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实践后的心得记录,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一场成功的活动是能够带给我们心灵上的震撼的和心得体会的,下面是职场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傅雷家书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篇1
读《傅雷家书》让我感受最深、最能体会到的就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沉的、触及心底的牵挂和关爱。
父亲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每一封信,言语都很平静,不仅仅是在和儿子诉说感悟和交流思想,更能带动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当得知儿子又过了一个难关后,傅雷在回信中写道:“人生的苦难,可是是这几个,其余只是变奏曲而已。你有跟自我斗争的勇气,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必须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所以孩子,我很高兴你这种蜕变的过程,但愿你将来比我对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对人类有更热烈的爱,对艺术有更诚挚的信心!”
作为父亲,他更像是一座灯塔,指引着儿子前行的方向,也解惑了青少年成长中的迷茫与困顿,成就最好的自我。他用自我的经历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对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我极力推荐孩子们好好地的阅读这本书,因为仅有用心去读它,你不仅仅能从书中体会到一个父亲活力澎湃、深似大海的爱,并且能从中学到一个长者的人生智慧和经验。所以孩子们让我们一齐读这本经典的优秀读物吧!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篇2
读到“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时,我被这段话深深地触动了。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对这短短的朗行字,我感触很深。有多少父母不懂得鼓励孩子是孩子在他们的人生航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指路牌,是引领他们到达目的地的一个导航。有的父母因孩子没有达到目标而又打又骂,这样对孩子的影响自然不用多说,从中容易出现分歧,误解。鼓励是对孩子很好的一件事,鼓励,能使他们更加坚韧,鼓励能让他们更加坚强。鼓励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
有多少不孝子风花雪月,在外花天酒地,却不曾想到父母对他们深深的思念,父母那遮不住的思愁满眼,盖不住的隐痛如山。在外挥霍着父母含辛茹苦钻回来的钱的不孝之子们,你们是否想过父母,因对你们的担忧和牵挂而白发苍苍,像片片霜花,每一根都包含着父母的愁与痛;你们是否想过父母,因对你们呕心沥血的教导和将你们含辛茹苦地哺育成人而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像一道道沟壑,每一条都充满了艰辛和苦难。若连父母无微不至的爱都不能使那些不孝子们浪子回头的话,那他们没有权利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另一方面,鼓励孩子做一件事这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他们的爱,用金钱无法买,却如金子般宝贵。即使全世界都抛弃你,父母还在,他们还在鼓励你,给予你重新面对这个世界的勇气;他们会一直等着你,即使要等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篇3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
总的来说,《傅雷家书》主要写了傅雷对儿子生活、艺术上疑问的解答。在生活方面来说,傅雷不仅是拉家常,嘘寒问暖,而是与儿子谈怎样做人,修养,恋爱,甚至于儿子长期在国外而偶尔写错的汉字。诸多方面,都写得让人心悦诚服,入情入理。这也表现了傅雷渊博的学识,而更重要的,一个多年与儿子分离的人,竟能一投笔即写出儿子的心声,排驱儿子的烦恼,并在生活中处处细节中给以指导,不能不说是一个父亲对儿子体贴入微的关怀。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却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非常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优秀的父母,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篇4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编入了家书180多封,它不仅仅是家书,更是傅雷对远在万里之外的傅聪的教育的文字篇本,是一部充满着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大师,傅敏成为英语特级教师。作为文学翻译家的傅雷, 他写给家人的书信以其真挚的情感、深邃的哲理、独到的艺术见解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
?傅雷家书》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了,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傅雷不忘对其儿子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纵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未知能有几人,因为这确实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学贯中西,儿子也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在相互尊重和爱护的基础上达成充分的默契。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书中不仅论及音乐,同时涉及教育、文学、爱情、人生等各方面,且不是浅尝辄止,很多都是极有深度的见解。在这本书信集里,随处可见一个父亲的慈爱、对孩子的厚望及骄傲,深厚的艺术造诣、渊博的学识涵养在书中各个角落闪光,所有的这些无不体现着作者的博学和睿智。
而正是由于这么一位苦心孤诣的父亲,受其陶冶与教导,使傅聪在海外的孤独环境中,汲取到勇气和力量。父母的鼓励鞭策更让他明确艺术道路上的前进方向。傅聪在异国漂流,但父母仿佛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而今,七旬的傅聪已是闻名世界的音乐家,艺术造诣举世公认。被寓为钢琴诗人的他应该也会时常地想念父亲对自己的言传身教吧。傅雷把培养孩子同样当作他对社会、对国家所应尽的一项神圣义务和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上升到这种认识层次,但对于孩子的关爱和培养,我想是人的本性。在阅读的过程中,看着傅雷的谆谆教导,远方的父亲轮廓渐渐清晰,仿佛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时常想念、时常感动。
