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2024年观后感精选6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透过观后感,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电影的情感和情绪,我们在写观后感的时候不能只复述内容,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情感,职场好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感动2024年观后感精选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感动2024年观后感精选6篇

感动2024年观后感篇1

今晚,我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这次颁奖典礼中,有为了中华民族付出了一切的科学家于敏;有为了山区孩子的前途而放弃优越条件去艰苦的地方教学的朱敏才、孙俪那夫妇;有坚持做好事30年的炎黄张纪清;有跟听力障碍的儿子同桌16年的母亲;也有为了新疆的和平不畏牺牲的警察木拉提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而又让我最感动的是警察木拉提和炎黄张纪清。

木拉提是一民警察,这是一个光荣的职业,同时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职业,木拉提跟他的同事们每天有任务,每天都不分昼夜地工作。因为他们在新疆,众所周知,新疆是坏人的根据地,所以有很多坏人以及各种各样的坏人,每年都有许多无辜百姓受到伤害,但因为木拉提以及他的队伍,使得老百姓能在这里安居乐业,虽然木拉提他们很可能在某次任务中殉职,但他们依然不畏牺牲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木拉提的许多战友都因为执行危险任务而牺牲离开了我们,但木拉提依然为了和平与坏人勇敢战斗着。

还有一位也令我非常感动的人物炎黄,炎黄的真名叫张纪清,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他为孤儿院,学校,灾区捐赠了许多资金,每次捐款都以炎黄的化名填汇款单。他原本有三百平米的房子,可他为了捐款,卖了房子,住在70平米的屋子里,默默地坚持做好事。因为他每次捐款都用化名炎黄,人们找了他三十年,直到20x年因为他在银行汇捐款时摔倒被送去医院,人们看到他撒落地上的汇款单才知道他就是默默做了三十年善事的炎黄。三十年来,他一共捐了几十万元。当主持人问他每次捐款时都怎么想,他却说:捐款只是一个小事,很多人在捐,只是我捐的时间长了一点而已。他让我倍受感动的地方是他做了三十年的好事却从不留名,其实他的真名是张纪清,正如主持人给予他的颁奖词:是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你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你为我们点燃。

看完颁奖典礼,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们都是如此平凡的人,却又那么伟大,他们值得我们敬佩,我们都应该学习他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贡献出应有的一份力量!

感动2024年观后感篇2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题记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着。”这句话是一位无臂钢琴师的励志名言。他失去了自己的左右臂,却仍然能学游泳,获得金牌;他失去了灵活的双手,却仍然能用双脚,艰难的打字、弹琴。他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达到了钢琴7级的标准;他勇敢的挑战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那年,他登上了无数音乐家梦寐以求的维也纳金色大厅,为中国创造了奇迹;他还是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就是刘伟。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为一些小事而沮丧或生气,但刘伟,他10岁时就失去了双臂,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年纪,却失去了左膀右臂,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个多么残酷的现实。备受打击的刘伟,在另一位残疾人的帮助下,又重新充满了活下去的希望。他开始学习游泳,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的奖牌。他对母亲发誓,一定要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回来。

正在刘伟为奥运做准备时,上苍又让他感到了现实的残酷。刘伟患上了过敏性紫癜,再也不能做剧烈运动了,否则将会有生命危险。这对正在向梦想出发的刘伟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但他又重新站了起来,他要用脚弹钢琴!全家为了他的梦想,借钱买来了钢琴。刘伟用脚趾一个一个在琴键上弹奏。身残志坚的他,想要学钢琴,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精力、时间。为此,刘伟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一心一意的学习钢琴。2010年,他获得了中国达人秀冠军;2011年,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梁祝》;2012年,成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获得称号“隐形翅膀”。

刘伟的经历,带给了我很多启发。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会公平,但我们要想刘伟那样,要么赶紧死,要么就精彩的活下去,命运是由自己来创造的,只要遇到困难不退缩,心中充满希望,用坚强的毅力去面对复杂的青春,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感动2024年观后感篇3

20xx年,王娅偶然看到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成立基金会,捐助甘肃贫苦学子的报道,深受感动。王娅立即给基金会发去电子邮件,询问账务公开情况。不久,她就收到了基金会理事长陈章武教授的回信。随后,王娅很快将6000元助学金打入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账户。这样的举动让陈章武记住了这个普通的天津退休女工,因为基金会的捐赠者大多数都是陈教授熟识的朋友和同事,像王娅这样没见面就直接捐钱的并不多。

20xx年3月,央视《朗读者》节目纪念赵家和教授的录制现场,陈章武第一次见到了王娅,王娅也第一次见到她资助的学生白云。陈章武回忆说:“那天在拍摄现场,我想请王娅女士作为爱心人士的代表上台出镜,可她坚决不同意。王娅女士跟我讲,见到那些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要让孩子们有什么负担。”这次见面后,王娅成为基金会的一名志愿者。家访、审查学生资料、走访受助学校……她全身心投入,把这当作退休后的事业来经营。

去年4月,一向守约的王娅却失联了。那天本是王娅约好和基金会工作人员一起去甘肃考察受助学校的日子。直到几天后,陈章武才收到她的信息:“非常不凑巧,去新西兰旅游与助学活动的时间冲突了。”又过了几天,一笔3万元的捐款汇到基金会账户上。

