县群众洗的上脸、做的了饭的美好生活。现如今,我们广东水文在创建“五个一流”活动,虽然不像林县那样重新安排河山,我们也要朝着五个一流的目标迈进,要达到五个一流,我们就要面对很多各种难题、问题都层出不穷。我们作为水文的一分子,只有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工作中坚守原则、信念,才能在各项困难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二是坚持同人民在一起。要做到,为了人民干事创业,依靠群众干事创业。这让我有感于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是不论做什么都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实情、培养感情、激发热情、谋划事业。不管是我们的五个一流的创建活动还是平时的各项工作,都需要我深入调査,通过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才能根据上级政策,落实为群众感谢、领导夸赞的惠民之举,各方面都要身先士卒、勇作表率。红旗渠修建时,修渠民工每日的工作量都是由领导干部做过以后才定。红旗渠投资近亿却未发生一起贪污事件,修渠10年,未曾因为饥饿死过一个修渠民工。林县的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了心系群众,不谋私利。
我们在工作中,也经常看到领导干部与我们一同深入一线,共吃工作餐,亲自到各项生产去监督进度,深入基层走访调查。这些正是心系群众的真实体现,是我们水文人永远都值得肯定和继承的闪光点。一方面是共启愿景,号召群众。这里说的不是画饼,光看不能吃,而是带给大家真正能受用的利益。毛泽东曾说过,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群众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就像我们工会组织,上下一心,一直在为职工谋福利,给职工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定时搞促进职工身心健康的活动,节日给职工发点慰问品等等,职工看的到,摸得着,就会有干劲接着努力,得到了就会更有干劲更加努力!
三是发扬钉钉子精神。这让我联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九讲说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说:干工作、抓落实,最终要见成效。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使改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意愿、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红旗渠修建时,有很多困难,诸备金只有300万元,储备粮只有3000万斤,全县水利技术人员只有28人,还面对着三年自然灾害。可是经过调查,林县人民渴望修渠,本着执政为民的原则,县委決定,修!修渠中,面对前面的决定错误,县委召开盘阳会议,勇于承认错误,订正修渠方案;面对国家百日修整的指示,修渠民工组建青年团坚持修渠;面对调查组的质疑,杨贵坚定意见,不放弃。修成后,50年来,红旗渠依然灌溉着林县大地,离不开红旗渠的领头人杨贵,也离不开林县各届政府对红旗渠的不断维护。政贵有恒,一张好的蓝图就必须要一干到底。联想到咱们的“五个一流”创建活动,那就是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们要为其添砖加瓦贡献力量,为广东水文的现代化努力奋斗。
游红旗渠心得体会篇5
15日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奔赴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参观红旗渠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林县人民在上世纪60年代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甚为简陋的工具,靠着每天6两粮食,奋战了10个春秋,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走进林州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世界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走在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渠水,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丽,惊叹和敬仰红旗渠的建设者们,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险滩峡谷,遇山凿洞,遇勾架桥,开山劈路,有排山倒海的气魄,有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胆识,历时十余年,于1969年修建完成。
红旗渠的精神震撼太行,感召岁月,巍巍太行山记录着林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丰功伟绩。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自然灾害也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缺衣少粮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历史又一奇迹。红旗渠的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树立了中华民族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伟大精神丰碑。
过去,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是红旗渠的建成,才使那贫困的小山沟,彻底改变了干旱的局面。红旗渠,你告诉中国的人民,林州人是了不起的;你告诉全世界的人民,中国人是伟大的;你告诉全世界的人民,人生不应只贪图享受,应该想一想红旗渠人民的精神。
通过这次参观红旗渠,使我身心倍受鼓舞,激发了对工作的热情,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坚持发扬红旗渠精神,坚持学习文化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力,为单位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游红旗渠心得体会篇6
红旗渠,一条人工天河,虽没有长江的奔流不息,没有黄河的磅礴气势,但却是林县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林县人民的精神。红旗渠是林州的象征,也是林州人民的骄傲。
上世纪60年代,为解决林县人民的吃水问题,在杨贵书记的领导下,林县人民准备修渠,将山西漳河的水通过这条渠引到林县来,改变林县“十年久旱”的现象。电影中的叶儿说:“林县人一辈子只洗三次脸,出生时洗一次,成亲时洗一次,人死了再洗一次”。由此可见,当时的林县有多旱,百姓的生活有多苦。这也是为什么林县人民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修建红旗渠,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会硬着头皮勇往直前的原因。历时十年,红旗渠全面竣工,漳河的水顺着红旗渠流入了林州,滋润了林县干旱的土地,也滋润了林县人民心中的田地。
电影中,当年担任青年突击队队长的石头已随儿子到了国外生活,儿子在国外成家立业,有了孙子和孙女,看似一切都圆满了。可当他看杨贵书记去世的消息时,他无法忍受内心的悲痛,本就年迈的他因极度的悲痛进了医院。出院以后,他想回国的念头愈发强烈,他想回家乡再看一眼红旗渠,他想在自己还能动之前再看一眼家乡和故人。在他的眼中,乡愁是自己亲手修建的红旗渠。
他老了,但他仍然没有忘记红旗渠,没有忘记自己曾并肩作战的故人,可他没有等到叶儿,叶儿也没有等到能每天洗脸的那一刻,或许这就是老人内心最大的遗憾了吧。
红旗渠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但最本质的还是奉献与牺牲。为了修建红旗渠,有八十一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充分体现了这崇高的精神。影片中的冯技术员虽是外乡人,但他仍为修红旗渠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有着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我们应把红旗渠精神铭记于心,我们都应学会在逆境中顽强生长。我相信,某天我们一定可以笑着面对世界。
游红旗渠心得体会优秀6篇相关文章:
★ 游兰州作文5篇
★ 游莫高窟作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