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品味电影的主题,我们在看完一部影片后,内心一定都产生了不少感触,为此需要认真写好一篇观后感了,下面是职场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红河谷观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红河谷观后感篇1
西藏,一个被神秘笼罩的地方。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心愿:去趟西藏,猎奇也好,朝拜也好,充满野心的征服也好。古往今来,人类文明日新月异,但西藏的魅力不减一分。
电影《红河谷》早有耳闻,今天终于有幸观影,震撼不小。
由于自然环境的局限,西藏相比中原更像一个封闭的盒子,盒子里的人们纯真、质朴,过着祥和美满的生活。他们没有太多生产工具,他们甚至用不着生产,所需生活物资多倚仗政府提供。但他们有自己的信仰,祖祖辈辈恪守那些族规,他们坚信他们生活的雪山是“圣山”,也会因为不虔诚的人而动怒发生雪崩,他们相信美妙的爱情由女神赐予…人和人之间几乎没有竞争关系,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外也几乎没有生存压力,他们和自然那么和谐的融为一体,而这种和谐的生活,却是我们向往而无福享受的。
相信不论谁看到这种生活方式都会羡慕甚至感动,但除了这些,它还容易激起某些人掠夺,破坏的念头,这些人,恰恰是哪些自诩为拥有先进文明的人。
自负的西方人,掌握了造船和航海技术,远渡重洋,不是为了交流文化、技术,却是来侵略、征服!可笑的西方人,发明了枪炮,却把枪炮对准了最善良无辜的人们!
我们不禁要问,所谓先进文明,先进在哪里?
当敌人的枪炮已上膛对准你,你还在摩擦迟钝的打火石,一静一动,当我们骑着马,满怀激愤,策马冲去,他们只是淡淡笑着,只待我们逼近,枪炮齐发,一动一静。他们是静的,胸有成竹,我们是动的,义愤填膺。有怒气,有怒气又如何?怒气能抵挡子弹吗?而子弹是无敌的,是达成一切愿望的先行要件,自1840年来,无数的胜利证明了这一点,而西藏,虽神秘,又有什么不同?先进文明在冷笑。
可是,他们想错了,大错特错了。枪炮能战胜一战一役却无法摧毁一个民族,子弹可以穿透人的胸膛却无法泯灭一种精神。历史告诉我们:提防那些没什么可输的人,因为下一次,他会用自己的性命来战斗。试想,还有比这个更可怕的吗?
我忘不了那一幕,年轻的英国人琼斯和嘎嘎的对峙:一把枪和一个不惧的眼神,一种纯真和一种强悍,不,是佯装的强悍。最后,他放下了手枪。
琼斯是影片的悲剧人物,他内心的矛盾挣扎所有观影者都有目共睹,他两次踏上这块土地,不过是以绝然不同的两种身份:之前是猎奇,轻松,愉快,没有负担,现在却是以征服者的身份,背负着日不落帝国艰巨的使命,之前还是国外友人,现在改头换面成了民族敌人,之前抱着友好交往的态度而来,现在却在爱国主义和正义之间无助徘徊,悲惨的是,他面对的是同一批人。
的确,他是可怜的,他的内心被两股同样强大的激流冲撞,无论倒向哪边,都会遭到历史最严苛的责骂!此时先进和落后能解决他的困惑吗?想必若是换做你我中的任何一人也会像他一样痛苦万分吧。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高中时学过的一篇文言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其中孔子问他的学生:如果你们面前坐着一位能理解你们的人,请你们谈谈自己的理想,你们会说什么呢?我深切的记得曾皙的回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何谓先进,何谓落后,若人人心里都存在一种平等,存在这种淡然,那无论是先进还是落后,似乎都无存在的意义了。
红河谷观后感篇2
?红河谷》已经拍了很多年,我到今天才看,有点遗憾,但很觉得很幸运,遇到一部让我恋恋不舍的电影,也带给我很大的震撼。
刚在空间更新一个状态:我要去西藏。呵呵,他们对神的崇拜真的超乎我的想象,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好几次鹰的出现。藏族不同于汉族,他们死后要进行天*,而鹰就是把他们带到天堂的神。还有西藏的天是那样纯净,那样蓝,原本纯净的土地又多了一份神圣。