让陈章武没想到的是,彼时的王娅根本没去新西兰,而是躺在了天津肿瘤医院的病床上。胰腺癌晚期,在癌症中属于最凶险的一类。命运给这个铆足劲做公益的人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抢跑!倔强的王娅一边和病魔抗争,一边加快捐资助学的脚步:5月,还在病床上的王娅不忘为基金会汇去早已准备好的捐款;8月,她停掉全部放疗,拖着乏力的身体踏上奔赴甘肃的家访,因为她知道“再不赶快去,就再也没力气去了。”

感动2024年观后感篇4

感动,一个微妙的字眼,却时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

看完《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让我热泪盈眶,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乡村教师朱敏才和孙丽娜夫妇。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他们退休后,没有选择在北京过安逸的生活,而是跑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把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着简简单单的行囊就上路了,当他们来到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名孩子们,在这之前他们只有一名代课老师给他们上课。看到这,他们更坚信他们来对了地方。

虽然他们做好了要吃苦的准备,但寨里的生活和条件超乎了他们的想像,他们的卧室离厕所只有一堵墙,孙丽娜老师说因为晚上睡觉太臭,他们要带2个口罩才能入睡,而晚上洗澡的地方也就只有一个池子,夏天时就在池里洗冷水澡,冬天时,因为水冷一个月都不洗一次澡,再加上高原有强烈的紫外线,已经让孙丽娜老师右边眼睛失明,左边的眼睛视力也只剩下0.03,老伴朱敏才也得了重病 ,因为山寨里缺少药物,只有自己扛下来,为看病省下来的钱帮孩子们买了学习用品,朱爷爷甚至还有一条有很多洞的秋裤也不舍得丢,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完全控制不了的留了下来,太感动了。

这些年来,他们夫妇俩已经走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小学,让孩子们学习了美术、英语、数学等学习课程,也让孩子们在失望中看到了希望,共捐款了350万元,让小学里充满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朱敏才和孙丽娜夫妇是平凡的人,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我们向他们敬礼!向他们学习!做为00后的我们,更应该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教育之恩,更应该懂得珍惜,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也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感动2024年观后感篇5

2月17日下午,《感中国人物》的颁奖典礼上,令我印象最深的人是段爱平。

段爱平基层村官,努力改变乡村面貌奉献自己,随着时光地雕刻,脸上已显示着道道皱纹,患了癌症的她,已经非常虚弱了,但她并没有被打败,她的笑容依然挂在脸上,永远留在村民心中。以前,段爱平在一个薪水较高的地方工作,慢慢的,自己积累了百万财产,但是,她并没有花费在自己身上,全贡献给了村民,如今,她已经无家可归,在居民家中生活。

在视频中,有两个镜头让我难忘:一是在段爱平修学校之前的学校,破破烂烂,房顶还破了一个洞。第二是修后的学校,水泥砖搭成的房子,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干净的课桌在教室里。

献给她的奖词中有这样一句话:“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的确,段爱平所在的村庄正在一步步发达,她的积蓄却在一步步减少,曾经当过一会儿“富翁”的她,已经成了穷光蛋。她一心为民,不顾一切地帮助村民,她伟大的形象也已经刻画在了村民心中。

我觉得,段爱平一秉至公的.行为值得学习,我们也应该献出自己一份份爱心,她也说过,她奉献出去的爱心,村民们也用实际行动一一回报。段爱平虽说已经很穷了,但我认为她依旧是一个“富翁”,她有无数个爱心已经“发放”,还有无数个爱心在等待,她有用不完的爱心。

“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扛起乡亲的盼望。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

感动2024年观后感篇6

昨天,我看了《感动中国》,里面的每个人物都很令我感动,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陶艳波女士。

陶女士的孩子杨乃斌很不幸,上帝给了他无声的世界,但陶女士并没有放弃教育他。于是,她选择了陪读。从杨乃斌上一年级起,他妈妈就开始当他的同桌,老师讲什么,陶女士就记下,细心地讲给小乃斌听。渐渐的',杨乃斌上了中学,他妈妈,依然是他的同桌,是他的耳朵。课程量加大,陶女士非常疲劳,可她知道,自己要教的是自己的孩子,她便又咬牙坚持。她说:“只要头疼脑热的,就忍着。”在陶女士这样的坚持下,努力的杨乃斌上了大学,陶女士也终于舒了口气。

为了孩子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玩耍,陶女士费了多少心啊,我应该学习陶女士那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中国这个节目我每次都要看,它能让我学习到很多东西!

感动2024年观后感精选6篇相关文章:

2024年职工心得体会精选6篇

房产2024年工作总结精选6篇

2024年银行培训工作总结精选6篇

2024年公共卫生年终总结精选6篇

2024年商场工作总结精选6篇

2024年支书记述职报告精选6篇

2024年采购年终工作总结精选6篇

2024年春节活动方案春节活动方案精选6篇

2024年学校保安工作总结精选6篇

2024年教师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精选5篇

感动2024年观后感精选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