?傅雷家书》是老师的教导,是长者的叮嘱,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是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那一封封家书,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同书中人物的距离,给予我心灵的荡涤,思想的启发。我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篇5
一连几天,我都沉浸在《傅雷家书》这本书中,感受着这份沉甸甸的父爱。那一封封书信,最短不过几百字,最长的几千余字,但是无论长短,每封信中都流露出父亲对儿子浓浓的关爱和热切的期盼。
傅雷之于傅聪,既是父亲,也是老师、朋友、知己,他在信中除了关心儿子的生活琐事外,还与之谈人生,谈艺术,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他以一个过来人、一个长者的身份,毫无保留的传授着,自己的宝贵经验,教导儿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正如傅雷所言,他给儿子的书信具有多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而傅聪之于傅雷,既是“长不大”的孩子,又是可以讨论学习的对象,甚至可以说是一位“知己”,傅雷可以放下做父亲的尊严,毫无顾忌的向儿子忏悔自己曾经的过错,吐露自己的心声,消除父子间的隔阂。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感慨颇深,不禁想到自己的父亲。虽然没有傅雷之严厉,没有傅雷的不苟言笑。但对我的一切{主要是学习}都十分严肃和认真,但在平时,父亲还是很幽默的,对我吃住用都十分上心,虽然我有时候还会跟我的爸爸吵架,都这却不能阻挡我爱这个爸爸,爱这个家庭。
自从读完《傅雷家书》以后,我感觉自己更了解父亲了,他的我的爱是那么深沉,那一句句叮嘱,一声声责备,都是他对我的关爱。
?傅雷家书》是一本好书,它能使父母更懂孩子,孩子更理解父母。现在我将这本书推荐给你。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篇6
暑期老师要求我们看名著《傅雷家书》,老实说,我并不喜欢名著,在我的印象里,名著里的语言是枯燥而乏味的。可是《傅雷家书》颠覆了我对名著的看法。
我认为家属无非就是表达对远渡重洋的子女的依依不舍,而《傅雷家书》不仅仅如此,家书中所充斥的,是对自由的向往,是对真理的追寻。它像一面玲珑剔透的镜子,反映着人们内心的道德观念。它是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是父亲时时刻刻提醒儿子的警钟。它也是母亲对儿子辛车劳顿的理解,是母亲对儿子永不改变的支持。
父亲会对儿子谈理想,同时也会端正儿子的道德思想。父子之间似乎是四目相对的坦诚,谈古论今,讨论音乐,说国家大事,更是会一一指出儿子的优缺点。母亲会对远隔万里的儿子诉思念,互相告诉近来发生的事情。但是我的父母却不像书中的一样,他们文化程度不高,也不会写几个字,更不会给我写信。他们有时会日夜不停的工作,有时每晚才会跑到这边来,爸爸看电影,妈妈看电视,偶尔也会和我们寒暄几句,等到第二天,我起床的时候,早已不见他们的踪影。
以前,以前他们不这样的,在我们一家人住在瓦房的时候,还能时常得看见他们,因为那个时候工作的地方就在家里。但由于以前的家离学校有5里多的路,有时我会骑自行车去学校,有时走路,弄得经常磨出水泡,而且成绩也直线下落。慢慢地,我们就住进了新房,面对干净冰冷的大房子,再也不见一家人在一起的笑脸。以前爸爸总喜欢在餐桌上说长论短,也会和我们讨论学习的问题,我也时常抓着爸爸说历史,道如今。我喜欢在餐桌上眉飞色舞的描述学校里的事,而爸爸通常在桌上放一碗白酒,吃着炒熟的咸花生,那是他认为最惬意的事情。
?傅雷家书》里有一句我最喜欢的话——“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人生不就是靠隐忍来撑过去的吗?”。
隐忍,这两个字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还记得那个有微风拂过的夜晚,爸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洁洁,你知道吗?人生有好多事都需要隐忍的。凡事要以兄弟朋友为先,就算他们对你不好,你也要视如己出地对他们,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脑后。”我听不懂似的眨了眨眼睛,爸爸笑了,前面秃顶了的额头,在昏暗的灯光照射下分外光洁。很多年后,我才明白爸爸说的是婶婶。每当过年我们会邀请叔叔一家来吃饭,而婶婶嫌我们家太脏,用各种理由搪塞我们,尽管爸爸给钱他们还款,而我们家依旧欠着款,也不要婶婶还。而爸爸依旧一如既往地请婶婶过来吃饭,一如既往的去叔叔家拜年。
因为隐忍,因为宽容。
而这句话像是被时光深深镌刻一般,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篇7
在这本《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孜孜不倦的教导,同时我仿佛感受到了自己的父母正在与我交流,不时地提醒我、鼓励我、教导我。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傅雷一家人的优秀,无论是在艺术上的造诣,还是对国家民族的荣辱感,对人格尊严的的高度要求,这些都从书中字里行间体现了出来。
这是在上世纪前期的中国,国力不足来满足学生的高效学习,但是傅雷翻译了很多的世界名著,在艺术上也体现很深的造诣。傅聪弹了一手好钢琴,多次在国际大赛上获奖,并努力钻研多种语言。这需要多强的毅力才能实现呀!我得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傅雷对儿子的爱,他与儿子的书信往来一直不断,每一封都体现了傅雷对儿子的牵挂,他的每一封家书都十分认真地完成,毫无草草了事的意思,这使我看到了傅雷成熟稳重的一面,也看到了傅雷对儿子深深的爱。
傅雷在这些家书中强调了一些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傅雷对儿子的日常行为十分看重,如傅雷在家书中说“你车上的信十分有趣,可见只要有实情、实事,不会写不出好信”,爸爸经常告诉我写文章要透露出真情实感,老师也强调写实,我突然觉得他们就在我的面前。傅雷对儿子的习惯也非常看重,如“孩子:我忙得很,只能和你谈几桩重要的事。你素来有两个习惯:
一、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
二、常常把手插在大衣兜里,或是裤兜里。
这两件都不符合西洋的礼貌。”这些语句中看出傅雷注重别人对儿子的印象,但傅雷更注重的是“爱国”,有这一段话“你得抓住时间,抓住机会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着重自己就是看重国家。”这些话语,令我感触很深。《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一对耐心的父母;一对艰辛的父母;一对坚韧的父母。
?傅雷家书》它不仅是傅雷夫妇写给傅聪的一封封家书,更是天下所有父母对孩子不倦的教诲!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