在看到丹珠被作为人质时,一身白色的'长裙,她就像一位女神一样挺立在那里。当她唱起那首藏歌,紧跟着藏民也跟着唱起来,就像是神的指引。原本以为丹珠只是一个任性、骄傲的公主式人物,而此刻她就是神的化身,用一首藏歌来唤醒人们经受英国枪炮的伤痕劳累又迷失方向的心灵,给子民以心灵的温暖和力量。最后她微笑着和入侵他们文明圣地的人同归于尽。
几乎每一部电影都与爱情有关,雪儿和格桑的相恋就像那个传说一样变成守候,这样的相恋怎能不让人感动呢?当电影最后他抱着雪儿在油桶堆中时,他又想起了那个传说,只不过他的守候又多了份无奈的短暂。
当他拿着英国人罗克曼送他的打火机,想起了一幕幕的往事,就像罗克曼说的,我们原本应该成为朋友。这就又要归结到那两个字——“战争”。
看完这部电影,想到了两个词——纯净、悲壮。
红河谷观后感篇3
走进《红河谷》,不仅仅会看到一坐坐雪山、一道道山川,更让人倍感沸腾的是藏汉人民联合反击英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豪言壮语。导演冯小宁以轻快流畅的笔调,描绘了西藏高原那神秘的面纱以及隐藏其后的悠远的传说。呈现于观众眼前的是沉睡的雪山、无垠的草原以及纯净而令人神往的海子湖……
在这块礼貌的处女地里,我们的男女主人公以强烈的生存意识,书写着青春的浪漫与热烈。然而,大英帝国的侵略,打碎了千年沉睡的梦,也打乱了主人公的正常的生活方式。在这反常的环境里,男女主人公各自以自己年轻而伟大的生命,合奏了一曲壮丽的生命交响曲。头人的女儿——丹珠,一个骄横任性的贵族小姐,被俘后,为了激励同胞,鼓舞士气,唱者千万年的藏民流行曲,含笑与敌人同归于尽。康巴汉子格桑,用昔日的朋友、此刻的敌人所送的打火机,毅然点燃了布满汽油的城堡。城堡的.消失,也最后圆了格桑与雪儿的感情梦想。雪儿,这位汉家的女儿,也最后毫无遗憾地完成了女生的一生。雪儿曾发恨:“来世再不做女生,做牛、做马、做猪都行!”而应对自己选取的人生,雪儿却又毫不后悔:“来世还要做女生!”。男配角——洋人琼斯,从纯真的向往到应对残酷的现实,最后捂出了“中国并不是一棵风一吹就倒的大树。”风暴过后,疲惫的琼斯最后看到了“圣山”,而“丹珠”的黑白照片的盘旋升空,也给我们在这一沉重的战争回味中,平添了一丝轻柔的怀念。
总之,影片透过广大藏汉人民团结一致,奋起抗敌的英雄壮举,深刻证明了藏汉一家的大团结思想。这一点,恐怕也是导演在洋溢着浓厚地域传奇色彩的“红河谷”中,所更要告之于世的吧!
红河谷观后感篇4
?红河谷》是一部惊心动魂的影片,影片经过藏族人民反对英国侵略者的史实,展示了中华民族不朽的英雄魂魄,再现了悲壮的历史画卷。在沉痛中给人震撼醒悟,摧人奋发与自强。影片的这一强烈效果,不仅仅源于故事情节奇巧和画面的新颖多姿,并且源于人物的成功塑造,其中主人公丹珠的形象最具典型性。
丹珠这个藏族头人的女儿,有着美丽的外貌和优裕的生活条件,在特殊的生活环境里构成了她复杂的性格。她有贵族女人高傲凌人的性格,又有山村少女天真活泼的气质;既有藏族姑娘特有的大自然野性的灵气,又有怀春少女的脉脉温情;既有善良怜人的品格,又有钢铁般的骨气。她对异国朋友琼斯的友情毫不拘束,对西方礼貌成果深深的好奇和宠爱”对心上人格桑炽烈如火的相爱和追求,对情敌雪儿的威逼和跋扈,对阿爸的撒娇和敬爱,对侵略者的嫉恶如仇和视死如归。这一切复杂的性格特征,塑造出了活生生的典型人物,使丹珠的形象丰满而真实,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异常是丹珠在侵略者的血腥炮火中,视死如归,饮血高歌,引来众士兵齐声相和。歌声透过硝烟,盖过了隆隆的炮声,使丧心病狂的侵略者心惊胆寒……最终丹珠引爆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丹珠的形象最终得到了升华。产生了憾人心魄的艺术效果。看完影片,仿佛丹珠的歌声还在耳边回响,她笑盈盈的面貌不断在眼前闪现,她那金樽般的身躯在烈火中闪光总之,丹珠的人物塑造是成功的。同时其它各路人物的塑造也不是单纯的,有血有肉,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活生生的人物塑造是《红》片能在观众中引起共鸣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部民族电影的成功与否,最重要的即在于能否准确地揭示出该民族所具有的本质精神特征。丹珠的形象和典型个性,使人感受到人物所具有的气质力量,也显示出一个民族的精神特征,而正是这种气质赋于了作品的原生美、朴质美和神韵美,从而给予观众精神和意识上的冲击力和感召力,这是那些生活匮乏,感情淡薄的编导靠主观编撰和意念拨高等“超凡”手法所不能营造出来的。
丹珠为维护民族的生存与尊严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堪称我中华民族的灵魂;《红》片以真实感人的艺术手法,谱写出的民族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颂歌,将永远震撼和回荡在藏、汉人民的心中。
红河谷观后感篇5
影片的开始,故事情节并没有直接在展开,而是从一个藏族青年的自述得知,他那所谓姐姐的来历。这也从反面衬托出中国旧社会的落后愚昧。将大旱的原因归结为神灵,将活人奉送给所谓的御神,此刻看来是多么的可笑。但在当时却是一个无比神圣的事情,可见是多愚昧。也为影片的主题得到诠释。在那样的社会里,女子的地位甚至不如猪、狗,这也是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也引发观众的共鸣
影片故事情节的展开是在两个英国人深入到,琼斯和洛克曼试图去了解,但他们却被当地的领主看作是异端要用火烧死,而他们也感叹自我是不可能了解的。但他们并没有死,他们被扎娃和藏族公主救了,并且透过藏族公主和扎娃了解了,他们渐渐发现并没有多么的神秘,而是无比的落后,愚昧,当这层神秘的面纱解开以后,那剩下的将不堪入目,结果也是如此的,当他们许诺再次相见后,过了并不长的时刻,他们就再次相见了,而这次的相见,却是侵略与被侵略的关联。当琼斯与洛克曼率领着和先进的武器进攻时,他们想到的不是当初的救命之恩,而是那属于大英帝国的利益,当然这并不能怪他们。在如此落后的状况下,如果不被侵略那么也无法提高的,而观众在感到愤慨的状况下,也对藏族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所深深打动,那些原本落后的武器和用具,即使是对英军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他们战至一兵一卒的时候想到的依然是保护自我的领土完整,真正的爱国主义,现于危难之际,而这一点也是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中国人即使倒下也是壮烈的!诠释了与人民的大无畏与不怕牺牲的精神影片在表现主题时还反复穿插着信仰,那为了到达雪山之巅的朝圣者,一步一步往上行走着,旁边的雪山证明着他们的足迹和坚持,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需要自我的女里和保留着内心的那份神圣,藏族的信仰虽然值得人们尊敬,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却又是愚蠢的体现。这正如影片开头所表现的祭奠预审的场景一样的,它代表着朝圣者的虔诚,也表现了地区的不开化,但也能够表现为西方侵略者的不守信用,那朝圣者的`身影不断地在雪山之间出现,而影片的戏剧性变化也一步一步明显,而最终英国的洛克曼似乎明白了那道理。这样的地方虽然征服当地,但绝对不会长久,而他的认识也是正确的,那英勇的人民给予他们沉重的打击。即使这样,在观众看来如果强大,哪回来这么多的事情呢所以“落后既要挨打”这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影片的最终以人民的失败结束,这是不可避免的,即使人民再英勇,也挡不住大炮长枪,这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前来,无人阻挡,我们在敬佩他们的精神的同时,想到的是原因,那落后的原因,此刻的,仅有是自我的国家强大才会让国家屹立不倒!
我一向坚信一部电影所折射出的现象不是简简单单停留在故事情节和镜头语言上的,更多的是对人性和社会的剖析,《红河谷》的主格调虽然定在了爱国这个神圣的旋律,可是影片不忘了对人性的剖析和诠释,这才是一部出色的影片所能带给观众的思考,不得不说《红河谷》这部影片真的做到了,我也会多站在一个电影人的角度去尝试着明白每一部电影,去不断地提高。
红河谷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